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耗水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茄子,膜下滴灌,耗水规律,温室栽培
耗水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贾永国,王淑贞,王璐,王淑芬[1](2019)在《日光温室茄子膜下滴灌耗水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定日光温室茄子的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对日光温室茄子的膜下滴灌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条件下,日光温室茄子在定植后经过一周的缓苗期之后生长逐渐加速,耗水量随之加大;除灌12水的丰水处理(T5)在结果后期耗水量达到最大值外,其他4个处理的耗水量均在结果前期达到最大值。通过对茄子产量与总耗水量进行回归分析可知,在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条件下,茄子产量与总耗水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茄子整个生育期的最佳耗水量为205.06 mm。(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漆栋良,胡田田,宋雪[2](2019)在《交替隔沟灌溉制度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交替隔沟灌溉下不同灌溉制度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以制种玉米"金西北22号"为供试材料,2014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垄植沟灌技术,设置7种灌溉制度:全生育期充分供水(CK)、仅苗期中度亏水(T1)、仅苗期重度亏水(T2)、仅穗期中度亏水(T3)、仅穗期重度亏水(T4)、仅花粒期中度亏水(T5)和仅花粒期重度亏水(T6),分析灌溉制度对玉米耗水强度、作物系数、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ateruseefficiency,WUE)的影响。结果表明:CK下制种玉米生长期内的耗水量、平均作物系数和籽粒产量均最大,分别是494mm、0.86和6478kg/hm~2。与CK相比,任一亏水处理均降低制种玉米全生育期的平均耗水强度,且T6处理下全生育期的平均耗水强度较T5处理的相应值明显减少(P<0.05);任一生育期亏水均降低该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T2、T3、T4、T5和T6处理的籽粒产量较CK明显降低,降幅分别是13.29%、15.48%、28.13%、14.06%和19.87%(P<0.05);而T1处理的籽粒产量较CK差异不显着(P>0.05),与此同时,T1处理下玉米的耗水量较CK下降20.44%,使其WUE最大(1.55 kg/m~3)、灌溉水WUE最大(2.54kg/m~3)。可见,交替隔沟灌溉下采用苗期中度亏水、其他生育期内充分供水的灌溉制度可明显提高制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不显着降低产量。该研究结果对河西走廊地区制种玉米灌溉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4期)
李倩[3](2019)在《竖管灌溉技术参数对葡萄耗水规律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竖管灌溉是一种兼具节水、节能和抗堵的等优点的新型地下灌溉技术。目前对该技术的研究大多限于室内实验及对其灌水器入渗特性的研究,开展竖管灌水器技术要素与葡萄耗水及生长特性的关系试验研究,对进一步开展竖管灌溉系统的研究,以及这项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试验和分析计算,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竖管灌水器灌水时,竖管压力水头大小及灌水器个数对葡萄根层土壤含水率影响不显着;各处理距离灌水器出水口越近,土壤含水率越高;果树全生育期根部范围内各土层深度含水率变化不大,表明竖管灌溉这一连续灌溉技术,可在葡萄根层土壤中维持一个比较适宜葡萄树生长的含水率。(2)葡萄树在主要物候期内耗水量为390-450mm,耗水主要集中在果实膨大期,约占果树总耗水的53%,葡萄树作物系数在其物候期内规律为先增大后减小。在果树各物候期,不同处理灌水量与竖管压力水头及灌水器个数呈正相关。日灌水量与日平均温度有较强的相关性。果树生育期内昼间灌水量大于夜间,一天内的小时段灌水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表明竖管灌溉能及时补充果树消耗的水量。(3)竖管灌不同技术要素对果树生长的影响为:葡萄新稍长度和新稍茎粗累计生长量基本上随着压力水头的增大而增大。葡萄主要生育期内压力水头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不显着。通过Logistic模型得到的葡萄果实体积生长模型的决定系数大于0.97,可以反映竖管灌溉条件葡萄果实体积生长过程。(4)竖管灌不同技术要素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不同处理均体现出压力水头较高则果树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较大。灌水器个数对于果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无明显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葡萄光合作用的决定性指标为净光合速率。。