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术中放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进展期胰腺癌,放射疗法,护理配合
术中放疗论文文献综述
钱文静,王维[1](2019)在《移动式术中放疗在进展期胰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Mobetron)实施进展期胰腺癌手术联合术中放射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2月,医院应用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对27例进展期胰腺癌患者实施手术联合术中放疗。术前手术室护士参与病例讨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Mobetron准备;术中器械物品准备充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做好术中配合及监护,保证患者安全,确保Mobetron系统的正常运转并做好辐射安全防护。结果 6例Ⅱ期胰腺癌患者切除肿瘤后实施术中放疗,21例Ⅲ期胰腺癌患者术中均经局部取部分胰腺肿瘤组织冰冻检查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后实施术中放疗,所有患者术后无放射性肠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2~24个月,6例Ⅱ期胰腺癌患者目前均在随访中,21例Ⅲ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82个月。结论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接受术中放疗治疗,有助于缓解Ⅲ期胰腺癌患者的局部癌痛、改善其近期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手术室护理人员充分的术前准备、多学科团队的有效协作、术中良好的配合与监护、术中放疗设备的有效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及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上海护理》期刊2019年09期)
李珊,赵春波,乔文波[2](2019)在《术中放疗在胰腺癌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胰腺癌手术方式和放、化疗方案有了长足发展,但胰腺癌仍然是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5年总生存率仅约为4%。研究表明,胰腺癌局部复发进展是致死率高的重要原因,局部切除后失败率仍高达50%~80%。所以,如何提高胰腺癌局部控制率一直是关注的热点。由于胰腺临近的器官、组织(如骨髓、脊髓、肾脏、肝脏、肠等)较多从而限制外照射(EBRT)剂量。提高局部控制率和减少治疗毒副反应是未来治疗的趋势。术中放疗有剂量学和直视下治疗的优势,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胰腺癌的治疗,成为综合治疗中的重要部分。本文整理、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胰腺癌术中放疗临床研究结果,以期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实用肿瘤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萌,和芳,王成锋[3](2019)在《胰腺癌术中放疗术后24小时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107例胰腺癌术中放疗24 h护理经验,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管路护理、出血预防等。认为加强胰腺癌术中放疗24 h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为患者日后恢复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9年06期)
潘凌霄[4](2019)在《Intrabeam术中放疗在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留乳头乳晕全乳房切除(nipple-sparing mastectomy,NSM)联合乳房重建术有助于减少全乳房切除对胸部外观的影响。目前关于NSM的适应证仍有争议。对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 areola complex,NAC)进行局部放疗或许能进一步提高NSM的肿瘤安全性。现有的临床研究已初步证实Intrabeam术中放疗(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IORT)在特定的乳腺癌保乳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本课题希望通过临床和基础研究,初步探讨Intrabeam IORT在乳腺癌NSM中应用的可行性。第一部分 Intrabeam IORT在乳腺癌NSM中应用的临床研究目的:初步探讨Intrabeam IORT辅助下NSM联合乳房重建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Intrabeam IORT辅助下NSM联合乳房重建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对NAC进行单次照射(剂量为16Gy)。主要研究终点为:局部区域复发率,术后NAC情况。