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携手共建浅议(论文文献综述)
刘同超,徐杨,吴丽[1](2021)在《社会力量参与许昌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准入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以许昌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为例,通过文献研究、网络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探索分析了社会力量参与许昌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历程及特点、建设现状、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内容,提出了加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构建丰富的公共阅读活动形式,因地制宜等对策,以期为推动我国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提供建议参考。
牛强[2](2021)在《习近平“人民观”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文中认为
颜俪娟[3](2021)在《基于4I理论的重庆市区县图书馆运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革新、新型设备的出现使得人们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加广泛,迅速成长的信息资源需求压迫着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人们注意力被分散,导致图书馆读者流失。但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政策措施。区县图书馆上接省市级馆,下可将服务延伸至社区,是更贴近基层的文化服务单位,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临着复杂竞争环境的危机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下,区县图书馆如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成为了新时代下需要解决的课题。因此区县图书馆应该引入营销宣传的概念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树立品牌,扩大影响,整合自身优势,利用时代特色来应对危机承担起区域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的职责,尽力将社会服务职能发挥到极致。本文以网络整合营销的4I理论为基本理论基础,调研对象是重庆市区县图书馆,从区县图书馆的营销宣传实践出发,对重庆市区县图书馆的营销宣传现状进行调研,包括了主要的“两微”(微信、微博)营销宣传效果和读者问卷调研两个部分,通过总结分析调研数据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4I理论提出有利于区县图书馆工作开展的一些运营策略,以期能够为我国区县图书馆今后的长足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此外,在当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背景下,本文还简要分析了区县图书馆面对疫情的运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4I理论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服务运营措施,以应对特殊时期下的阅读需求。
路晓燕[4](2020)在《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以河南省四所高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初,面对教育大众化引发的教育质量问题,国家提出了积极的应对之策。教育部于2003年提出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从课程建设这一微观角度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随后,受到国内外教育环境的影响,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历经精品开放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一流本科课程等阶段。实践证明,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单凭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教学团队的工作模式成为教师群体建设精品课程的最佳选择。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组建的教学团队对于人才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基层教学组织的创新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加强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资料和政策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团队发展阶段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河南省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情况进行分析。采用访谈法,随机选取了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四所高校的部分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的团队成员作为研究对象,以现有研究主题的文献资料和精品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对教学团队的要求为依据,构建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维度,主要包括团队目标、团队结构、团队合作、团队文化、团队制度和团队成果六个方面,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其团队建设的问题主要包括团队目标达成度低、团队组织结构不健全、团队合作形式松散、团队建设机制不健全和团队成果难以量化等,进一步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政策内容不够清晰明确,学校制度保障有所欠缺,团队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四个方面。