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人民医院CT室四川宜宾645150)
【摘要】目的:评价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次纳入研究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进行CT诊断,并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经比较分析对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结果:以手术诊断结果为标准,CT诊断的符合率为98.44%,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价值显著,诊断准确率高,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关键词】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056-03
TheclinicalvalueofCTdiagnosisinthediagnosisoflumbardischerniation
【Abstract】PurposeClinicalvalueofCTinthediagnosisoflumbardischerniation.MethodsMethods128patientswithlumbardischerniationwereselectedforCTdiagnosis,andthediagnosticvalueoftheoperationwastakenasthe"gold"standard,andtheclinicalvalueofCTdiagnosiswasevaluatedbycomparativeanalysis.ResultsThediagnosticaccuracyofCTwas98.44%,and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ConclusionCTisusedinthediagnosisoflumbardischerniation,andithashighdiagnosticaccuracy,soitisworthyofapplication.
【Keywords】CTdiagnosis;Prolapseoflumbarintervertebraldisc;Clinicalvalue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以及软骨板等位置发生退行性变化,并基于外力作用下,致使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最终发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等临床症状。在临床中,针对腰椎间盘突出会采取CT和MRI诊断方法,大多数学者表示这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好,各有其优势[1]。本次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纳入研究,其目的是评价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我院,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患者有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并将严重肝肾疾病、急性炎症、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严重损伤等疾病者排除在外;与此同时,均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以临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进而均采取CT诊断方法[2-3]。其中,男性68例、女性60例;年龄分布在23岁到64岁,年龄均值(42.8±2.3)岁;病程为3个月到9年,平均病程(4.3±0.6)年。此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医治确认书。
1.2方法
本次入选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采取CT方法进行诊断,选用GEBr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作为诊断的仪器,矩阵为512×512,层厚为2.5mm,电流为250mA,间隔为10mm,螺距为2.0;在重建中,实际参数为1.25mm,重建间隔控制在1mm。指导患者行仰卧位,基于L3-S1之间行轴位扫描。
1.3判定标准
对本次研究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类型进行统计,涵盖:突出型、脱垂游离型、膨隆型以及经骨突出型;将临床手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然后将CT诊断结果和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4]。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x-±s)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临床手术病理诊断,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突出型58例、脱垂游离型36例、膨隆型21例、经骨突出型13例,共检出128例,检出率为100.00%;经CT诊断结果显示:突出型55例、脱垂游离型35例、膨隆型21例、经骨突出型13例,共检出126例,检出率为98.44%。CT诊断检出率与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
注:CT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部位为腰部,该类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腰痛、下肢痛等,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个部分,比如:髓核、软骨板以及纤维等,特别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进而基于外力的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纤维环呈现破裂的情况,髓核基于破裂部位突出或者脱出在后方或椎管内,致使相邻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者压迫,进而发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者双下肢麻木等临床症状。临床研究表明: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发病率较高的部分是腰4~5和腰5-骶1,所占比重高达95%[5]。
从研究现状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病因包括:(1)腰椎间盘所呈现的退行性变化为最基本的一大病因。对于髓核来说,在发生退变的情况下,会有含水量下降的表现;与此同时,在失水的情况下,会致使椎节失去稳定性,或发生松动等小面积的病理变化;此外,对于纤维环退变来说,其坚韧程度的减弱是非常明显的特征之一。(2)损伤。在长期反复外力作用下,会发生轻微的损害,进而使蜕变的程度增加。(3)椎间盘解剖存在弱点。对于椎间盘,于成年后血压循环会减弱,进而导致修复能力减弱,基于此种情况下致使椎间盘承受的压力突然上升,可导致弹性偏弱的髓核穿过不够坚韧的纤维环,进一步致使髓核发生突出的状况;(4)遗传因素。对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的患者容易引发[6]。
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合CT以及MRI表现,可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膨隆型。此类型患者基于纤维环部分破裂情况表现显著,在表层上表现为完整,对于髓核来说,会在压力作用下,朝椎管内呈现局限性隆起症状,但在表面上表现为光滑。对于此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常采取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或治愈。(2)突出型。对于此类型的患者来说,基于纤维环通常表现为完全破裂,髓核突朝向椎管,只有后纵韧带覆盖,或者一层纤维膜覆盖,从表面看高低不平的现象明显,部分患者也呈现菜花状,一般针对此类型的患者需采取手术方法进行医治。(3)脱垂游离型。对于此类型的患者,其表现为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向椎管内脱入,或者呈现完全游离的状态。此类型会呈现出神经根的临床表现,同时还容易出现马尾神经症状临床表现,如果采取传统方法治疗则效果不佳,则需采取合理、科学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4)Schmorl结节型。对于此类型的患者,其髓核会通过上下终板软骨的裂隙,然后向椎体松质骨内进入,通常患者表现为腰部疼痛,没有神经根理临床表现,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可缓解或治愈。
临床研究表明:由于腰椎间盘突出会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构成很大程度的威胁。因此,从患者的健康角度考虑,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对于入院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首先需进行病情观察,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待明确病情之后,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这样患者的临床疗效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临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常会采取MIR和CT诊断方法。相关学者表示:MIR具备高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患者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解剖结构、脊髓病理变化情况以及脊柱结构情况等,与此同时不会发生骨伪影干扰等情况,而且还能够实现多方位成像[7]。从目前的研究来看,MRI诊断是一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不错选择,其诊断符合率可达到90%以上。而对于本次重点提到的CT诊断方法来说,同样具备高密度分辨率,可以清楚地将腰椎间盘突出的方向、形态、位置大小以及神经根受压等情况显示出来,同时在扫描范围上非常广,而扫描时间则能够有效缩短,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多个检查区域的扫描及观察。此外,CT诊断方法具有经济实惠的优势,能够被患者所接纳。有临床研究者表示:CT诊断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安全可靠,诊断符合率高,可推广及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的整体诊断符合率,可以采取CT诊断联合MRI诊断的方法,主要是因为这两种诊断方法具备各自的优势,在联合诊断的条件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漏诊及误诊情况的发生[8]。
本次纳入研究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采取CT方法进行诊断,并将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诊断方法进行对比,进而判断CT诊断的价值,结果显示:经临床手术病理诊断,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突出型58例(45.31%)、脱垂游离型36例(28.13%)、中澎隆型21例(16.41%)、经骨突出型13例(10.16%),共检出128例,检出率为100.00%;经CT诊断结果显示:突出型55例(44.53%)、脱垂游离型35例(27.34%)、膨隆型21例(16.41%)、经骨突出型13例(10.16%),共检出126例,检出率为98.44%。CT诊断检出率与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本次研究结果的各项数据可知,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很高,值得使用。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CT诊断方法价值显著,安全可靠,诊断准确率高;因此,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燕.CT诊断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02(09):10-12.
[2]邹贵平.MRI与CT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01(17):124-126.
[3]刘东旭.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08):99-100.
[4]曹欣荔,庄志雄,欧忠耿.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33):71-72.
[5]金勇,赵斌.浅谈CT检查及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4):34-35.
[6]徐廷忠.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14):43-44.
[7]刘宏波.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8):57-58.
[8]谢忠伟.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0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