次要研究终点包括:伤口和假体情况,乳房外形,急/慢性放射损伤率,无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结果:最终入组34位女性患者,中位年龄为41岁,IORT中位照射时间为13分35秒。28位患者术后1月内出现NAC皮瓣轻一中度瘀血,其中2例出现NAC皮瓣部分坏死,无再次手术切除NAC的病例。患者对乳房外形的满意度较高。中位随访17月,NAC感觉评分为“无感觉”,“差”和“良”的比例分别为20.6%,70.6%和8.8%;1例在术后28月出现乳腺癌相关死亡,其余无复发转移或者死亡。未发现深部脏器急性(<3月)或慢性(>1年)放射损伤。2例NAC皮瓣基底组织石蜡病理检验发现癌细胞,但仍保留了NAC,分别随访25月和29月,无复发转移。结论:在特定的乳腺癌患者中开展IntrabeamIORT辅助下NSM联合乳房重建术或许是安全,可行的。第二部分 构建亚临床型乳腺癌小鼠模型初探目的:探讨构建亚临床型乳腺癌小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法将EMT6细胞皮下注射到6只雌性BALB/c小鼠的双侧第四乳腺脂肪垫中。精准测量双侧肿瘤的长径,短径,质量和体积。将不同数量的EMT6细胞按照同样方法接种给24只小鼠,每隔24小时切除一组小鼠的单侧第4乳腺脂肪垫进行连续切片病理检查,利用非手术侧的肿瘤生长速度模拟手术侧的理论肿瘤生长速度。结果:皮下注射肿瘤细胞的改良接种法简易可行。双侧肿瘤生长早期的速度较一致,其物理指标的差异介于75~120%。在接种后5~6天或6~8天可触及长径约5mm肿瘤的乳腺癌小鼠模型中,模拟亚临床病灶的理想时间窗分别为接种后24小时及72小时。结论:构建亚临床型乳腺癌BALB/c小鼠模型是方便,可行的。第叁部分 Intrabeam IORT在乳腺癌NSM中应用的基础研究目的:研究Intrabeam IORT辅助下NSM过程中,单次照射(16Gy)后乳腺癌细胞和正常组织的组织学改变以及不同部位的照射剂量。初步探讨Intrabeam单次照射后的不同时期MCF-7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改变,以及照射对细胞基因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IORT前、后NAC基底组织和乳腺癌组织进行观察。利用Intrabeam计算机模拟并用热释光技术测量不同部位的照射剂量。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测定0~16Gy单次照射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MCF-7细胞接受Intrabeam单次照射(0~6Gy)后继续培养。照射后24小时,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照射后约4周,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CCK-8实验和TUNEL实验分析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改变,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6Gy组细胞的m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的变化。结果:部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在单次16Gy照射后即时出现明显的组织学改变,深部脏器的照射剂量很低。克隆形成实验提示,单次>6Gy的照射剂量可有效地杀灭和抑制MCF-7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CCK-8实验和TUNEL实验提示,单次中低剂量(2-6Gy)照射后:早期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坏死;晚期抑制细胞的迁移,侵袭,增殖能力以及促进细胞凋亡的效应仍然存在,照射剂量越大,其效应越明显。MCF-7细胞在单次6 Gy照射后4周,部分mRNA,miRNA和IncRNA的表达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Intrabeam单次中低剂量(2-6Gy)照射能够对MCF-7细胞产生抑制作用,该效应可维持较长时间。Intrabeam单次大剂量(16Gy)照射可有效地杀灭和抑制MCF-7细胞。IntrabeamIORT辅助下NSM过程中,放射线对深部脏器的影响很有限。(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10)
马攀[5](2019)在《超声引导术中放疗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术中放疗(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IORT)是手术中对可见肿瘤、瘤床区或易复发转移部位,在直视下的单次大剂量放疗,是多个肿瘤疾病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由于缺少叁维(Three-Dimentional,3D)图像和剂量分布信息,目前仅凭肉眼观察和经验设定治疗参数,这种方法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此外,因无法实现术中与术后放疗的3D剂量迭加,也会影响术后放疗的效果。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一、超声引导术中模拟定位方法;二、IORT计划设计方法和系统;叁、IORT球囊状施照器设计及评价测试。该研究内容与第二项研究内容相关,是它的延伸应用。通过第一项和第二项研究建立超声引导的IORT方法,通过第叁项研究使术中电子束能够产生球面剂量分布。