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杨叶论文-伊爱芹,刘长付,陈媛梅

加杨叶论文-伊爱芹,刘长付,陈媛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加杨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加杨叶,黄酮类化合物,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

加杨叶论文文献综述

伊爱芹,刘长付,陈媛梅[1](2012)在《加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相关成分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加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与其他相关成分的关系,测定了不同时期加杨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花青素、总酚、组织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物质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与花青素相对浓度、组织含水量与可溶性糖含量、花青素浓度与可溶性蛋白含量之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总黄酮含量与组织含水量、花青素相对浓度与组织含水量具有显着的负相关。选取与总黄酮含量变化显着相关的花青素相对浓度和组织含水量两个主要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黄酮类化合物与组织含水量和花青素相对浓度的数学关系表达式。(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12年01期)

李媛[2](2011)在《加杨叶酚类和毛白杨雄花芽IAA和GA_3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树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生长速度最快的树种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和土壤多样,杨树资源异常丰富,研究杨树资源对合理利用天然资源具有重大的环境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以杨树的叶和芽为研究材料,对加杨叶中的有效成分-酚酸和毛白杨雄花芽中的激素-IAA和GA3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加杨叶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酸的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加杨叶中总酚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70%、液料比40:1、超声时间10 min、超声温度55℃,在此条件下,加杨叶中总酚得率为:1.43%。(2)按照加杨叶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提取加杨叶天然产物,研究其对鲜肉的保鲜作用。用提取物处理新鲜猪肉,以蒸馏水为对照,采用单因素试验评定处理过程中猪肉中色泽、气味的感官变化,并测定其pH值。结果显示,加杨叶提取物对新鲜猪肉有一定的保鲜作用。(3)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毛白杨花芽中的IAA、GA3。探索并确定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析测定毛白杨花芽中IAA、GA3的最佳测定条件:运行缓冲液为pH=8.0的10mmol/L硼砂和2.5mmol/L SDS溶液,压力进样5s,温度为25℃,运行电压22kV,检测波长为200nm。在此条件下,毛白杨雄花芽提取液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好的分离。并测得GA3含量分别为1.24g/g和1.95μg/g。(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1-05-01)

李媛,陈媛梅[3](2010)在《超声波法提取加杨叶总酚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到加杨叶中总酚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进行优选,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加杨叶总酚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为乙醇浓度,其次是液料比和提取温度,而提取时间则影响不大。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在提取两次的条件下,加杨叶总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液料比40∶1、超声时间10 min、超声温度55℃,在此条件下加杨叶中总酚得率为1.43%。该方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10年06期)

伊爱芹,陈媛梅,郑彩霞[4](2010)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加杨叶芦丁含量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加杨叶中芦丁含量测定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用甲醇溶解样品采用超声提取,研究了缓冲溶液浓度、pH值、电压、温度及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测定条件:50m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pH值为9.3),压力进样时间为5s,温度为25℃,运行电压为20kV,检测波长为254nm。在此条件下,峰面积与芦丁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达到98.58%,方法准确。同时,利用建立的方法研究了加杨叶生长过程中芦丁含量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伊爱芹[5](2010)在《加杨叶有效成分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杨又称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是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 L.)黑杨组(Sect. Aigeitos Duby)植物。早在19世纪中叶被引入我国,由于其生长速度快,繁殖容易,适应能力强,在我国广泛分布。本论文以加杨叶为研究材料,对其中有效成分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加杨叶总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的优化。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法,确定了加杨叶中总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超声波功率为500W,液料比40:1,温度55℃,超声提取30min。在此条件下,总类胡萝卜素提取率为50.57mg/100g。(2)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加杨叶中芦丁含量的动态变化。探索并确定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析测定加杨叶中芦丁的最佳条件:以pH为9.3的50 mmol/L的硼酸盐为缓冲液,在20 kV电压、温度25℃、254 nm波长下分离检测,加杨叶甲醇提取液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好的分离。利用此方法测定了不同时期加杨叶中芦丁含量,确定了采集利用加杨叶的最佳时期为10月份。(3)加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与相关成分关系的研究。探讨了加杨叶中天然产物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与其他相关成分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0-05-01)

伊爱芹,李媛,陈媛梅[6](2010)在《超声波法提取加杨叶总类胡萝卜素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加杨叶总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进行优选。结果表明: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加杨叶粉碎度为60目,提取2次的条件下,加杨叶总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500W、超声温度55℃、液料比40:1、超声时间30 min。利用此提取工艺,加杨叶中总类胡萝卜素得率为:50.57mg/100g。(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0年04期)

