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倒塌仿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跨度预应力框剪结构,连续倒塌分析,LS-DYNA,弹塑性时程分析
倒塌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胡超,黄慎江[1](2019)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剪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ANSYS/LS-DYNA建立钢筋混凝土分离式模型,选取叁条地震波,对大跨度预应力框剪结构进行巨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巨震作用下大跨度预应力框剪结构的构件破坏顺序主要受连梁强弱影响;倒塌破坏临界时间取决于地震波特性;层间位移角变形准则辅以LS-DYNA提供的倒塌破坏过程图和底层竖向位移,能够更精确的界定结构倒塌破坏情况;控制轴压比能显着提高大跨度预应力框剪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建议将轴压比控制在0.4~0.55。(本文来源于《工程与建设》期刊2019年05期)
杨小卫,尹松,王锦燕,张玉国,刘晓爽[2](2019)在《混凝土结构“连续倒塌”仿真试验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全程参与一榀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连续倒塌评估虚拟仿真试验,对未做防连续倒塌设计的平面框架结构瞬时"拿掉"底层竖向结构单元后,出现的倒塌破坏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符。学生参与这种可视化的仿真试验,清楚地理解连续倒塌过程的发生机制和破坏现象,扩展了知识面,对防连续倒塌的概念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曾少儒,索雅琪,刘杰,范圣刚[3](2019)在《钢塔架连续倒塌动力响应的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偶然荷载作用下,钢塔架连续倒塌是近年来钢结构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采用显式动力分析方法对钢塔架的连续倒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考察关键杆件失效时的位移及结构倒塌过程中能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再现钢塔架发生连续倒塌的动力过程,揭示了钢塔架倒塌的破坏机制。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给出了不同杆件失效时位移-时间曲线与结构倒塌过程中能量-时间曲线,通过对比分析,给出了相关设计建议:在输电塔塔架结构设计时,应加强主杆件的设计,同时应避免截面突变,以提高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杨小卫,张玉国,纠永志,张永利,杜亚志[4](2019)在《“防连续倒塌”仿真试验在混凝土结构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可视化技术,借助于图形后处理的方法,带领学生对平面框架结构进行连续倒塌虚拟仿真试验,跟踪柱失效后连续倒塌破坏全过程,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未做防连续倒塌设计的框架结构破坏过程的发生机制、解释试验中发生的一些破坏现象,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其对防连续倒塌设计掌握得更加深刻和牢固。通过对虚拟仿真试验过程中的节点位移曲线和梁端钢筋应变曲线的解释,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经过学生分析曲线并阐述曲线的物理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工程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来源于《河南建材》期刊2019年02期)
胡超[5](2019)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剪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越来越成为一个研究重点,相关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抗连续倒塌设计规范的完善,让趋于多元化复杂化的建筑有了更好的安全性保证。国内外关于连续倒塌的研究多集中在框架结构、钢结构,对于预应力结构、框剪结构、大跨度结构研究不够深入。大跨度预应力框剪结构多应用于轻型体育空间,人员密集,对此类重要结构进行连续倒塌风险评估和巨震作用下的连续倒塌机制研究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拆除构件法、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对大跨度预应力框剪结构连续倒塌性能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根据已有成果比较,确定适用于本文结构的方法。运用拆除构件法进行连续倒塌性能评估,通过瞬时加载法模拟柱子的拆除,选用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作为计算方法。比较四种仿真模拟方法,确定采用显式动力有限元软件LS-DYNA进行仿真模拟。介绍叁种地震作用下的连续倒塌分析方法,经过比较选用时程分析法研究巨震作用下结构的连续倒塌机制。(2)以南京某轻型体育空间实体工程为参照,运用ANSYS/LS-DYNA建立钢筋混凝土分离式模型。采用瞬时加载法模拟拆除与剪力墙相连的柱A和中柱B,通过模拟分析得出:拆除柱B的风险远大于柱A,但都没有发生连续性倒塌,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良好。通过应力云图的分析对比,深入探讨了两种工况下结构内力重分布的规律。对拆除构件后,结构的替代荷载传力途径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成果提出抗连续倒塌设计措施。