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基因聚合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聚合体,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多基因聚合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耀栋[1](2019)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宁夏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聚合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瘟病是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病害之一。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表明,培育抗性品种是防止稻瘟病爆发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其中抗稻瘟病基因聚合是培育具有广谱持久抗性品种的方法之一。因此,本研究以582个水稻杂交后代单株作为实验材料,采取宁夏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km、piq、pi2、pi5、pikh和pid2的功能标记对其进行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最后对抗性材料进行农艺性状的考查。从抗病性、抗稻瘟病基因型和农艺性状叁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旨在选育出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抗稻瘟病基因聚合体,为宁夏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获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在供试材料中,18420-10、18455-5、18455-6、18455-7、18455-8、18455-9、18455-10的稻瘟病抗性表现较好,可以作为稻瘟病抗性育种的中间材料;18418-1和18421-1属于高感材料,其他农艺性状也不突出,应该直接淘汰;18447-3也属于高感型的材料,但农艺性状,尤其是产量比较突出,可以作为研究农艺性状和稻瘟病抗性之间的连锁关系等方面的备选材料;基因聚合体18463-10的抗性表现最好,可以作为宁夏地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重点材料。(2)通过基因型分析,发现在宁夏地区抗稻瘟病基因聚合育种中,稻瘟病抗性表现突出的基因组合有(pita+pib+pikm+pi5+pikh)、(pita+pid2)、(pita+pi2)、(pita+pib+pi9+pi2+pikh)、(pita+pikm+pi2+pikh+pid2)。同时还有一些负向效应比较明显的基因型组合(pita+pib+piq+pi5+pikh)、(pita+pib+pikm+pid2)、(pita+pi5+pikh)、(pita+pik9+pi2+pid2)、(pita+pi5+pid2),建议在宁夏地区稻瘟病抗性聚合育种时慎重考虑。(3)通过抗病性、抗稻瘟病基因型和农艺性状叁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发现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聚合时,抗性水平并非随着基因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是不同的基因之间表现出复杂的互作效应。同时,受不良连锁基因的影响,稻瘟病抗性基因聚合的越多,对水稻农艺性状的不利干扰就越大。所以,在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聚合时对基因的选择应该包括基因本身效应和基因数量两个方面。(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6-30)
刘大欣[2](2019)在《小麦5+10亚基、NGli-D2和Sec-1~s基因聚合体的鉴定及其品质农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小麦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小麦品质改良是当前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小麦品质改良周期长,见效慢,且很难同时改良多个品质性状。利用基因聚合的方式,将优质品质基因聚合到一起,能够快速、高效、有目的性的对品质进行显着地改良。5+10亚基基因可以显着地提高烘烤品质;NGli-D2基因可使部分醇溶蛋白缺失不表达,有利于提高面包加工品质和籽粒赖氨酸含量,同时可降低乳糜泻病诱导因子的含量;Sec-1~S基因则可以使1BL/1RS易位中的染色体1RS上的ω-黑麦碱不表达,显着改善小麦面包加工品质。聚合以上基因可使醇溶蛋白含量降低、谷醇比增加、加工和营养品质改善。本研究采用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提供的以衡观35突变体、郑麦7698和郑麦366为遗传背景并聚合了5+10亚基、NGli-D2和Sec-1~S基因的BC_3F_2和BC_4F_2衍生后代为材料,利用特异分子标记连续两年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鉴定筛选聚合体植株,并对其品质效应和农艺性状进行鉴定。