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忠诚前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游憩忠诚度,空间冲突,游憩环境感知,空间感知
忠诚前因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英,赵宏杰,邹利林,高燕,李梅凎[1](2019)在《基于空间感知的旅游城市居民游憩忠诚度前因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游憩空间是承载居民日常游憩的主要空间,度量居民对公共游憩空间的忠诚度对改善居民游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厦门城市居民为实证研究对象,以游憩环境感知与空间感知为潜变量,以游憩满意度为中介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构建旅游城市居民游憩忠诚度前因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感知对游憩满意度具有正向显着的影响;(2)游憩满意度对游憩忠诚度具有正向显着的影响,且游憩满意度对空间感知和游憩忠诚度的影响关系具有正向显着的中介调节效果;(3)游憩环境感知与游憩忠诚度无显着的直接相关性,但可通过游憩满意度对游憩忠诚度产生间接影响。文章将空间感知引入游憩忠诚度的前因关系模型,在理论上完善了游憩忠诚度形成的动力机制,可作为旅游城市居民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2019年08期)
詹雅竹,邢增亮,张志豪[2](2017)在《手游忠诚度的前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移动社交游戏的经济潜力与持续创新,本文以2017年全球手游收入第一的"王者荣耀"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389份有效样本,探讨影响手游忠诚度的前因。结果显示,手游的资讯性、互动性与娱乐性对玩家的信任和忠诚度皆有正向显着影响,其中又以娱乐性对信任及忠诚度的影响最显着,而信任则具有部份中介效果。研究结果对mSNGs的产品设计与持续发展有实质助益,也验证了娱乐性和信任是影响其忠诚度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7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 Science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ICHSSD 2017)(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VOL.155)》期刊2017-11-18)
凌丽华[3](2015)在《组织发展性支持的前因、结果及员工忠诚度提升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无边界职业生涯成为了一种新的比较普遍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职业生涯模式。在无边界职业生涯管理模式下,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已不再是一切服从组织,而变成一种自我择业就业导向的自我管理,使他们不断以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来谋求更高职位、更高薪资或更符合自我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职位;而组织也面临着从以往管理相对稳定的员工,变成现在管理流动的员工转变,用人单位开始致力于对优秀人才的选拔来代替对员工人力资源培训成本的投资。然而,近年来组织内部不断频发的大量人员流动,甚至是大量管理人员的流动,给组织带来组织架构断层、核心人才大量流失等严重问题,使企业管理者们开始重视过度的组织内人员流动给组织带来的不利影响。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研究组织也开始致力于研究在此新职业生涯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策略。近年来大量研究开始专注于对组织支持感的研究,其中的组织发展性支持更被认为是员工对组织为其提供的提升员工职业技能及管理能力的各项培养项目及发展机会的整体感知。然而,致力于组织发展性支持的系统研究却非常少,尤其是以中国员工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研究。基于已有研究中存在诸多问题,诸如组织支持感及发展性组织支持概念混乱、不同理论间纷争、变量测量困难、实证研究欠缺等,本研究立足于中国当前无边界职业生涯模式的背景下,以中国当代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发展性支持的前因、结果,进而研究组织发展性支持与员工的忠诚度之间存在的作用机理;以期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出管理建议。