基于上述的研究,从团队目标、团队结构、团队合作、团队文化、团队管理、团队环境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杜春景[5](2020)在《六安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学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体育教学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研究是有序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小学体育责任重大。体育教学大都在空旷的室外进行,运动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和对抗性,同时受场地、环境、器材等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学科,体育课堂风险较大。虽然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对学生、教师、家庭和学校都有影响,但是体育的功能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等能力。因此,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不会因为体育教学风险事故而停止发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加之整个社会对体育教学风险的认知不足,责任划分会主观倾向同情弱者,加上媒体和舆论的介入,对学校和体育教师的影响非常大。这种现象导致校领导和当事体育老师压力倍增。因此,出现了一些体育老师为降低体育教学风险,回避一些风险和难度系数较高的运动项目,长此以往,导致一些小学生出现了运动能力较差、身体素质下滑、安全意识薄弱等现象。对体育教学风险的全面认识及应对策略的提出显得十分紧迫。国家教育部在2015年6月1号正式施行《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办法》中提出学校面对体育运动风险应当有可采用的预防策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解决了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后顾之忧。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了目前六安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学风险事故发生的现状、类型和成因,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的结论:1.六安市城区小学体育分管领导对体育工作比较支持,但学校场地器材的维修、医护监督、健康档案的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滞后性。导致体育教学风险发生一直无法较好的规避。2.六安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师总体呈现出学历较高、专业性较强的良好趋势,但教育教学规范性行为和体育教学风险的应对能力方面没有体现出自身的优势。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导致体育教学风险发生的频率较高。3.小学生体育运动风险意识较为薄弱,运动习惯、运动卫生等方面都存在自身行为风险。4.因担心子女在体育课堂上发生体育伤害事故,部分家长对体育教育不够支持,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高。学生体育课安全防范方面的思想重视不够,态度随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身行为风险。应对策略:1.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监督,督促学校建立完善危机处理预案。2.将风险管理课程纳入到体育教师专业课程,提高教师的风险认知,增强教师责任心,减少教师风险因素的发生。3.加大学校体育监管力度,把校园安全工作放在首位。4.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建安全校园,营造健康安全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田雅慧[6](2020)在《基于学习者画像的MOOC学情预警研究》文中认为在线教育学习是非传统教育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的教育质量和信息化教育水平的提升为在线学习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学习者跨平台、跨终端、跨时空地开展在线学习,在不同在线教育平台上产生了大量的学习行为数据。MOOC是在线教育的重要平台,MOOC目前存在用户数据量庞大,难以根据用户数据把握学习者学情的问题,在线学习者画像能够有助于解决这类问题。各类在线平台数据与学习者画像和学情预警的研究不断更新,将画像技术和学情预警相结合,为MOOC平台的学情预警研究提供新的路径。基于以上的背景,本研究以在线MOOC平台中的各类学习者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和利用14门课的MOOC数据进行学习者画像构建以及学情预警,通过画像进行学情分析,通过学情分析进行学情预警,最终形成学情预警策略。首先,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对学习者画像和学情预警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画像刻画和学情预警涉及的理论和技术基础,确定了在线学习者画像三个维度的分类。并根据在线MOOC平台的数据字段,构建学习者画像的标签体系,为学习者画像的标签体系提供衡量指标,为应用画像技术实现学情预警奠定基础。