(5)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等各项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构建了竖管灌溉的综合评价模型,据此从各试验处理中筛选出较好的竖管灌水器技术要素方案,即每棵树布置4个竖管灌水器,竖管灌水器水头变化范围控制在0.6-0.9m之间。(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刘龙[4](2019)在《砒砂岩区叁种林地持水性能与林木耗水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人工林地持水能力与树种蒸腾耗水特性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砒砂岩区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油松(Pinustabulaefonnis Carr.)、柠条锦鸡儿(Caragankorshinskii Kom.)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SF60茎流计对不同人工林蒸腾速率进行观测,并同时结合HOBO小型气象站观测相关气象因子,以及对其林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和0~50cm 土壤层物理性质及其持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类型林下枯落物层厚度变动范围在0.73cm~2.77cm,总蓄积量变动范围在1.47t/hm2~7.93t/hm2,且不同林下枯落物总蓄积量大小顺序与厚度一致,大小顺序为油松林>沙棘林>柠条锦鸡儿林>撂荒地;比较2个层次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发现,枯落物半分解层厚度及其蓄积量明显小于未分解层的。(2)对不同林分类型林下枯落物层的持水量研究发现,撂荒地持水能力均小于其它叁种林下枯落物持水能力,其中油松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的值最大,为267.32%;撂荒地的最大持水率值为149.48%。(3)对不同林分类型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及吸水速率与其浸泡时间的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发现,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持水量以及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分别呈Q=klnt+b的对数关系和V=ktn幂函数关系。(4)不同林分类型林下土壤容重总体变化不大,撂荒地的土壤容重最大为1.71g/Ctm3,沙棘林和油松林土壤容重值最小,分别为1.49g/Cm3,1.48g/Cm3;总孔隙度的大小变化趋势为油松林>沙棘林>柠条锦鸡儿林>撂荒地;而非毛管孔隙度大小顺序为沙棘林>油松林>撂荒地>柠条锦鸡儿林;油松林下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大,值为17.43mm,撂荒地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小,值为10.87mm;土壤非毛管持水量与非毛管孔隙度大小顺序一致。(5)叁种树种树干液流均出现了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的蒸腾速率远高于夜间,夜晚有微弱稳定的树干液流存在,单、双峰规律明显。在典型天气中,晴天的叁种树种树干液流速率曲线变化较平缓且峰值范围较宽,液流启动较早,停止较晚;在雨天,峰值较陡且范围较窄,液流启动较晚,停止较早:阴天居中。(6)叁种树种液流蒸腾速率与气象因子有密切的联系,同太阳辐射、空气温度、风速、10cm地温、水汽压亏缺气象因子呈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研究结果旨在为干旱区人工林的栽植管理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成龙[5](2019)在《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树种蒸腾耗水规律及其生理生态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人类发展所要面对的世界性问题,森林中乔木蒸腾耗水对土壤-植被-大气循环系统中水资源的重新分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生理生态学和水文生态方面的专家学者一直关注的科学问题,而了解森林中优势树种的耗水特征及影响因素是解决这一科学问题的关键。位于西南的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是目前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残存仅有的原生性强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也是喀斯特地区原生性森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为揭示喀斯特森林蒸腾耗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四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热扩散探针法测定样树的蒸腾耗水,依托贵州荔波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观测塔上的Campbell自动气象站监测环境因子,定时定点测量样树的一系列生理指标,结合样品室内测试与分析,采用了相关分析、逐步回归法、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茂兰喀斯特森林四个优势树种小果润楠(Machilus microcarpa)、裂果卫矛(Euonymus dielsianus)、云贵鹅耳栎(Carpinus pubescens)、朴树(Celtis tetrandra)的蒸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阐释了样树生物学结构的基本特征,比较了四个树种的耗水策略及抗旱性能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小果润楠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蒸腾速率为晴天>阴天>雨天,且差异极显着(P<0.01),晴天的日平均蒸腾速率(62.2 g·m~(-2)·s~(-2))是阴天(14.8g·m~(-2)·s~(-2))的4.2倍,是雨天(2.7 g·m~(-2)·s~(-2))的23.04倍,阴天是雨天的5.48倍。