研究结果如下:1.聚合体鉴定结果:叁基因聚合体(5+10亚基、NGli-D2、Sec-1~S)鉴定结果为科兴631(衡观35突变体)在F_3-F_5代鉴定出叁基因聚合体分别为1株、10株、10株,成功聚合率在2.1%-8.3%;科兴632(郑麦7698)在F_3-F_5代鉴定出叁基因聚合体分别为1株、21株、15株,成功聚合率在2.8%-10%;其中,两个品系都分别鉴定出了两个二基因聚合体,表明同时聚合叁个基因的株系还不稳定,筛选出的部分叁基因聚合体植株在F_5代达到纯合,为下一步的繁育和品质测定奠定了基础。二基因聚合体(5+10亚基、NGli-D2)鉴定结果为科兴626(郑麦366)在F_3-F_5代鉴定出二基因聚合体分别为16株、56株、55株,成功聚合率在12%-12.4%。二基因聚合体(5+10亚基、Sec-1~S)中科兴627(衡观35突变体)在F_3-F_5代鉴定出二基因聚合体分别为6株、34株、101株,成功聚合率在6.3%-50.5%;科兴638(郑麦7698)在F_3-F_5代鉴定出二基因聚合体分别为10株、145株、111株,成功聚合率在11.6%-46.3%。叁个品系在F_5代都有部分植株达到了纯合,为测定其品质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基础材料。2.品质效应:叁基因聚合体(5+10亚基、NGli-D2、Sec-1~S)在面粉蛋白含量、沉降值、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和部分淀粉糊化性状上比亲本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增幅范围在4%-24%,其中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含量变化最显着,增幅范围在19.4-24%;叁基因聚合体对于面粉的色泽和溶剂保持力无明显的影响,表明叁个基因的聚合对部分品质性状的改良有正向的影响作用。二基因聚合体(5+10亚基,NGli-D2)在蛋白含量、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含量、部分淀粉糊化性状上比亲本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增幅范围在4.1%-23.3%,其中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和淀粉糊化性状中的最后黏度、反弹值增幅显着,分别为22.9%、20.8%和23.3%;二基因聚合体(5+10亚基,NGli-D2)对沉降值、面粉色泽和溶剂保持力没有显着的影响作用。二基因聚合体(5+10亚基,Sec-1~S)在蛋白含量、沉降值、和部分淀粉糊化性状上比亲本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增幅范围在4.2%-21.7%,其中淀粉糊化性状中的最后黏度增幅显着,为21.7%;二基因聚合体(5+10亚基,Sec-1~S)不能显着的影响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面粉色泽和溶剂保持力。这为以后的基因聚合体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3.各个基因聚合体在粒重相关的籽粒性状上与亲本相比与无显着地变化,表明此叁个基因不会对小麦粒重产生影响,且各个基因聚合体有较好的抗冻性。本研究证明了通过基因聚合的方式,可以实现提高小麦品质的目标,为当前小麦品质的改良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刘永安,潘彬荣,岳高红,梅喜雪,许立奎[3](2016)在《小麦优质亚基和抗白粉病Pm4a基因聚合体的PCR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选育优质、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系(种),以含1Dx5+1Dy10亚基的宁春4号和含Pm4a抗白粉病基因的扬麦19为亲本,从其杂交F2后代1/3~1/2粒种子提取DNA,并利用1Dx5亚基和Pm4a基因的特异标记对其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在100粒F2代种子中,有51粒种子被鉴定为1Dx5亚基和Pm4a基因聚合体。该试验采用的PCR鉴定,克服了SDS-PAGE电泳耗时多、容易对迁移率相近亚基做出误判的缺点,同时也摆脱了白粉病大田和温室鉴定时受气候条件和农时的限制,大大提高了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对中选的聚合体做进一步鉴定,有望选出农艺性状好、产量高、品质优、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系。(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郝俊杰,张晓艳,万述伟,李红卫,赵爱鸿[4](2014)在《利用分子标记选择普通菜豆抗角斑病基因聚合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明确菜豆抗角斑病基因在中国普通菜豆中的分布,有助于改良普通菜豆抗病性和提高产量潜力。