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外焦平面阵列,红外成像,FPGA设计,数据传输
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伍凌峰[1](2017)在《非制冷长波红外焦平面阵列成像系统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图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图像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红外成像技术在航空航天、军事侦查和安防监控等领域展显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UFPA(Uncooled Focal Plane Array)凭借其没有制冷系统、低成本、低功耗、体积小和寿命长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红外成像的主流器件,并占据了广袤的市场。因此,研究和设计基于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成像技术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重要的实际价值。本文介绍了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一款非制冷长波段红外焦平面阵列的结构、特性和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阵列FPGA和USB2.0传输芯片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成像电路系统。文章紧紧围绕该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特性,制定了相应的红外成像系统的技术指标,并确定了该红外成像电路的方案。方案为该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设计了供电电路、驱动和控制电路、输出信号驱动增强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据传输电路,并根据上述电路设计了系统的控制程序,完成了硬件电路各功能模块和红外成像的相关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红外焦平面阵列驱动成像电路,满足了成像系统的拟定技术指标,实现了对红外图像探测器的驱动,完成了基本的成像任务。最后,针对该成像电路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优化和改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1-01)
王晓明[2](2015)在《焦平面探测器红外成像系统探测作用距离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焦平面探测器红外成像系统对红外目标的探测作用距离估算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系统观测环境条件、目标红外辐射特性和焦平面探测器红外成像系统对探测作用距离的影响,能够有效估计系统对特定飞行目标的探测作用距离。依据该模型可科学地对红外成像系统的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论证计算,从而加强系统的顶层设计,为工程实践奠定理论基础,指导相关成像系统的研制过程。因此该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5年01期)
李旭[3](2014)在《红外焦平面探测成像系统工作状态的测试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红外焦平面探测成像系统工作状态的测试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基于像元与其临域均值变化率,来判断在不同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系统设置的工作点电压值是否合适。此测试评价技术便于实现,是一种适用于系统工作状态自动测试评价的方法。(本文来源于《2014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4-08-20)
贺明,王亚弟,王新赛,路建方,李志军[4](2014)在《场景自适应的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灰度超分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在观察目标、特别是弱小目标时,灰度分辨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特性自适应的成像灰度超分辨技术。详细介绍了通过自适应调节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中信号采样范围来进行成像灰度超分辨的方法,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从图像中提取场景有效灰度范围,获取超分辨调整依据;结合基于LMS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对调节依据进行滤波预测后给出调节值;利用调节值分解设置超分辨电路参数,完成针对观察目标的灰度超分辨。最后,对整体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在红外焦平面系统中实验证明了场景自适应的成像灰度超分辨方法的可行性,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灰度分辨率有很大提高,经过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综合测试仪测试比较MRTD值可以提高一倍以上。(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4年07期)
李转令,张福欣,王峰[5](2014)在《长波576×6元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成像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某制冷型长波576×6元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并根据探测器要求设计了红外成像系统的硬件电路。电路主要包括探测器偏置电路、时序驱动、红外模拟信号调理、数字化及存储、数字视频处理、视频输出接口电路。其中红外数字视频处理电路设计采用FPGA+DSP构成的可重构柔性平台,实现探测器信号读出、A/D采样及扫描成像等时序生成、图像数据排序整理、非均匀性校正、图像增强等核心功能。实验结构表明,该电路设计合理可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4年13期)
王湘波,陈小文,李春来,姬弘桢,王建宇[6](2014)在《制冷型热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波红外(8~12.5μm)焦平面的性能在很多方面弱于中短波红外器件,其非均匀性及盲元状况较严重。本课题首次在国内引进了法国Sofradir公司的320×256像元HgCdTe长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MARS VLW RM4,其波长响应范围为7.7~12μm。基于一套高帧频低噪声信息获取系统,经过动态范围标定,实现了一套动态范围为250~330K、噪声等效温差(Noise Equivale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NETD)小于50mK的热红外成像系统。针对焦平面各像元的响应特性,研究了适用于热红外成像系统的非均匀性及盲元校正方法,提出了基于辐射定标的非均匀性校正和盲元检测。经实验验证,其校正效果优于两点定标法,且易于工程实现,基于辐射定标的结果可实现精确的温度反演。(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4年05期)
金立峰,冯涛,蔡芃[7](2013)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的高速DSP组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探潜仪是反潜巡逻机携带的一种重要的非声探潜设备。研究了一种基于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核心组件,实现了红外探测器数据采集、红外图像实时非均匀性校正、红外图像灰度变换等功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3年09期)
