导读:本文包含了酵母三杂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端粒酶RNA,酵母叁杂交,重迭延伸PCR,定点突变
酵母三杂交论文文献综述
曹莹,王卫国,李琳,张慧敏,王广发[1](2009)在《人端粒酶RNA突变体酵母叁杂交诱饵质粒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人端粒酶RNA进行多位点的突变并构建该突变体的酵母叁杂交诱饵质粒,且进行毒性检测。方法根据人端粒酶RNA(hTR)序列及突变位点设计引物,运用重迭延伸PCR法对hTR基因的第41位、第80位及第102位碱基进行T→A突变,将突变后的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经测序正确后再亚克隆到酵母叁杂交诱饵质粒PRH3'中,PCR及酶切鉴定。鉴定成功的重组诱饵质粒转化到酵母细胞L40ura3/pHyblex/ZeoMS2进行毒性检测。结果经过测序验证,该基因预期位点突变成功且其他序列未发生随机突变,重组诱饵质粒构建成功,转化酵母菌之后对宿主无毒性。结论成功构建了hTR突变体的重组质粒PRH3'-hTRm,可作为酵母叁杂交系统中的"诱饵"。(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王卫国[2](2009)在《基于酵母叁杂交系统端粒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3′末端由富含G的DNA重复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telomere binding proteins,TBPS)组成的核蛋白复合物,就像鞋带末端的金属结一样,其功能主要是维护染色体稳定,防止染色体发生丢失、重排、末端融合和被酶消化降解等。正常细胞复制时,由于DNA聚合酶不能完整复制线型的DNA末端,端粒在每次细胞分裂后将缩短50-100bp,当缩短到一定程度时,DNA变得不再稳定,双螺旋解开,细胞停止分裂,开始衰老或死亡,这就是正常细胞自身遗传程序决定的衰老和死亡的原因。而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因为激活端粒酶(telomerase),能把端粒缩短的部分补上,细胞分裂后端粒并不缩短,这是肿瘤细胞永生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也使得端粒酶成为识别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表明,90%以上的恶性肿瘤细胞都激活端粒酶,因此端粒酶成为肿瘤诊断和抗肿瘤药物设计的新靶点,以端粒酶作为抗肿瘤药物作用的靶标,建立肿瘤抑制剂筛选模型,在分子水平上筛选针对端粒酶的抑制剂,已成为寻找广谱抗肿瘤药物新途径。人的端粒酶由叁个组分构成,端粒酶RNA(Telomerase RNA Component,TR)、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Transciptase,TERT)和端粒酶相关蛋白1(Telomerase associated protein,TEP1),端粒酶有活性的最小组成单位hTERT和hTR,重组端粒酶活性需要这两部分的正确组装。而hTERT和hTR的结合,就像酶和底物的结合,在细胞周期S期结合,表现出端粒酶活性,其它期又分开,这说明hTR-hTERT结合是可逆的,容易受抑制剂的影响。因此,如果筛选模型是针对hTR-hTERT的结合,就能大大提高筛选的特异性。由于hTR是RNA,降解快,体外难以操作,研究R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传统方法在一般的实验室不易于进行,而senGupta等的酵母RNA叁杂交系统则巧妙地采取在细胞内合成RNA及研究RNA分子的策略,简单易行,而且提供了一个真核细胞体内环境,是用于研究蛋白质和RNA相互作用绝佳载体,在酵母叁杂交系统中,其它的相互作用都是已知的,唯一可变的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未知的蛋白质和RNA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要他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就可用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通过报告基因的表型特征来筛选阳性克隆。反过来,如果研究的RNA与蛋白的结合是已知的,如hTR-hTERT的结合,则该系统就可以用来研究导致hTR-hTERT解离的因素,或者作为筛选抑制hTR-hTERT结合的药物筛选模型,即当存在抑制两者结合的因素时(与hTR竞争结合hTERT的抑制剂),报告基因不表达。并且该系统可以配合高自动化点样技术,建立高通量的药物筛选模型。本课题组根据酵母RNA叁杂交原理,首先找到hTR和hTERT之间相互作用的片段,然后利用这些特异的相互作用片段构建高通量特异性抑制hTR-hTERT结合的端粒酶抑制剂药物筛选模型的酵母,用于特异端粒酶抑制剂的筛选。目的:1.分别构建能够表达不同hTR和hTERT片段的诱饵和猎物质粒。2.利用酵母叁杂交原理,将构建好的质粒共转化酵母,在酵母中研究hTR和hTERT结合的片段。3.将存在相互作用的hTR和hTERT质粒共转染酵母,利用构建好的酵母配合高通量点样技术建立高通量酵母叁杂交系统(Y3H)。方法和内容:1.酵母表型检测及自激活性检测,使用缺陷混合氨基酸[色氨酸(Trp),尿嘧啶(Leu),组氨酸(His)]检测酵母菌株YBZ,L40 ura3营养需求。2.不同诱饵载体的构建与转化:采用RT-PCR的方法从肿瘤细胞中扩增人端粒酶RNA(hTR)基因后,定点突变叁个位点。