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林分蒸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倍体毛白杨,蒸腾耗水,边材液流,热扩散边材液流探针
林分蒸腾论文文献综述
李广德,富丰珍,席本野,王烨,贾黎明[1](2016)在《基于热扩散技术的叁倍体毛白杨单木及林分蒸腾耗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量分析单木及林分的蒸腾耗水特征,是林木水分管理的关键环节。采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检测技术,结合自动气象站,对叁倍体毛白杨树干边材液流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2年的动态观测。结果表明:(1)单株尺度上,叁倍体毛白杨边材液流速率日变化在晴天表现为"单峰型",关键影响因子为水汽压亏缺(VPD)和太阳辐射(Qs),日平均液流速率在4—10月分别为0.65×10-3、2.12×10-3、2.09×10-3、1.78×10-3、1.84×10-3、1.76×10-3、1.04×10-3cm/s;(2)林分尺度上,叁倍体毛白杨在2008、2009年(栽植第4年和第5年)的蒸腾耗水量分别为339.52和410.62 mm,主要影响因素为气孔导度(Gc)、相对湿度(RH),以及VPD;(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叁倍体毛白杨边材液流速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P<0.01,2008年),模型预测值较实测值偏大6.39%(2009年),二者极显着线性相关(R2=0.910,Sig.=0.00054,n=1008)。(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李振华,王彦辉,于澎涛,王艳兵,韩新生[2](2015)在《华北落叶松液流速率的优势度差异及其对林分蒸腾估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实测的杨树液流速率和林木边材厚度(或胸径)经尺度扩展得到林分蒸腾,已成为常用的野外测定方法,但此法没有考虑其他树形因子的影响,当林分密度大、光竞争激烈时,会导致蒸腾估计误差偏大。为认识主要树形因子对液流速率的影响,并为改进样树液流向林分蒸腾的尺度扩展方法提供依据,在六盘山北侧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利用热扩散探针对5株不同优势度样树的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了生长季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并保持稳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不同优势度树木的液流速率差异。结果表明:优势度越大的树木,其液流在日内的启动越早,结束越晚,到达峰值越早,峰值也越大;日均液流速率明显比优势度小的树木高;液流速率对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瞬时变化的响应敏感性比优势度小的树木高,而对土壤水分条件的响应敏感性则弱于后者,但整体上对环境条件的响应趋势一致,不同优势度树木间液流速率的相对差异比较稳定。相关分析表明:液流速率与优势度(或相对树高)、树高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冠长、胸径显着正相关,而与冠幅、边材面积正相关但不显着。利用拟合的优势度与液流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R2=0.95)计算了样地内所有树木的液流速率及其平均值,即林分平均液流速率,该值比常用方法计算结果低16%。建议今后在利用样树液流速率测定结果进行尺度扩展计算林分液流速率和蒸腾时,增加考虑优势度等主要树形因子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陈立欣[3](2013)在《树木/林分蒸腾环境响应及其生理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化导致降雨模式改变,对水循环及植被分布具有潜在影响,而树木对区域水量平衡的影响一直以来受到争议,因此,明确树木耗水的环境响应和生理控制能够指导准确评价与预测不同生态系统环境下水量平衡各组分的分配,并对生态恢复的树种选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热扩散探针技术观测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树种的蒸腾活动,并同步对气象因子及土壤水分条件进行监测,从环境响应和生理控制角度对大连城市环境下园林树种雪松(Cedrus deodara),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丝棉木(Euonymus bungeanus)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北京城郊杨树人工林(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和山西吉县刺槐-油松(Robinia pseudoacacia-Pinus tabulaeformis)混交林蒸腾进行区域间和种间比较,从而进一步掌握林分/树木的耗水特性,为城市绿地管理者及森林培育工作者制定日常养护措施和造林绿化的树种选择提供参考。