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泥巴山隧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围岩分级,公路隧道,BQ法,智能分级
泥巴山隧道论文文献综述
牛文林[1](2015)在《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及智能判定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雅西高速公路泥巴山特长隧道的围岩分级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现代数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地质工程与软件工程相结合的思想,多学科、多角度的对隧道围岩分级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公路隧道围岩分级BQ法;采用定性指标作为围岩级别智能判别指标,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模糊推理模型的围岩级别智能判别方法;设计开发了围岩分级网站,实现了掌子面信息存储、围岩级别定性定量智能判别等功能。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考虑结构面走向和倾角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对公路隧道围岩分级BQ法的软弱结构面影响修正系数K2进行了优化。结构面产状对岩体级别的影响首先主要表现为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的夹角。当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相平行时,对施工最不利,K2取较大值;当结构面走向与隧道轴线相垂直时,对施工有利,K2取较小值,此时,如果掘进方向与结构面倾向相同,则对施工最有利。其次结构面倾角对围岩稳定也有较大影响。当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走向平行时,倾角越大越不利于围岩稳定,K2取较大值;当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相垂直时,倾角越大越有利于围岩稳定,K2取较小值。另外岩体结构也会对K2产生影响,完整性越好的围岩,越有利于围岩的稳定,K2可以取相对较小的值。(2)根据李天斌提出的考虑地质力学模式的岩爆烈度分级体系,对BQ法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K3进行了优化,得到岩爆烈度法初始地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轻微岩爆会引起围岩薄片状的张裂-剥落,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很小,K3应取较小的修正值;中等岩爆会使围岩呈透镜状、层状、板状的张裂-滑移、弯曲-鼓折破坏,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一般,K3取值较大;强烈岩爆会引起围岩呈板状、块状、楔状的张剪-爆裂,穹状爆裂破坏,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大,K3取大的修正值;极强岩爆会引起围岩呈板状、块状甚至散体状大片连续爆裂,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很大,K3应取更大的修正值。(3)分析总结了各种常规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对分级指标的考虑以及掌子面调查时能够快速获取围岩指标的要求,提出用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嵌合程度、岩体结构、节理风化状况、地下水状况和地应力状况7个定性指标作为围岩分级智能判别的输入指标。(4)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模糊推理模型分别建立了隧道围岩智能分级模型。通过收集筛选的282个围岩资料作为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样本,采用上述3种方法对60个围岩判别样本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多项式核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能较好地划分围岩级别,准确率达85%;神经网络模型判别效果一般,准确率为66.7%;模糊推理模型判别的效果最差,准确率仅有45%。(5)开发了隧道围岩级别智能判别网站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作为开发工具,基于ASP.net技术和SQL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围岩信息的存储和读取;应用接口编程技术,实现了围岩分级数据与后台Matlab软件的数据交换,从而可在Matlab中用叁种智能分级模型对围岩级别进行判别,并把判别的结果返回到网站系统;开发相关网站页面,实现了围岩信息的编录、分级、查看、打印等功能。(6)提出了基于分级网站平台的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工作流程。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登录围岩分级网站,把掌子面数据编录到系统中;系统对掌子面数据进行保存,并用多种方法对围岩级别进行判别;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录入的掌子面数据进行复核,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调整设计参数建议;专家对设计参数进行审核,提出综合性建议。然后由业主综合各方意见,考虑安全和成本等因素,组织四方会审确定围岩级别。最后,施工单位按相应的围岩级别进行组织施工。(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李群善[2](2015)在《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区域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相岭泥巴山深埋特长隧道区域温度场为研究目标,应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场区的温度场特征,得出了一些结论,为该隧道及类似的深埋、特长及地质复杂的隧道设计、施工开挖、通风、运营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5年13期)
张育红[3](2013)在《大相岭泥巴山隧道作业供电高压进洞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大相岭泥巴山特长公路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该隧道的供电高压进洞的设计与施工情况,内容包括需要高压进洞的长度及变电站位置的确定、变压器容量及变电站形式的选择、施工组织及安装等技术,这些技术对于长大隧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技术》期刊2013年02期)
邓林,吕燕,邓荣贵[4](2012)在《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岩爆防治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相岭泥巴山隧道为雅安—泸沽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由于隧道埋深大、地应力高、穿越的地层主要为硬脆性围岩,洞室开挖后岩爆时有发生。文章以该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开挖中采用锚喷支护措施对减弱或防治岩爆的效果,并对不同锚杆长度和间距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锚喷支护能够降低最大主应力、增大最小主应力、减少主应力差,可以有效降低岩爆的烈度;采用间距1m、长度3m的锚杆进行锚喷支护最经济有效。(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2年05期)
陈小勇,万忠金,冯志谦,张许宝,肖明[5](2012)在《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地下风机房大断面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相岭泥巴山特长隧道地下风机房具有断面类型多、空间跨度大、洞室交叉多、群洞效应明显、结构复杂等特点,本文探讨了该类型地下风机房大断面施工技术方案,优化了大断面的关键施工技术,其开挖变形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支护、衬砌结构稳定。通过系统监测,积累了复杂应力条件下地下风机房大断面隧道的施工经验。(本文来源于《西南公路》期刊2012年02期)
