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通协同服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车联网,群体协同,态势感知,态势预测
交通协同服务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高尚[1](2019)在《基于群体协同的交通态势感知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传感和信息通信等车联网技术,交通系统能够对人、车和道路基础设施等环境要素的态势信息进行大规模的感知、认知和计算,从而向环境中的车辆和人员提供车联网服务,优化出行效率,保障出行安全,并且提升车联网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由于传统智能交通系统感知手段单一,不足以支撑大范围细粒度的交通态势感知,因此,大规模的交通态势感知可以考虑利用群体智能,基于个体感知的信息,通过群体协同融合成为交通态势感知信息,从而克服单个终端感知能力的局限性,扩大感知的范围和感知的准确性。针对群智感知的需求,论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群智调度的路网流量预测算法CoSTNet,该算法通过学习历史流量数据的区域相关性特征和变化趋势特征,预测未来时刻路网流量的时空分布,从而为群智感知的任务调度提供了依据,能够有效提高群体协同感知的效率。同时论文提出了一种多维度车辆集合搜索方法,通过构建多维车辆关系网络来选择任务车辆,保证了备选集合的数量和质量。论文将算法策略与系统设计进行整合,来优化系统功能业务逻辑,提升交通态势感知服务的效率。论文以车联网群智感知技术为基础,针对车联网应用需求,搭建了交通态势感知服务系统,并对外开放群体协同感知、态势计算预测等车联网共性支撑能力。在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论文阐述了交通态势感知服务系统的相关技术,并基于系统应用场景对任务发布机构、终端车辆、系统管理者这叁类用户进行了功能需求分析。然后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和系统需要完成的群智调度和态势计算两项主要任务,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架构,模块化地设计了群智调度模块、态势计算模块、终端管理模块和用户交互模块,结合关键流程设计和接口设计给出了系统详细设计方案,并对论文提出的服务系统的功能和模块进行了细致的测试验证。最后,给出了论文的工作总结和下一步的工作与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2)
马爱平[2](2018)在《打造区域交通一体化、开启智能交通新篇章》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群进程加快,高铁、城轨、城际/市域铁路在城市群区域中发挥了主要交通骨干的作用,轨道交通建设呈多制式和网络化发展趋势,不同制式在客流需求、运营状态上的时空关联性日益增强。现有的单制式独立运营,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区域轨道交通的综合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8-01-12)
高明静[3](2017)在《通号院集团启动“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系统”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群是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而轨道交通则是城市群交通的“骨干”和“血脉”。随着轨道交通不同制式间的客流换乘需求、运营状态时空关联性的增强,在区域轨道交通复合网络中逐渐凸显出一些问题,例如总体运能利用不充分、安全综合保障不深入、旅客出行全过程不便捷(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报》期刊2017-11-27)
交通协同服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群进程加快,高铁、城轨、城际/市域铁路在城市群区域中发挥了主要交通骨干的作用,轨道交通建设呈多制式和网络化发展趋势,不同制式在客流需求、运营状态上的时空关联性日益增强。现有的单制式独立运营,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区域轨道交通的综合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通协同服务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高尚.基于群体协同的交通态势感知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马爱平.打造区域交通一体化、开启智能交通新篇章[N].科技日报.2018
[3].高明静.通号院集团启动“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系统”项目[N].中国工业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