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鼠模型论文-吴曦,霍桂桃,刘苏苏,谷文达,曹愿

转基因大鼠模型论文-吴曦,霍桂桃,刘苏苏,谷文达,曹愿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基因大鼠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RISPR,Cas9,FcγR基因,大片段敲除,小鼠

转基因大鼠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吴曦,霍桂桃,刘苏苏,谷文达,曹愿[1](2019)在《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FcγR基因大片段敲除小鼠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长度约为90 kb的小鼠FcγR2b,FcγR3,FcγR4基因簇,为构建FcγR基因人源化小鼠奠定基础。方法使用在线预测软件在FcγR2b,FcγR3外显子区设计sgRNA,在每一位点挑选脱靶效应较低的五个候选sgRNA。通过CRISPR/Cas9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sgRNA在体外的活性。选取活性较高的sgRNA体外转录,与Cas9 mRNA一并注射受精卵。通过PCR检测及测序,得到1只敲除片段为89 711 bp的基因修饰小鼠,且同时敲除FcγR2b基因5’端,FcγR3基因3’端及FcγR4基因。而且还利用软件预测了8个脱靶可能性最高的位点,并对首建鼠基因组的上述8个脱靶位点全部测序确认。结果结果显示未在预测脱靶位点附近发现小片段插入或缺失。结论建立了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基因组超大片段的技术,该技术结合BAC转基因技术,将为建立含有复杂基因族的人源化小鼠提供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朱华,郭亚茜,杜晓鹏,李卓,秦川[2](2019)在《无菌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建立及脑内斑块变化初步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用剖宫产净化方法建立无菌APPswe/PS1ΔE9(PAP)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并对动物脑内斑块沉积情况进行初步观察,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症关系提供新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阳性PAP雄性杂合子鼠与经产的C57野生型雌鼠1∶2进行交配。怀孕母鼠在超净工作台内行剖宫产手术,用无菌ICR小鼠代乳。术后每个月进行无菌状态检测;PCR方法检测剖宫产所得PAP仔鼠的基因型;免疫组化方法定量检测9月龄PAP小鼠脑内斑块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剖宫产手术12例,获仔鼠66只,剖宫产存活率及离乳存活率分别为95.45%(63/66)和95.24%(60/63),净化后按国标检测无菌状态均为合格。免疫组化结果显示9月龄无菌PAP小鼠海马内斑块较同月龄SPF级动物减少。结论通过剖宫产净化技术去除了PAP小鼠携带的菌群,9月龄无菌PAP小鼠脑内斑块减少。(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苏苏,王辰飞,岳秉飞,柳全明,范昌发[3](2019)在《C57-ras及rasH2转基因小鼠模型杂交1代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表达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1997年以来,ICHS1B提出利用转基因动物模型评价药物潜在致癌性新框架以来,该方法获得美国FDA、欧盟、日本厚生省认可与接受。本文检测了自主建立的C57-ras转基因小鼠与BALB/c小鼠的杂交1代小鼠(简称CB6F1-NIFDC)及日本rasH2转基因小鼠模型杂交1代小鼠(简称CB6F1-CIEA)的脏器及血液生理指标,同时在mRNA及蛋白水平分析转基因c-Ha-ras在2种模型主要脏器的表达水平,以比较分析两种模型生物学特征异同点。方法选取8周龄的CB6F1-NIFDC及CB6F1-CIEA各10只,雌雄各半,测定其主要脏器质量及血液生理指标,随后解剖其主要目的脏器比较转入基因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量。结果自主建立的CB6F1-NIFDC及日本引进的CB6F1-CIEA小鼠模型的部分脏器质量和血生理参数有差异性,脏器绝对重量结果表明,雌性小鼠的体重、心、肝、肺、左右肾等指标二者存在一定差异;雄性小鼠相比,在肝、左肾、右肾、胸腺、左右睾丸指标重量有差异;而二者的脏器相对重量(脏体比)、绝对重量大体一致。22项血液生理指标方面,雌性小鼠在RBC、HGB等8项指标上差异存在显着性(P<0.01),其余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而雄性小鼠在RBC、HCT等7项指标上都有的差异显着性(P<0.01),仅在HGB这项指标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转入基因在2种小鼠的心、肝、脾、肺、肾、前胃6种组织器官中的mRNA水平表达有高有低,均在肺脏表达最高,而在心脏表达最低;心、脾、肺、胃中日本模型表达量约2倍于自建模型,肾中表达量相当,肝中自建模型则是日本模型表达量的2倍;蛋白水平结果与mRNA结果一致。结论两种模型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动物数量、检测方法与仪器有关,也不排除不同的饲料与饲养环境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两种模型转基因c-Ha-ras的在不同脏器的表达模式具有相似性,表达水平无论在mRNA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均相当,表明自主建立的C57-ras转基因小鼠模型与目前使用广泛的rasH2小鼠具有相似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5-17)