小果润楠单株年平均蒸腾速率为17.93 g·m~(-2)·s~(-2)。各季节的单株日均蒸腾速率依次为秋季(25.24g·m~(-2)·s~(-2))>夏季(19.3 g·m~(-2)·s~(-2))>春季(16.49 g·m~(-2)·s~(-2))>冬季(10.7 g·m~(-2)·s~(-2)),最高月的蒸腾耗水速率出现在10月,平均日蒸腾耗水速率达44.62 g·m~(-2)·s~(-2)。小果润楠单株年日均蒸腾量为2.87 kg/d。各季节的单株日均蒸腾量依次为秋季(3.97kg/d)>夏季(3.04 kg/d)>春季(2.60 kg/d)>冬季(1.68 kg/d)。2)裂果卫矛的蒸腾曲线晴天表现为典型的单峰型曲线,蒸腾曲线较“窄”,阴天表现为双峰型和单峰型曲线,雨天表现双峰型和单峰型曲线,蒸腾曲线较“宽”。在叁种不同天气条件下,晴天和其他条件下相比,裂果卫矛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差异显着(P<0.05)。裂果卫矛单株年平均蒸腾速率为27.3 g·m~(-2)·s~(-2),范围为(0.97~61.85)g·m~(-2)·s~(-2)。各季节的单株平均蒸腾速率依次为秋季(46.01g·m~(-2)·s~(-2))>夏季(37.52 g·m~(-2)·s~(-2))>冬季(19.8 g·m~(-2)·s~(-2))>春季(5.85 g·m~(-2)·s~(-2))。裂果卫矛单株年日均蒸腾量为4.24 kg/d。裂果卫矛各季节的单株日均蒸腾量依次为秋季(6.64kg/d)>夏季(5.41 kg/d)>春季(2.86 kg/d)>冬季(0.84 kg/d)。3)朴树的蒸腾曲线晴天表现为典型的单峰型曲线,蒸腾曲线较“窄”,阴天表现为双峰型,雨天表现双峰型和单峰型曲线,蒸腾曲线较“宽”。在叁种不同天气条件下,晴天和其他条件下相比,朴树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差异显着(P<0.05)。朴树单株年平均蒸腾速率为32.21 g·m~(-2)·s~(-2),范围为(1.39~66.38)g·m~(-2)·s~(-2)。各季节的单株平均蒸腾速率依次为夏季(60.57 g·m~(-2)·s~(-2))>秋季(38.16 g·m~(-2)·s~(-2))>春季(28.29 g·m~(-2)·s~(-2))>冬季(1.83 g·m~(-2)·s~(-2))。朴树单株年日均蒸腾量为4.61 kg/d。朴树各季节的单株日均蒸腾量依次为夏季(8.67 kg/d)>秋季(5.46 kg/d)>春季(4.05 kg/d)>冬季(0.26 kg/d)。4)云贵鹅耳枥的蒸腾曲线晴天和阴天表现为双峰型和单峰型并存,雨天表现单峰型曲线。在叁种典型天气中,晴天和其他条件下相比,云贵鹅耳枥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差异极显着(P<0.01)。晴天的日平均蒸腾速率(60.00 g·m~(-2)·s~(-2))是阴天(4.34 g·m~(-2)·s~(-2))的13.82倍,是雨天(2.31 g·m~(-2)·s~(-2))的25.97倍,阴天是雨天的1.88倍。叁种天气条件下的蒸腾峰值均滞后于太阳辐射。云贵鹅耳枥单株年均蒸腾速率为43.82 g·m~(-2)·s~(-2),范围为(1.2~88.73)g·m~(-2)·s~(-2)。各季节的单株平均蒸腾速率依次为夏季(77.84 g·m~(-2)·s~(-2))>秋季(57.14 g·m~(-2)·s~(-2))>春季(35.82g·m~(-2)·s~(-2))>冬季(4.49 g·m~(-2)·s~(-2))。云贵鹅耳枥单株年日均蒸腾量为4.19 kg/d。云贵鹅耳枥各季节的单株日均蒸腾量依次为夏季(7.45 kg/d)>秋季(5.47 kg/d)>春季(3.43 kg/d)>冬季(0.43 kg/d)。5)环境因子与蒸腾速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无论是按照何种条件划分,Solar和VPD与蒸腾速率都有很强的相关性,且都对蒸腾有促进作用,太阳辐射在晴天对蒸腾的影响程度:晴天>阴天>雨天。晴天各环境因子对蒸腾速率的最高,降雨和蒸腾呈现负相关,对蒸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因土壤深度不同对蒸腾的影响存在差异。测量土壤温度时,应分层测量。6)在剔除边裁面积因子的条件下,比较四个树种蒸腾速率的异同。除裂果卫矛,朴树、云贵鹅耳枥、小果润楠的蒸腾速率均是冬季最低,且冬季蒸腾和其他季节均差异显着(P<0.05),其中,朴树、云贵鹅耳枥等落叶树种冬季蒸腾和其他季节均是差异极显着。朴树、云贵鹅耳枥等落叶树种在季节尺度下的蒸腾速率大小均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这说明落叶树种具有相似的蒸腾耗水策略。而常绿树种小果润楠、裂果卫矛季节尺度下的蒸腾速率大小均是秋季>夏季,这说明常绿树种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也具有相似的耗水策略。不同树种在生长季的蒸腾速率大于非生长季,云贵鹅耳枥、朴树等落叶树种在夏季的蒸腾速率远远大于常绿树种裂果卫矛和小果润楠,但在冬季时远远小于常绿树种。7)样树叶片水平的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趋势类似。