任勇[6](2012)在《泥巴山隧道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及涌水量预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现场实际出发,详细地介绍了隧址区的地形地貌及气象水文条件、岩石建造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及风化卸荷情况。分析了隧址区山体的岩性及其结构的水文地质意义、含水介质的渗透结构特征,研究了整个隧址区水文地质结构系统的渗透性能,进而利用Ansys中的热分析模块建立隧址区渗流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预测隧道涌水量。结合水量均衡法、模糊数学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综合评价,并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得出如下结论:(1)隧址区含水介质可分为成岩裂隙、成岩孔隙、构造断裂、岩溶空间(或者岩溶管道)、松散堆积层孔隙和风化卸荷裂隙等,其相应的渗透结构随空间分布特征而变化;(2)整个隧址区地下水运动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具有多层次、多介质和多流向等特征,各单元之间的水力联系程度强弱不一。考虑到隧址区浅表层以下非碳酸盐岩的裂隙岩体自身渗透性差,且深部裂面随埋深变深而趋向紧闭,岩体渗透性极弱,而只有断层发育地段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可将断层视为导水层,而将非断层发育段的裂隙岩体视为隔水层。在详细研究了隧址区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将隧址区地下水分为5个基本水文地质单元:进口端表层地下水单元、出口端表层地下水单元、进口端深层地下水单元、出口端深层地下水单元和出口端较深层地下水单元。(3)泥巴山隧道实测最大涌水量约为130000m3/d。经综合评价,泥巴山隧道稳定涌水量为86531m3/d,而在没有考虑水文地质结构的情况下,采用大气降水入渗系数法、地下水迳流模拟法、地下水动力学法所得出最大涌水量仅为48252.7m3/d。可见,本方法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基本可以满足工程需要。(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2-05-01)
卓超[7](2012)在《泥巴山隧道超前预报方法综合比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大埋深隧道由于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隐蔽性,常常难以预测隧道地质灾害的发生,对施工安全构成威胁。本论文以雅安-泸沽高速公路大相岭隧道施工项目为依托,开展了关于大相岭隧道围岩分级以及岩爆、塌方、大变形、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比选研究。论文在分析前人总结的经验和对国内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查明了泥巴山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明确了泥巴山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成灾机制和分布规律。在对常规预报方法分析之后,针对泥巴山隧道提出了围岩分级、岩爆、大变形、塌方、突水突泥等常见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评判指标和评价等级,以此为依据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系统和物元分析系统对隧道地质灾害进行超前预报,并与常规超前预报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与实际开挖情况的对比,其中物元系统的预测准确率可达81.7%,模糊综合评判系统的预测准确率可达78.3%。远远优于常规超前预报方法的准确性。智能预报系统在泥巴山隧道预报地质灾害上的成功,对同类工程有相当强的应用意义,为隧道施工的安全开挖和围岩稳定性提供更可靠的预测和更便捷的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2-04-01)
张卫晓[8](2012)在《泥巴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泥巴山隧道为雅安至泸沽高速公路的控制性重点工程,工程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和汉源县交界处的大相岭高中山区。由于隧道长、埋深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爆、塌方、大变形和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频发的高风险隧道,因此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也尤为重要。本文紧密结合泥巴山隧道工程实践和《泥巴山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项目,以超前地质预报为主线,展开数值模拟方法的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数值模拟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使数值模拟中计算量庞大的问题得到解决,将定量研究向前推进。本文对施工过程中泥巴山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在收集整理地质法和物探法获得的岩体数据基础上,同时考虑研究成果将直接为雅泸高速公路泥巴山隧道施工服务,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需具有易操作和实用性。采用一个综合模型模拟多种地质灾害,通过边界应力模拟地应力,通过参数反映岩体性质,以达到同一模型模拟多种地质灾害的效果。在本文中提出了按塌方深度划分塌方等级的准则,在FLAC模拟中按塑性区域延伸深度划分塌方等级的准则和按围岩孔隙水压力划分突水突泥等级的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的计算能力较强、计算时间合理、使用难度不大,满足方便、实用的目标。同时整个隧道的预报准确率为76.5%,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本文研究成果丰富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和方法,增强了超前地质预报的可靠度,也为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法和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2-04-01)
李建军[9](2012)在《大相岭泥巴山隧道高地应力段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相岭泥巴山隧道长度长,埋深大,地质情况复杂。针对隧道挤压大变形和岩爆事故频发的工程现状,对不同埋深条件下地应力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岩爆烈度进行预测,提出了坚持光面爆破、采用胀壳式锚杆加固、在喷射混凝土中外掺超细沸石粉和速凝剂、并辅以新型退火(柔性)钢丝网,增加钢拱架支护等有效的综合技术应对措施安全通过了烈度不同的岩爆地段。(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技术》期刊2012年01期)
张毅,周昆[10](2011)在《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双向贯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12月24日,雅西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左线成功安全贯通,至此,这条长达10公里的隧道正式双向贯通,这也意味着,雅西高速公路雅安境内路段已经成功实现全线连通。 据了解,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分为左右两线,左线长9962米,(本文来源于《雅安日报》期刊2011-12-27)
泥巴山隧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大相岭泥巴山深埋特长隧道区域温度场为研究目标,应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场区的温度场特征,得出了一些结论,为该隧道及类似的深埋、特长及地质复杂的隧道设计、施工开挖、通风、运营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泥巴山隧道论文参考文献
[1].牛文林.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及智能判定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
[2].李群善.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区域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J].山西建筑.2015
[3].张育红.大相岭泥巴山隧道作业供电高压进洞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13
[4].邓林,吕燕,邓荣贵.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岩爆防治数值模拟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2
[5].陈小勇,万忠金,冯志谦,张许宝,肖明.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地下风机房大断面施工技术[J].西南公路.2012
[6].任勇.泥巴山隧道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及涌水量预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
[7].卓超.泥巴山隧道超前预报方法综合比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8].张卫晓.泥巴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9].李建军.大相岭泥巴山隧道高地应力段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12
[10].张毅,周昆.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双向贯通[N].雅安日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