材料与方法:我们首先依据IORT临床要求和可用设备条件建立超声引导IORT的模拟定位方法和IORT计划设计方法,设计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硬件(超声模体、多功能限光筒及其配件)和软件(蒙特卡罗模拟IORT计划系统);然后加工硬件,研发IORT计划系统,并使用伽马分析的方法评估计划系统的准确性,以及使用上述硬件和软件测试模拟定位方法和计划设计方法;最后使用已研发的蒙特卡罗模拟模型建立适用于IORT球囊状施照器的设计方法和建立适用于圆形剂量分布曲线定量评估的方法,以及加工并测试球囊状施照器。结果:使用研制的多功能限光筒及其配件实现了术中超声模体图像的采集,建立并用超声模体测试通过了超声引导IORT的模拟定位方法和IORT计划设计方法;研发了用于蒙特卡罗IORT计划设计的系统,其百分深度剂量和最大剂量点深度处的离轴剂量模拟结果和3D水箱测量结果伽马分析符合2%/2mm的检测要求;建立了完整的图像引导IORT技术;建立了基于蒙特卡罗模拟设计适用于电子束IORT球囊状施照器的方法,设计了适用于4,6,9和12 MeV电子束,球囊直径为5 cm,准直筒直径为2 cm的球囊状施照器,引入圆度的概念用于量化评估球囊状施照器球面剂量分布(剂量分布曲线的圆度在冠状位为0.01~0.12 cm,而横断位为0.05~1.38 cm),加工了9MeV电子束施照器并完成了初步测试(球囊状施照器剂量分布测量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在冠状位上需进一步改善)。结论: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并测试超声引导IORT方法,并很好地解决了 IORT中采集超声图像完成模拟定位的问题。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设计电子束IORT球囊状施照器用于产生球面剂量分布的方法,并完成了加工和初步测试。本研究提出的超声引导IORT方法简易可行,不仅弥补了目前IORT单凭经验,缺乏精确剂量数据支持的现状,而且也为术后外照射放疗提供准确的3D IORT剂量分布,提高放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5-01)
冯威[6](2019)在《kV级X射线术中放疗的剂量学特征及其质量保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利用二维剂量扫描水箱、电离室和剂量探测器等测量移动式低能X射线术中放疗机(INTRABEAM治疗系统,德国蔡司公司)在常规术中放疗条件下,水中、空气中和空腔结构的吸收剂量。并利用热释光剂量计和胶片剂量计测得的空气中不同平面的吸收剂量、剂量重复性以及剂量相对偏差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剂量分布结果,为实际术中放疗过程中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在减少自身辐射剂量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意见。通过对移动式低能X射线术中放疗机质量保证指标的检测,得出相应数据,为低能X射线术中放疗机能够准确治疗提供数据基础,同时也为低能X射线术中放疗机制定相关检测标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二维剂量扫描水箱、电离室、热释光剂量计和胶片剂量计等测量仪器,对移动式低能X射线术中放疗机不同型号球形施源器深度剂量率、吸收剂量、重复性,不同平面吸收剂量以及剂量相对偏差等进行测量,同时测量移动式低能X射线术中放疗机质量保证相关指标,与厂家参数要求进行比较。应用SPSS24.0、Excel 2013、Graph Pad Prism 5.0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作图。结果(1)该移动式低能X射线术中放疗机SQA中的PDA和PAICH等检测指标结果均符合厂家要求数值。(2)水中测量结果:在常规术中放疗条件下给予20Gy照射,距球形施源器表面相同位置处,直径1.5cm施源器剂量率最大,0mm处剂量率为3.13Gy/min,2mm处吸收剂量为12.81Gy(64.5%);直径5.0cm施源器最小,0mm处剂量率为0.43Gy/min,2mm处吸收剂量为15.66Gy(78.3%),5mm处为11.25Gy(56.3%);直径5.0cm施源器总体重复性均小于1.00%,各向同性相对偏差范围为-0.89%~1.19%。(3)空气中测量结果:采用5.0cm球形施源器,常规术中放疗条件下给予20Gy照射,在距施源器表面距离与剂量结果中,距施源器表面5mm处最大平均吸收剂量为12.08Gy(60.4%);距施源器表面300mm处吸收剂量降至0.10Gy以下。不同平面距施源器表面距离与重复性结果中,热释光剂量计测得Z轴与X轴平面重复性波动最小,范围在0.13%~0.64%。胶片剂量计测得X轴与Y轴平面重复性波动最大,范围在0.38%~2.12%。不同平面剂量相对偏差与角度关系结果中,在X轴与Y轴平面上,距离施源器表面5mm时,各角度剂量相对偏差波动范围-0.083%~0.167%;在Z轴与X轴平面上,距离施源器表面25mm时,各角度剂量相对偏差范围在-1.278%~0.639%。在Z轴与Y轴平面上,角度为90°时,剂量相对偏差最大值为-1.935%。(4)空腔下吸收剂量实验结果:3mm、4mm和5mm空腔下深度5mm水层平均吸收剂量分别为6.356Gy(31.78%)、4.123Gy(20.62%)和3.779Gy(18.90%)。