四个树种蒸腾速率随着气孔导度大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说明气孔导度可以直接影响蒸腾。各个树种的叶面积指数存在月度和季节差异。四个树种的抗旱性大小为:裂果卫矛>小果润楠>云贵鹅耳枥>朴树。(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吴婕[6](2019)在《疏勒河流域辣椒膜下滴灌耗水规律及节水型灌溉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疏勒河流域玉门市进行色素辣椒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灌水量对辣椒全生育期生长指标、品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研究全生育期耗水特性,综合考虑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各项指标,提出疏勒河流域最适宜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坐果期株高是开花期的3.2倍,坐果期叶面积系数是开花期的5.6倍,开花期至坐果期是辣椒株高、叶面积增速最大期;从坐果期到膨大期,辣椒器官存储的营养成分逐渐向果实移动,果实干重与整株干重的比值逐渐增大,干物质平均增加了22.88 g,占整个生育期干物质总量的50%以上;不同灌水量对辣椒营养品质影响差异显着,其中DG2相比其他处理显着提高辣椒品质,较对照CK分别显着提高3.61%、3.90%、13.88%、29.76%;全生育期耗水量呈现由低到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开花期耗水模数最大,坐果期耗水强度最大,开花期、坐果期和膨大期3个生育期的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比例达60%以上,此时是辣椒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应保证辣椒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要求;综合辣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考虑,提出全生育期灌水9次、灌溉定额3 540 m~3/hm~2为疏勒河流域辣椒膜下滴灌的最适宜灌溉制度。(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5期)
徐晓蓝[7](2019)在《黄精的光合特性及耗水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是我国传统药材。随着黄精需求量的增加,野生资源的减少,越来越多地区开始了人工栽培。为了确保黄精的质量稳定,有效提高黄精产量,使黄精的生产栽培更科学、更规范。本文系统研究了黄精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的差异及环境因子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水分对黄精的耗水特性、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并初步建立了大田灌排水制度,为黄精产量提升及规范化栽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精不同叶位间的净光合速率差异显着,表现为中位叶>上位叶>下位叶即“低-高-低”的规律。黄精不同叶位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且有较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因素为影响不同时段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非气孔因素为影响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分析得到RH为Pn、Tr、Gs变化的主要决策因子,且环境因子对不同叶位叶片的影响有异。在炎热的正午,可适当提高RH以提高净光合效率。2.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黄精的耗水量有所不同。在50%θf、70%θf、85%θf的水分条件下,黄精耗水量依次是5.090kg H_2O·株~(-1)、6.791kg H_2O·株~(-1)、7.733kg H_2O·株~(-1)。黄精整个生育期耗水呈现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的规律。8月为黄精耗水高峰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40%以上。不同水分条件下黄精耗水日动态均为“单峰”曲线,且差异明显,表现为:85%θf>70%θf>50%θf。3.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黄精的生长及生理指标有所不同。每月灌水1次处理下黄精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在块根膨大期,每月灌水1~2次更利于黄精根系的生长,水分过少或过多均会限制根系生长。土壤含水量的降低会使黄精叶片的叶面积与比叶面积减少,比叶重增加,且50%θf和70%θf处理下黄精叶片的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总蛋白及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增加。4.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黄精的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也有很大影响。7~9月,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黄精产量表现为每月灌水2次>每月灌水3次>每月灌水1次>不灌水。