其次,根据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的数据和基本信息,进行在线学习数据分析,采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方法,划分不同类型学习者的群体,输出学习者画像,进行基于画像的五个维度的学情分析,掌握学习者的学情信息。最后,借助五个维度的学情分析结果,利用关联规则和序列分析模型等技术手段进行四个维度的学情预警。根据画像的分类,提供学情预警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了基于画像的学情预警的效果检验。本研究基于真实MOOC数据构建画像,将数据可视化,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基于画像的学情预警,帮助教师和学习者掌握学习者情况以及提供学情预警策略,为在线MOOC平台的教学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刘奕[7](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孙玉梅,刘宏宇[8](2020)在《新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与变革研究》文中指出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催生了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社交网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融合应用促使社会各行业之间形成跨界融合与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图书馆的生态。高职院校图书馆是为"建设中国特色应用型技术大学""助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信息资源保障、知识服务和服务领导决策的重要阵地,如何面临新技术新环境带来的生态变革,加速其文献资源、空间环境、服务模式、业务重心等方面的转型,是高职院图书馆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张聪[9](2019)在《基于交互创新的高校知识服务模式及其外部资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是最为活跃的知识获取、传播、应用以及创造的场所。特别是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服务综合实力以促进社会发展、助力创新转型”的背景下,通过知识服务的形式,促进知识从高校向社会的有效传递,不仅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社会发展创新的关键。本研究以开放式创新、责任式创新和资源依赖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构建了基于交互创新的高校知识服务模式并进一步分析外部资源是如何促进这一模式实现的问题。首先,基于交互创新的高校知识服务是在从事知识服务活动时,将供需双方视为一个整体,通过资源共享、任务共担以及价值共创的形式,将知识进行系统化地搜集、存储、传递、创造和应用以满足特定社会需求的活动。其次,为了维系交互的持续发生,本研究构建了高校知识服务交互式创新的模式。这一模式包含了战略引领层、流程操作层以及能力支撑层。这其中,战略引领层通过一定内容的战略选择、规划与实施引领了高校知识服务供需双方深层次互动合作。流程操作层通过知识服务的孕育、创生、应用以及保持阶段,促进了知识的发展与服务的传递。能力支撑层则通过基础知识生产能力与协同服务应用能力两个维度支撑了知识服务的全过程。最后,本研究提出基于交互创新的高校知识服务还必须从所处的外部环境中获取稀缺性的资源。这样的外部资源包括知识、资金、市场、技术以及制度等五类,主要来自于各级政府、知识服务中介机构以及竞争对手等供给主体。
丁少龙[10](2019)在《大数据时代大学文化育人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互联网、新技术更新换代,新的技术化、信息化的学习方式不断出现,为实现应用大数据分析促进大学文化育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快,新技术不断推出,并进入到大学校门,这对于大学来说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大数据以其时效性强、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便利大学管理部门、教学部门,也对大学生的学习、日常行为以及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数据已经悄然进入到与我们相关的领域。尤其是在经济发展、道路交通、医疗卫生事业上已经大量应用大数据分析,对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发展。但是在大学文化育人中的运用,相对来说,运用的还不是成熟与完善。本文在研究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分析大学文化育人的价值、运用大数据发挥文化育人的影响,大学文化育人模式已经向时效性转变、精准化发展、引领性演化、多元化延伸的趋势。同时也存在大数据技术运用尚处于低级阶段、各部门之间彼此独立,数据共享不畅通、大学生缺乏运用大数据平台意识等问题。最后从哲学角度,利用矛盾分析法、发展的眼光看待大数据的发展以及实践观等观点来探讨大数据在文化育人上的影响。并且对大数据在大学文化育人上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现实路径的展望,树立大数据思维、加大培养大数据人才、搭建大数据平台、以及不能一刀切要根据自身特色发展个性化的大学文化育人模式。
二、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携手共建浅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携手共建浅议(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力量参与许昌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准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许昌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
1.1 许昌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历程 |
