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景明佳园小学210012
【案例背景】
史宁中教授提出,创新能力依赖于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三方面同等重要。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于知识的掌握做得比较好,而思维的训练特别是发散思维的培养还远远不够。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时机、好阵地。下面笔者就通过几个案例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案例描述】
片段一:设计分层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以下是笔者对于苏教版四下《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练习设计:
1.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一道习题由学生改编成若干道新题:一方面,每个学生作为改编者,期待自己改编的题目被认可;另一方面,当学生面对同伴出的题,特别感兴趣,都毫不示弱,想要正确解答同伴改编的题目。这样,一题多变,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学生更愿意接受挑战,学生更愿意倾听同伴的想法,思维的火花更绚烂,发散思维由此生根发芽。
【案例反思】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发散思维的培养作为一项教学目标。新授环节,设计自主探究活动时,活动要求要明确,活动准备要充分,还要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探究,从而让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具有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的意识,进而在探索研究中培养发散思维。练习环节,除了基本练习,还应设计一些不同常规的练习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发散思维,从探究新知延续到巩固练习中。
2.教师在数学知识交替时,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联想这些知识间的联系。知识间的联系是发散思维的基础,所学过的知识在脑袋里形成网络,加深对新旧知识的理解,联系越多,理解越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由某一个点发散到其它点的可能路径就越多,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越强。
3.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倡导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然后组织交流,相互启发,鼓励学生思考更多的解题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一题多变鼓励学生从新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通过探究、分析、比较、联想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