分别扩增定点突变后的hTR基因假结合体区,CR4-CR5及H/ACA,CR7区hTR基因片段,纯化分离定向克隆到pRH3诱饵质粒,构建包含不同hTR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经PCR、酶切、测序鉴定后,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进行毒性自激活检验。3.不同猎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采用PCR法从pCLXSN-hTERT质粒中分别钓取含RID1、RID2、RT、C末端等区hTERT cDNA的片段,纯化分离定向克隆到pYESTrp3猎物质粒,构建包含不同hTERT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转化DH5α型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初步鉴定后,扩大培养,抽提质粒双酶切鉴定后进行DNA测序鉴定,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进行毒性自激活检验。4.将不同的诱饵和猎物质粒按排列组合共转染酵母,用缺陷生长法对hTERT和hTR在酵母中的相互作用进行确认,将初步获得的存在相互作用诱饵和猎物阳性质粒重新转化酵母,通过缺陷生长实验,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酵母菌落PCR等实验进一步验证。5.利用自动化点样技术,将构建好的重组酵母叁杂交酵母菌L40 ura3(转染了hTERT的RID1和hTR的假结合区的L40ura3R_1、转染了hTERT的RID2和hTR的CR4-CR5区的L40ura3R_2、转染了hTERT的RID1和RID2和hTR的假结合区和CR4-CR5区的L40ura3R_3)用于高通量筛选特异的端粒酶抑制剂,建立Y3H系统。结果:1.结果显示:酵母菌株YBZ,L40 ura3基因表型稳定,在全培养基(YPD,YC)中生长良好,但不能在单缺陷性培养基(-Leu,-Trp,-His)中生长。将YBZ,L40ura3酵母菌株单菌落划线于含0、2.5、5、7.5、10、12.5、15mM不同3-AT浓度的SD/-His琼脂平板上,30℃培养3天后,在YPD培养基上,YBZ不能生长,L40 ura3酵母菌株有少量菌落生长。提示YBZ无His基因渗漏表达,而用L40 ura3酵母菌株筛选时需要加3-AT。2.不同的重组质粒pRH3—hTR经AatⅡ,AvrⅡ双酶切鉴定与预测结果相符。测序结果证实,含不同hTR基因片段诱饵重组质粒pRH3—hTR构建成功,转化酵母后无毒性和自激活性。3.重组质粒pYESTrp3—hTERT经EcoRⅠ,HindⅢ双酶切鉴定与预测结果相符。测序结果表明pYESTrp3-hTERT猎物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基因序列同源性99%以上,读码框正确。转化酵母后无毒性和自激活性。4.将不同的诱饵和猎物质粒按排列组合共转染酵母,和预测的结果一样,hTERT的RID1区和RID2区分别于hTR的假结合体区,CR4-CR5存在相互作用。5.设立对照,利用3个重组酵母菌建立高通量筛选系统可用于特异的端粒酶抑制剂。结论:1.利用RNA叁杂交理论,首次将人端粒酶的二个核心成分hTERT与hTR是否结合作为唯一的变量构建了端粒酶特异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2.为阐明hTERT与hTR的结合方式提供了更简单、更精确的技术方法,并利用此方法找到hTR与hTERT在酵母中相互作用的片断。3.构建好的重组酵母叁杂交酵母菌L40 ura3可用于高通量特异端粒酶抑制剂的初步筛选。(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09-04-01)
马云,何淑雅,喻长顺,苏娇,张晋[3](2007)在《IQCE mRNA与FXR1P在酵母叁杂交体系中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脆性X相关基因1编码蛋白FXR1P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其所结合的靶RNA目前所知甚少。本研究应用酵母叁杂交技术对本课题组从pRH3-cDNA人脑海马RNA表达文库中筛选到的一种可能与FXR1P存在相互作用的RNA IQCE进行研究,以验证该RNA与FXR1P的相互作用。方法为:提取利用酵母叁杂交技术初步筛选得到的酵母阳性克隆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Top10,利用其质粒不相容性分离插入了目的片段的pRH3′-cDNA质粒,将该质粒转化入含目的基因FXR1的酵母菌株L40-ura3/pHyb lex/Zeo-MS2/pYESTrp3/FXR1,进行一对一的酵母叁杂交验证,最后将该片段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为IQCE的一段编码序列,而目前尚无研究报导FXR1与IQCE的相互关系。结论:提示FXR1P与IQCE mRNA存在相互作用,IQCE可能是FXR1P发育调控网络组成成员之一。(本文来源于《氨基酸和生物资源》期刊2007年03期)
彭丹妮,黄静,吴自荣[4](2007)在《酵母叁杂交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酵母双杂交系统自出现以来,广泛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的研究蛋白质之间关系的技术。在酵母双杂交系统基础上发展的酵母叁杂交系统将应用范围扩展到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RNA、蛋白质-小分子化合物等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本文着重介绍酵母叁杂交系统的原理、应用及局限性。(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期刊2007年04期)