以员工对组织正式发展活动的参与度来作为员工实际受到的组织对员工发展的投入来分析组织为员工发展提供的投入对员工忠诚度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员工对组织正式发展活动的参与是否可以预示员工对组织发展性支持的心理感知,进而分析员工对组织发展性支持的心理感知程度是否可以预示其离职意愿及员工组织情感承诺的变化;将员工自身的无边界职业生涯观引入研究模型中,进一步验证员工本身的无边界职业生涯观对员工心理感知到的组织发展性支持对员工离职意愿以及组织情感承诺过程的调节作用。在大量阅读参考文献及对相关问卷的因素分析上,得出了组织发展性支持的前因、结果及其对员工忠诚度影响的作用机制模型。以对组织正式发展活动的参与评价员工实际获得的组织对其发展的投入,以知觉的组织发展性支持来评价员工对组织对其发展投入的心理感知,以组织情感承诺及离职意愿两个指标来评价员工忠诚度。通过对数据的相关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组织对员工发展上的投入是组织发展性支持的前因:员工对组织正式发展活动的参与度正向预测员工对组织发展性支持的心理感知;且组织对员工发展上的投入对组织发展性支持的结果员工的组织情感承诺及员工离职意愿产生影响。(2)组织对员工发展投入可以提高员工忠诚:参与组织正式发展活动对组织情感承诺及员工离职意愿均有非常显着的预测作用;且员工对组织正式发展活动的参与度对员工的组织情感承诺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对离职意愿有显着的负向影响。(3)组织发展性支持在组织对员工发展投入与员工忠诚度间起中介作用:知觉的组织发展性支持在员工对组织正式发展活动参与度与组织情感承诺和离职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员工对组织正式发展活动的参与度能显着正向影响员工知觉到的组织发展性支持;并且知觉的组织发展性支持正向影响组织情感承诺,负向影响员工离职意愿。(4)无边界职业生涯观在知觉的组织发展性支持与员工忠诚度间起无调节作用。但无边界职业生涯观与员工组织情感承诺呈现负相关,且与员工离职意愿呈现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11-01)
杨勇攀[4](2013)在《网购消费者忠诚影响前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消费者价值的研究使我们发现消费者行为是一个个体基于其认知和经验的需求满足的决策过程。Parasuraman, Zeithaml&Berry (1988)定义感知价值是消费者基于所接收到的和所付出的认知对产品效用的总体评价。消费者的感知价值体现为消费者对服务质量、价格、方便、娱乐、安全等因素的评价。这些评价则又会成为影响消费者满意感知的一些重要因素。另外,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的个性更明显,商品和服务的可选择性更大,消费者参与度更高,社会网络更具影响力。功利主义和快乐价值成为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决定动机。但由于消费者个体镶嵌于虚拟网络中的社会网络,他(她)的行为还要受到社会网络的影响。虽然有的研究发现网络消费者具有高认知需求和多重角色扮演的现象,但与此相反地意见则认为,人的角色受制于原始的个性与认同,很难完全超越(Argyle and Shields,1996),而且多数网络个体也不是多重角色扮演者,故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社会网络差异不大。适用于线下社会网络的理论和分析工具仍然可以用于线上虚拟网络。连带强度、网络密度、网络构型、认知水平等都影响着消费者行为的表现,这体现在满意度和忠诚度水平方面。所以,本文的研究就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对消费者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发现他们之间的影响关系,并进而提出一些管理启示。研究方法与内容:本文共五章,分为绪论、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概念模型及研究设计、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以及管理启示及研究展望。第一章绪论主要讲述了选题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主要的创新与局限。第二章是对理论的整理和回顾。主要整理了消费者价值理论以及行为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以及服务质量研究、满意度与忠诚度研究。在第叁章,基于第二章的研究本文认为消费者作为社会网络个体在虚拟网络中表现出同样的社会网络特点,其消费者价值的体现仍然受到服务质量的影响而体现出满意度、忠诚度。同时,由于消费者受到社会资本作用,还表现出不一样的忠诚行为。因此,在本部分提出了:1)网购消费者社会资本分类模型。其影响构面有两个,分别是关系构面(信任与认同)和结构构面(连带与网络构型);2)消费者忠诚度前因模型,其中包含了服务质量与消费者满意度、忠诚度的相关关系假设。并对实证研究进行了设计和方法介绍。第四章是实证研究与假设检验,基于在全国范围内的样本收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了假设,发现了在网络购物中,服务质量与消费者满意度之间是负相关,与忠诚度之间是正相关,也发现了服务质量与消费者满意度之间的“倒U”型关系。