吴晓蓉,熊英琼,胡裕翔,许晓璇,程艺[4](2019)在《Th1/Th2细胞因子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转基因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重组人乙酰胆碱受体(H-AChR)γ亚单位免疫HLA-DQ8转基因小鼠眼肌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o EAMG)模型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其与o EAMG免疫学发病机制的联系。方法 HLA-DQ8转基因小鼠用乳化于完全弗氏佐剂(CFA)的重组H-AChRγ亚单位,或E. Coli提取物,或纯CFA分别免疫,分别于第0天、第30天和第60天共免疫3次。第3次免疫后28 d,处死小鼠后取淋巴结和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IL-6和IL-10水平。结果 H-AChRγ组小鼠淋巴结及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液中IL-2 (F=42. 835,P <0. 001; F=38. 030,P <0. 001)和INF-γ水平(F=76. 332,P <0. 001;F=34. 865,P <0. 001)均明显高于E. coli组和CFA免疫组; IL-6 (F=1. 325,P=0. 284; F=1. 935,P=0. 166)和IL-10水平(F=0. 908,P=0. 417; F=1. 189,P=0. 322)与E. coli组和CF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h1细胞因子在重组H-AChRγ亚单位诱导HLA-DQ8转基因小鼠所建立oEAMG模型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而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作用尚不十分明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管莹,许亮,尤馨悦,高茜,唐伟锋[5](2019)在《应用gpt delta转基因小鼠模型评价电子烟气溶胶的遗传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电子烟气溶胶的遗传毒性,采用gpt delta转基因小鼠模型,以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为材料,通过微核试验检测电子烟气溶胶造成的染色体损伤作用,Pig-a基因突变试验检测电子烟气溶胶的致突变作用;以肺组织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电子烟气溶胶对mmu-miR-34a、mmu-let-7a、Akt1、Il-6和Tnf-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电子烟气溶胶低、高剂量组和3R4F参比卷烟烟气低、高剂量组的微核率、Pig-a基因突变频率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烟气溶胶低、高剂量组中mmu-miR-34a、Il-6和Tnf-a的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电子烟气溶胶高剂量组中mmu-let-7a的表达升高(P<0.05)。3R4F参比卷烟烟气高剂量组中mmu-miR-34a、mmu-let-7a和Tnf-a的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未检出电子烟气溶胶对gpt delta转基因小鼠有显着遗传毒性,但发现电子烟气溶胶显着影响DNA损伤和炎症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杨超,郑勇斌,宋丹,肖旷,童仕伦[6](2018)在《构建Kras~(LSL-G12D/-)和Smad4~(loxp/loxp)双转基因散发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并验证一种与临床散发性结直肠癌类似且同时表达Kras~(LSL-G12D/-)和Smad4~(loxp/loxp)的双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Krastm4Tyj/J小鼠与Smad4tm2.1Cxd/J小鼠转换遗传背景后进行杂交建系,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获得基因型为Kras~(LSL-G12D/-)+Smad4~(loxp/loxp)的双转基因小鼠模型。通过向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肠黏膜下注射Lentivirus Cre-IRES-Luciferase,在IVIS系统下观察并统计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成瘤情况,对其瘤变组织进行取样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以验证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成瘤能力。结果经培育筛选获得了能够同时表达Kras~(LSL-G12D/-)和Smad4~(loxp/loxp)的双转基因小鼠模型;通过构建的病毒载体利用Cre重组酶成功感染并诱导小鼠肠上皮细胞突变而形成癌灶。结论本研究构建的Kras~(LSL-G12D/-)+Smad4~(loxp/loxp)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结肠上皮细胞能在Cre重组酶作用下诱导癌变,模拟了人类散发性结直肠癌的病理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陈悦,梁志满,石广为,彭立,梁艳玲[7](2018)在《阿尔茨海默症转基因小鼠模型Tg6799的鉴定及白藜芦醇对其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鉴定转基因小鼠模型Tg6799,探究该模型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症状及病理特征的模拟情况及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该模型的作用。方法:分别对Tg6799转基因小鼠进行基因鉴定、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免疫荧光染色、硫黄素S斑块染色、水迷宫行为学测试等检测。