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艳徐迎锋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8)
【摘要】目的:逍遥散加减治疗心悸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1年7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门诊病人30人,以逍遥散为主方加减治疗心悸。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结论:逍遥散加减治疗青中年人以气机不畅、心失所养的心悸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心悸/青中年;逍遥散;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77-01
心悸是临床的常见的老年病之一,但现在在中青年中的发病已呈上升趋势。该病一般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者,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因其突发突止,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笔者在临床过程中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中青年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自2008年9月~2011年7月采用该方法治疗病例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9月~2011年7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门诊病人30人,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17例;年龄在27岁—38岁;病程最长者一年,最短者4月;病情重者可因心悸无法正常入睡。彩超示:心脏瓣膜及各房室腔正常。动态心电图可见频发房性或室性早搏。
1.2诊断标准:[1]:参照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①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精神紧张,心慌不安。②伴有胸闷不适、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③可见数、促、结、代、缓、迟等脉象。④常有情志刺激、紧张、劳倦、饮酒等诱发因素。⑤血常规、血沉、抗“O”、T3、T4及心电图,X线胸部摄片、测血压等检查,有助明确诊断。
1.3纳入标准:①符合心悸的诊断标准。②除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风心病等所致的房颤;恶性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律失常等。
1.4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以逍遥散加减治疗。主要药物有当归10g、炒白芍10g、茯苓12g、炒白术12g、生姜6g、柴胡10g、薄荷6g、炙甘草6g。脾气虚弱者,加党参15g、大枣10g;兼痰浊者加半夏12g;心阴不足,心神失养者加柏子仁12g;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5g;兼肝气郁滞者加香附10g;兼郁火者加栀子10g、黄芩10g(所用药物均来自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中药房炮制)。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一月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禁止抽烟饮酒。
1.5疗效观察
1.5.1疗效标准[1]:参照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心悸的疗效判定。治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无变化。
1.5.2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
2病案举例
刘某,男,32岁,干部,2011年3月来门诊就诊,间断性心悸气短6个月,初发时休息后可缓解,近3月发作频繁,夜间睡眠时亦有发作,工作紧张时发作更频繁,伴失眠、气短症状,大便不成形,小便尚可,体格检查:心脏听诊律不齐,心率:98次/分,每分钟有早搏约4个,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弦而结代。外院查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早,房性早搏5746次,心率变异性正常。因不愿服用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故来中医院就诊。辨证为气郁血虚、内有郁热、心神不宁。治以疏肝理气健脾、解郁透热、养心安神。处方为柴胡10g,炒白芍10g,栀子10g,当归10g,党参15g,茯苓12g,黄芩6g,柏子仁15g,薄荷6g(后下),炙甘草6g,生姜6g,红枣10g同煎。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周后复诊诉心悸、失眠症状明显好转,偶有发作,可正常工作。随后继以上方加远志15g、茯神30g、酸枣仁15g,连服14剂后,心悸气短症状消失,睡眠正常,复查心电图为正常心电图。
3讨论
心悸发病原因常为感受外邪、素体虚弱、七情内伤、饮食失宜、过度劳倦而发生。其病位在心,但其他各脏腑功能失调亦可影响心的功能,导致心悸的发生。现代青中年患者心悸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其心悸的发病机理多为情志失调、气机郁滞、心神受伤所致。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情志所伤,必首先影响心神。清·费伯雄《医醇賸义》有“然七情之伤,虽分五脏而必归本于心”,心主血脉,肝藏血,生理上密切相关,情志失调则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导致心主血脉功能受损,气血运行失常心神失养,故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肝有疏泄气机的作用,可使气的运行正常达到血液运行正常,则心神得养,故治疗上应以疏肝解郁,条畅气机为治则。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气机调畅;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薄荷辛凉,有疏散之功,后下可疏散肝经郁热,炙甘草益气和中缓肝之急;诸药结合共达疏肝健脾,养心安神之功,用于治疗心悸取得良好疗效。因为发病多与情志有关,故在服药同时,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适度运动;放松心情,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过度波动情绪稳定;做到劳逸结合,工作有张有弛,对于疾病的康复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