另外,基于社会资本分类的不同消费者在服务质量、满意度和忠诚度之间的关系被证实是有差异并且显着的。最后第五章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3点管理启示,并指出本研究的研究局限和可能的研究方向。二、实证研究结论对消费者忠诚前因模型的研究基于全国范围内549个随机样本,提出了10个假设并分别验证,结果表明:H1:网购服务质量差异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度。(不支持)H1a:与低关系资本相比,消费者关系资本越高,网购服务质量差异与消费者满意度的正相关关系越强。(不支持)Hlb:与低结构资本相比,消费者结构资本越高,网购服务质量差异与消费者满意度的正相关关系越强。(不支持)H2:消费者满意度正向影响消费者忠诚度。(支持)H2a:与低关系资本相比,消费者关系资本越高,消费者满意与忠诚的正相关关系越强。(支持)H2b:与低结构资本相比,消费者结构资本越高,消费者满意与忠诚的正相关关系越强。(不支持)H3:网购服务质量差正向影响消费者忠诚度。(支持)H3a:与低关系资本相比,消费者关系资本越高,网购服务质量差异与忠诚的正相关关系越强。(支持)H3b:与低结构资本相比,消费者结构资本越高,网购服务质量差异与忠诚的正相关关系越强。(不支持)H4:消费者虚拟社会资本是服务质量与消费者忠诚、服务质量与消费者满意及消费者满意与消费者忠诚这叁个关系的调节变量。消费者行为受关系构面和结构构面的影响而表现出对这叁者关系不同的影响程度。(支持)网购服务质量差异与消费者满意的负相关结论是对现有研究的一个补充,被后续研究所证实。叁、研究创新在学习、借鉴及发扬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本文将个体社会网络分析引入消费者行为分析。这既是社会网络分析结构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结合,也从个体的层面提醒研究者们个体(消费者)作为网络结构的源起,个体社会特性必然对网络的构成和演化产生较强的影响。而且,消费者个体社会特性还决定了其在网络中的位置以及如何影响其他个体行为。本文研究了消费者个体的社会网络特征对消费者忠诚的影响,建立了社会网络分析与市场营销理论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范围。(2)本文创造性的提出并验证了消费者不同类型对服务质量、消费者满意度和消费者忠诚度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关系资本维度和网络结构资本维度这两个维度的分类,可以将消费者分为4类。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在相同场景下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种分类与实际更贴切,相比传统的将网络消费者视为同一类型有了进步。网络商家则可以依据本文所建立的消费者社会资本模型获得的消费者数据对消费者实施类别划分,并根据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服务设计以获得更高的消费者满意和忠诚。(3)本文借鉴Parasuraman, Zeithaml,Berry的服务质量测量体系研究思路,对网络购物的服务质量评价框架进行特定研究。自Parasuraman, Zeithaml,Berry提出SERVQUAL服务质量研究方法以来,这种通过研究消费者期望与消费者感知之间的差距(gap score),以判断服务质量水平的方法在传统消费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较高的认可。本文的研究立足于限定范围的消费群体,在保证了该方法的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对原SERVQUAL的5个维度(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以及情感性),22个评价项目进行了适用于网络服务的修正,最后获得了5个维度(设计性、可得性、可靠性、响应性和情感性),21个评价项目,建立了NetServQ网购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在后文的结构方程分析中表现出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这是对SERVQUAL方法的丰富和扩展。四、研究局限(1)抽样样本的局限性。本文的样本取自正规网络调研机构,但限于研究经费和条件的限制,依然存在如样本数量的限制、对样本群体社会经历、收入、教育背景以及网络接受程度等了解不够等不足,今后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群体,以使研究更有代表性。(2)消费者社会资本分类模型的验证性。虽然本研究提出了消费者社会资本分类模型,但也仅限于所调查的小样本群体的验证并得到了部分支持。如果能够将研究样本扩大至更多、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在不同网购消费群体中实施验证,证明该模型的可靠和有效,这是今后本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3-09-01)