20只3月龄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每日连续灌胃40 d(60 mg/kg),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表达,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对Tg6799转基因小鼠基因鉴定可得到两条扩增条带;Aβ免疫荧光结果与基因鉴定结果一致;3月龄转基因小鼠脑内开始出现斑块沉积,且随年龄增长斑块数量越多,野生型小鼠9月龄仍未出现斑块沉积;水迷宫测试结果显示转基因小鼠组学习记忆能力低于野生型组。与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组小鼠APP表达减少且空间记忆能力提高。结论:Tg6799是一种有效的AD动物模型,白藜芦醇能显着减少该模型APP表达并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白藜芦醇对A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神经解剖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张建斌,刘颖,白立景,牟玉莲,韩俊文[8](2018)在《可控表达pGH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构建整合型可控表达猪生长激素(porcine growth hormone,pGH)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通过控制GH的表达时间和表达量来减少GH过早表达产生的副作用,对于培育高饲料转化率大家畜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利用本课题组前期成功构建并在PK15细胞系中验证的整合型诱导表达pGH四环素(Tet-on)载体,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方法制备转基因小鼠。以Southern blot鉴定为阳性的Founder鼠为基础扩繁培育,对转基因后代鼠3~10周龄通过饮水中添加诱导底物强力霉素(DOX)进行诱导试验;利用RT-qPCR技术检测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利用放射性免疫检测方法对小鼠血液中猪生长激素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同时称重,评估转入基因对小鼠机体表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鼠诱导组的体重与转基因小鼠非诱导组和同窝非转基因组小鼠相比显着增大(P<0.05),血清中pGH水平显着上升(P<0.05),说明外源GH有效表达并且调节动物机体的生长。结果提示,该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深入研究GH对机体发育的影响以及机体中影响GH分泌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促进GH在家畜生产中的应用,也为制备安全、高效的GH转基因大家畜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丹[9](2018)在《人MHC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制备及埃博拉病毒核蛋白MHC限制性表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鼠免疫系统与人类免疫系统在结构以及功能上非常相似,因此研究人员利用小鼠模型深入的研究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相关功能。但是,由于种属特异性的存在,在疾病致病机制、病原感染等方面,小鼠产生的免疫反应过程与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过程差异显着。其中一个原因是MHC限制性差异,人类MHC分子为HLA,小鼠MHC分子为H-2。由于无法消除小鼠与人类间不同的特异性而导致的影响,因此很多基础研究中,无法有效地反映人体免疫系统的特征,进而影响临床实验研究,无法复制临床前实验动物的结果。而构建能够模拟人体免疫反应的人源化小鼠,可更有效的帮助人们了解疾病的致病机制以及疫苗、药物的研究,并提高临床前实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MHC分子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同时各人群优势单倍型也有特征性分布,因此也导致了人群中各种各样的个体存在,为了抵御环境变化和病原入侵,某一群体会有相同或相似的MHC分子。这样导致某一种族,某一群体中MHC优势基因不尽相同,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人群中,MHC-I类分子中,HLA-A2、HLA-A11和HLA-A24是优势亚型,但是欧洲人群以HLA-A2、HLA-A3和HLA-A1为主。在MHC-II类单倍型中,HLA-DR15在中国人群中占25%以上,HLA-DR1单倍型在中国人群中占的比例在10%~15%。而欧洲人群以及中东地区人群中,HLA-DR1、HLA-DR3和HLA-DR4为优势存在的单倍型。目前构建的人MHC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策略是将外源HLA基因整合入小鼠基因组后,同时敲出小鼠内源的H-2基因的重要组分。此种策略构建的MHC转基因小鼠模型具有人MHC限制性反应特征,能够有效的应用于人类病原表位的筛选鉴定以及疫苗研发和评价等研究中。埃博拉病毒是一类丝状病毒,在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都会导致高死亡率的烈性传染病。2014年非洲地区发生埃博拉病毒最大规模的一次疫情暴发。尽管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摸索及研究,但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或临床应用的抗埃博拉病毒的疫苗。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对埃博拉病毒蛋白质组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核蛋白是病毒主要结构蛋白之一,其在病毒复制和包装过程有重要作用,而且具有感染免疫保护作用。基于埃博拉病毒核蛋白,结合生物信息技术分析、预测和鉴定病毒表位,设计多肽表位疫苗,这也是病毒疫苗研发的新的技术途径之一。