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世方,杨志伟,李长罗[1](2021)在《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探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1年1月收治的曾误诊的以头晕为首发症状急性心肌梗死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以头晕为主诉,发病后在当地医疗机构(4例)及我院(2例)急诊就诊,误诊为后循环缺血4例,肺炎和高血压急症各1例。误诊时间1~48 h。6例按误诊疾病给予相应治疗均无效,进一步回顾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结合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6例皆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放置支架,病情好转后出院。随访1个月~3年,1例死亡,5例预后良好。结论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易误诊。详细病史询问并认真查体、拓展诊断思维、及时完善相关检查,以及加强心电图知识学习或可减少或避免其误诊误治。
胡恒清,鲁顺容,肖仕明[2](2018)在《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23例误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曾误诊的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13.69%。23例均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2例,伴呼吸困难5例,伴剑突下压痛6例;胀痛6例,刺痛10例,绞痛7例。就诊初期误诊为急性胆囊炎9例,急性胃炎6例,急性胃溃疡4例,胆结石3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1例。误诊时间5 h1 d。23例按误诊疾病给予相应治疗,病情皆未见明显改善。后均经进一步行心肌酶及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前壁4例、下壁16例、正后壁3例。确诊后2例抢救无效死亡;1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例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均病情缓解出院。21例出院后随访13个月,随访期间1例无明显原因猝死;4例未规律服药,其中2例3个月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治疗;余16例病情稳定,均未出现复发等情况。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表现的警惕性和该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以减少或避免急性心肌梗死误诊误治。
闫文杰[3](2017)在《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总结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4月平山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收治曾误诊的以不典型症状首发的AMI 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3例分别因间断性左下牙疼痛8 d,持续牙痛30 min;咽部疼痛3 d,加重2 h;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2 h来我院就诊。曾误诊为龋齿、急性扁桃体炎及急性胃炎。3例均结合病史、临床特点、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确诊为AMI,行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皆病情稳定出院。结论首发症状不典型的AMI易误诊。提高对该病认识、认真病史询问及查体、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发散诊断思维可减少或避免首发症状不典型AMI误诊误治。
刘亚萍,余剑波[4](2016)在《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呈升高态势,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漏诊率仍较高。2004—2013年发表在中文医学期刊并经遴选纳入误诊疾病数据库的AMI文献共485篇,累及误诊病例7840例,涉及误诊率文献116篇12 406例,误诊例数2434例,误诊率19.62%。误诊疾病主要为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误诊范围涉及77种疾病,居前5位的误诊疾病为急性胃肠炎、脑血管病、急性心力衰竭、胆囊胆道疾病和支气管炎。经对全数据库病种检索发现,14个系统102种疾病易误诊为AMI,以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居多,其中居前5位的循环系统疾病为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复极综合征、肥厚型心肌病;呼吸系统疾病以肺栓塞居多。主要误诊原因为经验不足而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共5412例描述了误诊与疾病转归的关联,其中4683例(86.53%)未因误诊误治造成不良后果,而644例(11.90%)因误诊误治导致死亡。提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AMI的认识,重视病史询问和仔细体格检查,及时行特异性医技检查,并仔细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许如意,杨晔[5](2015)在《心肌梗死误诊的思考》文中指出目的:早期识别可疑心肌梗死患者,尽量减少心肌梗死的误诊。方法: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性出发,从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误诊情况、误诊原因等几个方面入手,系统阐述心肌梗死的误诊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处置策略。结果:心肌梗死的误诊发生率高,误诊原因多样,其中患者症状不典型、心电图不典型及临床医生对心肌梗死没有足够的警惕性是重要原因。重视临床思维的培养、注意动态观察、警惕不典型症状、加强宣教是减少心肌梗死的误诊的重要方法。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率发生高,其原因多样,需要临床医生提高警惕。
张显梅,陈亚绒,王创国[6](2015)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40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误诊原因,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误诊疾病的类型、临床表现、救治方法等加以分析。结果本组男24例,女16例,心功能不全10例(25%),因心电图误诊者10例(25%),异位疼痛6例(15%),消化系统症状5例(12.5%),手术后疼痛3例(7.5%),神经系统症状2例(5%),精神症状2例(5%),神经官能症2例(5%),死亡10例(2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心律失常、异位疼痛、心电图的正确判断与否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因素,以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症状就诊者应考虑到急性心肌梗死。普及急性心肌梗死专业知识,以及肌钙蛋白T或I的检查和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应用,是减少误诊误治的关键。