利用普通菜豆抗角斑病基因H13、NO2、EACA、AA19、BA16及MO2的特异PCR标记,对78份普通菜豆资源进行抗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选择,从中选择到含2个抗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菜豆资源10份,含3个抗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菜豆资源30份,含4个抗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菜豆资源34份,含5个抗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菜豆资源3份。该研究明确了78份参试菜豆资源所含的抗角斑病基因类型,筛选出了抗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菜豆资源。(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任明见[5](2009)在《小麦优质亚基和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的标记辅助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SDS-PAGE半粒电泳法和SCAR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小麦抗病优质杂交组合(GN2003×龙96-6239)F2所含的优质亚基和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标记辅助选择。结果表明,在50个F2单株的G lu-D1位点上,有21株含5+10优质亚基,另有1株含有5+12优质亚基;运用与抗白粉病基因相连锁的SCAR140标记初步筛选出具有抗白粉病基因标记的38株,并经田间白粉病抗性鉴定,50个F2单株中有37株表现抗病,其余13株表现感病,仅有1株的田间抗白粉病表现与SCAR标记检测结果不相符。鉴定出同时具有抗白粉病基因标记和5+10优质亚基的聚合体14株,以及1株具有抗白粉病基因标记和5+12亚基,以供小麦优质抗病育种利用。本研究表明采用SDS-PAGE半粒电泳法与SCA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可对育种早代的优异单株进行有效鉴定和选择。(本文来源于《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董建力,惠红霞,王敬东,朱永兴,张增艳[6](2008)在《小麦YrX、Pm21基因和Dx5优质基因聚合体的分子标记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宁夏灌区小麦条锈病时有发生,白粉病逐年加重的趋势,本研究将分别含有抗条锈病基因YrX、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小麦材料与宁夏育成的高产、优质品种进行聚合杂交,采用早代抗病鉴定,并利用特异分子标记对F3代材料进行抗条锈病基因(YrX)、抗白粉病基因(Pm21)、优质基因(Dx5)检测。筛选到聚合YrX、Pm21和Dx5叁种基因的材料1个,聚合YrX、Pm21基因的材料2个,聚合YrX、Dx5基因的材料2个,聚合Pm21、Dx5基因的材料3个。(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董建力,张增艳,王敬东,惠红霞[7](2007)在《3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的STS和SCAR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宁夏灌区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的趋势,笔者将分别含有Pm4b、Pml3、Pm21的小麦材料与宁夏推广品种进行聚合杂交,采用早代抗病鉴定,淘汰感病株,F3代50个抗病株利用Pm4b的STS标记,Pm13和Pm21的SCAR标记进行检测。通过对反应体系的优化,从中筛选到聚合Pm4b、Pm13和Pm21叁个基因的抗病株3株,聚合Pm4b和Pm13基因的抗病株2株,聚合Pm4b和Pm21基因抗病株3株,聚合Pm13和Pm21基因抗病株2株。为培育持久、广谱抗病小麦品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曾祥艳,陈孝,张增艳,辛志勇,林志珊[8](2006)在《小麦多基因聚合体YW243的改良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YW243是兼抗白粉、黄矮、叁锈5种病害的普通小麦新种质。将其与农艺性状优良的丰产品种进行回交转育,选育出丰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系CB031、CB032、CB034和CB035。对这些新品系与YW243及回交亲本的抗性、品质、丰产性进行鉴定、比较分析,并用分子标记解析它们抗病性的遗传基础及其决定品质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CB031是抗白粉病高产小麦新品系,至少含抗白粉病基因Pm2+6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7+9,2+12;CB032和CB034均为白粉病、条锈病免疫的小麦新品系,CB032至少含抗白粉病基因Pm2+Pm4+Pm21、抗条锈病基因YrX4个基因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7+9,2+12;CB034至少含Pm21基因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7+9,5+10;CB035为免疫白粉病的优质小麦新品系,至少含Pm2+6+Pm21基因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7+8,2+12。