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运行调整论文-刘敏

客运专线运行调整论文-刘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客运专线运行调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列车开行方案,调整

客运专线运行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刘敏[1](2018)在《铁路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调整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部分客运专线的列车客座利用率普遍较高,并且客流增长趋势明显,有必要基于当前列车运行图研究线路剩余通过能力;而部分客运专线的部分列车客座利用率偏低,应适当调整列车运行图,使输送能力匹配客流结构,提升客运效益。针对前一种情形,构建增开本线列车模型,保持当前列车开行方案和运行顺序,适当调整当前列车运行时刻,从备选方案集合中选择增开列车的开行方案;针对后一种情形,构建调整本线列车模型,以增开本线列车模型为基础,进一步考虑当前OD客流量分配,实现输送能力优化配置。最后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验证2种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18年10期)

吴永良[2](2014)在《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列车在中间站由于进行必要的技术作业、客货作业、会车和越行等,必须发生的停站时间称为列车在中间站的停车时分。技术作业与客货作业的时间为标准时间,在列车恢复正点运行中,可调整度较小,定义为最小停站时间;列车的会让和越行,在列车恢复正点运行中,可调整度较大,定义为附加停站时间。(本文来源于《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期刊2014年04期)

张伦[3](2012)在《京石客运专线运行试验期间北京枢纽运输调整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京石客运专线将于2012年下半年进入运行试验阶段。在分析北京枢纽主要车站及动车组检修能力现状和运行试验期间北京枢纽能力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对北京南站普速场上水设施进行补强,对枢纽客运站分工进行统筹调整,利用枢纽联络线对旅客列车径路进行优化,合理安排试验列车开行及检修方案等运输调整及能力补强方案。(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12年04期)

陈东,吴柏青,李永辉[4](2011)在《城际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际客运专线在列车运行距离、组织方式上与既有线或中长途客运专线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列车运行调整目标和原则有所不同。在分析城际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种类列车的运行特点,提出分别制定列车运行调整目标的思路,以及不同调整目标下的调整原则和调整措施。利用列车运行仿真平台对调整措施进行评价,并给出作业流程的具体步骤。(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11年08期)

石雨,杨浩,陈滋顶[5](2010)在《基于客运专线运行调整的列车运休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列车运休需要解决运休地点选择、运休列车确定、运休后接续列车安排、运休后旅客换乘组织及运休后动车组调配等相互作用的5个问题。以列车正常运行及临时限速运行时间、列车从车站出发时间、相邻列车间的最小运行间隔时间、列车在终到站的晚点时间和列车在始发站的接续方式为约束条件,以列车终到站总晚点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列车运休问题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根据列车当前状态反复迭代对模型进行求解。以京沪高速仿真实验系统中沪宁段为背景,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改变原动车组交路计划的基础上,通过运休模型合理安排列车接运及接续,可以显着地提升列车运行调整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0年06期)

石雨[6](2010)在《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的策略、模型与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以高速度、高密度、高正点率和高安全性为主要特征的客运专线而言,实时性要求高、需满足多目标优化、多约束条件的列车运行调整问题已经成为客专调度领域前沿性的研究方向。为此,论文在回顾国内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将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问题转化为车间调度问题,并针对局部调整和大面积调整分别提出了实用可行的调整策略、模型及算法。研究的重点包括:(1)从调度问题的一般性描述出发,通过叁元表示法、分类及特点、调度规则叁个侧面阐述了调度问题的基本理念;同时,依托整数规划模型、析取图模型和比选图模型解析了调度问题的建模原理;在此基础上,论文揭示了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问题的内涵,并对其起因和运行调整方案的编制作出了说明。(2)论文在定义了列车等级、列车调整等级、可恢复晚点与局部调整、不可恢复晚点与大面积调整等概念的基础上,从调整原则与调整措施两方面研究了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策略,并着重指出:列车运行调整原则应包括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原则和用于实际操作的技术原则;适用于大面积调整的列车运休措施要根据具体情况重点解决好运休列车的确定、运休地点的选择、运休后接续列车的安排、旅客的换乘组织及动车组的调配等相互作用、互为约束的5个问题及其涉及的20个约束条件。(3)论文详细阐述了与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有关的追踪列车最小间隔时间和列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缓冲时间,指出追踪列车最小间隔时间具有实时动态变化的特性,并讨论了区间运行时分中、停站时间中及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中的缓冲时间及其适用条件。(4)论文重点研究了包含局部调整模型与大面积调整模型在内的完整的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模型,其中,局部调整模型包含了加权总晚点时间损失最小化和正点率最大化2个目标函数、6个约束条件及7个重要性质;而大面积调整模型主要围绕调整策略中提出的部分列车运休措施,抽象出调度区段内所有列车在终到站总晚点时分最小及旅客总损失时间最小2个目标函数及18个约束条件。值得指出,该模型是在原有比选图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重新定义的权重(调整等级)实现了对原有模型的功能改进。(5)为了有效求解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模型,论文分别对局部调整模型和大面积调整模型进行了详细的算法设计和说明。(6)以目前我国客运专线使用的CTCS-2级和CTCS-3级列控系统为基础,论文深入地研究了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模型与列控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并基于二者之间存在的执行与反馈的信息闭环,结合连续式一次制动模式曲线,探讨了用于指导司机进行加速赶点操作的速度指导曲线及其具体用法。(7)论文参考京沪高速铁路仿真实验系统中沪宁段的实验数据,以局部调整和大面积调整为仿真背景,开发了一个基于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模型、且可分析不同调整策略下运行调整结果的仿真实验系统;同时,利用该系统模拟出不同的仿真场景,并通过应用各种调整策略的仿真实验获得具有分析价值的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0-10-22)