马云,李斌元,徐向红,刘慧婷,贾瑜[5](2007)在《结构域酵母叁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酵母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脆性X相关蛋白(FXR1P)是一种RNA结合蛋白,本研究构建了其N-端结构域、KH结构域的酵母叁杂交诱饵载体并转化酵母菌株L40 ura3/pHyblex/Zeo-MS2,为筛选这2种结构域的相互作用RNA作基础。方法根据Genebank提供的序列设计引物,以pYESTrp3/FXR1质粒作为模板,扩增分别包含FXR1P N-端结构域、KH结构域的编码区序列,连接到用于酵母叁杂交文库筛选的pYESTrp3质粒,得到诱饵质粒,导入大肠杆菌Top10扩增,筛选阳性克隆并提取其中的重组质粒,再转化酵母菌L40 ura3/pHyblex/Zeo-MS2。结果经过测序验证,该重组诱饵质粒构建成功,转化酵母菌之后对宿主菌无毒性,无自激活现象。结论成功构建了能用于酵母叁杂交文库筛选的FXR1P蛋白N-端结构域、KH结构域酵母叁杂交诱饵载体,为研究这两个结构域的RNA结合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07年22期)
欧阳峰[6](2006)在《小分子配体酵母叁杂交系统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苦参碱能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1],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仍未明了,尤其是它的细胞内作用靶点。本课题拟构建小分子配体酵母叁杂交系统以直接在活细胞内筛选与苦参碱有相互作用的靶蛋白。该研究课题主要分为叁个部分:①运用RT-PCR技术扩增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域片段(GR);②pGBKT7-GR重组载体的构建、转化与表达;③human erythroleukemia MATCHMAKER cDNA library质粒的准备与小分子配体对酵母细胞生长与交配的影响。成功扩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结合域片段并构建重组质粒pGBKT7-GR,克隆的片段经测序证实与人体糖皮质激素cDNA序列一致,重组质粒pGBKT7-GR对酵母细胞无自激活和毒性作用。在培养基中加入地塞米松-苦参碱杂合的小分子配体对酵母细胞生长和交配无影响。对人白血病MATCHMAKER cDNA文库细胞培养后抽提质粒并用酶切检测cDNA的多样性。经进一步鉴定后该系统可用于苦参碱作用靶点的活细胞筛选。(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06-05-01)
段素素,张云,王树惠,刘力[7](2006)在《酵母叁杂交技术的应用策略及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酵母双杂交系统衍生出来的酵母叁杂交系统是一种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RNA-蛋白质相互作用强大的技术方法,也为病毒相关研究,尤其为研究病毒生活史中病毒RNA与病毒蛋白和宿主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工具。本文重点介绍了此种形式的酵母叁杂交系统的原理、缺陷、应用和应用策略。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同时发展起来的另外两种形式的酵母叁杂交系统,即分别用于研究小分子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复杂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酵母叁杂交系统。(本文来源于《国际病毒学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闵凌峰,何淑雅[8](2006)在《酵母叁杂交系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与R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由于蛋白质和RNA分子结合方式的复杂性,局限了蛋白质和RNA相互作用的研究。随着酵母叁杂交系统的出现,蛋白质-RNA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将步入一个新的时期。本文着重介绍了酵母叁杂交系统的原理、应用、局限性及其改进,假阳性结果的对策,并展望了该系统进一步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06年07期)
杜建芳,徐东刚,王嘉玺[9](2005)在《酵母叁杂交系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生物过程是通过大分子如蛋白-蛋白,核酸-蛋白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对这些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过程的分子作用机制。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研究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有用工具,随着该系统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叁杂交系统,研究包括叁种成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大分子相互作用,为蛋白-蛋白、RNA-蛋白和小分子-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通讯》期刊2005年12期)