张杰文[7](2015)在《急性心肌梗死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与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与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非特异性临床症状表现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5例非特异性临床症状患者均无典型胸痛症状。其中28例主要表现为腹痛伴恶心、呕吐;18例表现为放射性异位痛(包括咽痛、牙痛、和颈肩痛);10例主要表现为气促;5例主要表现为休克;3例主要表现为头晕和肢体乏力;1例主要表现为晕厥。20例患者首诊发生误诊,其中10例以腹痛和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分别误诊为急性胃炎8例、胆囊炎1例、胰腺炎1例;主要表现为咽痛、牙痛和颈肩痛,分别误诊为颈椎病4例、咽炎1例、牙髓炎1例,2例误诊为休克查因,1例患者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期;1例晕厥患者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误诊中12例首诊时未行心电图检查,2例休克患者考虑右室梗死,心电图检查未加做V3R、V4R、V5R导联;2例后壁梗死未做V7、V8、V9导联。4例入院时心电图心梗改变不典型,未引起重视,1例大致正常,1例为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仅有V3、V4导联R波振幅减低。其中误诊为胆囊炎和慢性支气管炎者,同时合并有此类疾病,误诊为颈椎病中2例,既往诊断有颈椎病。20例误诊患者经行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吸氧、营养心肌、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抗凝等综合治疗,其中12例已错过最佳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经积极治疗,15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患者死亡。结论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易重视和及时诊断,但以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心梗患者并不少见,特别老年人更易出现,如得不到足够重视,就易造成误诊误治。因此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易患冠心病的高危患者,一定要重视并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必要时动态观察,以提高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
马福义[8](2014)在《急性心肌梗死24例临床误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总结24例急性心肌梗死出现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出现误诊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诊断结果、误诊原因和治疗效果。结果 9例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急性肺栓塞等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5例误诊为脑血管急症,4例误诊为消化道急腹症,4例误诊为牙周炎等,2例误诊为颈椎病。经紧急抢救,病死率为25.0%。结论初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导致误诊,耽误治疗,增加病死率,医师应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科学的心电图检查和血生化检测等结果,综合鉴别和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陈娟[9](2014)在《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首发的表现、不典型心电图特点、误诊的疾病,以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方法通过对3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总结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的方法。结果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较为常见,再加上心电图不典型,致使其极易漏诊或误诊。结论对突然出现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脑卒中、休克或其他部位疼痛的患者,如果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均应高度警惕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尤其注意18导联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志物的连续监测,以尽量减少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误诊。
郭曙光[10](2014)在《急性心肌梗死30例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误诊、漏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漏诊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漏诊患者中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误诊8例,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误诊8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误诊2例,疼痛部位不典型误诊3例,合并糖尿病误诊5例。结论应提高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认识,提高阅图能力,全面分析,综合判断,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率。
二、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误诊情况 |
1.4 确诊经过 |
1.5 治疗及预后 |
2 讨论 |
2.1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
2.3 误诊原因分析 |
2.4 防范误诊措施 |