杜志刚[5](2011)在《忠诚计划的作用机制研究:前因与后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改变生活”,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和体验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客户关系管理和市场营销的技术也日益发展。虚拟货币是一种典型的信息技术系统,在客户关系管理和忠诚计划中得到广泛应用。自2000年始,虚拟货币市场规模和影响范围迅速扩大。Google、Yahoo、Facebook、Second life等传统或新兴网络公司都已经或正在构建自身的虚拟货币体系。而在中文网络社区,虚拟货币系统更是几乎成为网络社区必备的标准配置,绝大多数中文社区都拥有自己的虚拟货币,例如Q币、狐币、盛大金豆、人大金币等,而不同社区中的虚拟货币的品类、规模、功能、运作方式往往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正是这些虚拟货币,一方面,作为被广泛接受的支付工具,虚拟货币通过特有的网络市场机制,完成了Web2.0时代新盈利模式实现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以虚拟货币为营销工具,网络运营商设计了多样化的忠诚计划方案,更好地保留了客户并促进了客户忠诚,从而最终实现了个体参与、调动大众化想象力为特征的电子商务和社区经济的繁荣。本研究融合虚拟货币实践和忠诚计划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贡献如下:首先,从用户心理和行为角度对虚拟货币这一对象进行了理论探析,并归纳和构建了虚拟货币运营模式和循环机制。通过对127个中文社区使用虚拟货币情况的调查和内容分析,对虚拟货币在网络社区中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归纳了虚拟货币的特点、本质特征和工具属性,并建构了了不同类型网络社区(交易型、交流型、综合型)中虚拟货币的运营流通体系。此外,更重要的是,基于消费者心理行为视角,我们从虚拟货币的应用中解析出虚拟货币影响网络社区忠诚计划的两个重要前因:预期账户和延迟奖励。其次,更深入地,我们从理论上对虚拟货币进行了探析。虚拟货币,最早起源于网络积分计划,是一种强大的营销工具,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又演进成一种高效的支付工具。虚拟货币在网络社区中的应用,其理论本质是忠诚计划发挥作用、驱动客户忠诚的运行机制。我们将虚拟货币解析出的两个变量:预期账户和延迟奖励,认定为忠诚计划的重要前因,并对忠诚计划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测量,将忠诚计划带来的利益界定为软收益和硬收益,作为和感知转移成本并列的两个关键变量,对网络社区使用者的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作产生驱动,建立了忠诚计划的作用机制,并通过中国情境的实证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结果确认了把感知的忠诚计划利益区分为软收益和硬收益的有用性,尤其是软利益对客户忠诚的重要性。尤为重要的是,本文还将行为决策理论中的心理账户理论引入并代替信息技术持续使用模型中的确认(价值评估),强调要考虑客户的有限理性和真实个体心理行为特征,指出消费者的价值和成本评估并非遵循传统的效用最大化依据,而由于资源和认知能力所限,其决策行为往往是有限理性的。通过设置虚拟货币的来源和用途心理账户,并通过实证检验这两类心理账户对忠诚计划软、硬收益和转换成本感知的调节作用,证明基于虚拟货币或积分的忠诚计划中客户的决策确实受个体心理账户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建立并证实了基于虚拟货币的忠诚计划产生作用的一种心理机制。我们通过虚拟货币的网络社区实践而使用硬收益和软收益构建出忠诚计划的前因和后果的路径模型;并确认了态度忠诚在忠诚计划带来的利益和行为忠诚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更重要的是,本文还将行为决策理论中的心理账户理论引入并代替信息技术持续使用模型中的确认(价值评估),通过虚拟货币应用视角,把预期账户和延迟奖励视作是感知忠诚计划收益的重要的前因,并且证实它们对忠诚有着显着的直接和间接效果,通过对硬收益和软收益产生程度不同的直接影响(它们对软收益的影响要大于对硬收益的影响),最终影响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10-01)
董晓松,王成璋,赵星[6](2010)在《行为忠诚、态度忠诚与满意的不对称前因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既往的研究表明,顾客只有在超过满意的门槛时,才有可能导致行为忠诚,但没有给出这一现象的统计学实证及管理学内涵解释。忠诚的顾客并不必定是满意的顾客,满意的顾客也未必直接呈现行为上的忠诚,同时,忽视行为忠诚与态度忠诚的差异,将导致忠诚构念的混淆,相关性研究的缺失,最终由于无法明确满意与忠诚不对称的直接前因,引发组织考核目标的无效性。由此,研究基于"目的—手段模式"理论、"价值—忠诚链"理论以及"认知失调"理论,构建上述变量间的概念模型,最终阐明顾客忠诚的直接来源是产品的"超越使用"的价值及顾客满意对行为忠诚的非直接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0年01期)
