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药效论文-王紫怡,葛蕾,蒙钟经,徐泽月,刘倩倩

解热药效论文-王紫怡,葛蕾,蒙钟经,徐泽月,刘倩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解热药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芩清宁胶囊,清开灵胶囊,清热解毒胶囊,疏风解毒胶囊

解热药效论文文献综述

王紫怡,葛蕾,蒙钟经,徐泽月,刘倩倩[1](2019)在《柴芩清宁胶囊、清开灵胶囊、清热解毒胶囊、疏风解毒胶囊解热作用的药效学及药物经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药效学与药物经济学两个角度比较柴芩清宁胶囊、清开灵胶囊、清热解毒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的解热作用。方法 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芩清宁胶囊低、中、高剂量组(277.65、555.30、1 110.60 mg/kg),清开灵胶囊低、中、高剂量组(308.50、617.00、1 234.00 mg/kg),清热解毒胶囊低、中、高剂量组(370.20、740.40、1 480.80 mg/kg),疏风解毒胶囊低、中、高剂量组(641.68、1 283.36、2 566.72 mg/kg)。各组大鼠按相应给药剂量及天数灌胃给药,采用干酵母和LPS两种致热模型观察大鼠给药后的体温变化,比较各组大鼠体温上升高度(△T)、体温抑制率、成本效果比及增量成本效果比。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干酵母及LPS发热模型大鼠的体温,降低体温上升高度。与清开灵胶囊、清热解毒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相比,柴芩清宁胶囊达到的最佳体温抑制率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结论柴芩清宁胶囊、清开灵胶囊、清热解毒胶囊、疏风解毒胶囊均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但各药物发挥作用的特点不同,临床应用时可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31期)

陈楠烨,郭晓涵,李慧瑜,段娟慧,冯美卿[2](2019)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解热、镇痛及抗炎的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小鼠发热模型、疼痛模型及炎症模型的解热、镇痛及抗炎效果,探讨其与用药剂量的相关性。方法建立酵母菌致大鼠发热模型、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组胺增加小鼠皮肤通透性模型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以酵母菌致热大鼠体温变化情况、小鼠扭体次数、小鼠背部蓝染面积及小鼠耳片肿胀程度评价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高剂量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后,大鼠的体温差异与阴性对照组在4 h、5 h、6 h、7 h及8 h时有统计学意义(P <0.01);阳性对照(P2)组[(12.1±1.7)次]、低剂量(L2)组[(24.3±1.2)次]、中剂量(M2)组[(13.0±1.5)次]、高剂量(H2)组[(10.8±2.2)次]小鼠的扭体次数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C2)组[(36.0±4.3)次];阴性对照(C3)组小鼠背部蓝斑面积为[(8.21±0.54)cm~2],明显高于中剂量(M3)组[(5.60±0.52)cm~2]、高剂量(H3)组[(3.84±0.58)cm~2];阴性对照(C4)组小鼠耳片的肿胀程度[(93.64±8.41)%]明显高于中剂量给药(M4)组[(43.35±7.53)%]和高剂量给药(H4)组[(25.28±5.59)%]小鼠耳片的肿胀程度;而且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小鼠发热模型、疼痛模型及炎症模型均有较好的解热、镇痛及抗炎效果,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世界临床药物》期刊2019年06期)

郭菁菁,赵英杰,李伟,钱朝东,丁志山[3](2018)在《叁叶青地上、地下不同提取部位解热、抗肿瘤药效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叁叶青地上、地下不同提取部位的解热、抗肿瘤药效,筛选出叁叶青地上部分的主要活性组分。方法:通过小鼠背部皮下注射20%干酵母及腋下接种H22细胞的方法,分别建立干酵母致热及H22肝癌荷瘤模型,对叁叶青地上、地下不同提取物部分解热、抗肿瘤药效进行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叁叶青地上、地下水提物及地上水提醇沉部分均能显着降低干酵母致热小鼠的体温(P <0. 05);与H22荷瘤模型组比较,叁叶青地上水提物部分及粗多糖组分平均瘤体质量均显着降低(P <0. 05),抑瘤率分别高达33. 1%和32. 3%。结论:叁叶青地上与地下部分具有相同的解热作用,叁叶青地上部分多糖组分可能为其发挥解热、抗肿瘤主要药效的活性成分。(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8年11期)

吴晓霞,张立石,高焕,宋剑南,柏冬[4](2018)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桂枝汤解热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桂枝汤解热作用的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利用Chem Draw绘制预测桂枝汤中化合物的结构,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搜索以上成分对应的靶点。使用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软件,寻找发热相关的基因。使用IPA软件分析桂枝汤中成分、发热相应靶点共同的通路。利用Cytoscape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寻找主要药效成分。结果:建立了桂枝汤中主要成分与其靶点的网络图。使用IPA软件发现桂枝汤发热作用与以下6个通路相关:G蛋白偶联的受体信号,环磷腺苷(c AMP)介导的信号传导,Gαs信号,Gαi信号,腺苷酸活化水蛋白激酶(AMPK)信号,褪黑激素降解通路。桂枝汤中芍药苷代谢物Ⅰ,环磷酸腺苷与解热作用相关。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了桂枝汤解热作用的相关通路,预测了桂枝汤入血成分中芍药苷代谢物Ⅰ,环磷酸腺苷可能与解热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主要基于化学预测,还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8年15期)

