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海藻资源论文-陈娟

底栖海藻资源论文-陈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底栖海藻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底栖海藻资源,季节性变化,生物量

底栖海藻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陈娟[1](2013)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潮间带底栖海藻资源及其季节性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对大连市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叁大海区(长兴岛、西中岛和交流岛)的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到453号标本,经鉴定有80种海藻,其中红藻门47种;褐藻门18种;绿藻门16种。海藻种类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都较明显,海藻生物量和种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的生物量以绿藻为最多,种类数则以红藻居多。春季和秋季红藻绿藻种类数没有明显的优势,冬季褐藻的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海藻在分布上的变化:水平分布上表现为生境上的多样性,断面底质类型为岩礁、砾石滩的生物物种丰富度较高,而断面底质为沙滩这种单一的类型,相应的生物量和海藻种类都较少;垂直分布较明显,低潮带稳定性相对较高,生物量和海藻种类数四季变化都不明显,而高潮带的生物量和海藻种类都最低,四季变化也较大,中潮带夏季的生物量和海藻种类数均最高,潮间带代表性优势种为高潮带以绿藻为主,中潮带以红藻为主,低潮带则以红藻和少数大型的褐藻为主。对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采集到的80种海藻的温度性质统计结果显示出,其中暖温带性海藻有44种,占海藻总数的55%,冷温带性海藻有14种,占海藻总数的17%,亚热带性海藻有13种,占海藻总数的15%,亚寒带性海藻有4种,占海藻总数的5%。综合海藻分布状况分析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海藻区系性质为明显的温水性,分布着大多数暖温带和冷温带性的海藻,带有一定的亚热带性,结合地理学的划分和生物学的分析表明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属于黄海西区海藻区系性质。(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3-06-01)

陆艳用,马玉心,崔大练,王俊,秦景[2](2011)在《中街山列岛保护区底栖海藻分布与资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对舟山中街山列岛的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底栖海藻4门54属78种。其中蓝藻门1属1种,绿藻门9属15种,红藻门32属47种,褐藻门12属15种。本地区新记录5种。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以暖温带性的海藻为主,垂直分布规律表现为底栖海藻种数从高潮带向低潮带剧增。与史料相比,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资源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1年05期)

田丽斯[3](2009)在《獐子岛潮间带底栖海藻资源及其季节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对大连獐子岛潮间带的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底栖海藻113种,隶属于4门22目46科74属。其中蓝藻门2目3科3属4种,红藻门9目21科36属54种,褐藻门8目17科26属38种,绿藻门3目5科8属17种。在这113种海藻中,野生经济底栖海藻有39种(蓝藻门2种,红藻门18种,褐藻门11种,绿藻门8种)。其中可食用海藻有18种,药用海藻29种,有6种海藻可作为肥料,17种底栖海藻可用做工业原料。本地区新记录33种,其中蓝藻门3种,分别为巨大鞘丝藻(Lyngbya majuscule)、扁平栅须藻(Isactis plana)、黑色胶须藻(Rivularia atra);红藻门14种:近岸拟角毛藻(Goniotrichopsis sublittoralis)、海索面(Nemalion vermiculare)、粗扁节藻(Bossiella cretacea)、无柄珊瑚藻(Corallina sessilis)、海韭异皮藻(Hetereroderma zostercola)、中间石枝藻(Lithothamnium intermedium)、太平洋石枝藻(L.Pacificum)、萨摩亚假石叶藻(Pseudolithophyllum samoense)、日本叉枝藻(Gymnogongrus japonicus)、金膜藻(Chrysymenia wrightii)、日本仙菜(Ceramium japonicum)、异枝凹顶藻(Laurencia intermedia)、日本凹顶藻(L.nipponica)、细小多管藻(Polysiphonia savatieri);褐藻门11种:发状定孢藻(Acinetospora crinita)、锐尖水云(Ectocarpus acutus)、皮层水云(E.corticulatus)、印度费氏藻(Feldmannia indica )、云氏多孔藻(Polytretus reinboldii)、鞭状索藻(Chordaria flagelliformis)、面条藻(Tinocladia crassa)、短毛藻(Elachista fucicola)、考氏多丝藻(Myrionema corunnae)、叉开网地藻(Dictyota divaricata)、幅叶藻(Petalonia fascia);绿藻门5种:边缘盘苔(Blidingba marginata)、苍白刚毛藻(Cladophora albida)、绢丝刚毛藻(C.faliginosa )、具钩刚毛藻(C.uncinella)、假根羽藻(Bryopsis corticulans)。我国首次记录1种,为近岸拟角毛藻(Goniotrichopsis sublittoralis),属于红藻门、角毛藻目、角毛藻科、拟角毛藻属。对其中60种具有代表性海藻的季节性变化(种数、盛衰情况及繁殖)作了详细观察。有35种为终年可见的藻类(占58.3%),有25种是随季节性变化而出现的藻类(占41.7%),出现种数最多的季节是春季,有52种(占总数的86.7%),而秋季最少,只有43种(占总数的71.7%),海藻种数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夏>冬>秋之特点。海藻生物量的季节性变化和种数的季节性变化相一致,同样表现为春>夏>冬>秋之特点,并且,大型海藻的盛衰变化决定生物量的季节性变化。通过对60种代表性藻类温度性质的研究,分析确定本海区藻类的区系性质为温带性,并且暖温带性强于冷温带性,属于黄海西区海藻区系范围。獐子岛作为我国重要的海参、鲍鱼等的繁育基地,羊栖菜、鼠尾藻、海蒿子等作为主要饵料的长势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海珍品的生长发育。因此,调查清楚海藻资源及其季节性变化,对于加强獐子岛海藻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田丽斯,李莹,张明,王宏伟[4](2009)在《獐子岛潮间带底栖海藻资源及其季节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对大连獐子岛的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底栖海藻113种,隶属于4门22目46科74属。其中野生经济底栖海藻有39种(蓝藻门2种,红藻门18种,褐藻门11种,绿藻门8种)。本地区新记录34种(蓝藻门3种,红藻门15种,褐藻门11种,绿藻门5种),我国首次记录1种。对其中60种具有代表性海藻的季节性变化(种数、盛衰情况及繁殖)作了详细观察。(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李莹,王晗,田丽斯,胡中文,张明[5](2008)在《辽宁沿海大型药用底栖海藻资源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沿海有大型药用底栖海藻84种,其中蓝藻门1种,红藻门45种,褐藻门22种,绿藻门14种。对这些海藻的药用功能、分布区域和生物量做了介绍,并对海藻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08年21期)