1.2 许昌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特点 |
1.2.1 充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最大实现非接触管理。 |
1.2.2 服务业务扩展,极大便利市民。 |
1.2.3 跨界组合,公私互助。 |
1.2.4 设置专题,优化阅读体验。 |
1.2.5 文化服务与特色创意相得益彰。 |
2 社会力量参与许昌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现状 |
3 社会力量参与许昌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 |
3.1 社会力量参与许昌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力度不足、服务范围有限 |
3.2 社会力量举办许昌市公共阅读活动形式单一、覆盖范围小 |
3.3 许昌市公共阅读活动的宣传方式单一、宣传范围小 |
3.4 社会力量参与许昌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监督机制不完备、服务机制不完善 |
4 社会力量参与许昌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发展对策 |
4.1 加强社会力量参与许昌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力度,扩大服务范围 |
4.2 构建丰富的许昌市公共阅读活动形式,因地制宜 |
4.3 开展多样化的宣传,借助多元宣传渠道 |
4.4 完善政府引导机制,社会力量监督机制和反馈激励机制 |
(3)基于4I理论的重庆市区县图书馆运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区县图书馆运营中的营销宣传理论基础及环境分析 |
第一节 营销相关理论的发展 |
一、营销相关理论的变化 |
二、4I理论 |
第二节 区县图书馆运营条件的SWOT分析 |
一、区县馆的内部优势 |
二、区县图书馆的内部劣势 |
三、区县图书馆的外部机遇 |
四、区县图书馆的外部挑战 |
第三节 4I理论应用于区县图书馆的适用性分析 |
一、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
二、适应用户多元化的需要 |
三、改变大众认知的需要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重庆市区县图书馆营销推广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一节 调查目的及方法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方法 |
第二节 调研内容 |
一、微信营销情况分析 |
二、微博营销情况分析 |
三、读者问卷调查分析 |
第三节 重庆市区县图书馆营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
一、运营发展不平衡 |
二、缺乏专业的营销推广宣传团队 |
三、资源推广范围小,公众认知和参与度低 |
四、缺乏对运营内容的系统规划 |
五、缺乏对读者需求和推广效果的快速反馈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4I理论的区县图书馆运营策略 |
第一节 趣味性运营策略 |
一、把握热点趋势,提供趣味内容 |
二、拓宽宣传渠道,丰富传播形式 |
三、借助新兴技术,融入新鲜元素 |
第二节 个性化运营策略 |
一、利用大数据进行需求细分,做到精准运营 |
二、利用大数据进行自身服务定位,打造个性化特色服务 |
第三节 互动性运营策略 |
一、整合各种媒体互动,提高用户参与度 |
二、打造文化社交空间,实现读者圈层推广 |
三、鼓励读者反馈,完善服务增强用户体验 |
第四节 利益性的运营策略 |
一、构建内部营销宣传团队 |
二、外部力量合作参与,互相补足效益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疫情阶段区县图书馆的4I服务运营分析 |
第一节 高价值的读者需求服务运营策略 |
一、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 |
二、提供强有力的数字资源保障 |
第二节 互动答疑解惑的运营策略 |
一、开展心理疏导消除民众忧虑 |
二、多种互动形式解答读者疑惑 |
第三节 淡化疫情恐惧感的趣味性运营策略 |
一、组织各类线上活动,闭馆服务不打烊 |
二、文旅融合,让读者宅家云旅游 |
第四节 线上延续个性化服务的运营策略 |
一、停课不停学,联合开放专题资源 |
二、承担人文关怀责任,弘扬正能量 |
第五节 经验与思考 |
一、数字资源显优势,加强推广不可少 |
二、强化媒体宣传功能,打造网络服务优势 |
三、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应急对应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以河南省四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五、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 |
(一)精品课程 |
(二)教学团队 |
(三)精品课程教学团队 |
(四)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
二、理论基础 |
(一)团队发展阶段理论 |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第三章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调查分析 |
一、调查说明 |
(一)基本思路 |
(二)访谈过程 |
(三)访谈对象 |
(四)访谈结果 |
二、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 |
(一)关于团队目标的调查分析 |
(二)关于团队结构的调查分析 |
(三)关于团队合作的调查分析 |
(四)关于团队文化的调查分析 |
(五)关于团队制度的调查分析 |
(六)关于团队成果的调查分析 |
第四章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一、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分析 |
(一)团队目标设置不合理 |
(二)团队组织结构不健全 |
(三)团队合作形式松散 |
(四)团队建设机制不健全 |
(五)团队成果难以量化 |
二、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政策内容不够清晰明确 |
