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医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病因病机,肝主疏泄,肝失疏泄,源流发展
中医肝论文文献综述
方妍[1](2019)在《中医“肝主疏泄”理论源流与发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中医学的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肝主疏泄”理论在中医学的发展中更是源远流长,从最早的《黄帝内经》到近现代,其理论概念一直被沿用至今,并且广泛运用在临床中,通过历代医家学者们不懈的努力使其理论通过探索和研究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但是,“肝主疏泄”理论的源头及其发展过程尚存在着概念不够清楚、诸说不一等等问题。“肝主疏泄”的运用及其特点,在临床疾病表现症状不一,充分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原则。与“肝主疏泄”相关的诸多疾病,及其证候特征更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辨析源流与发展,总结其规律。研究方法:梳理出相关的期刊文献、经典书籍,论述“疏泄”理论的原始概念出处、病因病机内涵、具体的症状特点、理论研究进展及其临床运用发展的历史沿革等。研究内容:针对不同时期的医家关于“肝主疏泄”理论的论述进行细致的汇总,弄清楚“肝主疏泄”的理论源流,阐明“疏泄”与肝的关系及“肝主疏泄”结论的产生过程和形成脉络。研究结果:“肝主疏泄”理论的源流已经明确,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远在《黄帝内经》之前,古人们就已经发现这一理论,并进行阐述,试图从大自然界中找到规律,并且赋予不同的含义。后来在《黄帝内经》中第一次出现“疏泄”这一词语,在其后很少有“疏泄”一词来形容肝的功能,直道了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的相火论,再后来到了明清时期,其内容更加扩大,又赋予了很多新的意思,“肝主疏泄”理论逐渐成型,体系不断的被后来学者完善,“肝主疏泄”作为肝藏象的主要生理功能,直至1977年才被正式收录至全国教材,即统编四版教材。(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杨丹丹,张杰[2](2019)在《从病因和证候表现探讨干燥综合征和中医肝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病因病机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最终将干燥综合征归属为"燥痹"范畴。燥痹的病因、证候表现均与中医肝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从生理功能来看,肝失疏泄、肝血不足是燥痹的病理基础。从经络循行来看,调畅气血的要务属于肝,肢体百骸的活动均需血液作为基础。从女子与肝的关系来看,"从肝论治"对发病的女性患者有调理先天的作用。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血不足,津液亏虚,血海不充,则口干、眼干、肌肉关节疼痛、月经不调等诸症蜂起。(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温世伟,贾春华[3](2019)在《象隐喻视域下的中医肝藏象的认知符号学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象隐喻为支点,从符号学的意义认知解释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五行学说"木"之属性和肝藏象范畴家族象似性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木"和肝藏象范畴的象隐喻发生学机制。得出结论,正是由于认知符号学解释项的参与,才使得中医学理论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了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永续的活力。提出并回答了长期困扰中医学隐喻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源于五行学说范畴的中医肝藏象范畴理论的认知意义解释具有元认知的解释功能,是理解和认知中医学理论的认知起点。(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雪,赵燕,扈新刚,杨丽,李青[4](2019)在《从中医肝主疏泄理论谈疏肝解郁法在情志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肝主疏泄是中医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肝脏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功能。中医理论认为,肝脏对于人精神情志活动的调节具有重要影响。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情志活动方能正常发挥。若肝气郁结或亢逆,疏泄失职或太过,则会导致情志活动异常,出现情志类疾病。而情志病多与气机郁滞密切相关,正是由于肝与情志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古往今来众多医家在治疗情志病时多从肝主疏泄理论入手,十分重视疏肝调肝,这对情志病的诊疗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李自艳,曹龑,贾竑晓[5](2019)在《中医“肝藏魂”的神经心理学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肝藏魂"是"五神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医临床研究及治疗精神类疾病的重要依据。以往中医学者对"肝藏魂"的认识多局限于"肝藏血,血舍魂,魂为人体的高级精神活动",而对"肝藏魂"在精神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并未阐明。故本文结合现代神经、精神、心理、认知等理论,从多角度深入挖掘"肝藏魂"的神经心理学内涵,明确其在精神活动生理、病理表现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应用"调肝魂"论治精神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9年01期)
