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安全架构论文-韩爱勇

东北亚安全架构论文-韩爱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北亚安全架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国协调,复合型安全合作架构,东北亚地区安全,安全管理

东北亚安全架构论文文献综述

韩爱勇[1](2013)在《东北亚大国协调与复合型安全合作架构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亚地区复合型的安全结构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对应的复合型安全合作架构,以应对地区安全威胁,但既有的安全机制并不能有效缓解乃至解决地区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文章认为,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大国协调机制是可行的选择,它可以与美国主导的双边联盟体系以及已有的多边合作机制一道,构成一个互不排斥、互不竞争、互为补充的复合型安全合作架构,以管控地区国家在安全议题上的分歧,有效应对地区安全危机。但是,基于地区安全秩序的过渡性特征,这种复合型的安全合作架构并不能完全消除地区残余的冷战结构,从而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当代亚太》期刊2013年06期)

张东宁[2](2007)在《东北亚区域安全架构:从合作到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朝核危机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稳定的潜在挑战。为缓解这一危机,相关各方正在通过六方会谈机制寻求解决办法。这是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各国首次就安全问题进行多边合作,是为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框架进行的一次有建设性的尝试。实现东北亚的持久和平与稳定必须要完成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框架从合作模式到制度模式的转换。(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杨鲁慧,郭延军[3](2005)在《从“霸权稳定论”到“安全共同体”——东北亚安全合作架构新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在东北亚的利益,通过不断加强其同盟体系、介入地区安全事务以及发展与地区非同盟国的安全联系等方式,企求以“霸权稳定论”为理论基础,建立美国主导的地区政治安全秩序。但东北亚不断变化的地区安全态势,使这一架构日益显现出局限性及不确定性,为东北亚建立安全共同体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契机。“安全共同体”作为一种安全合作新模式逐步被纳入东北亚各国的视野,能有效地弥补霸权稳定架构的缺陷,并在东北亚安全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05年04期)

东北亚安全架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朝核危机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稳定的潜在挑战。为缓解这一危机,相关各方正在通过六方会谈机制寻求解决办法。这是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各国首次就安全问题进行多边合作,是为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框架进行的一次有建设性的尝试。实现东北亚的持久和平与稳定必须要完成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框架从合作模式到制度模式的转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北亚安全架构论文参考文献

[1].韩爱勇.东北亚大国协调与复合型安全合作架构的建立[J].当代亚太.2013

[2].张东宁.东北亚区域安全架构:从合作到制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3].杨鲁慧,郭延军.从“霸权稳定论”到“安全共同体”——东北亚安全合作架构新走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

标签:;  ;  ;  ;  

东北亚安全架构论文-韩爱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