(2)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23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误诊疾病 |
1.4确诊及治疗 |
1.5 随访情况 |
2 讨论 |
2.1 临床特点 |
2.2 诊断与鉴别诊断 |
2.3 误诊原因分析 |
2.4 防范误诊措施 |
(4)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论文提纲范文)
1 疾病概述 |
1.1 发病情况 |
1.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3 临床表现 |
1.4 临床分型 |
2 诊断标准 |
3 误诊文献研究 |
3.1 文献来源及误诊率分析 |
3.2 误诊范围 |
3.3 确诊手段 |
3.4 误诊后果 |
3.5 易误诊为AMI的疾病 |
4 误诊原因分析 |
4.1 经验不足而缺乏对该病的认识 |
4.2 未选择特异性检查项目 |
4.3 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 |
4.4 其他 |
5 防范误诊措施 |
5.1 提高对AMI临床表现的认识 |
5.2 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 |
5.3 及时捕捉与AMI有关的临床征象 |
5.4 及时行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 |
5.5 合理应用特异性影像学检查 |
5.5.1 超声心动图: |
5.5.2 冠脉CT检查: |
5.5.3冠脉造影: |
5.6 注意鉴别诊断 |
5.6.1急性胃肠炎: |
5.6.2 主动脉夹层: |
5.6.3 不稳定型心绞痛: |
5.6.4 肺动脉栓塞: |
5.6.5 急性心包炎: |
5.6.6 急腹症: |
5.6.7 食管破裂: |
5.6.8 应激性心脏病: |
(5)心肌梗死误诊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 |
2 心肌梗死的误诊情况 |
3 心肌梗死误诊的原因 |
3.1 症状不典型 |
3.1.1 疼痛不典型 |
3.1.2 无痛性心肌梗死 |
3.1.3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
3.1.4 以精神症状为主 |
3.1.5 以并发症为主 |
3.1.6 症状被它疾病掩盖 |
3.2 心电图不典型 |
3.3 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局限性 |
4 常见的误诊疾病鉴别 |
4.1 主动脉夹层 |
4.2 急性肺动脉栓塞 |
4.3 急性心包炎 |
4.4 变异型心绞痛 |
4.5 肺及胸膜病变 |
4.6 胸壁疾病 |
4.7 食管疾病 |
4.8 急腹症 |
4.9 其它 |
5 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辩证思维 |
5.1 要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 |
5.2 要有整体观念 |
5.3 要有动态变化的观点 |
5.4 要正确认识疾病的不典型症状 |
5.5 要注重临床经验的积累 |
6 宣传教育 |
6.1 知识宣教 |
6.2 制度建设 |
(6)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4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分析 |
3 讨论 |
(7)急性心肌梗死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与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发病情况 |
1.3 心电图和心肌酶改变 |
2 结果 |
2.1 误诊情况 |
2.2 治疗及结果 |
3 讨论 |
(8)急性心肌梗死24例临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误诊情况 |
2.2 治疗结果 |
3 讨论 |
(9)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症状不典型 |
1.2.1 首发临床症状: |
1.2.2 误诊疾病、梗死部位、确诊方法: |
1.3 心电图不典型: |
1.4 治疗结果: |
2 临床分析 |
2.1 临床症状不典型分析 |
2.1.1 误诊为急性胃炎8例患者: |
2.1.2 误诊为支气管炎、肺心病4例患者: |
2.1.3 以血压下降为主要表现急性心肌梗死3例患者: |
2.1.4 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急性心肌梗死3例患者: |
2.1.5 误诊为牙髓炎3例患者: |
2.1.6 误诊为颈椎病2例患者: |
2.1.7 误诊为脑卒中1例患者: |
2.2 心电图不典型分析 |
2.2.1 常规导联中不显示梗死图形3例: |
2.2.2 仅有ST-T改变而无病理性Q波2例: |
2.2.3 延缓出现梗死图形1例: |
3 讨论 |
(10)急性心肌梗死30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分析结果 |
2.1 医师对临床症状和心电图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警惕性不高 |
2.2 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认识不足 |
2.3 对40岁以下的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重视不够 |
2.4 对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经验不足 |
2.5 询问患者不详细、检查不仔细、临床思维过于简单, 只注重表面现象, 忽视了其他系统的鉴别诊断。 |
3 讨论 |
四、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探析[J]. 周世方,杨志伟,李长罗. 临床误诊误治, 2021(09)
- [2]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23例误诊分析[J]. 胡恒清,鲁顺容,肖仕明. 临床误诊误治, 2018(08)
- [3]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报告[J]. 闫文杰. 临床误诊误治, 2017(02)
- [4]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急性心肌梗死[J]. 刘亚萍,余剑波. 临床误诊误治, 2016(07)
- [5]心肌梗死误诊的思考[J]. 许如意,杨晔.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15(05)
- [6]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40例临床分析[J]. 张显梅,陈亚绒,王创国. 基层医学论坛, 2015(26)
- [7]急性心肌梗死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与误诊分析[J]. 张杰文. 中国现代医生, 2015(03)
- [8]急性心肌梗死24例临床误诊分析[J]. 马福义.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S2)
- [9]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J]. 陈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34)
- [10]急性心肌梗死30例误诊分析[J]. 郭曙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