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端交流系统论文-郝亮亮,詹清清,陈争光,周泽昕,王兴国

受端交流系统论文-郝亮亮,詹清清,陈争光,周泽昕,王兴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受端交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直流输电,LCC-MMC,交流故障,直流电流解析

受端交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郝亮亮,詹清清,陈争光,周泽昕,王兴国[1](2019)在《LCC-MMC型混合直流送端交流系统故障时直流电流的暂态过程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网换相换流器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LCC-MMC)型混合直流输电解决了传统直流受端的换相失败问题,目前葛洲坝—上海直流系统正在进行受端柔性直流化改造的方案论证,而焦点在于送端交流系统故障引起直流电流快速下降的故障穿越问题。为此,首先根据送端交流系统故障时的系统等值电路得到其拉氏运算电路,基于回路电流法通过拉氏反变换求得直流电流的暂态过程,并分析了暂态电流的衰减分量及振荡分量。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建立了葛洲坝—上海直流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进一步地,忽略暂态电流的振荡分量,得到了直流电流及其过零时间的近似解析表达式。最后,利用解析表达式分析了交流电压跌落程度、平波电抗器和控制策略对直流电流过零时间的影响。所提方法可为LCC-MMC型混合直流输电的送端交流系统保护定值整定及平波电抗器参数的选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09期)

索之闻,陈启超,李晖,王菲[2](2019)在《混合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暂态电压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大规模新能源特高压直流外送系统,受端电网故障可能导致送端电网电压剧烈变化,严重威胁送端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送端电网暂态电压是直流输电系统适应性的重要考虑因素。混合直流输电结合了常规直流和柔性直流的优势。针对大规模新能源混合直流外送应用场景,首先介绍了两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典型拓扑,建立了相应数学模型,阐述了基本控制结构。然后分析了当受端交流电网发生短路故障,采用不同直流输电拓扑方案时送端电网的交流暂态电压特性。最后在PSCAD/EMTDC搭建了不同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上述分析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17期)

潘学萍,李乐,黄华,颜君凯,杨洛[3](2019)在《综合灵敏度和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的直流受端交流系统电压薄弱区域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综合无功-电压灵敏度与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的直流受端交流系统电压薄弱区域评估方法,并在灵敏度及静态电压稳定计算中计及了负荷静态电压特性。以计及负荷静态电压特性的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方程为基础,计算交流节点电压相对于直流落点无功功率的灵敏度;基于连续潮流法,计算计及负荷静态电压特性的直流受端交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综合这2个指标识别电压薄弱区域。并进一步地比较了不同ZIP负荷占比、不同直流控制方式对直流落点近区交流系统电压薄弱区域评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03期)

顾雪平,杨超,梁海平,李少岩,臧二彬[4](2019)在《异步联网受端交流系统恢复中支持LCC-HVDC启动的局部网络快速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步联网下高压直流的参与将给电力系统恢复带来新的挑战。为尽快发挥基于电网换相整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linecommutatedconverterbasedhighvoltagedirectcurrent,,LCC-HVDC)对系统恢复的促进作用,该文提出一种支持LCC-HVDC启动的受端交流系统局部网络快速重构方法。该方法在保证恢复耗时最短的前提下,可使重构网络的系统强度快速达到LCC-HVDC的启动要求。首先,依据支路追加法定量分析出系统恢复中主要影响系统强度的因素为机组并网和线路投运。以机组和线路为决策变量提出支持LCC-HVDC启动的局部网络快速重构的组合优化模型。然后,采用改进的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求解模型,并获得最优的局部快速重构网络。在算法中,提出网络约简和网络加环两项修正操作,以加快网络恢复速度、增大系统强度并提高算法的寻优速度。最后,以IEEE 39节点系统和我国某省级电网为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高爱云,朱林,蔡泽祥[5](2018)在《受端交流电网故障时多端柔性直流系统的功率再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受端交流侧发生故障时的功率再分配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受端非故障侧电压下降控制特性的有功定值,可实现各受端在不过载的情况下的功率再分配。运用PSCAD软件建立了叁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在交流电网故障时可实现功率再分配目标,并能很好地保证系统直流电压的稳定和功率的平衡。(本文来源于《电工电气》期刊2018年01期)

丁立国[6](2017)在《联于弱交流系统的HVDC受端无功控制及运行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一次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的客观条件,以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实现对清洁能源的远距离、大规模和高效率配置。在工程建设过渡期,局部系统出现直流受电比例高、内部电源支撑不足的问题,混合网架呈现的“强直弱交”特征导致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国家电网规划在馈入弱交流系统的HVDC系统换流站内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设备以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800kV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叁个方面对改善馈入弱交流系统的HVDC系统运行特性展开深入研究。基于实际工程参数和CIGRE-HVDC基础模型,本文首先建立±800kV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并在多种工况下对该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详细分析,以酒-湖直流系统为例详细说明“强直弱交”系统存在直流侧易发生换相失败和交流侧暂态电压稳定性差等问题。结合当前湖南电网自身特点,分析酒-湖直流入湘对湖南电网稳定性的影响,指出存在为湘潭换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的必要性;基于实际工程参数,分别建立大容量链式STATCOM系统和新型同步调相机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并由此建立分别含STATCOM和调相机两种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的HVDC输电系统;对比上述两种HVDC系统的无功控制与运行特性,总结STATCOM和同步调相机在高压直流输电应用场合的各自特点。最后,本文通过分析馈入交流系统强度不同时HVDC系统换流母线电压稳定特性,指出联于弱交流系统的HVDC系统存在直流功率波动易引起母线电压失稳、电容器组投/切易引起母线电压波动超标等诸多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换流站无功控制所需实现的多个目标,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同步补偿器(STATCOM)和电容器组相互协调的多模式协调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换流母线电压无静差跟踪额定电压的稳态调压模式、换流站参与近区交流系统电压调节的AVC控制模式,以及换流母线发生短路故障时抑制电压波动与换相失败的暂态控制模式。最后借助含STATCOM的酒-湖直流电磁暂态仿真系统,仿真多种运行工况下HVDC系统的无功控制与运行特性,证明该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所开展的改善联于弱交流系统的HVDC系统运行特性的相关研究以及提出的新型控制策略为实际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4-20)