石慧,陈媛梅[7](2008)在《PEG/(NH_4)_2SO_4双水相体系在加杨叶总黄酮萃取分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寻找加杨叶粗提液中的总黄酮的有效方法。方法:利用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结果:萃取分离加杨叶总黄酮的最佳双水相体系是25%PEG 400与12%(NH_4)_2SO_4,最佳萃取条件为:pH=9,NaCl的添加量为3%,粗提液3 mL,温度25℃。结论: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0.28%(n=5),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选择性,为黄酮类化合物萃取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08年05期)

石慧[8](2008)在《加杨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柳科(Salicacea)杨属(Populus)为落叶乔木,广泛分布于欧、亚、北美,资源丰富。研究发现,杨树中含有药用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它是杨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加杨是我国广泛种植的树种,加杨叶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本论文以加杨叶为研究材料,利用物理和物理化学的原理和手段,研究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和分析方法,涉及化学、物理、物理化学、生物物理等多个学科,主要内容包括:(1)加杨叶总黄酮粗提工艺的优化研究。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用乙醇溶液对加杨叶黄酮进行了粗提,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加杨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即:提取时间60 min,乙醇浓度50%,液料比为40:1,温度80℃。在此条件下提取,能得到总黄酮12.68 mg/g,即加杨叶总黄酮含量为1.27%。(2)PEG/ (NH4)2SO4双水相体系在加杨叶总黄酮萃取分离中的应用。双水相萃取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分离技术,目前一般用于生物物质如蛋白质类的分离研究,其在杨属植物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公开报道。本文对萃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确定了萃取加杨叶黄酮的最佳双水相体系是由25%(w/w) PEG 400和12%(w/w) (NH4)2SO4组成,最优的萃取条件是:pH=9,NaCl的添加量为3.0%,温度为25℃,粗提液体积为3 mL。(3)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加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和槲皮素。对样品的制备、流动相的选择和洗脱条件进行了多次实验摸索,初步确定加杨叶黄酮提取物中含有芦丁和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杨树叶资源丰富,有着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本文对加杨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工艺所作的优化和分析条件所作的探索,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公开报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无疑将为杨属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新的途径与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8-05-01)

石慧,范文,陈媛梅[9](2008)在《加杨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加杨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优选,所得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并进行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加杨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为提取温度,其次是液料比和乙醇浓度,而提取时间的影响不大。确定加杨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时间60 min,乙醇浓度50%,液料比40∶1,温度80℃。此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平均回收率达98.92%。(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08年02期)

加杨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杨树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生长速度最快的树种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和土壤多样,杨树资源异常丰富,研究杨树资源对合理利用天然资源具有重大的环境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以杨树的叶和芽为研究材料,对加杨叶中的有效成分-酚酸和毛白杨雄花芽中的激素-IAA和GA3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加杨叶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酸的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加杨叶中总酚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70%、液料比40:1、超声时间10 min、超声温度55℃,在此条件下,加杨叶中总酚得率为:1.43%。(2)按照加杨叶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提取加杨叶天然产物,研究其对鲜肉的保鲜作用。用提取物处理新鲜猪肉,以蒸馏水为对照,采用单因素试验评定处理过程中猪肉中色泽、气味的感官变化,并测定其pH值。结果显示,加杨叶提取物对新鲜猪肉有一定的保鲜作用。(3)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毛白杨花芽中的IAA、GA3。探索并确定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析测定毛白杨花芽中IAA、GA3的最佳测定条件:运行缓冲液为pH=8.0的10mmol/L硼砂和2.5mmol/L SDS溶液,压力进样5s,温度为25℃,运行电压22kV,检测波长为200nm。在此条件下,毛白杨雄花芽提取液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好的分离。并测得GA3含量分别为1.24g/g和1.95μg/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杨叶论文参考文献

[1].伊爱芹,刘长付,陈媛梅.加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相关成分关系[J].林业科技开发.2012

[2].李媛.加杨叶酚类和毛白杨雄花芽IAA和GA_3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

[3].李媛,陈媛梅.超声波法提取加杨叶总酚条件的优化[J].林业科技开发.2010

[4].伊爱芹,陈媛梅,郑彩霞.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加杨叶芦丁含量的动态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

[5].伊爱芹.加杨叶有效成分的相关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6].伊爱芹,李媛,陈媛梅.超声波法提取加杨叶总类胡萝卜素条件的优化[J].广州化工.2010

[7].石慧,陈媛梅.PEG/(NH_4)_2SO_4双水相体系在加杨叶总黄酮萃取分离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

[8].石慧.加杨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9].石慧,范文,陈媛梅.加杨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J].林业科技开发.2008

标签:;  ;  ;  ;  

加杨叶论文-伊爱芹,刘长付,陈媛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