CB031、CB032、CB034和CB035的穗粒性状、千粒重和株高等农艺性状均较YW243有所改善。YW243是一个优良性状易于遗传、不良性状易于改造的育种亲本,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罗瑛皓,陈新民,夏兰芹,陈孝,何中虎[9](2005)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DH材料的分子标记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白粉病是由Blumeriagraminisf sp 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病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抗白粉病基因累加,可延长品种抗病性寿命,有利于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Pm4b的STS PCR标记,Pm13和PmV的SCAR PCR标记,以及与Pm12共分离的同工酶标记(αAmy 1) ,对来自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的双单倍体材料的7个株系和9个穗系的4 9个随机单株进行检测。分别筛选出含有Pm12 +Pm4b +PmV和Pm13+Pm4b +PmV 3个抗病基因的植株7个和1个,含有Pm12 +Pm4b、Pm4b +PmV、Pm12 +PmV和Pm13+Pm4b 2个抗病基因的植株3个、6个、2个和2个。利用小麦与玉米杂交方法创造多基因聚合体DH材料时,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可产生更多不同基因类型的聚合体。(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曾祥艳[10](2005)在《多基因聚合体YW243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及其改良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YW243是通过复合杂交、花药培养出来兼抗白粉、黄矮、锈病叁种病害的普通小麦新种质,它含有一个小麦抗条锈病新基因YrX,其对条中31号生理小种具有免疫或近免疫抗性。本研究利用来源于杂交组YW243/中国春的一个F_2群体,在苗期采用条锈病菌31号小种接种,抗病反应型鉴定表明,抗感比例符合3:1,说明其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利用BSA(抗感分离池)和AFLP标记技术,筛选与目的新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基因克隆奠定基础。YW243虽抗性优良,但农艺性状及品质表现不佳,未在生产上直接利用。将其作为一个多抗亲本,与农艺性状优良的丰产品种进行回交转育,选育出丰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系CB031、CB032、CB034和CB035。对这些新品系抗性、品质、丰产性进行鉴定,并与YW243、回交亲本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多基因聚合体YW243的利用价值和方法。同时利用已有的分子标记,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04P系累加两个以上抗病基因的累加体。结果如下: 1.用256对AFLP引物对YW243、中国春、以及各由10个F_2代单株构建的抗病池和感病池进行筛选,有7对引物在抗感池、抗感亲间扩增出多态性,占2.7%,用这些引物对YW243/中国春的一个F_2群体进行AFLP扩(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5-05-01)
多基因聚合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小麦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小麦品质改良是当前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小麦品质改良周期长,见效慢,且很难同时改良多个品质性状。利用基因聚合的方式,将优质品质基因聚合到一起,能够快速、高效、有目的性的对品质进行显着地改良。5+10亚基基因可以显着地提高烘烤品质;NGli-D2基因可使部分醇溶蛋白缺失不表达,有利于提高面包加工品质和籽粒赖氨酸含量,同时可降低乳糜泻病诱导因子的含量;Sec-1~S基因则可以使1BL/1RS易位中的染色体1RS上的ω-黑麦碱不表达,显着改善小麦面包加工品质。聚合以上基因可使醇溶蛋白含量降低、谷醇比增加、加工和营养品质改善。本研究采用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提供的以衡观35突变体、郑麦7698和郑麦366为遗传背景并聚合了5+10亚基、NGli-D2和Sec-1~S基因的BC_3F_2和BC_4F_2衍生后代为材料,利用特异分子标记连续两年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鉴定筛选聚合体植株,并对其品质效应和农艺性状进行鉴定。研究结果如下:1.