结论(1)直径5.0cm球形施源器水中剂量率、吸收剂量、重复性和各向同性相对偏差优于其他型号施源器;(2)叁个平面(X-Y平面,Z-X平面,Z-Y平面)内,距离施源器表面相同距离处的吸收剂量没有明显差异;(3)叁个平面(X-Y平面,Z-X平面,Z-Y平面)内,各角度剂量相对偏差均满足厂家治疗参数(±2%)要求;(4)空腔下吸收剂量结果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剂量参考;(5)移动式低能X射线术中放疗机SQA中PDA和PAICH等检测指标结果均符合厂家要求数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康天华[7](2019)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R0切除联合术中放疗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直肠癌是当今全球常见恶性肿瘤,因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及体征,许多患者确诊时已为局部进展期,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肿瘤浸润较深,单纯手术难以根治,仅完成手术治疗,容易局部复发,一旦局部复发,肿瘤进展快,生存期较短,目前NCCN直肠癌指南推荐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为手术联合术前或术后同步放化疗,其分期依据AJCC分期,AJCC直肠癌分期中,定义T3为肿瘤穿透固有肌层至浆膜下之间范围,相对范围较大,对依此分期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全部行放化疗,有可能导致过度治疗,而且治疗周期长,花费较大,部分患者难以完成全部治疗,因此ESMO直肠癌指南将其进一步划分,通过高分辨率核磁共振,依据原发肿瘤突破肠壁固有肌层后侵入直肠系膜内的垂直距离,将T3进一步分为a、b、c、d 4个亚组,不同亚组采用不同辅助治疗方法,但该方法对核磁共振机器及医务人员要求较高,难以大规模普及。依据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手术时的切缘病理情况,可分为R0、R1、R2,此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普及。多项资料表明对于R1、R2患者,行外照射放疗联合术中放疗局部补量对比行单纯行外照射放疗,可明显增加局控率,但对于R0患者,通过术中放疗局部补量,并未增加局控率,故直肠癌R0切除患者单纯给予外照射即可达到有效剂量,直肠癌复发多局限于盆腔骶部,吻合口等距离瘤床较近位置,术中放疗为术中单次给予局部靶区大剂量放疗的一种放疗手段,可在术中直接给予瘤床及盆腔骶部,吻合口等距离瘤床较近的易复发部位单次大剂量照射,治疗周期短,生物学效应高,直肠肿瘤类型多为腺癌,生物效应更高,因此对于不能完成标准治疗方案但能行R0切除的直肠癌局部进展期患者,可尝试使用术中放疗提高肿瘤控制概率。目的:1.观察局部进展期直肠癌R0切除,配合术中放疗的临床疗效。2.观察术中放疗联合TME根治术是否增加手术治疗的并发症。3.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R0切除联合术中放疗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材料和方法:回顾收集2015年8月~2017年2月于我院行直肠癌R0切除、术后辅助化疗且未行术前或术后外照射放疗的原发进展期直肠癌患者50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术中放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行直肠癌根治术(Miles 11例,Dixon 14例,Hartmann 1例)、术中放疗(Intrabeam,表面剂量14~20Gy,平均16Gy)及术后辅助化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照组:2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Miles10例,Dixon 13例,Hartmann 1例)、术后辅助化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结束后每3~6个月定期复查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4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组:1例患者死亡,患者均无局部复发,1例患者全身多发转移,1例患者原肝转移灶出现进展。2年总生存率、2年局控率、2年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6.2%、100%、96.2%。对照组:3例患者局部复发后死亡,2例患者局部复发带瘤生存,共5例患者局部复发,1例患者新发肺转移。2年总生存率、2年局控率、2年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7.5%、79.2%、95.8%。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延长2小时、尿管留置及肠蠕动恢复时间延长1天、住院时间延长3天,其他如切口感染、术后吻合口瘘、贫血与同期单存手术无显着差异。两组患者局控率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能行R0切除的直肠癌局部进展期患者联合术中放疗可增加局部控制率,但不能提高总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率。2.与单纯手术相比手术联合术中放疗并未增加相关并发症。3.对于不能完成标准治疗方案但能行R0切除的直肠癌局部进展期患者,可尝试将术中放疗替代外照射放疗。