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对话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童心,高凯,儿童文学作家,童诗,童年经验,诗心,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世界,时间线索,独特新颖
对话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利芳[1](2019)在《童心视域中诗歌与哲学的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凯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同时又属于能把诗心与童心相互打通的为数不多的艺术家之一,他创作了很多乡土的、都市的童诗,其中就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诗《村小:生字课》等。《高小宝的熊时代》(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是高凯对自我童年进行回忆的散文,以“(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9-12-27)
王渊[2](2019)在《弘扬雄安文化 留住浓浓乡情》一文中研究指出他执着于理学领域耕耘,填补了元代理学研究的空白,撰写了多卷本《中国儒学史》;他博学深研诠释《新儒学义理要铨》,力推元代大儒刘因为雄安新区历史上一个文化标杆。他就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方旭东教授。日前采访了他:请介绍一下你自己的情况(本文来源于《河北经济日报》期刊2019-11-26)
彭启福[3](2019)在《实践哲学模式下的对话辩证法之重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辩证法必须在诠释学中被恢复",这是伽达默尔的基本信念。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中内在地蕴含着一种"对话辩证法"(亦称"问答辩证法")。与其作为实践哲学的哲学诠释学相一致,伽达默尔的"对话辩证法"并非一种理论哲学意义上的辩证法,而是一种实践哲学模式下的辩证法。其对话辩证法的直接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柏拉图的"善"、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以及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伽达默尔对话辩证法的基本结构乃是一种文本阅读式的(理解者内在反思性的)、跨时空的历时性问答,如何保障诠释学对话的平等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是伽达默尔对话辩证法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模式下的对话辩证法还包含一种明确的伦理学导向:促进人类生活中的"善"。为此,它以诠释学的方式提供了一种普遍性知识和规范与具体应用之间张力问题的解题思路:诉诸理解的应用性和实践智慧,通过文本理解者在特殊情境下的居间调停,实现普遍性知识和规范的"教化"和"拓新"的辩证统一。(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海锋[4](2019)在《“对话”范式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基于新中国70年学术研究现状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之一在于,摆脱苏联哲学原理教科书的束缚,走出自我的理论独尊和思想封闭,积极展开与各种学术思想的"对话",形成了"对话"的研究范式,并在这一范式的引导下日益走近世界学术舞台中央。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学理化的要求、中国道路探索的实践要求以及中国学术与西方学术交流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对话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学的"会通融合",关键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儒学各自思想性质、特征的基本定位和判断,在于会通"结合点"的选择。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就已开始,但只有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一"对话"才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中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为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只有基于"译介和人物研究",客观认知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实质,才能在"对话"中实现理论自觉和问题自觉,确立研究的主体性,占据理论的"制高点"和"话语权",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中国"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苏暐峰[5](2019)在《《春秋繁露》“天、元、神”的神学考察——汉儒与西方经院哲学的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元、神"是董仲舒哲学中"天"论的叁重维度,涵盖西汉形而上观念中对至高超越者的认识。"天"为实体,是天所有属性的总集;"元"为天的本原,是在时间终始上的永恒性呈现;"神"为形式和现象,以隐与现、变与不变的辩证建构神人的关联。"天、元、神"组合形成了完整的神学系统,它的目的是借助"天"的权威建立一套制衡王权的系统,建立政治权力和神的意向结合的政治神学。(本文来源于《衡水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天君[6](2019)在《虚拟网络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丁·布伯“对话哲学”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内容、手段、形式等方面的更新,从而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完成相应的工作。但不可忽视的是,互联网的发展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在互动方面。研究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中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构建以针对性、时代性、生活化为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从而创造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姜宗强[7](2019)在《对话意识:新文科背景下哲学学科发展的新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西学科分类历史的视角把脉当前中国文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指出晚清中国传统学术现代化过程中"经学科"的取消,一定程度上造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上的断裂,这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学术的自立。因此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哲学学科的创新具有"返本开新"意味,需要在与世界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的对话中发展出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的新的哲学类型。(本文来源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林佩[8](2019)在《对话、文学和艺术:法国儿童哲学教育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儿童哲学教育遍布从幼儿园、小学到高中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课外实践项目和工坊也非常丰富,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儿童哲学教育自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美国教育学家马修·李普曼(Matthew Lipman)提出以来,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以美国为起点的儿童哲学教育在50多个国家被采纳、实践,甚至在澳大利亚、挪威等国被列入国家规定的课程体系中。儿童哲学教育进入中国的时间也己经不短,在上海、杭州、香港等地的学校和社会机构进行了具体的实践。然而,目前中国主要的儿童哲学(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期刊2019年20期)
