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事故性污染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质模型,初始概率,误差序列,后验概率
事故性污染源论文文献综述
刘颖,李勇,欧阳峰,龚清莲[1](2015)在《事故污染源目标分布函数中初始概率的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流域事故性污染源搜索中"初始信息"主观性的难题,基于流域事故性污染源搜索的特点建立了非持久性污染物水质模型,以长江宜宾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采样室内试验的方式确定了该河段COD综合衰减系数,从而模拟了该河段各排污口在正常排污条件下的扩散浓度,通过与实际监测值的拟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运用误差序列建立了获得事故污染源的初始概率的方法以及利用搜索行动对初始概率进行修正的方案,并实现了初始概率向后验概率转化,为流域事故性污染源搜索模型的目标分布函数的确定提供一种客观的科学方法。(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辛小康,韩小波,李建,卢路[2](2014)在《基于遗传算法的水污染事故污染源识别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水污染事故污染源识别方法存在的不足,将遗传算法与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即采用遗传算法作为优化搜索工具,运用一维非恒定水质方程解析解公式构建适应度函数,建立了水污染事故污染源识别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单点源和多点源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源识别。结果表明,对单点源单变量和单点源多变量,在种群规模为10时,均可取得十分满意的反演结果;对多点源单变量和多点源多变量,由于其反问题具有不适定性,二者均存在一定的误差,但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10%,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可见建立的水污染事故污染源识别模型用于水污染事故应急抢险时的污染源识别可行、有效。(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刘颖,李勇,欧阳峰,王东梅[3](2013)在《流域动态性事故污染源最优搜索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流域事故污染源最优搜索理论,在对流域内污染源的相对位置特点、各污染源排污口的规范化程度和流域受污染特征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流域搜索区域划分为四种类型,并针对事故污染源间歇排放的情况,提出了四类搜索区域内的事故性污染源初始概率分布函数,进而建立了相应的四类搜索区域中的动态性事故污染源探测函数。(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3年04期)
金文龙,彭辉,高俊杰,潘曼曼,韩龙喜[4](2013)在《中小河道突发事故污染源强非稳态过程反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小型河流水动力特性及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污染物排放特征,将污染源概化为分布于某一时段的非连续源,基于一维对流-扩散方程,依据事故下游断面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序列观测资料,构造中小型河道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源强的反问题,给出反问题的数学求解方法。并构造典型案例,通过一维对流分散问题的解析解,对反问题的求解方法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13年02期)
马卫东,李冰晶,付金杯,吴官胜[5](2013)在《高架火炬污染源事故状态预测模式的参数确定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架火炬考虑事故状态下的环境影响,通过修正得到适合的火炬扩散模式,确定模式中影响污染物分布的相关参数,分析在事故状态下火炬点燃产生污染物的达标情况,并考虑在非点燃时火炬气放空或放散可能造成的最严重的环境影响。应用模式分析案例得到石化企业火炬污染源在事故状态下点燃排放的地面最大浓度超标,借助厂区防护措施保护可能超标的环境敏感目标,避免不利影响,并对厂区工作人员进行防护,此外应杜绝事故状态下火炬气的非点燃放空。(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3年03期)
[6](2012)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污染源“指纹”识别系统研究 镇江市水利局 江苏大学 镇江市水利投资公司》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提出的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源"指纹"识别系统,是以镇江市东部化工区为例,采用GC/MS技术,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建立工业企业"指纹"特征库。以MapInfo Professional为信息系统平台,以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为数据库工具,建立区域污染源数据库;以MapBasic为前台开发工具进行界面定制,数据录入等工作,通过MapBasic来驱动MapInfo功能。通过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水质检测结果和"指纹"特征(本文来源于《江苏水利》期刊2012年12期)
孝文[7](2012)在《福岛核泄漏事故仍是海洋鱼类污染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官方数据显示,在日本 东海岸捕到的鱼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水平仍在继续上升。这表 明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超过一年后,现在仍是一个污 染源。 根据日本规章制度规定,在福岛附近捕到的鱼,大约40%不适合人类食用。受人(本文来源于《中国渔业报》期刊2012-11-12)
王琳,王悦,吴春笃,解清杰[8](2009)在《基于GIS的化工区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源识别系统的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源"指纹"识别系统,给出系统的实现思路及其软硬件环境。该系统采用GIS软件Mapinfo结合VisualBasic6.0语言开发,系统可结合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现场检测指标与工业企业"指纹"特征库进行"指纹"比对,迅速判定追踪事故污染源,可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决策等提供信息支持。(本文来源于《环境科技》期刊2009年06期)
刘颖,刘丹[9](2009)在《我国流域事故污染源搜索的困境与方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我国流域事故性搜索工作和地表水监测现状的研究,分析了在流域事故污染源搜索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当前国内流域事故性污染源搜索研究工作也受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高效的应急监测能力和应急监测技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迅速发挥作用。对此指出了我国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关键是运用优化方法对搜索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并进行了流域事故污染源最优搜索过程的构想。该构想以实现快速探测污染源头为核心,能为事故的快速处理和准确决策赢得宝贵时间,以便有效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将损失减至最小。(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刘颖,朱清新,刘丹[10](2008)在《基于最优搜索理论的流域事故污染源搜索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时间资源有限情况下的流域事故性污染源最优搜索策略的研究,从搜索目标状态和搜索资源能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流域事故性污染源最优搜索的因素,根据最优搜索理论,构建了流域事故性污染源最优搜索模型体系,在确定了目标初始概率分布、探测函数形式和时间资源上限以后,即可计算出最优的搜索资源分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08年11期)
事故性污染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现有的水污染事故污染源识别方法存在的不足,将遗传算法与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即采用遗传算法作为优化搜索工具,运用一维非恒定水质方程解析解公式构建适应度函数,建立了水污染事故污染源识别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单点源和多点源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源识别。结果表明,对单点源单变量和单点源多变量,在种群规模为10时,均可取得十分满意的反演结果;对多点源单变量和多点源多变量,由于其反问题具有不适定性,二者均存在一定的误差,但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10%,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可见建立的水污染事故污染源识别模型用于水污染事故应急抢险时的污染源识别可行、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事故性污染源论文参考文献
[1].刘颖,李勇,欧阳峰,龚清莲.事故污染源目标分布函数中初始概率的确定方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5
[2].辛小康,韩小波,李建,卢路.基于遗传算法的水污染事故污染源识别模型[J].水电能源科学.2014
[3].刘颖,李勇,欧阳峰,王东梅.流域动态性事故污染源最优搜索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
[4].金文龙,彭辉,高俊杰,潘曼曼,韩龙喜.中小河道突发事故污染源强非稳态过程反问题[J].水资源保护.2013
[5].马卫东,李冰晶,付金杯,吴官胜.高架火炬污染源事故状态预测模式的参数确定及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
[6]..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污染源“指纹”识别系统研究镇江市水利局江苏大学镇江市水利投资公司[J].江苏水利.2012
[7].孝文.福岛核泄漏事故仍是海洋鱼类污染源[N].中国渔业报.2012
[8].王琳,王悦,吴春笃,解清杰.基于GIS的化工区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源识别系统的构建研究[J].环境科技.2009
[9].刘颖,刘丹.我国流域事故污染源搜索的困境与方法初探[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
[10].刘颖,朱清新,刘丹.基于最优搜索理论的流域事故污染源搜索新方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