李保宏,刘天琪,许韦华,李强,李兴源[7](2016)在《直流参与受端弱交流系统黑启动的技术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江苏电网现状,考虑利用宜兴抽水蓄能水电站作为黑启动电源,启动龙政直流参与初期黑启动可加快电网恢复速度。通过对直流参与黑启动时的控制模式、启动方式、解锁方式及顺序控制的研究,确定了黑启动时直流自身的技术要求。同时针对直流以最小功率启动的情况,研究了黑启动时的交流系统强度要求、励磁涌流抑制和无功协调配合。利用PSCAD电磁暂态模型进行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6年05期)

汤奕,陈斌,皮景创,汪成根,刘明松[8](2016)在《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交流系统接纳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交流电网方式具有引导潮流合理分布、提高电压支撑能力等优点,将在我国新建的大容量特高压直流工程中广泛应用。在新的接入方式下,大规模的电能将注入同一区域内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中,如何准确分析受端系统的接纳能力亟待深入研究。以实际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工程为研究对象,建立分层接入方式下交直流系统的等效模型;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完善分层接入短路比的定义,并分析其对受端电网接纳能力的影响;推导临界短路比和边界短路比的数学公式,提出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系统强弱的量化判断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游文霞,周子恒,陈磊,王阳光[9](2016)在《基于PSASP的特高压直流与湖南受端交流系统相互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湖南电网规划数据,采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从直流闭锁时湖南电网频率、潮流、功角和电压的变化、以及直流受端发生交流系统接地故障时部分参数变化等方面,探讨了酒泉—湘潭±800 kV直流线路和湖南受端交流系统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若发生直流闭锁,湖南电网未超出正常运行条件下频率偏差限值,湘鄂联络线的岗市—葛换线路出现过载问题,省内发电机未出现功角失稳,湖南换流站的交流母线出现过电压;直流线路受端的交流系统若发生接地故障,由此引起连续换相失败并带来直流闭锁的可能性不大。(本文来源于《电网与清洁能源》期刊2016年03期)

吴彦维,李晔,陈大鹏,李乾,周晓风[10](2015)在《10000MW特高压直流工程受端分层接入交流电网方式下直流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受端分层接入1 000 k V和500 k V交流电网的新型电网结构方式,传统的特高压直流控制系统已经不再适用,需要重新研究设计。在对这种新型电网结构方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后,给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直流控制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配置。受端同极的两个串联阀组接入不同的交流电网,引起的最大难题是阀组间电压的不平衡,为从控制功能上解决阀组间电压实时平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受端串联阀组中点电压测点的双阀组电压平衡控制策略。最后通过RTDS建模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为2015年电网公司即将实施的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工程提供了完整的控制保护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5年18期)

受端交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大规模新能源特高压直流外送系统,受端电网故障可能导致送端电网电压剧烈变化,严重威胁送端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送端电网暂态电压是直流输电系统适应性的重要考虑因素。混合直流输电结合了常规直流和柔性直流的优势。针对大规模新能源混合直流外送应用场景,首先介绍了两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典型拓扑,建立了相应数学模型,阐述了基本控制结构。然后分析了当受端交流电网发生短路故障,采用不同直流输电拓扑方案时送端电网的交流暂态电压特性。最后在PSCAD/EMTDC搭建了不同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上述分析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端交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郝亮亮,詹清清,陈争光,周泽昕,王兴国.LCC-MMC型混合直流送端交流系统故障时直流电流的暂态过程解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2].索之闻,陈启超,李晖,王菲.混合直流输电系统送端交流暂态电压特性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

[3].潘学萍,李乐,黄华,颜君凯,杨洛.综合灵敏度和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的直流受端交流系统电压薄弱区域评估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4].顾雪平,杨超,梁海平,李少岩,臧二彬.异步联网受端交流系统恢复中支持LCC-HVDC启动的局部网络快速重构[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5].高爱云,朱林,蔡泽祥.受端交流电网故障时多端柔性直流系统的功率再分配[J].电工电气.2018

[6].丁立国.联于弱交流系统的HVDC受端无功控制及运行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7

[7].李保宏,刘天琪,许韦华,李强,李兴源.直流参与受端弱交流系统黑启动的技术条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6

[8].汤奕,陈斌,皮景创,汪成根,刘明松.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交流系统接纳能力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

[9].游文霞,周子恒,陈磊,王阳光.基于PSASP的特高压直流与湖南受端交流系统相互影响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6

[10].吴彦维,李晔,陈大鹏,李乾,周晓风.10000MW特高压直流工程受端分层接入交流电网方式下直流控制系统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

标签:;  ;  ;  ;  

受端交流系统论文-郝亮亮,詹清清,陈争光,周泽昕,王兴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