研究旨在:(1)量化不同环境下观测林分/树木的蒸腾量;(2)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的不同时间尺度的蒸腾规律;(3)比较不同树种蒸腾活动环境响应方式和对干旱胁迫的应对策略;(4)评价不同树种通过气孔进行的生理控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差异性,以及对VPD敏感度模型在不同树种间的差异;(5)比较城市与自然环境下植被蒸腾的环境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生长季内城市环境下四种园林树木月冠层蒸腾量在16.92-60.01mm,北京城郊杨树人工林月冠层蒸腾量在22-76mm,山西刺槐-油松混交林月蒸腾量在9-15.46mm之间。(2)不同样地树种/林分冠层蒸腾与树体大小呈现不同的数量关系。大连城市环境下样木冠层蒸腾随与胸径成指数相关,但该关系中树种影响仍非常显着,相同径阶内,不同树种日均蒸腾量差异可达5倍。北京城郊杨树人工林冠层蒸腾和边材面积均随DBH增大表现出相同变化趋势,但并不存在显着的量化关系。虽然边材面积与胸径成正比,但吉县黄土地区刺槐-油松混交林冠层蒸腾和液流通量密度则均与胸径成反比。(3)不同树种液流日曲线相似,但蒸腾强度受到树种和树体大小影响存在显着差异。在日尺度上,观测林分/树木冠层与大气耦合状态良好,且不受土壤水分影响,表明树木能够对蒸腾进行有效的气孔控制。夜间液流在进行蒸腾的同时,还会对日间蒸腾造成的树体内水分亏缺进行补充,其在日总蒸腾量中占7-39%。树木液流与同步VPD的时滞关系不受土壤水分状况影响,而受到日均VPD影响。整个生长季过程中,观测林分/树木的蒸腾量较稳定,除了榉树和刺槐外,并未随生长季结束出现显着下降。降雨总量升高不会引起蒸腾量的必然升高,因此蒸腾在同期降雨中所占的比例在年间和月间存在较大波动,少雨情况下蒸腾量所占比例较大。(4)太阳辐射对蒸腾的影响主要在1.8MJ m-2h-1之前诱导气孔开张,各研究区域冠层蒸腾与太阳辐射呈现饱和式响应。城市园林树种冠层蒸腾随VPD增大出现饱和;城郊杨树人工林对VPD的饱和响应受到土壤水分影响,出现数量关系的分层;而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下刺槐-油松混交林在VPD过高的情况下,无法维持日最大蒸腾量。在单日尺度上,冠层与大气的耦合程度在上午相对较弱,退耦系数(Ω)最高可达0.35。但随VPD升高,冠层与大气的耦合程度逐渐变强,Ω分布在0.1水平。因此,太阳辐射对蒸腾贡献量最大时间集中在上午,而下午VPD就成为蒸腾的主要环境控制因子。分析表明除了降雨总量外,降雨在一天内的发生时间的频率也会影响当月蒸腾量。由于导致太阳辐射和VPD降低,生长季内日间发生降雨频率上升会导致蒸腾下降。土壤水分对蒸腾的影响在不同水分条件划分区间内体现。(5)不同环境条件下,气孔导度随VPD升高均出现对数下降。不同大气和土壤水分条件下,林分/树木冠层均与大气耦合状态良好,退耦系数(Ω)均小于0.4,说明树木能够对蒸腾进行有效的生理控制。不同太阳辐射和土壤水分条件下,气孔对VPD的敏感度和参比气孔导度不同,但两者比值恒定为0.6。雨后蒸腾恢复受到VPD而非观测深度内土壤水分的影响,但土壤水分能够影响蒸腾增长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基于对不同环境下树种/林分蒸腾规律及环境与生理控制的响应结果。本研究认为:虽然不同环境下各树种均对蒸腾表现出等水势生理控制,但树木蒸腾的环境响应和生理控制存在显着种间差异,城市环境下树木冠层的耦合程度较自然环境下高。根据不同树种雨后蒸腾恢复的研究表明:降雨事件规模和发生频率的变化可能导致自然条件下植被组成发生变化。因此对人工环境下的树种,灌溉的实施应当直接深入到深层土。鉴于不同树种在对比环境下表现出相同的等水势水力控制特性,日常管护工作中操作中可利用低VPD条件下精确测定的气孔导度和气象数据对植物蒸腾进行简易可靠的估算。(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3-06-24)
张毓涛,梁凤超,常顺利,师庆东,李翔[4](2011)在《基于8hm~2样地的天山云杉林蒸腾耗水从单株到林分的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地估算天山北坡中部天山云杉森林的林分蒸腾耗水量,设置了8hm2固定样地,在每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7株标准木连续晴天液流的观测,得到胸径与液流速率和胸径与边材面积的拟合方程,最终计算得到了林分的蒸腾耗水量,确定了估算该森林群落蒸腾耗水的最小取样面积,并且讨论了最小取样面积随样地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在自然生长系,天山云杉林分最大蒸腾耗水量、平均蒸腾耗水量同种植密度呈Extrem函数分布;当种植密度达到1200株/hm2时,林分最大蒸腾耗水量达到最大,为77.27 t/hm2d;②对林分蒸腾耗水量的测算存在明显的最小取样面积,最小取样面积随取样点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取样起始点在本8hm2固定样地的上线和下线处时最小取样面积为4hm2,取样起始点在本8hm2固定样地的中部时最小取样面积为2.56hm2,这对于更加精确地估算天山北坡天山云杉森林的蒸腾耗水量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熊伟,王彦辉,于澎涛,刘海龙,徐丽宏[5](2008)在《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的个体差异和林分蒸腾估计的尺度上推》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6—10月在宁夏六盘山南侧的西峡林场,选择比较均匀的坡面(坡度45°),布设了20m×20m的华北落叶松固定标准地,应用热扩散茎流计连续测定13株树木的树干液流。