(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廖雄飞,姚杏红,黎杰,张达,Lucia,Clara,Orlandini[8](2019)在《Mobetron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剂量学参数稳定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Mobetron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的日常质控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其剂量参数稳定性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随机附带的IntraOP QA phantom测量系统自装机后每周(周末)及每次术中放疗前(周中)对Mobetron加速器6、9和12MeV叁档能量输出剂量及输出能量进行检测,分析现有的检测数据,评估其输出剂量和输出能量稳定性;对周末及周中两种状态下Mobetron加速器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不同环境条件对Mobetron加速器剂量学参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6、9和12MeV叁档能量输出剂量及输出能量偏差均在临床允许误差范围以内;6、9和12MeV叁档能量周中输出剂量偏差分别为(0.27±0.94)%、(0.34±1.11)%、(-0.61±0.85)%;周末输出剂量偏差分别为(-0.25±1.27)%、(0.54±1.40)%、(-1.26±1.68)%;周中输出能量偏差分别为(0.54±2.88)%、(-3.11±5.56)%、(-0.82±2.04)%;周末输出能量偏差分别为(3.76±5.13)%、(-4.63±6.81)%、(0.47±2.64)%;周中及周末两种状态下,Mobetron加速器输出剂量及能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obetron移动式加速器具有良好的剂量学参数稳定性,能充分满足临床应用要求。(本文来源于《肿瘤预防与治疗》期刊2019年04期)
朱敏敏[9](2019)在《7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术中放疗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时间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术中放疗(IORT)技术越来越成熟,早期乳腺癌(BC)行保乳术(BSC)及IORT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行术中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仍有差异,其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术中放疗的局部复发率、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美容效果,探讨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WHO)、病理类型、放疗剂量、施源器直径、雌激素(ER)及孕激素(PR)状态与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中适合术中放疗患者的选择、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14年9月-2016年8月的73例保乳术后行术中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统计患者手术时的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组织病理特点、组织学分级(WHO)、肿瘤大小、ER/PR受体状态、前哨淋巴结状态、肿瘤分期、手术边界是否阴性、球形施源器直径、照射剂量、手术开始时间、随访结束时间、是否行内分泌治疗及方案、是否行化疗及方案因素。随访统计数据包括局部复发情况、转移情况、死亡情况、伤口并发症(红肿、积液、脂肪坏死)发生情况。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等来评估患者的局部复发率(LRR)、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远处转移率(DM),用Harris法评估美容效果。用SPSS 21.0统计软件统计数据,计数用百分比表示,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多因素方法分析影响早期乳腺癌术中放疗患者的无病生存(DFS)率及总生存(OS)率的风险因素。结果1.早期乳腺癌术中放疗的临床疗效73例患者中,2例患者术中发现前哨淋巴结阳性,行患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患者双侧乳房肿块,左侧术中病理示浸润性癌,行术中放疗,右侧术中病理示良性病灶,未予处理,但术后病理示右侧浸润性癌,4周期化疗后行右侧病灶切除术。2例患者又接受了体外照射治疗(EBRT)。1例患者合并食管癌,1例患者合并宫颈癌。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是42.6个月。随访中结合影像学及病理活检发现,4例患者出现了局部复发(5.5%),其中1例出现同侧锁骨上转移(1.4%),3例出现瘤床复发(4.1%),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出现。3例患者死亡(4.1%)。8例患者发生了伤口并发症(11.0%),其中3例出现患侧乳房及腋窝积液(4.1%),4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水肿(4.1%),2例患者出现有切口血肿并感染(2.7%)。术中放疗后乳房美观效果采用Harris法评价,优良率=84.9%。2.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疗效影响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可能影响IORT患者的无病生存率(χ2=14.04,P<0.05)?始源器直径对患者伤口并发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70.38,P<0.05),直径大的施源器可能增加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术中放疗患者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各风险因素对总生存率无明显影响。结论1、术中放疗对特定选择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美容效果。2、较大施源器直径可增加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3、年龄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术中放疗患者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3-01)