王盛青[8](2013)在《长波制冷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盲元检测及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成像系统具有分辨率高、隐蔽性好且不易受电子干扰等优点正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工业、民用、军事等领域。红外成像系统的核心部件是红外探测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虽能自行研制红外成像系统,但是核心部件红外探测器,需要依靠进口。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基础物理、材料等学科的大力发展,推动着国产红外探测器的高速发展,我国现已能自行研制和生产制冷型短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其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自行研制、应用于空间探测中的长波制冷型红外焦平面的性能较国外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本文的撰写目的就是要通过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提高国产长波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成像质量。为此,本文利用叁维噪声模型对国产长波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的噪声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影响成像质量的最大因素是行列噪声,其主要表现在焦平面探测器的非均匀性上。当探测器像元的非均匀性达到极端情况时,就会成为响应非线性的奇异点,这些点多表现为红外图像上不随场景变化的固定亮、暗点和随场景变化的闪变点,人们将这些点称为盲元。盲元点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红外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还会影响红外成像系统的非均匀性校正,因此需要在图像非均匀校正前对盲元进行剔除。本文根据盲元的产生机理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将红外焦平面中的盲元分为4种类型:探测器与读出电路未连通的盲元,无光电响应且输出电压高;探测器与读出电路连通电阻大的盲元,有光电响应,输出电压高;PN结损坏的盲元,输出电压低,无光电响应;光电二极管阻抗下降的盲元,有光电响应,输出电压低。根据上述盲元的特征,本文提出了固定盲元校正和动态盲元校正相结合的办法处理红外成像系统中的盲元。对于PN结损坏、探测器与读出电路脱焊而形成的盲元,由于其无光电响应,这些像元的输出为固定值,采用固定盲元校正算法进行校正处理;探测器与读出电路的连通电阻大和光电二极管阻抗下降形成的盲元,这些像元有光电响应但是有别于正常像元,其响应会随着场景的变化而改变,因此采用动态盲元校正算法对这些时变盲元进行校正。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本文提出的算法不但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而且算法处理简单,非常方便硬件逻辑实现,满足当今红外成像技术对高分辨率、高帧频实时红外图像处理的要求,因而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01-01)
李春来,林春,陈小文,丁学专,王建宇[9](2012)在《星载长波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产红外焦平面技术的发展,使用长波红外焦平面器件采用推扫方式对地观测的成像系统成为现实。文中介绍的星载长波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是一个工作波段在8.0~12.5μm之间的对地观测相机,该相机采用两条256×1的长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60 K的深低温斯特林制冷机和同轴两反RC主光学系统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合理的探测器冷屏、并采用-26°C的低温光学系统以及高性能的信息获取和处理电路,系统获得了较好的温度灵敏度,利用该相机获取了外景长波红外图像,这是我国利用国产的红外焦平面器件获取的截止波长大于12.5μm的红外图像。(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2年09期)
张艳超,赵建,孙强,刘建卓,曲锋[10](2011)在《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辐射测温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消除由非致冷红外焦平面自身温度变化造成的辐射测温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G-t(黑体辐射灰度-探测器工作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辐射测温的新方法。该方法从热辐射理论和热像仪测温原理出发,利用实验测得的G-t标准温度关系曲线,并结合灰体表面真实温度的计算公式,最终实现了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的高精度辐射测温。实验结果表明,当探测器的工作温度在26℃~35℃、黑体温度在35℃(308K)~45℃(318K)时,绝对温度偏差低于1K,有效地消除了非致冷红外焦平面自身的温度变化对辐射测温精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1年02期)
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焦平面探测器红外成像系统对红外目标的探测作用距离估算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系统观测环境条件、目标红外辐射特性和焦平面探测器红外成像系统对探测作用距离的影响,能够有效估计系统对特定飞行目标的探测作用距离。依据该模型可科学地对红外成像系统的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论证计算,从而加强系统的顶层设计,为工程实践奠定理论基础,指导相关成像系统的研制过程。因此该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伍凌峰.非制冷长波红外焦平面阵列成像系统电路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7
[2].王晓明.焦平面探测器红外成像系统探测作用距离估算[J].红外.2015
[3].李旭.红外焦平面探测成像系统工作状态的测试技术[C].2014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
[4].贺明,王亚弟,王新赛,路建方,李志军.场景自适应的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灰度超分辨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
[5].李转令,张福欣,王峰.长波576×6元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成像系统硬件电路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
[6].王湘波,陈小文,李春来,姬弘桢,王建宇.制冷型热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J].红外.2014
[7].金立峰,冯涛,蔡芃.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的高速DSP组件[J].电光与控制.2013
[8].王盛青.长波制冷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盲元检测及补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9].李春来,林春,陈小文,丁学专,王建宇.星载长波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
[10].张艳超,赵建,孙强,刘建卓,曲锋.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辐射测温技术研究[J].红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