贺振欢,李海鹰,苗建瑞,蒋熙,孟令云[7](2010)在《铁路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策略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客运专线高中速列车共线运行的组织模式,首先综合考虑列车等级、正晚点状态及剩余运程等因素,分析了调度员可采取的运行调整策略,在此基础上模拟调度员在不同的晚点设置条件下,利用不同调整策略进行运行调整的过程,并重点对各类晚点列车数量及时间等指标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可以发现:1)高速列车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当列车晚点时,令所有列车按现有次序运行可获得较好的效果;2)当中速列车不允许影响高速列车时,其抗干扰能力较差,应适当安排远程车及正点车先行;反之,其抗干扰性大为提高,并且当高速列车可被连带移动的时间不大于实际列车间隔时间时,对高速列车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张流洋,李波,张黎明,高敬礼[8](2009)在《用改进的混合遗传算法调整优化客运专线列车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借鉴国内外专家对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自动调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客运专线双线列车运行调整的数学模型.为了克服标准遗传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化从而导致算法过早停滞的缺陷,基于混合遗传算法对调整模型进行优化设计,引入了罚函数法对约束条件进行处理,建立了基于罚函数的适应度函数,以郑西客运专线的研究为背景构造实例,在matlab7.0仿真环境下对实例进行求解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了混合遗传算法具有很好的优化能力,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王慧妮[9](2006)在《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模型及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列车运行调整就是当列车运行实际状态偏离预定值,造成列车运行紊乱时,通过重新规划列车运行时刻表,尽可能恢复列车有序运行状态的过程。列车运行调整要以计划时刻表(基本图)为基础,具有高实时性、强约束性、组合优化等特点。 本文研究了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计划的优化编制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问题进行了探讨: 1.分析了列车运行调整的特征、影响列车运行调整的因素,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的特点及调整策略。 2.以总的列车加权晚点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的优化模型。 3.列车运行调整计划的优化问题是一类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属于NP—Hard问题,存在大量的约束条件,且运行调整计划的编制需要很高的实时性,因此很难用数学规划方法来对模型进行求解。本文采用了智能优化算法——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根据列车运行调整问题的特点,采用了二维矩阵编码,设计了相关的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并提出了约束条件的处理方法。 4.以武广客运专线研究情况为背景构造了实例,并在matlab7.0仿真环境下编制了列车运行调整的遗传算法,对实例进行了求解,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6-03-01)

客运专线运行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列车在中间站由于进行必要的技术作业、客货作业、会车和越行等,必须发生的停站时间称为列车在中间站的停车时分。技术作业与客货作业的时间为标准时间,在列车恢复正点运行中,可调整度较小,定义为最小停站时间;列车的会让和越行,在列车恢复正点运行中,可调整度较大,定义为附加停站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客运专线运行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1].刘敏.铁路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调整优化方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8

[2].吴永良.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模型的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

[3].张伦.京石客运专线运行试验期间北京枢纽运输调整方案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

[4].陈东,吴柏青,李永辉.城际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策略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

[5].石雨,杨浩,陈滋顶.基于客运专线运行调整的列车运休模型[J].中国铁道科学.2010

[6].石雨.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的策略、模型与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

[7].贺振欢,李海鹰,苗建瑞,蒋熙,孟令云.铁路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策略仿真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10

[8].张流洋,李波,张黎明,高敬礼.用改进的混合遗传算法调整优化客运专线列车运行[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

[9].王慧妮.客运专线列车运行调整模型及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标签:;  ;  ;  ;  

客运专线运行调整论文-刘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