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粗疣合叶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抗氧化活性,DPPH法
粗疣合叶苔论文文献综述
曾培源,林雄浩,蔡巧燕,吴锦忠[1](2010)在《DPPH法测定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以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L-抗坏血酸(VitC)为对照,采用DPPH法测定粗疣合叶苔中的49株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菌株6株,其中活性菌株T24、T38、T44对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493、14.366、18.349μg/mL。结论粗疣合叶苔含有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是筛选天然生物活性成分或先导化合物的潜在资源。(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郭蕾,吴锦忠,许强芝,韩婷,秦路平[2](2009)在《利用稻瘟霉模型筛选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中的活性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稻瘟霉模型快速筛选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中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并对活性菌株T11进行鉴定。方法首次对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通过观察内生真菌醋酸乙酯提取物引起稻瘟霉分生孢子或菌丝形态生长异常或生长抑制的情况,初步确定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进一步进行体外抗真菌及抗肿瘤活性筛选,对活性最好的T11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粗疣合叶苔分离得到47株内生真菌,具有抗稻瘟霉活性的活性菌株40株,占总分离菌株的85.1%。其中T11号菌株可明显抑制真菌生长和肿瘤细胞增殖。结论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具有明显的抗真菌和细胞毒作用,是潜在的抗菌、抗肿瘤药物资源。(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9年07期)
郭蕾[3](2009)在《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生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段时期内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组织没有引起明显病害的真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生真菌能够产生许多结构新颖、生理活性独特的或与宿主植物相同和相似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基于此,本课题选择生境独特的粗疣合叶苔Scapania verrucosa Heeg.为实验材料,开展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并对活性菌株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组织分离法,采用PDA、KN、PY、察氏和萨氏5种分离培养基,从粗疣合叶苔中共分离纯化得到49株内生真菌。2.以经典形态学分类方法,对其中10株产孢的内生真菌进行显微形态特征的观察和鉴定,分别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其余39株内生真菌在本试验条件下不产生孢子,占总分离菌株数的79.6%,对这些无孢类群进行ITS序列测序,并与序列相似性较高的已知菌株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分离得到的粗疣合叶苔49株内生真菌分属于2个纲(Sordariomycetes, Eurotiomycetes)、4个目(Hypocreales, Eurotiales, Sordiriales, Xylariales)、5个科(Hypocreaceae, Trichocomaceae, Clavicipitaceae, Chaetomiaceae, Xylariaceae)、7个属(Hypocrea sp., Penicillium sp., Tolypocladium sp., Chaetomium sp., Xylaria sp., Nemania sp., Creosphaeria sp.),其中16株鉴定到种的水平,25株鉴定到属的水平,8株放在科的水平。毛壳属Chaetomium和Creosphaeria属为优势种群,均占总菌株数的18.36%。3.就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发酵培养,对其代谢产物进行生物活性筛选。稻瘟霉模型活性初筛的结果显示,粗疣合叶苔分离得到的49株内生真菌中,能抑制稻瘟霉孢子萌发的菌株数为40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81.6%。进一步的抗真菌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发现,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的代谢物具有良好的抗菌及体外抗肿瘤效果,8株内生菌对新生隐球菌和红色毛癣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菌株T11、T35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红色毛癣菌和烟曲霉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此外,8株内生菌的代谢产物对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尤其对HL-60都有较好的细胞毒作用。因此,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能产生抗真菌和细胞毒活性物质,是开发抗菌抗肿瘤等药物的潜在资源。4.运用GC-MS鉴定了内生真菌T37低极性部分的28种化学成分,同时鉴定了粗疣合叶苔挥发油中的49种化学成分。宿主含有大量的倍半萜,而T37主要为烷类,酮类,酚类和酯类化合物,二者的化学成分在数量和种类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内生菌T37产生了与寄主植物成分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并且这些物质也同宿主一样表现出一定的抗真菌谱和细胞毒活性。5.在活性追踪指导下,对菌株T37、T31、T35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结构解析。采用常压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等技术,共分离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对化合物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波谱鉴定,并与标准品、文献值以及图谱库对照,确定了其中1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过氧麦角甾醇、甘露醇、2,3-二甲氧基-5-甲基苯酚、methyl curvulinate、curvulin、O-methylcurvulinic acid,柄曲霉素、Chaetofusins A和Chaetofusins B。其中,4个化合物为首次分到,化合物Chaetofusins A和Chaetofusins为两个结构特殊的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余5个化合物结构需经进一步鉴定。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具有良好的抗真菌和细胞毒作用,同时也蕴藏着较丰富的结构新颖的活性物质,是潜在的天然药物新资源。(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9-06-01)
郭蕾,吴锦忠,曹同,秦路平[4](2008)在《粗疣合叶苔及其内生真菌乙醚提取物的GC/MS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粗疣合叶苔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菌,经形态鉴定为Chaetomium fusiforme。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比较了苔和内生菌乙醚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粗疣合叶苔挥发油的收率为0.06%,分离出59个色谱峰,鉴定出49个化合物,已鉴定的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4.64%。其主要成分是十氢-1,1,1-7.叁甲基-4-亚甲基-1H-环丙基甘菊环(9.12%),十六烷酸(6.92%),1,2,3,5,6,7,8,8a-八氢-6-异丙烯基-4,8a-二甲基-2-羟基-萘(5.97%),S-四氯乙烷(5.61%)和乙酸(5.30%);而内生菌乙醚提取物中主要含有乙酸(35.05%),3-甲基-戊酸甲酯(21.25%),and 2,3-二羟基-丁烷(12.24%).尽管二者在化学成分上仅有乙酸和甲酸相同,但内生菌具有更好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可以认为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是潜在的抗菌抗肿瘤药物资源,解决苔类资源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期刊2008-07-01)
粗疣合叶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稻瘟霉模型快速筛选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中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并对活性菌株T11进行鉴定。方法首次对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通过观察内生真菌醋酸乙酯提取物引起稻瘟霉分生孢子或菌丝形态生长异常或生长抑制的情况,初步确定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进一步进行体外抗真菌及抗肿瘤活性筛选,对活性最好的T11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粗疣合叶苔分离得到47株内生真菌,具有抗稻瘟霉活性的活性菌株40株,占总分离菌株的85.1%。其中T11号菌株可明显抑制真菌生长和肿瘤细胞增殖。结论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具有明显的抗真菌和细胞毒作用,是潜在的抗菌、抗肿瘤药物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粗疣合叶苔论文参考文献
[1].曾培源,林雄浩,蔡巧燕,吴锦忠.DPPH法测定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2].郭蕾,吴锦忠,许强芝,韩婷,秦路平.利用稻瘟霉模型筛选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中的活性菌株[J].中草药.2009
[3].郭蕾.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
[4].郭蕾,吴锦忠,曹同,秦路平.粗疣合叶苔及其内生真菌乙醚提取物的GC/MS比较[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