谢小峥,杨梦蝶,陈健,苏式兵[6](2018)在《中医肝藏功能及其脏腑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藏象理论中,"肝藏"具有丰富内涵,区别于现代医学中的"肝"。中医"肝藏"功能主要为"主疏泄"、"主藏血"以及"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等。现代研究赋予了"肝藏"新的内涵,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肝窦内皮功能、以及金属硫蛋白等方面解释肝主疏泄;将机体内凝血因子、抗凝血物质改变等因素与肝主藏血功能相联系;从"肺-肝轴"、"肝-肠轴"等方面解释"肝藏"与其他脏腑间关系。本文以中医"肝藏"的功能为纲,结合脏腑关系,综述其研究进展,讨论中、西医对"肝藏"的不同理解,为认识和发展中医"肝藏"基础理论提供思路和依据。(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8年12期)
魏雅川,卢贺起[7](2018)在《从音数之源论中医肝肺气交之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学包涵众多国学哲理,但医学毕竟是一门应用科学,所以不能仅靠哲理来完成本学科任务。追究历史,广学今理,深思本学,可以认定中医学能一如既往地发展其根基必内涵自然之数和自然之性。这些数不仅与宇宙运行之性有关,更与自然的音之数有关,其运行的轨迹不仅可以形成古老的太极之象也是今理的弦之象。用超弦理论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中医肝肺气交理论,可更清晰地阐述目前医学中单靠解剖无法回答的难题,古老中医学是以谨遵自然之象、自然之数为理论的医学。(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李雪萍[8](2018)在《基于康复新液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影响探究中医肝络病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1.研究肝纤维化中医肝络病理论;2.研究肝纤维化与康复新液“血瘀络阻-通利血脉”证治关系理论;3.以CCl_4肝纤维化模型大鼠为对象研究康复新液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一定程度上为肝纤维化中医肝络病的理论认识和康复新液用于抗肝纤维化提供实验室依据。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1)通过中医肝络病与肝纤维化相关性的研究,提出肝纤维化的中医肝络病理论认识;(2)通过复习康复新液研究进展,提出肝纤维化与康复新液“血瘀络阻-通利血脉”证治关系的理论认识。2.实验研究:(1)采用大鼠腹腔注射CCl_4油剂(CCl_4∶橄榄油=2∶3)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2)肉眼观察大鼠一般体征;(3)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胶原纤维改变;(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与肝纤维化血清生物学标志物透明质酸(Hyaluronan,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ypeⅢprocollagen amino peptide,PⅢNP)、IV型胶原(Collagen IV,ColIV)和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5)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纤维化肝组织生物学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Ⅲ型胶原(typeⅢCollagen,Col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6)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3、β-catenin、Axin和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研究结果:1.康复新液抗肝纤维化作用评价:(1)一般体征:正常对照组大鼠毛色光泽,体格健壮,精神状态良好,食欲佳。其余造模组大鼠随着造模时间推进,毛色萎黄欠光泽,精神状态欠佳,喜静蜷卧,饮食减少,时有大便溏泄。(2)肝组织病理学:HE染色法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结构完整,肝小叶结构清晰,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较整齐,肝细胞大小均匀,无变性、坏死,胞核与胞质清晰可见,汇管区未见纤维组织增生和小胆管增生;模型对照组大鼠肝小叶结构不清,甚至破坏,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弥漫脂肪变性,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纤维间隔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明显,中央静脉区可见明显瘀血;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康复新液各剂量组上述病变改善。Masson染色法结果显示:模型组肝小叶周边、汇管区和中央静脉周围可见大量蓝色胶原纤维;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康复新液各剂量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3)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ELISA检测血清AST、ALT,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康复新液各剂量组血清AST、ALT活性明显降低;(4)肝纤维化血清生物学标志物:ELISA检测血清HA、LN、ColIV、PⅢNP、HyP,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康复新液各剂量组明显降低;(5)肝纤维化肝组织生物学标志物: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康复新液各剂量组α-SMA、ColⅢ、TIMP-1明显减少。