(二)学校制度保障有所欠缺 |
(三)团队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
(四)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
第五章 加强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 |
一、加强团队目标管理,树立明确的发展方向 |
(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 |
(二)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 |
(三)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结合 |
二、健全团队组织结构,促进团队可持续发展 |
(一)遴选合适的团队成员,促进团队可持续发展 |
(二)引进和培养课程负责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
(三)优化团队的人员配置,拓展团队的组建模式 |
三、建设良好的团队文化,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
(一)构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
(二)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促进团队共建共享 |
四、健全团队的管理机制,促进团队高效运转 |
(一)健全教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
(二)完善教师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
五、整合团队建设资源,营造良好的团队环境 |
(一)加大政策支持与宣传力度,提高教师认可度 |
(二)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健全高校的基础设施 |
(三)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动态监督经费落实到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B:团队成员的基本信息 |
附录C:访谈结果的呈现 |
致谢 |
(5)六安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学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落实国家体育教学风险防控政策的需要 |
1.1.2 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有序开展的需要 |
1.1.3 完善我国学校体育教学风险应对策略 |
1.2 研究目的 |
1.2.1 调查与总结六安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学风险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
1.2.2 为制定六安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学风险应对策略提供建议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主要概念的界定 |
2.1.1 风险 |
2.1.2 体育教学风险 |
2.1.3 风险应对 |
2.2 体育教学风险及应对策略相关文献综述 |
2.2.1 国外有关体育教学风险及应对策略的研究现状 |
2.2.2 国内有关体育教学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综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六安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学风险发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1 体育教学风险发生频数调查与分析 |
4.1.2 体育教学风险事故发生项目调查与分析 |
4.1.3 体育教学风险事故发生男女比例调查与分析 |
4.2 六安市城区小学潜在体育教学风险类型的调查与分析 |
4.2.1 学校层面的体育教学风险的调查与分析 |
4.2.2 教师层面的体育教学风险的调查与分析 |
4.2.3 学生层面体育教学风险的调查与分析 |
4.2.4 家长层面的体育教学风险的调查与分析 |
4.3 六安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学风险的成因分析 |
4.3.1 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分析 |
4.3.2 教师方面的原因分析 |
4.3.3 学生方面的原因分析 |
4.3.4 家长方面的原因分析 |
4.4 六安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学风险应对策略 |
4.4.1 基于国家方面提出的应对策略 |
4.4.2 基于学校方面提出的应对策略 |
4.4.3 基于教师方面提出的应对策略 |
4.4.4 基于学生方面提出的应对策略 |
4.4.5 基于家长方面提出的应对策略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明确学校风险的管理制度与完善健康管理制度 |
5.1.2 加强教师责任心与提升教学风险的应对能力 |
5.1.3 加强学生风险规避意识与规范学生行为 |
5.1.4 加强家长对风险规避的培训与了解风险规避的渠道 |
5.2 建议 |
5.2.1 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监督,督促学校建立完善危机处理预案 |
5.2.2 将风险管理课程纳入到体育教师专业课程,提高教师的风险认知,减少教师风险因素的存在 |
5.2.3 加大学校体育监管力度,把校园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
5.2.4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建安全校园,营造健康安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体育教学风险认识及应对调查问卷(分管领导) |
附录B 体育教学风险认识及应对调查问卷(体育教师) |
附录C 体育教学风险认识及应对调查问卷(4-6年级学生) |
附录D 体育教学风险认识及应对调查问卷(家长) |
附录E 访谈提纲 |
