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英语习语习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敏感度,习语习得,语言水平
英语习语习得论文文献综述
舒颖洁[1](2017)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习语习得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语言的精髓,习语在二语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习语的熟悉度和是否能够准确使用它们已经成为衡量二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众所周知,多数习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历史事件等等,这些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本族语者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然而,也正是这些文化信息对二语学习者理解和使用习语造成了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近年来,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敏感度已成为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热点。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者多侧重于对习语习得和跨文化敏感度的单独考察,对于两者关系的研究鲜有涉及。然而,在习语习得中,学习者对于习语中的文化因素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了习语习得的效果,因而促进学习者对异国文化内涵的学习成为关键。而跨文化敏感度恰巧体现了学习者对于文化差异的认识、理解和接受程度。所以,研究二者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了解二语学习者对于异域文化内涵的习得现状,另一方面有助于实现习语习得和跨文化敏感度培养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此外,多数研究均选取本科生或者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而对研究生的研究较少。众所周知,研究生是国家精心培养的专业人员,对这个特殊群体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旨在研究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及其五个层面与习语习得的现状,以及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另外,把学习者的二语语言水平作为变量进行考察,探究语言水平是否对学习者的习语习得和跨文化敏感度水平产生影响。本研究具体回答以下叁个问题:1)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敏感度的现状如何?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是否有差异?若有,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2)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习语习得的现状如何?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的习语习得情况是否有差异?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与习语习得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若存在相关性,相关程度如何?本研究共选取某大学106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作为受试者。本研究采用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所采用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和习语测试分别用来测量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习语习得水平。共收取有效问卷100份。根据他们的期末测试成绩,25名得分较低的受试被分为低水平组,29名得分较高的受试被划为高水平组。跨文化敏感度问卷和习语测试结果被输入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为了丰富问卷和测试研究结果,本研究还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根据跨文化敏感度和习语习得测试结果,选择十名具有代表性的受试进行深入访谈,以探究受试者跨文化敏感度和习语习得的潜在影响因素。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受试者的跨文化敏感度处于中等水平,他们对于异国文化持有积极态度。在跨文化敏感度五个层面中,学生的差异认同感最强,而交际信心最弱。此外,二语水平对于受试者的跨文化敏感度没有显着性影响。2)受试者的习语习得情况较差,二语水平对受试的习语习得有着显着性的影响。3)跨文化敏感度的五要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受试者的跨文化敏感度与习语习得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跨文化敏感度的五要素中,只有交际信心与习语习得存在显着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来促进二语习语习得,将跨文化敏感度的培养贯穿于二语习语教学中。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信心。学校应该着力于设置真正能够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发展的课程,为学生创造真实、自然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情境。另一方面,丰富的习语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的提高。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只注重语言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应更加注重文化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异国文化,多去挖掘习语背后的文化信息,利用合适的语境帮助了解习语,并且学会灵活运用。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二语语言水平对于英语习语习得的显着影响,教师在习语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01)
赵雪影[2](2016)在《基于构式语法观的英语习语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英语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英语习语具有结构固定性、语义整体性和不透明性的特点,这使得习语成为英语语言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因而,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英语习语做了大量研究。许多学者从结构主义、转化生成语法、心理语言学及认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习语做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但是从构式语法理论角度对习语习得进行的研究较少。构式语法是一种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构式是形式与意义或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体。目前,国内外对构式语法的研究多局限于理论研究层面,而以构式语法理论为指导探讨英语习语教学的实证研究尚少有人问津。因此,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对英语习语的习得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构式语法理论为理论背景,采用了基于构式观的教授和学习英语习语的方法,旨在测试和验证构式语法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习语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是:(1)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构式语法教学法是否更能够促进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习语学习?(2)两种教学方法下,学习者的透明习语学习效果和模糊习语学习效果是否发展平衡?本实验研究的对象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非英语专业二年级两个自然班,其中实验组和控制组都为26人。根据第一个研究问题,作者在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采用构式语法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不同的习语教学方法为自变量,习语习得成绩为因变量。对于第二个研究问题,实验的24个测试习语按照Cacciari和Tabossi对习语的分类标准被分为两类:透明习语和模糊习语。不同的习语类别为自变量,习语习得成绩为因变量。所收集的数据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基于构式语法的习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验证明无论是在及时后测还是延时后测中,实验组对目标习语的掌握都比控制组好,这表明在习语习得中构式语法的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更有效。(2)基于构式语法的习语教学可以缩小透明习语和模糊习语间学习效果的差距。实验表明不论是在实验组还是控制组中,受试的透明习语学习效果都要好于模糊习语学习效果。然而,实验组受试中两种习语习得效果间的差距小于控制组受试。本文将构式语法研究与二语习得研究相结合,是将构式语法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的一次尝试,为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的英语习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并对英语教学提供了相关启示。但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仍存在教学时间较短、样本较小等不足,希望后续研究能够弥补上述不足,使构式语法理论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和应用于语言教学。(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6-05-25)