苗素琴,赵玉,吕德珍[10](2019)在《膀胱部分切除联合术中放疗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疗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叁种不同治疗策略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入组病人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膀胱部分切除组(A组)、膀胱癌根治组(B组)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放疗组(C组)。比较叁组病人的基线资料、手术及肿瘤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生存质量及5年生存率。结果该研究共纳入病人109例,其中A组35例,B组41例,C组33例。叁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叁个指标均为A组最低,C组最高(P<0.05);B组病人SF-36评分为(97.3±18.7)分显着低于A、C组病人(P<0.05);A组病人肿瘤复发率(68.6%)显着高于B、C组(P<0.05);A组病人的5年生存率(40.0%)显着低于B、C组(P<0.05),而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部分切除联合术中放疗术后复发率、5年生存率与膀胱癌根治术相当,但可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术中放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虽然胰腺癌手术方式和放、化疗方案有了长足发展,但胰腺癌仍然是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5年总生存率仅约为4%。研究表明,胰腺癌局部复发进展是致死率高的重要原因,局部切除后失败率仍高达50%~80%。所以,如何提高胰腺癌局部控制率一直是关注的热点。由于胰腺临近的器官、组织(如骨髓、脊髓、肾脏、肝脏、肠等)较多从而限制外照射(EBRT)剂量。提高局部控制率和减少治疗毒副反应是未来治疗的趋势。术中放疗有剂量学和直视下治疗的优势,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胰腺癌的治疗,成为综合治疗中的重要部分。本文整理、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胰腺癌术中放疗临床研究结果,以期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术中放疗论文参考文献
[1].钱文静,王维.移动式术中放疗在进展期胰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护理[J].上海护理.2019
[2].李珊,赵春波,乔文波.术中放疗在胰腺癌中的应用进展[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9
[3].张萌,和芳,王成锋.胰腺癌术中放疗术后24小时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
[4].潘凌霄.Intrabeam术中放疗在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5].马攀.超声引导术中放疗技术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6].冯威.kV级X射线术中放疗的剂量学特征及其质量保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康天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R0切除联合术中放疗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
[8].廖雄飞,姚杏红,黎杰,张达,Lucia,Clara,Orlandini.Mobetron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剂量学参数稳定性评估[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9
[9].朱敏敏.7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术中放疗的疗效分析[D].郑州大学.2019
[10].苗素琴,赵玉,吕德珍.膀胱部分切除联合术中放疗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疗效探讨[J].安徽医药.2019
标签: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 进展期胰腺癌; 放射疗法; 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