张相霞,郑宝亮,马霞,卞陆杰,刘永录[5](2018)在《清热康口服液解热抗炎作用药效学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清热康口服液解热抗炎作用,试验采用内毒素致热家兔发热模型和干酵母致热大鼠发热模型观察清热康口服液对实验动物的解热作用;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胀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观察清热康口服液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的清热康口服液对内毒素致热家兔和干酵母致热大鼠具有很好的解热作用,对巴豆油致耳胀和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也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2期)

尹洪习,孙传熙,刘哲林,吕淑荣,万仁忠[6](2017)在《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对仔猪腹腔注射内毒素(LPS)的临床解热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在人药领域应用广泛,在临床上有很好的解热、镇痛效果。本试验目的是验证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在靶动物猪上的解热效果。结果表明:(1)双氯芬酸钠注射液低剂量组在治疗猪发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其效果稍差于对乙酰氨基酚组;(2)双氯芬酸钠注射液中、高剂量组的临床解热综合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组;(3)从临床使用及经济角度考虑,选用中剂量作为解热的推荐剂量,即双氯芬酸钠临床肌肉注射给药剂量为0.05 m L/kg体重。(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叶美麟,王志萍,粱草[7](2016)在《近5年国内解热药物的药效评价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热为临床常见的症状,常由感染及炎症引起,临床常使用非甾体解热镇痛消炎药,因此该类药物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FDA公布,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特别是COX-2抑制剂(昔布类),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临床上使用该类药物会增加心血管风险。因此,寻求可以替代传统解热镇痛药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更少的药物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5年国内解热药物制剂的研究新进展,介绍了各类解热药物制剂的实验性研究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该类药物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实用药物与临床》期刊2016年11期)

余姣,陈娇,周文杰,杨荣平[8](2016)在《基于抗炎解热药效的小儿温热口服液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提取工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立小儿温热口服液(XWOL)的最优提取工艺。方法通过镇痛、抗炎、解热药效学实验初选提取工艺路线,再以挥发油的提取量为指标,单因素考察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鱼腥草等药材挥发油提取的影响;以连翘苷、黄芩苷的提取率及总评"归一值"为指标,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水提工艺。结果XWOL最佳提取工艺路线为鱼腥草等药材加入10倍量的水,水蒸气蒸馏6 h,收集挥发油及水煎液,药渣与黄芩等药材加入13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80 min。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6年20期)

辛晓芳[9](2016)在《以岗梅为主的银蒿解热合剂质量标准及药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采用抗炎、镇痛、解热药理实验研究,并且结合薄层色谱鉴别实验,对以广东地产药材岗梅为主的银蒿解热合剂进行质量标准提高及对其主要药效研究,并且对岗梅解热作用也作相关研究,为该合剂提供更完善的实验依据,并为广东地产药材岗梅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主要分为质量标准提高和药理实验两方面,分别从四大部分进行研究:(1)银蒿解热合剂质量标准提高:在该合剂原有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薄层色谱鉴别法(TLC)对银蒿解热合剂当中的主药岗梅,及金银花、连翘、桑叶、柴胡以及绵马贯众等六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进一步完善其质量标准,为银蒿解热合剂日后用药质量提供实验参考,使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保证更有依据。(2)银蒿解热合剂抗炎实验研究:通过醋酸致小鼠腹腔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和灭菌棉球致大鼠蹊部肉芽组织增生法,分别从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个方面研究银蒿解热合剂抗炎作用。(3)银蒿解热合剂镇痛实验研究:通过热板法和醋酸致小鼠扭体法,所致疼痛分别类似于急性锐痛和慢性钝痛,来研究银蒿解热合剂在镇痛方面的作用。(4)银蒿解热合剂及岗梅的解热实验研究:通过千酵母致大鼠发热实验探索合剂在解热方面的药效,以及岗梅药材水提取液在解热方面的作用。结果:(1)对银蒿解热合剂中岗梅、金银花、柴胡、桑叶、绵马贯众及连翘6种药材所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具有简便、快捷、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的优点,可作为该制剂的定性质量控制方法,并为该制剂质量标准提高提供实验依据。(2)银蒿解热合剂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内炎性物质的渗出(P<0.05),且抗炎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另外与空白组比较,银蒿解热合剂的低、中、高剂量组对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对肉芽组织增生有抑制作用。岗梅中剂量组有一定的抗炎作用。(3)热板法实验结果表明银蒿解热合剂中、高剂量组60min,90min,120min与空白组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扭体法实验中银蒿解热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及岗梅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均能明显提高大鼠的痛阈值。岗梅中剂量组也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4)解热实验中,银蒿解热合剂各组及岗梅各给药组自第5h起,均在各时段均与空白组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且银蒿解热合剂各给药组及岗梅各给药组的解热作用均呈量效关系。结论:本次实验建立的银蒿解热合剂中岗梅、金银花等6种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高,可作该合剂的定性质量控制标准。银蒿解热合剂及其主药岗梅均具有抗炎、镇痛、解热的药理作用。对急性炎症实验中的醋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银蒿解热合剂中剂量及高剂量组的抗炎作用较为显着,对于慢性炎症实验中的棉球肉芽肿实验,银蒿解热合剂中剂量组其抗炎作用也比较明显。因此,笔者以为银蒿解热合剂对急性炎症的抗炎作用优于慢性炎症。而镇痛实验中,通过热板法及扭体法两个致小鼠急性锐痛和慢性钝痛的实验,说明银蒿解热合剂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而对干酵母致热反应,银蒿解热合剂及岗梅药材各组均有解热作用,且银蒿解热合剂高剂量组有显着的解热作用,岗梅高剂量组解热作用较明显。(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9-01)