结果表明:不同径级树木的树干日液流量存在较大差异,在6—7月,其值变化在11.27~24.46kg.d-1,变异系数CV为0.298(n=5);在8—10月,其值变化在5.01~22.25kg.d-1,变异系数CV为0.454(n=13)。方差分析表明,胸径和液流密度是2个显着影响树干日液流量变异的因子,前者主要通过决定树干边材面积来控制树干液流量大小,它可以解释变异方差的56.9%;树干液流密度可以解释变异方差的34.7%。相关性分析表明,树干液流密度与与林木个体的生长指标(树高、胸径、冠幅和边材面积)无显着相关关系,但与林木的空间指标——树冠重迭度呈显着线性负相关(r=-0.668),即树干液流密度随树冠重迭度增加而降低,说明树干液流密度主要受其林木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周围树木遮荫影响而发生变化。最后,利用树干液流密度与树冠重迭度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林木空间差异估计华北落叶松林分蒸腾量的方法,并与常用的基于边材面积的尺度转换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种方法估计的林分日蒸腾量的数值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基于林木空间差异的方法估计的华北落叶松林分平均日蒸腾量为1.15mm.d-1,而基于边材面积的方法的估计值为1.32mm.d-1,前者低于后者13.13%,说明不考虑林木空间特征可能会导致林分日蒸腾量估计值偏大。(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8年01期)
申李华[6](2007)在《杨树人工林树干液流动态变化与林分蒸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采用热扩散法,于2006年生长季在自然条件下,对北京大兴地区集约栽培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树干液流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探讨了杨树在水分胁迫状态下树干液流日动态及季节动态,并揭示了其主要影响机理,同时结合涡动相关系统,在单木液流测定的基础上,采用边材面积作为空间纯量,对杨树人工林进行林分耗水的推算。实验结果表明,杨树树干液流在生长初期(5月初)日平均值较低,日变化为不规则曲线,夜间有时有上升液流。液流在7:00左右开始启动,8:00液流值迅速上升,9:00达到较高的值16:30开始明显下降19:30以后降至较低的值。随着叶量增多,杨树液流密度均值从前期的5.24cm~3·cm~(-2)·h~(-1)上升到后期的11.30cm~3·cm~(-2)·h~(-1)。生长初期影响液流密度的环境因子有光合有效辐射和风速,其中,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液流的主导因子。在叶盛期和叶末期,影响杨树树干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水蒸汽压亏缺。液流密度主要表现为单峰曲线,液流值在9:30~12:30到达峰值,午间出现强辐射时(光合有效辐射值达1000umolm~(-2)s~(-1)以上时),杨树树叶气孔关闭,液流值反而降低;在叶盛期测定期间内,液流与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格局一致。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在生长旺盛时期,晴天液流密度为单峰曲线,峰值较高达68.77cm~3·cm~(-2)·h~(-1),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和水蒸汽压亏缺;雨天液流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30和17:00。由于降水的原因,使土壤含水量迅速上升,影响液流日变化的环境因子包括:光合有效辐射、水蒸汽压亏缺和土壤含水量。在单木液流测定的基础上,采用边材面积作为纯量,对人工林进行由单木到林分耗水的推算。结果表明,杨树边材面积与胸径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模型得到很好的拟合。通过实测标准地的胸径分布,可以推算出林地边材面积的分布。利用热扩散技术测定单木液流量,通过模型拟合推算林分的实际耗水量。(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7-05-01)