董晓松[7](2009)在《住宅消费中顾客公共产品偏好与忠诚前因问题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住宅消费问题是当前理论与实务界蔚为关注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研究基于Parasuraman与Dhruv (2000)提出的“品质—价值—忠诚链”因果关系,探求住宅消费中的产品品质、顾客价值,顾客忠诚等变量间的相关性。研究构建了住宅消费中由住宅建筑、公共产品共同构建的住宅产品到顾客价值,顾客忠诚等变量间的逻辑关系模式。由于研究目的的差异,我们将上述逻辑过程拆分为公共产品偏好与顾客忠诚前因共两个概念模型,分别进行实证分析。与住宅捆绑消费的公共产品(包括社会公共资源)在我国相对稀缺与匮乏,使我们不得不慎重思考如何解决公共产品的合理分配与享用这一问题。住宅消费带给消费者的价值,不仅仅来源于建筑本身,与住宅捆绑消费的外生的公共产品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将与住宅捆绑消费的外生的公共产品与住宅建筑并列,建立二者与顾客价值、顾客满意的相关性研究,探究住宅消费中住宅建筑本身与外生的公共产品对顾客价值及顾客满意的获得所产生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收入主要表现为一种要素收入,由于各人占有的要素不同,从而使得人们的收入分配存在着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会越来越大,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现象,也是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在全球资源匮乏的背景下,公共产品的配置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因此对公共产品享用与占有问题的了解和进一步研究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资源的配置问题,即如何以有限的资源提供出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是社会正义的客观要求,强调的是社会公众的机会均等与社会分配的合理性。同时,住宅消费中顾客忠诚问题亦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商品住宅开发者希望获得消费者对住宅的口碑传播与价格容忍等组成维度。然而忠诚顾客并不必定是满意的顾客,满意的顾客也未必直接呈现行为上的忠诚。同时,仅从行为角度对忠诚进行概念化是有局限性的,如果这样测量忠诚,不但发现不了忠诚与其它变量之间的一些假说关系,而且会导致忠诚构念的混乱。很多研究以顾客满意替代顾客忠诚,以行为忠诚取代态度忠诚,这放大了满意的作用,混淆了忠诚的概念,最终会导致组织制定出无效的考核目标。Szymanski与Henard (2001)就在其研究中指出顾客只有在超过满意的门槛时,才有可能导致行为忠诚,在此之前,仅与态度忠诚呈线性相关,但没有给出这一统计现象的管理学内涵解释。文章的研究试图从变量的差异化前因角度进一步阐释这一问题。顾客价值(Customer Value)是满意与忠诚的重要前因,由功利层面与体验层面的多维价值组成,可独立构成价值衡量的标准,包含消费者由产品的“物质”属性至“非使用”属性所能感知的多重价值。然而,供给者对顾客满意与忠诚的取得依附于何种顾客价值呢?满意与忠诚的前因是否存在差异呢?研究借助顾客价值的功利层面与体验层面的分化对此提出概念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最终解释顾客满意与态度忠诚、行为忠诚的差异化前因。研究基于“目的-手段模式”理论,“品质-价值-忠诚链”理论以及“认知失调”理论,探讨了住宅消费者的顾客价值分化,以及异质性顾客价值对住宅消费的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不对称影响及作用机理。文章通过对住宅产品问卷调研数据的分析,运用因子分析及结构方程(SEM)的方法,验证了文章提出的概念模型及假设。主要结论与贡献是:第一,住宅建筑与公共产品捆绑构成住宅选择的重要产品品质因素,且二者相互匹配的。伴随着不同公共产品的配置,住宅的顾客价值会发生迥异的变化。消费人群需要异质的产品来满足其价值需求,这是消费者偏好对行为模式的影响。人们消费中满意的获得依赖于价值的获得,赢得消费者满意需要从产品对多重顾客价值的匹配角度考虑,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口碑及忠诚。就公共产品的选择而言,消费者不仅享受各种公共产品,还存在对公共产品的价值偏好。第二,住宅消费中行为忠诚,态度忠诚与满意的直接前因存在差异。顾客满意的获得多来自于产品功利层面的功能价值与价格价值。态度忠诚的直接来源是体验层面的享乐价值及社会价值。享乐价值对满意亦有部分贡献,但整体而言满意与忠诚直接前因的作用差异显着。满意与态度忠诚在行为忠诚达成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而消费者对产品属性的感知利得对行为忠诚的直接作用并不显着,表明产品功利层面的“实用性”并不是产品忠诚的直接来源。消费者达成忠诚的过程,主要是经由消费过程的愉悦体验及附加社会认同提升的结果,可理解为消费者的精神体验对忠诚的达成更具直接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9-09-01)