本论文首先是构建一种新型具有中国人群优势HLA-I类和HLA-II类单倍型的HLA-A2/DR15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并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具有中国人群优势HLA-I类及HLA-II类单倍型的HLA-A11/DR1双转基因小鼠进行埃博拉病毒核蛋白HLA-A11限制性CTL表位的筛选和鉴定研究。1.人MHC(HLA-A2/DR15)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制备及功能分析将鼠源H-2-Iaβ的启动子和非编码区替换HLA-DRB1*15:01基因的启动子和非编码区,优化后的HLA-DRB15转基因载体显微注射将其整合到受体小鼠的基因组后,移植胚胎到代孕母鼠体内,获得HLA-DRB15首建鼠。将首建鼠与HLA-A2~(+/+)/DR1~(+/+)/H-β2m~(-/-)/IAβ~(-/-)双转基因小鼠进行杂交,并通过10代以上的自交和回交,获得可稳定遗传的HLA-A2~(+/+)/DR15~(+/+)/H-2-β2m~(-/-)/IAβ~(-/-)双转基因小鼠。通过基因检测HLA-A2基因和HLA-DR15基因在转小鼠模型基因组中表达,以及鼠源H-2基因的表达沉默;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LA-A类基因和HLA-DR类基因在HLA-A2/DR15双转基因小鼠脾细胞表面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C57BL/6小鼠中的表达;并且,在双转基因小鼠体内也检测到了相对正常比例和数量的CD8~+T细胞和CD4~+T细胞,表明外源HLA分子能够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经过胸腺的阴性和阳性的选择,进而发育成为成熟的T细胞后,行使其相应细胞免疫功能。利用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5-EBOV-NP分别免疫HLA-A2/DR15双转基因小鼠或对照组C57BL/6小鼠,叁次免疫后发现,HLA-A2/DR15双转基因小鼠体内的IgG抗体水平与对照组C57BL/6小鼠体内的抗体水平基相近,证明双转基因小鼠具有相对正常的体液免疫反应应答。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合成9个HLA-DR15限制性Th表位肽,其中AL-15、KA-15、FV-15、KS-15、YN-15和HA-15刺激免疫后的HLA-A2/DR15双转基因小鼠的脾细胞可产生大量IFN-γ,显着强于免疫后的野生型小鼠产生的IFN-γ,证明该转基因小鼠具有HLA-DR15限制性细胞免疫应答功能。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中国人群优势MHC限制性特征的HLA-A2/DR15双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病原抗原HLA-DR15限制性表位的筛选鉴定、疫苗药物的研发以及疾病致病机制等研究。2.埃博拉病毒核蛋白HLA-A11限制性CTL表位筛选与鉴定本研究以埃博拉病毒核蛋白基因为研究对象,合成EBOV-NP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穿梭载体pShuttle-CMV中,线性化的穿梭质粒转化到BJ5183感受态细胞后进而重组到腺病毒系统的骨架质粒中。利用Pac 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转染到AD-293包装细胞内。基于腺病毒相关的细胞病变效应鉴定转染的细胞,然后将重组Ad5-EBOV-NP病毒在AD-293细胞中再扩增并纯化。为了检测重组病毒的表达,用纯化的Ad5-EBOV-NP制备物感染AD-293细胞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以及用Western Blot方法可检测到EBOV-NP蛋白表达。利用重组腺病毒Ad5-EBOV-NP分别免疫HLA-A11/DR1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C57BL/6。每次免疫后收集血清,利用ELISA方法检测转基因小鼠体内IgG抗体应答。结果显示,叁次免疫后,Ad5-EBOV-NP分别免疫转基因小鼠体内的抗体水平与对照组C57BL/6小鼠体内的抗体水平无显着差异;而Ad5-EBOV-NP免疫的转基因小鼠的抗体滴度显着高于对照重组腺病毒Ad5免疫的转基因小鼠的滴度。同时,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分析和预测了EBOV-NP蛋白的HLA-A11限制性表位肽,基于预测的HLA-A11结合程度和常规疏水性,合成10个结合力较高的表位肽。分别用Ad5-EBOV-NP或Ad5免疫HLA-A11/DR1双转基因小鼠,利用ELISPOT方法检测发现10个多肽中有6个多肽,即GR-9、VR-9、QR-9、EK-9、PK-9和RK-9可诱导Ad5-EBOV-NP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产生的大量IFN-γ,比Ad5免疫的转基因小鼠诱导脾细胞产生的IFN-γ高4倍以上。进一步验证得到的6个表位是HLA-A11限制性的T细胞表位,用Ad5-EBOV-NP分别免疫HLA-A11/DR1或C57BL/6小鼠发现,其中GR-9、VR-9、EK-9、PK-9和RK-9这5个多肽可刺激Ad5-EBOV-NP免疫的转基因小鼠脾细胞产生显着强于免疫后的野生型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FN-γ。因此,利用HLA-A11/DR1小鼠鉴定得到了EBOV-NP蛋白中的5个新型HLA-A11限制性CTL表位,而QR-9由于在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均能产生细胞免疫反应,因此该表位肽并非HLA-A11特异性的。本研究成功制备新型HLA-A2/DR15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并证明其具有正常体液免疫反应及HLA-DR15限制性细胞免疫反应功能,该模型为抗原表位的筛选鉴定及新型疫苗、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手段。同时,利用HLA-A11/DR1双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了EBOV-NP蛋白HLA-A11限制性CTL表位的筛选鉴定,获得5个EBOV-NP蛋白HLA-A11限制性表位,为埃博拉病毒表位筛选鉴定及新型疫苗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军事科学院》期刊2018-06-01)