刘芹,罗军,刘围敏[3](2016)在《概念隐喻视角下英语习语习得与成绩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习语学习状况之后,在实验班运用了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习语进行教学。结果表明:概念隐喻对英语习语有较强的阐释力;利用概念隐喻教授习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得能力,并与学生的习语学习成绩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昭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孙圣媛[4](2015)在《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习语习得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语本族语者中,习语因其表达力强,文化内涵丰富,使用非常普遍,而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掌握了习语便掌握了地道的英语表达。传统观点认为,习语是一种石化的隐喻,即不论在语义还是句法结构上,习语都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词项,其整体习语含义不能从构成单词的意义中推测出来。这也使得习语成为了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因为他们只能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习语。自20世纪80年代起,语言学家Lakoff,Gibbs&Nayak等人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显着的进展,认为这种不可分析的模型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的习语,他们认为大部分习语是可分的,而且是人们认知的产物,是有理据的,即习语背后的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等认知机制激活了习语整体的隐喻意义。但是,很少有学者将中国英语学习者作为实验对象,对基于概念隐喻的习语教学法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本研究试图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探索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习语的实际问题。本文的理论框架为Lakoff等人的概念隐喻理论和Gibbs等人提出的习语可分析性假说。认知语言学认为,许多习语不是不可分析的,也就是说在习语字面意义之下有一定的理据。而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等认知机制可以将习语组成成分的字面意义与整体隐喻意义在概念层面上联系起来。习语可分析性假说认为可分析性这一变量影响习语的理解。这一假说关注习语的可分析性,即习语的组成成分是如何影响习语的整体意义的。Gibbs等人按照不同的可分解度将习语分为叁类。这开启了人们对于习语的可分析性的细致的研究,并帮助后续的研究者系统性地控制习语可分析性这一变量,改进实验材料,提升实验结果。本文以习语可分析性假说为理论框架,从习语的可分析性出发,探索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习语的影响。具体的研究内容为:1)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了解了英语习语背后的认知理据、即概念隐喻的知识后,是否能更好地习得英语习语。2)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不同种类的英语习语的理解是否有不同。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金融系大二的学生,共44人。根据第一个研究假设,作者将44名受试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控制组,两组分别采用认知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同的习语教学方法为自变量,习语习得成绩为因变量。对于第二个研究假设,实验的15个测试习语按照Bortfeld的系统被分为叁类,可正常分析的习语,不可正常分析的习语,和不可分析的习语。不同的习语类别被视为自变量,习语成绩为因变量。主要研究发现为:1)认知的方法确实能促进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习语的习得。受试认识到英语习语背后的语义理据,即概念隐喻后,能更好地理解这些习语表达。2)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习语的可分析性在理解这些习语的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可分析度不同的习语类型掌握起来是有差异的。可分解程度越高,习语理解就越容易,理解的准确率就越高。本研究为中国外语学习者更好地习得英语习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即让学生认识到习语背后存在理据,如概念隐喻等,可以使他们了解习语意思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规律可循的,习语意思可以通过不同的认知机制得以推测,这可以更好地促进其习语理解和掌握。另外随着可分析性的降低,习语的理解难度也会加大。这揭示了可分析性在英语习语理解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清晰地理解习语提供了方法。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受试样本和测试习语数量都偏小,另外,学生没有接受到足够的输入,比如授课和自学的时间较短,输入的形式也比较固定单一。所以今后的研究要增大样本容量和测试习语数量,增加授课和学习时间,使输入的形式多样化,比如可以把测试习语放入段落或篇章中等等,来探求概念隐喻如何能更好地与其他语言习得策略融合。未来,探索概念隐喻是否能成为学习者自主的学习策略也十分重要。(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5-05-28)
邢馨元[5](2015)在《移动飞信促进大学生英语习语习得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记忆与学习理论为基础,借助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利用手机短信接收功能,让大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实现定期的学习.根据实验前后、实验对象的英语习语水平的测试数据对比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结果,探讨了移动飞信促进大学生英语习语学习效果及其原因。(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陈慧[6](2014)在《英语习语理解与习得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语是语言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习语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基于心理语言学与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必要去探索中国大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规律,并构建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英语习语习得模式,从句法、语义、语用、文化四个方面理解并习得习语。(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麻金星[7](2014)在《苗族学生英语习语构式习得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来实证考察苗族地区120名中学生英语习语构式习得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苗族学生在两类习语构式习得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因其自身英语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出习得的显着性差异:高中学生倾向于以英语习语构式的整体性和语境信息来理解习语;初中生在解读英语习语构式时多借助于其字面意义组合式地推导。另外,基于研究发现而建议的教学启示期许对促进与提高苗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4年10期)