徐俊毅[8](2006)在《认知与情感信任的前因及对顾客忠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进步与互连网的普及,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变得更加成熟老练,他们能够迅速地以自己愿意支付的价格购买到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获得和保留顾客的成本越来越高。这迫使企业营销策略由抢占市场份额转变到争夺顾客份额上来,培育和维持忠诚的顾客群体,与他们建立起长期的关系已经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重要策略。美容化妆品行业已经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业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2005年全年化妆品销售额超过680亿元。但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结果显示,四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当前化妆品市场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虚假宣传”,85.1%的消费者对名人代言的美容化妆品广告表示了不信任。因此,以顾客的角度来探索顾客对企业信任的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顾客忠诚的作用机制和模型,为企业制定顾客忠诚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参考。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本文结合化妆品市场对顾客信任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顾客信任对顾客忠诚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假设,并在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后得出以下结论:1、顾客认知与情感信任对顾客忠诚都有显着的正影响。2、顾客认知信任对顾客忠诚的直接影响小于顾客情感信任对顾客忠诚的直接影响。3、顾客认知信任对顾客情感信任有显着的正影响。4、顾客感知质量、品牌知晓度及销售人员因素对顾客信任的形成有着显着的正影响。基于以上结论,笔者对国内的化妆品企业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1、以产品和服务质量为支撑点,提高顾客的感知价值。2、以顾客的体验为催化剂,转化实际质量为顾客感知质量。3、以广告宣传为手段,激发情感共鸣。4、缔造品牌的核心价值,提高品牌竞争力。5、加强销售人员的培训,提供高质量服务。(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6-11-01)
忠诚前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鉴于移动社交游戏的经济潜力与持续创新,本文以2017年全球手游收入第一的"王者荣耀"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389份有效样本,探讨影响手游忠诚度的前因。结果显示,手游的资讯性、互动性与娱乐性对玩家的信任和忠诚度皆有正向显着影响,其中又以娱乐性对信任及忠诚度的影响最显着,而信任则具有部份中介效果。研究结果对mSNGs的产品设计与持续发展有实质助益,也验证了娱乐性和信任是影响其忠诚度的重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忠诚前因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英,赵宏杰,邹利林,高燕,李梅凎.基于空间感知的旅游城市居民游憩忠诚度前因关系研究[J].旅游学刊.2019
[2].詹雅竹,邢增亮,张志豪.手游忠诚度的前因研究[C].Proceedingsof2017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HumanitiesScienceandSocietyDevelopment(ICHSSD2017)(AdvancesinSocialScience,EducationandHumanitiesResearchVOL.155).2017
[3].凌丽华.组织发展性支持的前因、结果及员工忠诚度提升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杨勇攀.网购消费者忠诚影响前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5].杜志刚.忠诚计划的作用机制研究:前因与后果[D].华中科技大学.2011
[6].董晓松,王成璋,赵星.行为忠诚、态度忠诚与满意的不对称前因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
[7].董晓松.住宅消费中顾客公共产品偏好与忠诚前因问题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8].徐俊毅.认知与情感信任的前因及对顾客忠诚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