张义浩,李文顺[6](2008)在《浙江沿海大型底栖海藻分布区域与资源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对浙江沿海底栖海藻资源调查,研究分析了该区大型底栖海藻的种类数量,计56种,分隶5纲、13目,归入3个门,其中绿藻门15种,褐藻门20种,红藻门21种。该海区岩相潮间带底栖海藻资源丰富,其大型底栖海藻种类资源特征以我国沿海广温广布种(20种)和优势种类(16种)及常见种类(10种)占多数,其次为少见种类(5种)和稀有种类(4种);平面分布种以暖温性种类(29种)占多数,其次为亚热带种类(22种),而以冷水性种类(5种)为最少;其种类垂直生态分布特征以低潮带为最多,其次为中潮带,最少的是高潮带。最后提出了对浙江沿海大型底栖海藻资源开展生态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开发的若干意见。(本文来源于《渔业经济研究》期刊2008年02期)

栾淑君,栾日孝[7](2008)在《菊花岛海区底栖海藻的资源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02—2006年先后8次对辽宁省兴城市菊花岛近岸底栖海藻的种类和生态习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可初步认定本海区有底栖红藻、褐藻、绿藻共计84种,新记录38种,其中含中国新记录1种——徒直多管藻Polysiphonia abscissa。(本文来源于《大连水产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赵素芬,孙会强,袁振江,杨琨[8](2006)在《硇洲岛春季底栖海藻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3-2005年的3-5月,对硇洲岛有代表性的大浪、谭井、存亮潮间带进行底栖海藻资源调查。分析了各地区春季不同月份藻类的种群结构和平均生物量变化,总结了各藻的生态分布区域。共得定性标本56属87种,其中蓝藻类3属4种,绿藻类14属27种,红藻类32属44种,褐藻类7属12种。其中谭井的种类最多,其次是大浪,存亮的最少。各地均以红藻为主,其次是绿藻、褐藻,蓝藻最少。种类的数量和分布具有月份上的差异。各地的平均生物量3月份以谭井的最多,4月份大浪的最多,5月份存亮的最多。潮间带海藻的生态分布区以中、低潮带为主。(本文来源于《上海水产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王志铮,张义浩,吴常文,严世强[9](2002)在《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的资源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According to the b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Zhongjieshan Islands tideland and on the base of advanced principle of dividing of the benthic algae, we studi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the limits distribution of the benthic algae. The paper also advanc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process the ecology protecting and realize sustained exploitation of those recourse after analysing some interrelated questions about resource peculiarity,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benthic algae in Zhongjieshan Islands tideland.(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吴文杰[10](2001)在《福建崇武沿海野生经济底栖海藻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崇武沿海有底栖海藻46种。其中野生经济底栖海藻34种(蓝藻门1种,绿藻门8种,红藻门17种,褐藻门8种)。文中对这些海藻的经济价值及资源开发利用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植物科学》期刊2001年01期)

底栖海藻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对舟山中街山列岛的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底栖海藻4门54属78种。其中蓝藻门1属1种,绿藻门9属15种,红藻门32属47种,褐藻门12属15种。本地区新记录5种。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以暖温带性的海藻为主,垂直分布规律表现为底栖海藻种数从高潮带向低潮带剧增。与史料相比,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资源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栖海藻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1].陈娟.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潮间带底栖海藻资源及其季节性变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陆艳用,马玉心,崔大练,王俊,秦景.中街山列岛保护区底栖海藻分布与资源特征[J].水产科学.2011

[3].田丽斯.獐子岛潮间带底栖海藻资源及其季节性变化[D].辽宁师范大学.2009

[4].田丽斯,李莹,张明,王宏伟.獐子岛潮间带底栖海藻资源及其季节性变化[J].水产科学.2009

[5].李莹,王晗,田丽斯,胡中文,张明.辽宁沿海大型药用底栖海藻资源调查[J].现代农业科技.2008

[6].张义浩,李文顺.浙江沿海大型底栖海藻分布区域与资源特征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8

[7].栾淑君,栾日孝.菊花岛海区底栖海藻的资源调查[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

[8].赵素芬,孙会强,袁振江,杨琨.硇洲岛春季底栖海藻资源[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6

[9].王志铮,张义浩,吴常文,严世强.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的资源调查[J].水产学报.2002

[10].吴文杰.福建崇武沿海野生经济底栖海藻资源[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1

标签:;  ;  ;  ;  

底栖海藻资源论文-陈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