附录F 效度专家评价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基于学习者画像的MOOC学情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MOOC研究的发展 |
1.1.2 学习分析研究的发展 |
1.1.3 在线教育对学情预警的需求 |
1.2 研究问题与内容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与方法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研究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学习者画像 |
2.1.2 学习行为分析 |
2.1.3 学情预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远程开放教育理论 |
2.2.2 自我导向学习理论 |
2.3 数据分析方法 |
2.3.1 聚类分析法 |
2.3.2 关联规则法 |
2.3.3 序列分析模型 |
2.4 研究现状 |
2.4.1 学习者画像的文献研究 |
2.4.2 学习者画像的研究发展 |
2.4.3 学习者画像预警研究 |
2.4.4 小结 |
第3章 学习者画像构建与学情预警设计框架 |
3.1 学习者画像的构建 |
3.1.1 数据集概述 |
3.1.2 画像构建流程 |
3.1.3 画像建模 |
3.2 学习者画像标签的构建 |
3.2.1 画像标签的处理过程 |
3.2.2 学习者画像的标签体系 |
3.2.3 画像标签的数据指标 |
3.3 基于学习者画像的学情预警 |
3.3.1 基于画像的学情预警框架设计 |
3.3.2 基于画像的学情预警实现方案 |
第4章 学习者画像及学情预警的实现 |
4.1 数据处理 |
4.1.1 数据存储与管理环境 |
4.1.2 数据处理与分析环境 |
4.2 学习者整体画像分析 |
4.2.1 人口统计维度分析 |
4.2.2 学习者行为维度分析 |
4.2.3 学习结果维度分析 |
4.3 学习者整体画像的学情分析 |
4.4 学习者分类画像的可视化和学情预警 |
4.4.1 四类学习者画像 |
4.4.2 课程画像 |
4.4.3 学情预警及其策略 |
4.5 画像效果评价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1.1 研究成果 |
5.1.2 研究创新点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原始数据导入数据库python代码 |
附录Ⅱ:聚类分析结果汇总 |
附录Ⅲ:关联规则案例分析流程 |
附录Ⅳ:序列分析案例分析流程 |
附录Ⅴ:问卷调查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8)新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与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与变革的现状 |
1.1 图书馆虚假繁荣背后借阅量逐年下滑 |
1.2 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开始动摇 |
1.3 图书馆服务功能弱化 |
1.4 图书馆资源结构面临重构的重任 |
2 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变革期的机遇与挑战 |
3 地方高校图书馆转型和发展的基本思路 |
3.1 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向多元化、数字化、特色化转型 |
3.1.1 注重纸质馆藏文献与电子文献资源的共同发展 |
3.1.2 建立开放获取为主要形式的采访机制,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多元化需求。 |
3.1.3 加强特色馆藏建设,构建区域合作联盟。 |
3.2 构建多方位、立体化、开放式的服务模式 |
3.2.1 服务理念应秉承开放、跨界思维。 |
3.2.2探索嵌入式服务模式,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
3.2.3 加强馆员队伍的服务能力建设。 |
3.2.4 加强新技术应用,建设智慧图书馆。 |
3.2.5 健全完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 |
3.2.5. 1 创建阅读推广中心,使之长效发展。 |
3.2.5. 2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
3.3 创建无所不在的信息共享空间 |
3.3.1 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势,与各系部合作建设。 |
3.3.2 创建共享品牌,服务广大师生。 |
3.3.3 开展信息共享服务,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 |
4 结语 |
(9)基于交互创新的高校知识服务模式及其外部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2.1 知识服务的相关研究 |
1.2.2 高校知识服务的相关研究 |
1.2.3 交互创新的相关研究 |
1.2.4 外部资源的相关研究 |
1.2.5 现有研究文献述评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知识服务 |
2.1.2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 |
2.1.3 高校知识服务 |
2.1.4 交互创新 |
2.2 理论基础 |
2.2.1 开放式创新理论 |
2.2.2 责任式创新理论 |
2.2.3 资源依赖理论 |
2.2.4 理论选择的适切性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交互创新的高校知识服务内涵与历史溯源 |
3.1 我国高校知识服务的发展历程 |
3.1.1 我国高校知识服务的被动接受阶段 |
3.1.2 我国高校知识服务的主动迎合阶段 |
3.1.3 我国高校知识服务的互动共创趋势 |
3.2 基于交互创新的高校知识服务的逻辑起点 |
3.2.1 高校知识服务的需求形式 |
3.2.2 高校知识服务的供需关系 |
3.2.3 逻辑起点 |
3.3 基于交互创新的高校知识服务内涵 |
3.3.1 内涵 |
3.3.2 特征 |
3.3.3 维度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交互创新的高校知识服务模式构建 |
4.1 基于交互创新的高校知识服务的模式构成 |
4.1.1 高校知识服务的模式类型与适用性分析 |