马晓静,王岚,殷小杰,李丽,刘颖[10](2016)在《叁黄泻心汤“炮制配伍”解热优势方药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叁黄泻心汤"炮制配伍"解热优势方药效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皮下注射20%干酵母混悬液复制发热模型,阿司匹林(0.1g·kg~(-1))作为阳性对照药,叁黄泻心汤解热优势方分为3个剂量(1、0.5、0.25 g生药·kg~(-1)),灌胃给药。首先测量给药前基础体温,然后分别于给药后0.5、1、2、4 h测量大鼠肛温,以实测体温-基础体温(ΔT)表示体温变化,实验结束后采血及分离血清,取下丘脑组织后制备上清。Elisa法测定血清和下丘脑组织中PGE2、c AMP、Cox-1、Cox-2的含量。结果叁黄泻心汤"炮制配伍"解热优势方各剂量组均可使体温下降,并降低发热大鼠血清和下丘脑组织中PGE2、cAMP、Cox-1、Cox-2的含量。结论叁黄泻心汤"炮制配伍"解热优势方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抑制PGE_2、c AMP等中枢发热介质的释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警戒》期刊2016年08期)

解热药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小鼠发热模型、疼痛模型及炎症模型的解热、镇痛及抗炎效果,探讨其与用药剂量的相关性。方法建立酵母菌致大鼠发热模型、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组胺增加小鼠皮肤通透性模型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以酵母菌致热大鼠体温变化情况、小鼠扭体次数、小鼠背部蓝染面积及小鼠耳片肿胀程度评价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高剂量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后,大鼠的体温差异与阴性对照组在4 h、5 h、6 h、7 h及8 h时有统计学意义(P <0.01);阳性对照(P2)组[(12.1±1.7)次]、低剂量(L2)组[(24.3±1.2)次]、中剂量(M2)组[(13.0±1.5)次]、高剂量(H2)组[(10.8±2.2)次]小鼠的扭体次数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C2)组[(36.0±4.3)次];阴性对照(C3)组小鼠背部蓝斑面积为[(8.21±0.54)cm~2],明显高于中剂量(M3)组[(5.60±0.52)cm~2]、高剂量(H3)组[(3.84±0.58)cm~2];阴性对照(C4)组小鼠耳片的肿胀程度[(93.64±8.41)%]明显高于中剂量给药(M4)组[(43.35±7.53)%]和高剂量给药(H4)组[(25.28±5.59)%]小鼠耳片的肿胀程度;而且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小鼠发热模型、疼痛模型及炎症模型均有较好的解热、镇痛及抗炎效果,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热药效论文参考文献

[1].王紫怡,葛蕾,蒙钟经,徐泽月,刘倩倩.柴芩清宁胶囊、清开灵胶囊、清热解毒胶囊、疏风解毒胶囊解热作用的药效学及药物经济学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2].陈楠烨,郭晓涵,李慧瑜,段娟慧,冯美卿.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解热、镇痛及抗炎的药效学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9

[3].郭菁菁,赵英杰,李伟,钱朝东,丁志山.叁叶青地上、地下不同提取部位解热、抗肿瘤药效的比较研究[J].中国药师.2018

[4].吴晓霞,张立石,高焕,宋剑南,柏冬.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桂枝汤解热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

[5].张相霞,郑宝亮,马霞,卞陆杰,刘永录.清热康口服液解热抗炎作用药效学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

[6].尹洪习,孙传熙,刘哲林,吕淑荣,万仁忠.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对仔猪腹腔注射内毒素(LPS)的临床解热药效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17

[7].叶美麟,王志萍,粱草.近5年国内解热药物的药效评价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

[8].余姣,陈娇,周文杰,杨荣平.基于抗炎解热药效的小儿温热口服液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提取工艺优化研究[J].中草药.2016

[9].辛晓芳.以岗梅为主的银蒿解热合剂质量标准及药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10].马晓静,王岚,殷小杰,李丽,刘颖.叁黄泻心汤“炮制配伍”解热优势方药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6

标签:;  ;  ;  ;  

解热药效论文-王紫怡,葛蕾,蒙钟经,徐泽月,刘倩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