张小由,康尔泗,司建华,周茂先[7](2006)在《胡杨蒸腾耗水的单木测定与林分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脉冲技术,在黑河下游额济纳天然绿洲内测定胡杨单木边材液流在不同位点、方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液流速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15mm处达到最大值,随后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越靠近形成层,液流启动越早,减小滞后;在4个方位上,南、西面液流速率远远高于北、东面;南面比西面液流启动较早,下降较快;西面液流速率下降滞后于南面;在北与东面,2个方位液流速率变化不大。在此基础上,采用边材面积作为纯量,对胡杨近熟林耗水量进行了推算。胡杨林边材面积与胸径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模型很好地拟合。通过实测标准地的胸径分布,推算出林地边材面积的分布,利用热脉冲测定单木液流通量,推算出黑河下游胡杨近熟林年生长期(4—10月)耗水量为3172m3·hm-2。(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6年07期)
刘春江[8](1991)在《栓皮栎林分蒸腾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88年6月21日~10月24日,用氚水示踪法对北京西山地区一块33年生的人工栓皮栎林分进行了蒸腾量测定.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栓皮栎林分单株林木的平均蒸腾强度为9 841ml/d·株;栓皮栎林分的平均蒸腾强度为2.42mm/d,6月1日~10月31日林分总蒸腾量为353.28mm,平均月蒸腾量为70.66mm.(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1991年S3期)
刘春江[9](1991)在《侧柏林分蒸腾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氚水示踪剂法测定了34年生侧柏人工林的林分蒸腾量.结果表明,侧柏林木蒸腾强度与其胸径、树高、冠幅和冠长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侧柏单株林木日蒸腾量平均值为8 908ml/d·株,林分日蒸量平均值为2.72mm/d,月蒸腾量平均值为80.96mm/月,其生长季总蒸腾量为485.78mm.(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1991年S2期)
林分蒸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实测的杨树液流速率和林木边材厚度(或胸径)经尺度扩展得到林分蒸腾,已成为常用的野外测定方法,但此法没有考虑其他树形因子的影响,当林分密度大、光竞争激烈时,会导致蒸腾估计误差偏大。为认识主要树形因子对液流速率的影响,并为改进样树液流向林分蒸腾的尺度扩展方法提供依据,在六盘山北侧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利用热扩散探针对5株不同优势度样树的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了生长季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并保持稳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不同优势度树木的液流速率差异。结果表明:优势度越大的树木,其液流在日内的启动越早,结束越晚,到达峰值越早,峰值也越大;日均液流速率明显比优势度小的树木高;液流速率对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瞬时变化的响应敏感性比优势度小的树木高,而对土壤水分条件的响应敏感性则弱于后者,但整体上对环境条件的响应趋势一致,不同优势度树木间液流速率的相对差异比较稳定。相关分析表明:液流速率与优势度(或相对树高)、树高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冠长、胸径显着正相关,而与冠幅、边材面积正相关但不显着。利用拟合的优势度与液流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R2=0.95)计算了样地内所有树木的液流速率及其平均值,即林分平均液流速率,该值比常用方法计算结果低16%。建议今后在利用样树液流速率测定结果进行尺度扩展计算林分液流速率和蒸腾时,增加考虑优势度等主要树形因子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分蒸腾论文参考文献
[1].李广德,富丰珍,席本野,王烨,贾黎明.基于热扩散技术的叁倍体毛白杨单木及林分蒸腾耗水研究[J].生态学报.2016
[2].李振华,王彦辉,于澎涛,王艳兵,韩新生.华北落叶松液流速率的优势度差异及其对林分蒸腾估计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5
[3].陈立欣.树木/林分蒸腾环境响应及其生理控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4].张毓涛,梁凤超,常顺利,师庆东,李翔.基于8hm~2样地的天山云杉林蒸腾耗水从单株到林分的转换[J].生态学报.2011
[5].熊伟,王彦辉,于澎涛,刘海龙,徐丽宏.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的个体差异和林分蒸腾估计的尺度上推[J].林业科学.2008
[6].申李华.杨树人工林树干液流动态变化与林分蒸腾[D].北京林业大学.2007
[7].张小由,康尔泗,司建华,周茂先.胡杨蒸腾耗水的单木测定与林分转换研究[J].林业科学.2006
[8].刘春江.栓皮栎林分蒸腾量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
[9].刘春江.侧柏林分蒸腾量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