2.康复新液抗肝纤维化机制: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3、Axin、GSK-3β和β-catenin,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康复新液各剂量组TGF-β1、Smad3和β-catenin表达明显降低,Axin和GSK-3β表达明显增加。研究结论:1.理论研究: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湿热疫毒入侵,正气亏虚,气虚血瘀,终致湿毒瘀互结,入肝滞络,属中医肝络病。2.实验研究:(1)CCl_4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肝纤维化血清和肝组织生物学标志物及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等病理学、生物学指标一定程度上佐证肝纤维化中医肝络病的理论认识。(2)康复新液可改善CCl_4肝纤维化模型肝小叶结构不清甚至破坏,减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降低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AST和ALT的活性;降低肝纤维化血清生物学标志物HA、LN、ColIV、PⅢNP、HyP以及肝组织生物学标志物α-SMA、ColⅢ、TIMP-1,改善CCl_4模型大鼠肝纤维化。(3)康复新液可能通过下调TGF-β1、Smad3和β-catenin,上调Axin和GSK-3β,发挥改善CCl_4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顾泳[9](2018)在《30年建2.5万份中医肝病血清库》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小的区级医院里竟藏着珍贵的“宝贝”——保存了2.5万份系列标本的中医肝病血清库。徐汇区大华医院肝病实验室内,5个保存血清标本的硕大低温冰箱讲述着该院中医肝科主任张菁近乎一辈子的心血:30余年来,她以“整体调节,固本清源”为治疗原则,开拓中医药(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8-04-10)
贾金花[10](2017)在《中医肝肾同治理论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从展示古代文献、进行理论体会分析以及临床实践分析等对中医中的"肝肾同源"理论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与归纳。在中医的脏腑理论体系中,"肝肾同源"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肝肾同源"非常形象的展示出都居于下焦的肾和肝在阴阳精血中的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关系;它在病理中互相传变、互相影响;它在治疗中,从古至今的医师都认为木无虚不可补,水无实不可泄,泻肝就是泻肾,补肾就是补肝。因此总结出了"肾病治肝、肝病治肾、肝肾同治"的治疗方法,这在临床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7年12期)
中医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病因病机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最终将干燥综合征归属为"燥痹"范畴。燥痹的病因、证候表现均与中医肝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从生理功能来看,肝失疏泄、肝血不足是燥痹的病理基础。从经络循行来看,调畅气血的要务属于肝,肢体百骸的活动均需血液作为基础。从女子与肝的关系来看,"从肝论治"对发病的女性患者有调理先天的作用。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血不足,津液亏虚,血海不充,则口干、眼干、肌肉关节疼痛、月经不调等诸症蜂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医肝论文参考文献
[1].方妍.中医“肝主疏泄”理论源流与发展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
[2].杨丹丹,张杰.从病因和证候表现探讨干燥综合征和中医肝的关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3].温世伟,贾春华.象隐喻视域下的中医肝藏象的认知符号学解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4].王雪,赵燕,扈新刚,杨丽,李青.从中医肝主疏泄理论谈疏肝解郁法在情志病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9
[5].李自艳,曹龑,贾竑晓.中医“肝藏魂”的神经心理学内涵[J].环球中医药.2019
[6].谢小峥,杨梦蝶,陈健,苏式兵.中医肝藏功能及其脏腑关系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
[7].魏雅川,卢贺起.从音数之源论中医肝肺气交之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
[8].李雪萍.基于康复新液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影响探究中医肝络病理论[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9].顾泳.30年建2.5万份中医肝病血清库[N].解放日报.2018
[10].贾金花.中医肝肾同治理论初探[J].四川中医.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