铁轶,焦虎平,付汉江,朱捷,邢瑞云[10](2005)在《利用酵母叁杂交技术筛选端粒酶RNA相互作用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组成的核蛋白复合体,主要含有:(1)具有反转录酶活性的催化亚基;(2)端粒酶RNA,包含与端粒DNA重复序列互补的序列,为端粒的延伸提供模板;(3)端粒酶相关蛋白等。其中端粒酶RNA及催化亚基为其必需的成分,在体外能够重组端粒酶活性。近来研究表明,端粒酶RNA不仅作为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发挥功能,而且在对细胞活性的调控甚至细胞病变中可能还有更多未阐明的重要功能。(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RNA进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5-06-01)
酵母三杂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3′末端由富含G的DNA重复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telomere binding proteins,TBPS)组成的核蛋白复合物,就像鞋带末端的金属结一样,其功能主要是维护染色体稳定,防止染色体发生丢失、重排、末端融合和被酶消化降解等。正常细胞复制时,由于DNA聚合酶不能完整复制线型的DNA末端,端粒在每次细胞分裂后将缩短50-100bp,当缩短到一定程度时,DNA变得不再稳定,双螺旋解开,细胞停止分裂,开始衰老或死亡,这就是正常细胞自身遗传程序决定的衰老和死亡的原因。而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因为激活端粒酶(telomerase),能把端粒缩短的部分补上,细胞分裂后端粒并不缩短,这是肿瘤细胞永生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也使得端粒酶成为识别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表明,90%以上的恶性肿瘤细胞都激活端粒酶,因此端粒酶成为肿瘤诊断和抗肿瘤药物设计的新靶点,以端粒酶作为抗肿瘤药物作用的靶标,建立肿瘤抑制剂筛选模型,在分子水平上筛选针对端粒酶的抑制剂,已成为寻找广谱抗肿瘤药物新途径。人的端粒酶由叁个组分构成,端粒酶RNA(Telomerase RNA Component,TR)、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Transciptase,TERT)和端粒酶相关蛋白1(Telomerase associated protein,TEP1),端粒酶有活性的最小组成单位hTERT和hTR,重组端粒酶活性需要这两部分的正确组装。而hTERT和hTR的结合,就像酶和底物的结合,在细胞周期S期结合,表现出端粒酶活性,其它期又分开,这说明hTR-hTERT结合是可逆的,容易受抑制剂的影响。因此,如果筛选模型是针对hTR-hTERT的结合,就能大大提高筛选的特异性。由于hTR是RNA,降解快,体外难以操作,研究R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传统方法在一般的实验室不易于进行,而senGupta等的酵母RNA叁杂交系统则巧妙地采取在细胞内合成RNA及研究RNA分子的策略,简单易行,而且提供了一个真核细胞体内环境,是用于研究蛋白质和RNA相互作用绝佳载体,在酵母叁杂交系统中,其它的相互作用都是已知的,唯一可变的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未知的蛋白质和RNA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要他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就可用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通过报告基因的表型特征来筛选阳性克隆。反过来,如果研究的RNA与蛋白的结合是已知的,如hTR-hTERT的结合,则该系统就可以用来研究导致hTR-hTERT解离的因素,或者作为筛选抑制hTR-hTERT结合的药物筛选模型,即当存在抑制两者结合的因素时(与hTR竞争结合hTERT的抑制剂),报告基因不表达。并且该系统可以配合高自动化点样技术,建立高通量的药物筛选模型。本课题组根据酵母RNA叁杂交原理,首先找到hTR和hTERT之间相互作用的片段,然后利用这些特异的相互作用片段构建高通量特异性抑制hTR-hTERT结合的端粒酶抑制剂药物筛选模型的酵母,用于特异端粒酶抑制剂的筛选。目的:1.分别构建能够表达不同hTR和hTERT片段的诱饵和猎物质粒。2.利用酵母叁杂交原理,将构建好的质粒共转化酵母,在酵母中研究hTR和hTERT结合的片段。3.将存在相互作用的hTR和hTERT质粒共转染酵母,利用构建好的酵母配合高通量点样技术建立高通量酵母叁杂交系统(Y3H)。方法和内容:1.酵母表型检测及自激活性检测,使用缺陷混合氨基酸[色氨酸(Trp),尿嘧啶(Leu),组氨酸(His)]检测酵母菌株YBZ,L40 ura3营养需求。2.