(3)联合运用ATC-63报告和双频段选波法选取了两条天然地震波,一条人工波,对大跨度预应力框剪结构进行巨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对比总计21个算例,得出以下结论:巨震作用下大跨度预应力框剪结构的构件破坏顺序主要受连梁强弱影响;倒塌破坏临界时间取决于地震波特性,与轴压比,连梁强弱等因素无关;层间位移角变形准则辅以LS-DYNA提供的倒塌破坏过程图和底层竖向位移,能够更精确的界定结构倒塌破坏情况;控制轴压比能显着提高大跨度预应力框剪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建议将轴压比控制在0.4-0.55左右;强连梁耗能能力不足,易形成脆性破坏,但能使剪力墙整体性加强,延缓倒塌时间;弱连梁的耗能能力强,有利于整体结构参与地震耗能,增强结构延性,提倡弱连梁强墙肢的设计。以跨高比衡量的强弱连梁的界限取值5应适当放大,以7.5为界限更加合理。(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毛云雪[6](2018)在《底层不同柱失效高层RC框架梁板柱空间协同抗连续性倒塌机制非线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楼板对RC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影响显着,准确分析现浇梁板RC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的性能与机制很有必要。本文引入叁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利用此法对单柱失效的四层RC空间框架结构抗倒塌试验进行全过程仿真分析,其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效率优势。通过对十层“九宫格平面”RC框架结构在底层内柱、边柱和角柱失效叁种工况下竖向抗连续性倒塌全过程仿真分析与研究,得到结构变形图、位移等值线图和位移云彩图等定性分析梁板柱协同抗倒塌过程与破坏形态,得到结构即将破坏时梁板相接处的撕裂破坏以及部分边框架梁明显的扭转效应。综合叁种工况下失效柱及相接板的荷载-位移曲线,定量分析梁、板、柱的竖向位移变化得到不同柱失效后梁板协同变形特点以及结构变形存在明显区域性规律。从叁种工况下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到在梁板协同作用下底层应力分布规律;并将底层“九宫格平面”从X向划分(边柱X、Y双向划分)为6个关键截面,绘制叁种工况下Y(X)向梁板钢筋的荷载-应力曲线,具体分析柱失效后底层梁板协同受力情况;从与失效柱同层部分柱、与失效柱同轴线上部2-10层柱的两种荷载-轴力曲线图,分别得到在结构底层、在整个结构竖向基于梁板柱协同作用下的轴力重分配规律;综合以上分析得到在坍塌区域几乎全部楼板始终处于偏心受拉状态,明显呈现“板膜偏拉”受力机制;与失效柱相连的贯通梁因楼板参与受力未现“压拱”和“悬链线”特征,始终以“梁抗弯”机制为主,局部区域处于“偏心受拉”状态以及梁板柱呈空间协同竖向传力方式和整体抗倒塌机制等研究结论。(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6-30)
丛苏莉[7](2018)在《多维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连续倒塌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多维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结合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特性、节点构造特点以及其在多维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采用离散单元法建立结构连续倒塌的理论模型,对建筑结构连续倒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数值模拟化结果,通过备用荷载路径法,实现建筑结构的抗连续倒塌分析。仿真实验结果得出,所提方法能实现对建筑结构抗连续倒塌的准确分析,且在多维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扭转的幅度明显变大,结构顶层位移发散状态显着,不同楼层会产生不同的层间位移以及薄弱部位,建筑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随着失效构件位置的提升而增强。(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兴华,周岑[8](2017)在《应用显式积分法的桥梁地震倒塌全过程有限元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传统有限元方法进行一系列改进,实现地震倒塌仿真分析。采用基于显式积分的动力时程分析手段,建立了基于叁维实体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桥梁仿真分析模型,并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断裂、碰撞,采用失效单元技术及引进接触算法进行分析模拟。计算了Loma Prieta地震中倒塌的Cypress高架桥,并对其地震倒塌机理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倒塌仿真分析可以较好地再现桥梁地震倒塌全过程,对于结构倒塌破坏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7年12期)
杜永峰,曾晓虹[9](2017)在《隔震结构爆炸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分析及倒塌过程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基于直接模拟法,对隔震结构地下室内部发生爆炸时结构与爆炸冲击波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分析,探讨了地下室内部发生爆炸后隔震结构的倒塌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地下室内发生爆炸后,离爆源最近框架柱及其上隔震支座直接破坏,周围构件产生不同程度的初始损伤,导致上部结构产生竖向变形,最终整体结构发生连续倒塌;隔震结构的连续倒塌首先有一个短暂的"抬升提离"效应。(本文来源于《第18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18th CCSSTA 2017)》期刊2017-08-11)
