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悬浮填料澄清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沉池,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表面负荷,运行周期
悬浮填料澄清池论文文献综述
董滨,王伟国,夏方琪,周增炎,高廷耀[1](2009)在《表面负荷对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运行周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以取代传统二沉池,为考察其运行原理及关键参数,通过中试研究了表面负荷对澄清池内部污泥分布规律及其运行周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悬浮填料澄清池的运行周期随着表面负荷的升高呈指数关系下降。考虑到工艺的运行效率和操作管理的方便,建议悬浮填料澄清池的运行周期宜为7 d,此时表面负荷应为2.5 m3/(m2.h)。(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9年19期)
董滨,段妮娜,何群彪,陈洪斌,高廷耀[2](2009)在《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中填料对澄清作用的影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可取代传统二沉池的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技术的原理及关键参数,小试试验研究了填料对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固液分离过程中附着污泥形成及其絮凝性能的影响,并对填料在澄清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泥水界面上升至填料区后,可以形成较悬浮污泥更加致密稳定的附着污泥区,并形成孔道流,强化了对混合液中污泥颗粒的絮凝效果;填料区可以捕捉去除从悬浮污泥区中"逃逸"的微小污泥絮体,并降低出水浊度,有效地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填料的存在发挥了强大的整流作用,降低了雷诺数Re,提高了弗汝德数Fr,从而改善了污泥絮凝的水力条件,提高了澄清能力。(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董滨[3](2006)在《应用于活性污泥法系统的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的机理及运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沉池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活性污泥法工艺中的固液分离构筑物,为了满足对出水SS不断提高的要求,目前二沉池设计的表面负荷一般采用0.6~0.8m~3/(m~2·h),从污水厂鸟瞰图上可以看出,整个二沉池区域其所占的土地面积巨大,几乎与生物反应池相当。此外,二沉池的运行还受到浮泥等问题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活性污泥法工艺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在借鉴国内外以往相关的研究经验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开发的新型悬浮填料,论文首次提出了采用悬浮填料澄清池取代活性污泥法工艺中二沉池的新技术,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和克服二沉池存在的问题,为污水处理厂固液分离构筑物的新建和改建提供经济有效的新技术。 悬浮填料澄清池新技术的小/中试试验研究在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污水处理厂中试试验基地进行。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分析悬浮填料澄清池的固液分离的过程及机理,包括澄清池内各功能区的作用机理、悬浮污泥和附着污泥的形成及特点、填料区的作用机理等;研究了表面负荷和污泥的SVI两大主要因素对澄清池运行效果和工作周期的影响;对比研究了五种不同的曝气冲洗方式的相关技术参数及冲洗效果对澄清池工作周期的影响,并提出工程化应用的建议技术;探讨了竖流式二沉池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澄清池的改进提供了指导;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了优化构造的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研究了表面负荷及污泥溢流区固体通量对其运行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方法。 论文根据对小/中试试验的观察与研究,确定了悬浮填料澄清池的主要功能区为:清水区、附着污泥区、高浓度悬浮污泥层区、入流混合区、污泥沉降区和污泥压缩区。论文探讨了入流混合区、高浓度悬浮污泥层区和附着污泥区各自存在的负荷条件,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及其所发挥的功能;并根据理论与试验验证,研究得出填料区主要发挥整流、并具有形成附着污泥区和捕捉微小絮体、降低出水浊度的作用。中试试验在不同表面负荷和SVI条件下对固液分离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表面负荷与SVI对澄清池运行周期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提出了工艺运行的建议表面负荷为2.9~3.4m~3/(m~2·h),相应(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期刊2006-06-01)
悬浮填料澄清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考察可取代传统二沉池的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技术的原理及关键参数,小试试验研究了填料对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固液分离过程中附着污泥形成及其絮凝性能的影响,并对填料在澄清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泥水界面上升至填料区后,可以形成较悬浮污泥更加致密稳定的附着污泥区,并形成孔道流,强化了对混合液中污泥颗粒的絮凝效果;填料区可以捕捉去除从悬浮污泥区中"逃逸"的微小污泥絮体,并降低出水浊度,有效地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填料的存在发挥了强大的整流作用,降低了雷诺数Re,提高了弗汝德数Fr,从而改善了污泥絮凝的水力条件,提高了澄清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悬浮填料澄清池论文参考文献
[1].董滨,王伟国,夏方琪,周增炎,高廷耀.表面负荷对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运行周期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09
[2].董滨,段妮娜,何群彪,陈洪斌,高廷耀.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中填料对澄清作用的影响初探[J].环境工程学报.2009
[3].董滨.应用于活性污泥法系统的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的机理及运行研究[D].同济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