姜玉庭[10](2018)在《MERS-CoV感染hDPP4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免疫病理损伤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是一种新发的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其致死率高达35%,而2003年流行的SARS冠状病毒致死率仅为10%。MERS-CoV受体为人DPP4蛋白,由于不同种属DPP4分子的差异,导致该病毒不能感染常见的小鼠、仓鼠等动物,缺乏合适实验动物模型。另外,目前仍然缺乏临床患者病理损伤相关的研究,对该病毒感染导致的组织病理损伤特征及致病机制知之甚少。已有的有限的研究资料显示免疫介导的病理损伤在MERS-CoV致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高致病禽流感H5N1、H7N9等病毒感染所致补体异常会导致肺损伤。这提示我们补体异常可能在MERS-CoV致病过程中有同样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能感染MERS-CoV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并进行MERS-CoV感染致病机制研究。1.MERS-CoV感染hDPP4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首先我们对hDPP4基因进行了密码子优化,人工合成该基因后构建入真核表达载体,将载体转染不表达DPP4蛋白的COS-7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技术验证了载体在细胞水平的表达和表达的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将验证的载体线性化后显微注射入小鼠受精卵,移植假孕鼠获得转基因首建鼠,将首建鼠与野生型小鼠杂交,筛选获得转基因纯合小鼠并扩大繁育用于实验。在生物安全叁级实验室,用MERS-CoV滴鼻感染hDPP4转基因小鼠,结果显示感染后第4天小鼠开始出活动力下降和显着的体重减轻,至感染第10天全部死亡。说明构建的转基因小鼠能感染MERS-CoV,并且感染可致小鼠死亡。2.hDPP4转基因小鼠MERS-CoV感染特征研究。在生物安全叁级实验室,用MERS-CoV感染hDPP4转基因小鼠,对照组用DMEM模拟感染,观察小鼠生存状态和存活率,并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在特定时间点取小鼠肺、脾、肾、脑、肝和血清,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五种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损伤;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发现在肺、肾、脑中有大量病毒抗原的表达与复制;免疫组化还检测到肺、脾、肾、肝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到血清IFN-γ、IP-10、IL-17等细胞因子显着升高。3.补体在MERS-CoV感染所致多器官损伤中的机制研究。首先用MERS-CoV感染hDPP4转基因小鼠,免疫组化和ELISA等方法检测小鼠补体的激活。结果显示,在小鼠肺组织中有大量C5b-9的沉积与C5aR的表达,血清中C5a也大量升高,证明MERS-CoV感染可引起补体大量激活。为探索补体在MERS-CoV所致组织损伤中的作用,在感染前尾静脉注射抗小鼠C5aR抗体,阻断C5a与C5aR的结合。结果显示,阻断C5a-C5aR补体通路后,可以减轻肺组织与全身炎症反应;减少肺组织中病毒复制;减轻肺组织、脾组织损伤;促进脾细胞再生,减少脾细胞凋亡。本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获得了hDPP4转基因小鼠,并利用该小鼠建立了MERS-CoV致死性感染模型。该模型能较好的模拟临床病人感染状态,将在MERS-CoV致病机制与药物疫苗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MERS-CoV感染hDPP4转基因小鼠后会引起宿主补体过度激活和异常的免疫反应,用抗C5aR抗体阻断C5a-C5aR补体途径后能显着降低异常的免疫反应,有效减轻过度免疫反应造成的免疫组织病理损伤。本研究揭示了MERS-CoV感染所致组织损伤新机制,为MERS-CoV感染的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免疫干预治疗策略。(本文来源于《军事科学院》期刊2018-05-30)