不同诱饵载体的构建与转化:采用RT-PCR的方法从肿瘤细胞中扩增人端粒酶RNA(hTR)基因后,定点突变叁个位点。分别扩增定点突变后的hTR基因假结合体区,CR4-CR5及H/ACA,CR7区hTR基因片段,纯化分离定向克隆到pRH3诱饵质粒,构建包含不同hTR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经PCR、酶切、测序鉴定后,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进行毒性自激活检验。3.不同猎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采用PCR法从pCLXSN-hTERT质粒中分别钓取含RID1、RID2、RT、C末端等区hTERT cDNA的片段,纯化分离定向克隆到pYESTrp3猎物质粒,构建包含不同hTERT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转化DH5α型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初步鉴定后,扩大培养,抽提质粒双酶切鉴定后进行DNA测序鉴定,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进行毒性自激活检验。4.将不同的诱饵和猎物质粒按排列组合共转染酵母,用缺陷生长法对hTERT和hTR在酵母中的相互作用进行确认,将初步获得的存在相互作用诱饵和猎物阳性质粒重新转化酵母,通过缺陷生长实验,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酵母菌落PCR等实验进一步验证。5.利用自动化点样技术,将构建好的重组酵母叁杂交酵母菌L40 ura3(转染了hTERT的RID1和hTR的假结合区的L40ura3R_1、转染了hTERT的RID2和hTR的CR4-CR5区的L40ura3R_2、转染了hTERT的RID1和RID2和hTR的假结合区和CR4-CR5区的L40ura3R_3)用于高通量筛选特异的端粒酶抑制剂,建立Y3H系统。结果:1.结果显示:酵母菌株YBZ,L40 ura3基因表型稳定,在全培养基(YPD,YC)中生长良好,但不能在单缺陷性培养基(-Leu,-Trp,-His)中生长。将YBZ,L40ura3酵母菌株单菌落划线于含0、2.5、5、7.5、10、12.5、15mM不同3-AT浓度的SD/-His琼脂平板上,30℃培养3天后,在YPD培养基上,YBZ不能生长,L40 ura3酵母菌株有少量菌落生长。提示YBZ无His基因渗漏表达,而用L40 ura3酵母菌株筛选时需要加3-AT。2.不同的重组质粒pRH3—hTR经AatⅡ,AvrⅡ双酶切鉴定与预测结果相符。测序结果证实,含不同hTR基因片段诱饵重组质粒pRH3—hTR构建成功,转化酵母后无毒性和自激活性。3.重组质粒pYESTrp3—hTERT经EcoRⅠ,HindⅢ双酶切鉴定与预测结果相符。测序结果表明pYESTrp3-hTERT猎物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基因序列同源性99%以上,读码框正确。转化酵母后无毒性和自激活性。4.将不同的诱饵和猎物质粒按排列组合共转染酵母,和预测的结果一样,hTERT的RID1区和RID2区分别于hTR的假结合体区,CR4-CR5存在相互作用。5.设立对照,利用3个重组酵母菌建立高通量筛选系统可用于特异的端粒酶抑制剂。结论:1.利用RNA叁杂交理论,首次将人端粒酶的二个核心成分hTERT与hTR是否结合作为唯一的变量构建了端粒酶特异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2.为阐明hTERT与hTR的结合方式提供了更简单、更精确的技术方法,并利用此方法找到hTR与hTERT在酵母中相互作用的片断。3.构建好的重组酵母叁杂交酵母菌L40 ura3可用于高通量特异端粒酶抑制剂的初步筛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酵母三杂交论文参考文献
[1].曹莹,王卫国,李琳,张慧敏,王广发.人端粒酶RNA突变体酵母叁杂交诱饵质粒的构建[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
[2].王卫国.基于酵母叁杂交系统端粒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09
[3].马云,何淑雅,喻长顺,苏娇,张晋.IQCEmRNA与FXR1P在酵母叁杂交体系中的相互作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7
[4].彭丹妮,黄静,吴自荣.酵母叁杂交系统的原理和应用[J].生命科学.2007
[5].马云,李斌元,徐向红,刘慧婷,贾瑜.结构域酵母叁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酵母转化[J].中国实用医药.2007
[6].欧阳峰.小分子配体酵母叁杂交系统的建立[D].重庆医科大学.2006
[7].段素素,张云,王树惠,刘力.酵母叁杂交技术的应用策略及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J].国际病毒学杂志.2006
[8].闵凌峰,何淑雅.酵母叁杂交系统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6
[9].杜建芳,徐东刚,王嘉玺.酵母叁杂交系统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通讯.2005
[10].铁轶,焦虎平,付汉江,朱捷,邢瑞云.利用酵母叁杂交技术筛选端粒酶RNA相互作用蛋白[C].第四届全国RNA进展研讨会论文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