聚合体鉴定结果:叁基因聚合体(5+10亚基、NGli-D2、Sec-1~S)鉴定结果为科兴631(衡观35突变体)在F_3-F_5代鉴定出叁基因聚合体分别为1株、10株、10株,成功聚合率在2.1%-8.3%;科兴632(郑麦7698)在F_3-F_5代鉴定出叁基因聚合体分别为1株、21株、15株,成功聚合率在2.8%-10%;其中,两个品系都分别鉴定出了两个二基因聚合体,表明同时聚合叁个基因的株系还不稳定,筛选出的部分叁基因聚合体植株在F_5代达到纯合,为下一步的繁育和品质测定奠定了基础。二基因聚合体(5+10亚基、NGli-D2)鉴定结果为科兴626(郑麦366)在F_3-F_5代鉴定出二基因聚合体分别为16株、56株、55株,成功聚合率在12%-12.4%。二基因聚合体(5+10亚基、Sec-1~S)中科兴627(衡观35突变体)在F_3-F_5代鉴定出二基因聚合体分别为6株、34株、101株,成功聚合率在6.3%-50.5%;科兴638(郑麦7698)在F_3-F_5代鉴定出二基因聚合体分别为10株、145株、111株,成功聚合率在11.6%-46.3%。叁个品系在F_5代都有部分植株达到了纯合,为测定其品质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基础材料。2.品质效应:叁基因聚合体(5+10亚基、NGli-D2、Sec-1~S)在面粉蛋白含量、沉降值、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和部分淀粉糊化性状上比亲本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增幅范围在4%-24%,其中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含量变化最显着,增幅范围在19.4-24%;叁基因聚合体对于面粉的色泽和溶剂保持力无明显的影响,表明叁个基因的聚合对部分品质性状的改良有正向的影响作用。二基因聚合体(5+10亚基,NGli-D2)在蛋白含量、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含量、部分淀粉糊化性状上比亲本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增幅范围在4.1%-23.3%,其中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和淀粉糊化性状中的最后黏度、反弹值增幅显着,分别为22.9%、20.8%和23.3%;二基因聚合体(5+10亚基,NGli-D2)对沉降值、面粉色泽和溶剂保持力没有显着的影响作用。二基因聚合体(5+10亚基,Sec-1~S)在蛋白含量、沉降值、和部分淀粉糊化性状上比亲本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增幅范围在4.2%-21.7%,其中淀粉糊化性状中的最后黏度增幅显着,为21.7%;二基因聚合体(5+10亚基,Sec-1~S)不能显着的影响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面粉色泽和溶剂保持力。这为以后的基因聚合体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3.各个基因聚合体在粒重相关的籽粒性状上与亲本相比与无显着地变化,表明此叁个基因不会对小麦粒重产生影响,且各个基因聚合体有较好的抗冻性。本研究证明了通过基因聚合的方式,可以实现提高小麦品质的目标,为当前小麦品质的改良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基因聚合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耀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宁夏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聚合体[D].宁夏大学.2019
[2].刘大欣.小麦5+10亚基、NGli-D2和Sec-1~s基因聚合体的鉴定及其品质农艺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9
[3].刘永安,潘彬荣,岳高红,梅喜雪,许立奎.小麦优质亚基和抗白粉病Pm4a基因聚合体的PCR鉴定[J].浙江农业学报.2016
[4].郝俊杰,张晓艳,万述伟,李红卫,赵爱鸿.利用分子标记选择普通菜豆抗角斑病基因聚合体[J].作物杂志.2014
[5].任明见.小麦优质亚基和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的标记辅助选择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
[6].董建力,惠红霞,王敬东,朱永兴,张增艳.小麦YrX、Pm21基因和Dx5优质基因聚合体的分子标记选择[J].西北农业学报.2008
[7].董建力,张增艳,王敬东,惠红霞.3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的STS和SCAR标记[J].西北农业学报.2007
[8].曾祥艳,陈孝,张增艳,辛志勇,林志珊.小麦多基因聚合体YW243的改良与利用[J].作物学报.2006
[9].罗瑛皓,陈新民,夏兰芹,陈孝,何中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DH材料的分子标记鉴定[J].作物学报.2005
[10].曾祥艳.多基因聚合体YW243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及其改良与利用[D].广西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