转基因大鼠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使用剖宫产净化方法建立无菌APPswe/PS1ΔE9(PAP)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并对动物脑内斑块沉积情况进行初步观察,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症关系提供新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阳性PAP雄性杂合子鼠与经产的C57野生型雌鼠1∶2进行交配。怀孕母鼠在超净工作台内行剖宫产手术,用无菌ICR小鼠代乳。术后每个月进行无菌状态检测;PCR方法检测剖宫产所得PAP仔鼠的基因型;免疫组化方法定量检测9月龄PAP小鼠脑内斑块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剖宫产手术12例,获仔鼠66只,剖宫产存活率及离乳存活率分别为95.45%(63/66)和95.24%(60/63),净化后按国标检测无菌状态均为合格。免疫组化结果显示9月龄无菌PAP小鼠海马内斑块较同月龄SPF级动物减少。结论通过剖宫产净化技术去除了PAP小鼠携带的菌群,9月龄无菌PAP小鼠脑内斑块减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基因大鼠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吴曦,霍桂桃,刘苏苏,谷文达,曹愿.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FcγR基因大片段敲除小鼠模型[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9

[2].朱华,郭亚茜,杜晓鹏,李卓,秦川.无菌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建立及脑内斑块变化初步观察[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9

[3].刘苏苏,王辰飞,岳秉飞,柳全明,范昌发.C57-ras及rasH2转基因小鼠模型杂交1代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表达比较[C].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4].吴晓蓉,熊英琼,胡裕翔,许晓璇,程艺.Th1/Th2细胞因子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转基因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9

[5].管莹,许亮,尤馨悦,高茜,唐伟锋.应用gptdelta转基因小鼠模型评价电子烟气溶胶的遗传毒性[J].烟草科技.2019

[6].杨超,郑勇斌,宋丹,肖旷,童仕伦.构建Kras~(LSL-G12D/-)和Smad4~(loxp/loxp)双转基因散发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8

[7].陈悦,梁志满,石广为,彭立,梁艳玲.阿尔茨海默症转基因小鼠模型Tg6799的鉴定及白藜芦醇对其的作用[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8

[8].张建斌,刘颖,白立景,牟玉莲,韩俊文.可控表达pGH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8

[9].李丹.人MHC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制备及埃博拉病毒核蛋白MHC限制性表位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8

[10].姜玉庭.MERS-CoV感染hDPP4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免疫病理损伤机制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8

标签:;  ;  ;  ;  ;  

转基因大鼠模型论文-吴曦,霍桂桃,刘苏苏,谷文达,曹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