4.1.2 基于交互创新的高校知识服务模式要素分析 |
4.2 战略引领层 |
4.2.1 战略引领层的战略内容 |
4.2.2 战略引领层的功能实现 |
4.3 流程操作层 |
4.3.1 流程操作层的设计 |
4.3.2 流程操作层的内容 |
4.3.3 流程操作层的功能实现 |
4.4 能力支撑层 |
4.4.1 能力支撑层的内涵 |
4.4.2 能力支撑层的构成 |
4.4.3 能力支撑层的功能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5 促进基于交互创新高校知识服务模式实现的外部资源 |
5.1 外部资源的内涵、特征与类型 |
5.1.1 外部资源的重要性 |
5.1.2 外部资源的内涵与特征 |
5.1.3 外部资源的类型 |
5.2 外部资源供给的主体与方式 |
5.2.1 外部资源的供给主体 |
5.2.2 各级政府的外部资源供给 |
5.2.3 知识服务中介机构的外部资源供给 |
5.2.4 竞争对手的外部资源供给 |
5.3 外部资源的的内化机制 |
5.3.1 外部资源的内化位置 |
5.3.2 外部资源的内化过程 |
5.4 本章小结 |
6 高校知识服务案例分析 |
6.1 案例选取与概述 |
6.1.1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概述 |
6.1.2 香港科技大学概述 |
6.1.3 大连理工大学概述 |
6.2 逐一案例描述 |
6.2.1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知识服务 |
6.2.2 香港科技大学的知识服务 |
6.2.3 大连理工大学的知识服务 |
6.3 跨案例聚类分析 |
6.3.1 三所高校知识服务的内容与特征 |
6.3.2 三所高校知识服务的战略引领 |
6.3.3 三所高校知识服务的流程操作 |
6.3.4 三所高校知识服务的能力支撑 |
6.3.5 三所高校知识服务的外部资源供给 |
6.4 案例研究结论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及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大数据时代大学文化育人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1 研究背景 |
1.3.2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及研究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研究不足 |
2.基本概念及概述 |
2.1 大数据定义 |
2.2 大数据特征 |
2.3 大学文化内涵 |
2.4 大学文化育人内涵 |
2.5 大学文化育人功能 |
2.6 大学文化育人模式 |
3.中外运用大数据进行大学文化育人经验与启示 |
3.1 国内应用大数据进行大学文化育人经验 |
3.2 国外运用大数据进行大学文化育人经验 |
3.2.1 美国运用大数据进行大学文化育人经验 |
3.2.2 英国运用大数据进行大学文化育人经验 |
3.3 运用大数据进行大学文化育人启示 |
3.3.1 大数据为大学文化育人发展提供数据化决策支撑 |
3.3.2 大数据推动大学文化育人多元化发展 |
3.3.3 促进大学文化育人改革 |
3.3.4 推动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
4.大数据时代大学文化育人模式及特征 |
4.1 大数据时代大学文化育人模式 |
4.1.1 课程文化育人模式 |
4.1.2 网络文化育人模式 |
4.1.3 管理文化育人模式 |
4.1.4 服务文化育人模式 |
4.2 大数据时代大学文化育人模式特征 |
4.2.1 引领性 |
4.2.2 精准化 |
4.2.3 时效性 |
4.3 大数据时代大学文化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 |
4.3.1 大数据技术运用尚处于低级阶段 |
4.3.2 各部门之间彼此独立,数据共享不畅通 |
4.3.3 大学生缺乏运用大数据平台意识 |
4.4 大数据时代大学文化育人模式的辩证思考 |
4.4.1 矛盾分析法看待大数据时代大学文化育人 |
4.4.2 发展的眼光看待大数据时代大学文化育人 |
4.4.3 整体性原理看待大数据时代大学文化育人 |
5.大数据时代大学文化育人模式发展的现实路径 |
5.1 树立大数据思维理念 |
5.2 加大大数据人才培养力度 |
5.3 搭建智能化大数据校园平台 |
5.4 运用大数据发展特色化的大学文化育人模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携手共建浅议(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力量参与许昌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准入机制研究[J]. 刘同超,徐杨,吴丽.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20)
- [2]习近平“人民观”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牛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3]基于4I理论的重庆市区县图书馆运营策略研究[D]. 颜俪娟.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以河南省四所高校为例[D]. 路晓燕. 河南大学, 2020(02)
- [5]六安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学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 杜春景.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6]基于学习者画像的MOOC学情预警研究[D]. 田雅慧.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7]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8]新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与变革研究[J]. 孙玉梅,刘宏宇. 图书馆学刊, 2020(01)
- [9]基于交互创新的高校知识服务模式及其外部资源研究[D]. 张聪.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
- [10]大数据时代大学文化育人模式研究[D]. 丁少龙. 中原工学院,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