杨欣[9](2019)在《义与利——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哲学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在脱贫攻坚的同时,也加快了现代化的步伐。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一批批偏远山区的贫困群众,陆陆续续地向城镇迁移,逐步地离开故土,进入城市,告别传统。此时此刻的心情,非常复杂,既有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更有对故乡的不舍。记住乡愁!这恐怕是最贴切,也是最无奈的一种表达了。到了那边,怎么生活?怎么融入?怎么习惯?似乎(本文来源于《前进》期刊2019年07期)
张瑞[10](2019)在《马丁·布伯对话哲学视野下“我—你”师生关系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丁·布伯是20世纪德国着名犹太宗教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有神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马丁·布伯生活在一个经济繁荣与社会动荡并存的特殊时代:一方面,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另一方面,两次世界大战又使欧洲陷于极大的动荡之中。马丁·布伯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个人学习和生活经历独特。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促使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最终使其在犹太宗教哲学、存在主义哲学、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独具特色的对话哲学理论。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也被称之为“关系哲学”“相遇哲学”“他者哲学”。这一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其经典着作《我与你》《人与人》之中。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强调世界与人生的二重性,即无论世界还是人生都包含“我—它”关系和“我—你”关系这两重属性。“我—它”关系是一种经验利用的关系,创造经验世界和“我—它”人生。“我—你”关系则是主体间的一种对话关系,创造关系世界和“我—你”人生。“我—你”关系才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上帝一切关系的本真,这种关系具有相互性、直接性、现时性和整体性的特征。马丁·布伯主张关系的本体性,认为任何事物都处在关系之中,关系先于事物的本质而存在。在“我—你”关系中,“我”与“你”虽联系在一起,但仍各自保有自身的主体性,即有其所谓的“之间”领域的存在。在马丁·布伯看来,对话哲学的最终旨归是实现与上帝相遇,皈依“永恒之你”,建立“我—你”关系。马丁·布伯认为,“教育中的关系是纯粹的对话之一”。根据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师生之间也应当是一种“我—你”关系。“我—你”师生关系的本质是包含,即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的体验,体现出“我—你”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特殊性。“我—你”师生关系的内在基础是信任。教师要取得学生信任,应真诚地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给予学生“从上面开始”的教育。“我—你”师生关系的前提是自由,有“外在的自由”和“内在的自由”之分。在马丁·布伯看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育皆是对自由的误读,而真正的自由是不可被压制而应顺其自然发展的自发性。责任是“我—你”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对“具体实在”所作出的回应。爱是“我—你”师生关系的关键。马丁·布伯认为,爱与情感有本质区别,爱直接促成了“我—你”关系。根据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思想,建构“我—你”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师生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维持教师对学生的“包含”关系;其次,注重“从上面开始”的教育,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再次,合理把控师生之间的自由张力,切实维护师生关系的本真;复次,强调师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师生各自的责任与担当;最后,明确爱的本质内涵,达成师生“我—你”精神相遇。(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5)
对话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他执着于理学领域耕耘,填补了元代理学研究的空白,撰写了多卷本《中国儒学史》;他博学深研诠释《新儒学义理要铨》,力推元代大儒刘因为雄安新区历史上一个文化标杆。他就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方旭东教授。日前采访了他:请介绍一下你自己的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话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利芳.童心视域中诗歌与哲学的对话[N].河北日报.2019
[2].王渊.弘扬雄安文化留住浓浓乡情[N].河北经济日报.2019
[3].彭启福.实践哲学模式下的对话辩证法之重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再探究[J].天津社会科学.2019
[4].王海锋.“对话”范式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基于新中国70年学术研究现状的反思[J].教学与研究.2019
[5].苏暐峰.《春秋繁露》“天、元、神”的神学考察——汉儒与西方经院哲学的对话[J].衡水学院学报.2019
[6].陈天君.虚拟网络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丁·布伯“对话哲学”为视角[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
[7].姜宗强.对话意识:新文科背景下哲学学科发展的新思路[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林佩.对话、文学和艺术:法国儿童哲学教育创新[J].上海教育.2019
[9].杨欣.义与利——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哲学对话[J].前进.2019
[10].张瑞.马丁·布伯对话哲学视野下“我—你”师生关系建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