陈智勇[8](2014)在《学习方向、测试方向在英语习语习得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20名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为测试对象,对英语习语的学习方向及测试方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英语习语的习得过程中,结果性学习在接受性测试和结果性测试中均优于接受性学习,可联想度不同的习语通过结果性学习过程则效果更好。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开展英语习语教学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陈慧[9](2014)在《英语习语习得MEAN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语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英语学习者面临的重要难题。在前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MEAN模式","M"代表学习动机,"E"代表习语学习需要探究,"A"代表在习语的学习过程中要懂得分析与归纳,"N"代表习语学习要满足成就需要。M—E—A—N这个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学习者在习语的习得过程中要充分应用这种模式,使习语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晏俊娟[10](2014)在《图片与词源对英语习语习得影响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语学习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习语通常被认为是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标志,习语习得研宄也一直是二语习得研宄的焦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对于二语教学者还是二语学习者,习语都是二语习得工作中最难的一部分。如何掌握习语?习语学习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多年来,研宄者们花费了大量的努力,试图解决这些问题。19H年,Paivio提出了双重编码理论,这一理论为习语研宄和习语习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根据双重编码理论,所有的认知过程都包含两个系统: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语言系统主要处理语言代码,而非语言系统主要负责非语言的物体和事件,如心理意象。这两个系统既相互联系,又各自发挥着作用,从而促进学习者的习语习得。基于这一理论,Boers,Renata Szczepaniak,Robert Lew等许多研宄者利用词源和图片这两种心理意象形式对习语习得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他们的研宄进一步证实了双重编码理论对习语习得的巨大作用。基于上述研宄,本研宄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不同形式的心理意象对习语习得的影响以及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的影响。本研宄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定量研宄。研宄中共包含12个英语习语和4组阅读材料,即习语释义及例句;习语释义,例句及词源;习语释义,例句及图片;习语释义,例句,词源和图片。相应的受试者为73名英语专业大一年级学生和73名英语专业大二年级学生,每一年级的学生分为4组。实验中,每组受试者被要求完成一份单选试卷,通过两次后测来收集数据,然后用SPSS进行分析,最后从双重编码理论和以前相关研宄两个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本研宄的主要发现有:(1)不同的意象形式对习语意义和形式有不同的影响。图片对于学习者习得形式和意义都有积极影响。这与双重代码理论所做的假设相一致,即非语言代码比语言代码更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然而,本研宄结果未能显示出词源对于习语习得的积极影响,原因可能在于词源需要更多的认知投入和更深的认知处理;(2)实验数据显示英语水平对于学习者习得习语形式和意义没有明显的影响。尽管本研宄设计还有很多不足,但研宄发现却很有启示。本研宄对于习语教学,习语学习,习语教材设计以及习语词典编撰都会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4-05-01)
英语习语习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习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英语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英语习语具有结构固定性、语义整体性和不透明性的特点,这使得习语成为英语语言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因而,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英语习语做了大量研究。许多学者从结构主义、转化生成语法、心理语言学及认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习语做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但是从构式语法理论角度对习语习得进行的研究较少。构式语法是一种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构式是形式与意义或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体。目前,国内外对构式语法的研究多局限于理论研究层面,而以构式语法理论为指导探讨英语习语教学的实证研究尚少有人问津。因此,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对英语习语的习得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构式语法理论为理论背景,采用了基于构式观的教授和学习英语习语的方法,旨在测试和验证构式语法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习语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是:(1)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构式语法教学法是否更能够促进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习语学习?(2)两种教学方法下,学习者的透明习语学习效果和模糊习语学习效果是否发展平衡?本实验研究的对象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非英语专业二年级两个自然班,其中实验组和控制组都为26人。根据第一个研究问题,作者在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采用构式语法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不同的习语教学方法为自变量,习语习得成绩为因变量。对于第二个研究问题,实验的24个测试习语按照Cacciari和Tabossi对习语的分类标准被分为两类:透明习语和模糊习语。不同的习语类别为自变量,习语习得成绩为因变量。所收集的数据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基于构式语法的习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验证明无论是在及时后测还是延时后测中,实验组对目标习语的掌握都比控制组好,这表明在习语习得中构式语法的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更有效。(2)基于构式语法的习语教学可以缩小透明习语和模糊习语间学习效果的差距。实验表明不论是在实验组还是控制组中,受试的透明习语学习效果都要好于模糊习语学习效果。然而,实验组受试中两种习语习得效果间的差距小于控制组受试。本文将构式语法研究与二语习得研究相结合,是将构式语法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的一次尝试,为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的英语习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并对英语教学提供了相关启示。但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仍存在教学时间较短、样本较小等不足,希望后续研究能够弥补上述不足,使构式语法理论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和应用于语言教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语习语习得论文参考文献
[1].舒颖洁.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习语习得的相关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7
[2].赵雪影.基于构式语法观的英语习语习得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3].刘芹,罗军,刘围敏.概念隐喻视角下英语习语习得与成绩的相关性[J].昭通学院学报.2016
[4].孙圣媛.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习语习得实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5].邢馨元.移动飞信促进大学生英语习语习得的实证研究[J].甘肃科技.2015
[6].陈慧.英语习语理解与习得刍议[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
[7].麻金星.苗族学生英语习语构式习得实证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
[8].陈智勇.学习方向、测试方向在英语习语习得中的作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9].陈慧.英语习语习得MEAN模式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0].晏俊娟.图片与词源对英语习语习得影响的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