10月为黄精生物量积累高峰期,且不灌水处理组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9月中下旬为黄精多糖积累的关键时期,且土壤水分适度干旱(A1)利于黄精多糖的积累。在黄精整个生育期内,较高土壤含水量利于根冠比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有机物质被分配到根系,利于提高黄精的经济产量。低土壤含水量(50%θf)利于干物质向新生根茎转移。因此建议在大田生产中,前期提供充足的水分以满足黄精的营养生长,生育后期可适当进行干旱胁迫以提高黄精产量与多糖含量,并在十月底之前完成采收。5.根据略阳黄精的需水规律、降雨量和年气温图,确定土壤含水量在黄精生育期初期即4~7月低于13.17%,块根膨大期即7~9月低于18.43%,生育期后期即9~10月低于13.17%,应及时灌水。当田间土壤含水量超过22.38%时,要及时排水。具体还需综合考虑当年降雨状况等因素来确定灌排水。(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徐剑,赵经华,洪明,马亮,马英杰[8](2019)在《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定额及水氮耦合对打瓜耗水规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和不同施氮量对北疆打瓜耗水规律的影响,2016-2017年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灌溉试验站陆续开展2 a大田打瓜灌水试验,讨论连续2 a不同灌水定额及水氮互作下打瓜耗水规律。2016年试验设置5个不同的灌水定额分别为300、375、450、525、600 m~3/hm~2。2017年设置3个不同灌水定额分别为300、450、600m~3/hm~2,3个不同施氮量分别为0、138、276 kg/hm~2,共9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定额和水氮互作下打瓜旬均耗水量变化规律均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规律;耗水量、耗水强度和果实膨大期的耗水模数随着灌水定额增加而呈"增大-平缓"态势;打瓜作物系数随灌水定额增加而增大,且在0. 360~0. 431间变化,其中600 m~3/hm~2灌水定额耗水量、耗水强度和作物系数最大;合适的水氮供给量有利于打瓜耗水模数、作物系数、耗水量和耗水强度增大,作物系数在0. 317~0. 445间变化;与其他生育阶段相比,不同灌水定额和水氮互作均在果实膨大期对打瓜耗水量、耗水强度和作物系数的影响最大。研究可为理解大田打瓜的耗水特性和当地打瓜节水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侯裕生,王振华,李文昊,窦允清,张继峯[9](2019)在《水肥耦合对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水肥耦合对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耗水规律的影响,探明不同水肥组合下滴灌葡萄耗水在各生育期内分布规律,以及在整个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区域内滴灌葡萄作物系数,利用水量平衡法和彭曼—蒙特斯公式,以试验区内成龄无核白葡萄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小区试验,设置灌水、施肥2因素,其中设灌水处理4个水平(600,675,750,825 mm,分别标记为W1、W2、W3、W4);施肥处理3水平(450,750,1 050 kg/hm~2,分别标记为F1、F2、F3)。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平均土壤含水率随灌溉定额增大而增大,其中W3、W4处理含水率分别为13.35%和14.04%,均高于12.80%(田间持水率的80%),水分供应充足。水肥耦合对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均达极显着水平(P<0.01),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在W3F2处理达最高值,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分别在W4F2和W4F3处理达到最优,但与W3F2处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水肥处理下,灌水对总耗水量和各生育期内耗水量、耗水强度影响显着(P<0.05),施肥对总耗水量和各生育期内耗水量、耗水强度未达显着水平(P>0.05),水肥耦合效应对各生育期内耗水强度影响显着(P<0.05);不同水肥处理下葡萄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维持在665.96~902.90 mm;各处理耗水量、耗水强度随生育期的推进总体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且耗水强度和时间存在显着的二次曲线关系。各处理在浆果生长期和浆果成熟期耗水模数均值为27.01%~27.36%,为葡萄需水高峰期;其中W3F2处理下的耗水规律可视为区域内葡萄需水规律。葡萄作物系数随生育期的推进总体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与时间存在显着的二次曲线关系。