杨帆[10](2017)在《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倒塌过程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作用下结构非线性变形与倒塌破坏的研究是结构工程学科的一项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多弹簧壳单元模型中剪切弹簧本构没有考虑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受剪过程中材料开裂这一关键阶段。且对于受剪力影响较大的剪力墙结构非线性分析结果存在误差,因而使离散单元法的应用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结构工程在科学计算可视化领域己经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还可以更进一步扩展。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剪力墙结构的倒塌过程仿真模拟的图形显示方法在叁维动画显示上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离散单元法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倒塌过程的仿真,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多弹簧壳单元模型的改进的坡顶叁线型剪切弹簧本构关系。该模型,采用修正的Takeda模型的加卸载规则,使其对于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和滑移捏缩效应的特征能够有明显的体现。并根据改进的剪切弹簧本构模型对离散元程序SMS-Collapse进行二次开发。2.采用改进后的离散元程序SMS-Collapse,对低周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件及平面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来验证本文建立的剪切弹簧本构模型的合理性。说明该模型能够描述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低周往复荷载下的非线性性能,能应用于平面整体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且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3.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剪力墙倒塌过程的仿真分析,本文采用VC++的开发工具、基于MFC的视窗模式,通过读取离散元程序输出的单元数据信息,利用OpenGL作为绘图编程接口,建立了一套独立的叁维动画结构倒塌模拟程序。实现了模型建立、视点转换、模型变换以及纹理贴图等功能。通过叁维动画演示,说明该程序能够直观、真实地对剪力墙结构动态及倒塌过程进行了叁维仿真模拟。4.采用叁维动画程序SPOS-DEM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倒塌过程的第一阶段(即非线性动态阶段)及第二阶段(即破坏倒塌阶段)的破坏现象及倒塌形式进行简单描述并进行叁维动画显示。表明SPOS-DEM程序能够较好地用于描述单元不连续和单元间接触碰撞,能够清晰的查看结构具体的破坏形式。(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期刊2017-06-01)
倒塌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生全程参与一榀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连续倒塌评估虚拟仿真试验,对未做防连续倒塌设计的平面框架结构瞬时"拿掉"底层竖向结构单元后,出现的倒塌破坏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符。学生参与这种可视化的仿真试验,清楚地理解连续倒塌过程的发生机制和破坏现象,扩展了知识面,对防连续倒塌的概念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倒塌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1].胡超,黄慎江.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剪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仿真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9
[2].杨小卫,尹松,王锦燕,张玉国,刘晓爽.混凝土结构“连续倒塌”仿真试验教学[J].中国冶金教育.2019
[3].曾少儒,索雅琪,刘杰,范圣刚.钢塔架连续倒塌动力响应的仿真分析[J].工业建筑.2019
[4].杨小卫,张玉国,纠永志,张永利,杜亚志.“防连续倒塌”仿真试验在混凝土结构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9
[5].胡超.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剪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仿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6].毛云雪.底层不同柱失效高层RC框架梁板柱空间协同抗连续性倒塌机制非线性仿真分析[D].南昌大学.2018
[7].丛苏莉.多维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连续倒塌仿真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
[8].李兴华,周岑.应用显式积分法的桥梁地震倒塌全过程有限元仿真分析[J].公路.2017
[9].杜永峰,曾晓虹.隔震结构爆炸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分析及倒塌过程仿真[C].第18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18thCCSSTA2017).2017
[10].杨帆.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倒塌过程仿真[D].沈阳建筑大学.2017
标签:大跨度预应力框剪结构; 连续倒塌分析; LS-DYNA; 弹塑性时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