研究可为吐哈盆地及类似地区无核白葡萄农田水肥管理与滴灌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实现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邵全忠,杨丹,刘华,李怡文[10](2019)在《秦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耗水规律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林龄(幼龄、中龄、老龄)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依托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连续5年采用热扩散式茎流计法(树木蒸腾)和称重法(土壤蒸发)对华北落叶松土壤蒸发与植被蒸散耗水及其环境因子进行定量监测,定量分析蒸腾、蒸发等各蒸散的强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2-2017年不同林龄土壤蒸发量和蒸腾耗水量均呈"几"字形变化规律,在7-8月达到最大,4-6月呈急剧增加趋势,9月以后有所降低;当土壤含水量>18%,地被植物并不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当土壤含水量<18%,地被植物抑制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土壤蒸发量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均呈显着的正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林木蒸腾强度与土壤含水量、太阳辐射强度、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即华北落叶松林木蒸腾强度随各环境因子变量值的增加而增加;然而,林木蒸腾强度与自身属性(冠幅、胸径、株高)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林木的生长,其蒸腾作用受到了一定的抑制。综合分析表明:影响华北落叶松耗水最直接的因素是土壤水分含量,当土壤含水量较小时,华北落叶松首先满足自身对于土壤水分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3期)
耗水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研究交替隔沟灌溉下不同灌溉制度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以制种玉米"金西北22号"为供试材料,2014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垄植沟灌技术,设置7种灌溉制度:全生育期充分供水(CK)、仅苗期中度亏水(T1)、仅苗期重度亏水(T2)、仅穗期中度亏水(T3)、仅穗期重度亏水(T4)、仅花粒期中度亏水(T5)和仅花粒期重度亏水(T6),分析灌溉制度对玉米耗水强度、作物系数、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ateruseefficiency,WUE)的影响。结果表明:CK下制种玉米生长期内的耗水量、平均作物系数和籽粒产量均最大,分别是494mm、0.86和6478kg/hm~2。与CK相比,任一亏水处理均降低制种玉米全生育期的平均耗水强度,且T6处理下全生育期的平均耗水强度较T5处理的相应值明显减少(P<0.05);任一生育期亏水均降低该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T2、T3、T4、T5和T6处理的籽粒产量较CK明显降低,降幅分别是13.29%、15.48%、28.13%、14.06%和19.87%(P<0.05);而T1处理的籽粒产量较CK差异不显着(P>0.05),与此同时,T1处理下玉米的耗水量较CK下降20.44%,使其WUE最大(1.55 kg/m~3)、灌溉水WUE最大(2.54kg/m~3)。可见,交替隔沟灌溉下采用苗期中度亏水、其他生育期内充分供水的灌溉制度可明显提高制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不显着降低产量。该研究结果对河西走廊地区制种玉米灌溉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耗水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贾永国,王淑贞,王璐,王淑芬.日光温室茄子膜下滴灌耗水规律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9
[2].漆栋良,胡田田,宋雪.交替隔沟灌溉制度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
[3].李倩.竖管灌溉技术参数对葡萄耗水规律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4].刘龙.砒砂岩区叁种林地持水性能与林木耗水规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5].李成龙.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树种蒸腾耗水规律及其生理生态响应[D].贵州大学.2019
[6].吴婕.疏勒河流域辣椒膜下滴灌耗水规律及节水型灌溉制度研究[J].节水灌溉.2019
[7].徐晓蓝.黄精的光合特性及耗水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8].徐剑,赵经华,洪明,马亮,马英杰.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定额及水氮耦合对打瓜耗水规律的影响[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9
[9].侯裕生,王振华,李文昊,窦允清,张继峯.水肥耦合对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10].邵全忠,杨丹,刘华,李怡文.秦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耗水规律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