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车辆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汽车,操纵稳定性,半主动控制策略
车辆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秋影,苗文兴[1](2019)在《探究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半主动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因现代汽车普遍在转向行驶、变向行驶时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对驾驶者安全有一定影响,所以文章将进行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半主动控制策略研究,以期对车辆研发提供一点思考。(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常鑫,李海舰,荣建,赵晓华,赵国强[2](2019)在《混有网联车辆的交通流稳定性和最大服务流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车辆和网联人工驾驶车辆组成的混合交通流,分析不同网联车辆市场占有率对稳定性和最大服务流率的影响。基于传统车辆与网联车辆的跟驰特性,建立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分析的一般方法;基于HCM2010宏观交通流分析方法,获得不同网联车辆市场占有率下的最大服务流率。结果表明:市场占有率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与最大服务流率;当占有率大于0. 51时,混合交通流可在任意平衡态速度下稳定,在高密度、低稳态速度下的稳定性提高更加显着;相比传统交通流,网联车辆交通流的通行能力可提高63. 64%;当占有率大于0. 5时,混合交通流最大服务流率提升更快,且占有率越高,提高幅度越大。(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晓腾[3](2019)在《基于Simulink的车辆极限操纵稳定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imulink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在整车模型基础上建立虚拟K&C试验台,利用实车K&C试验数据和操纵稳定性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然后针对标定后模型设置典型操纵稳定性仿真工况,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精确性。最后,通过改变车辆后轴弹簧刚度参数,研究参数变化对整车极限操纵稳定性能的影响。经验证,Simulink搭建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可以作为研究车辆动力学和支持底盘调校的辅助工具。(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3)》期刊2019-10-22)
聂载东,汪炳,丁勇,李志勇[4](2019)在《事故车辆施救工况独柱墩匝道桥倾覆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型车辆在独柱墩匝道桥上发生事故时,吊车上桥施救工况往往会导致匝道桥发生倾覆灾害的风险。针对直线和曲线两种匝道桥型,考虑2种典型吊车施救2种常用重型车辆的情况,确定了5种抗倾覆分析的工况。提出了3项匝道桥抗倾覆稳定性分析的内容,即桥梁支座脱空、抗倾覆稳定系数、桥面板局部承载能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曲线桥在吊车施救过程中的支座脱空风险比直线桥大,吊车上桥靠近事故车时的支座脱空风险比吊车起吊事故车时更大;(2)为了降低支座脱空的风险,直线匝道桥事故车救援时,吊车应行驶于中线附近区域;曲线匝道桥若事故车位于离心侧,则吊车应行驶于向心侧;(3)一般情况下,吊车施救重型车辆时匝道桥的抗倾覆稳定系数能够满足中国桥梁规范要求,但施救时的倾覆风险随着车辆重量的增大而增大;(4)吊车起吊事故车辆时,桥面板的局部承载能力可能不足;可以通过调整吊车的支腿位置、加大支腿垫板尺寸、加快救援过程来减小对桥面板可能的损害。(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军,唐爽,周伟[5](2019)在《考虑车辆稳定性的模型预测路径跟踪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车辆路径跟踪控制大多集中于跟踪的精确性,却忽略车辆行驶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车辆稳定性的模型预测路径跟踪方法.首先,以简化后的车辆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推导线性时变路径跟踪预测模型,增添表征车辆稳定性的质心侧偏角等约束条件;然后,对二次规划进行求解,添加向量松弛因子解决计算中出现的无解问题;最后,通过Car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对文中方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文中所提方法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在不同车速、不同附着系数下,保证跟踪参考路径较为精确的同时,还可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霍艳忠,武振锋,谢子豪,丁旺才[6](2019)在《基于非线性因素的铁道车辆运动稳定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车辆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因素,研究分析车辆运动稳定性的学术进展及存在问题;介绍了车辆运动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车辆运动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评述了基于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轮轨蠕滑力和悬挂元件非线性因素的车辆运动稳定性的非线性振动相关研究;建议对车辆运动稳定性的非线性振动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研究内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车辆》期刊2019年04期)
陈亚伟,邵毅明,郝西祥,甘元艺[7](2019)在《基于运动预测的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车辆横向控制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预测的车辆横向稳定性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首先,通过预测车辆未来的横向状态,控制系统确定控制干预的时间和预测时域内期望的横摆角速度;然后,计算出符合车辆横摆角速度且在线性区内的轮胎侧偏角;最后,设计轮胎侧偏角控制器以跟踪所需的期望轮胎侧偏角,从而保证车辆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在保证横向控制精度的同时,对于时变工况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吴晖彤,刘波[8](2019)在《事故车辆操纵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车辆悬架装置、转向杆系结构参数的改变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选择悬架装置、转向杆系受到破坏的事故车辆进行修复前、修复后的四轮定位参数的台架对比测试,并对悬架装置、转向杆系恢复后的车辆进行道路试验,包括低速行驶转向轻便性试验、汽车稳态回转试验、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试验、蛇行试验等。试验结果表明,恢复受损车辆的悬架装置、转向杆系的结构及相互运动关系,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可以得到恢复。(本文来源于《农机使用与维修》期刊2019年08期)
陈欠根,叶肖杰,张志赟,汪志杰[9](2019)在《六轮独立驱动无人车辆直驶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6×6独立电驱动地面无人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由于无人平台装配误差、电机控制系统欠稳定,以及行驶路况差异等因素,导致车辆产生横摆角速度和车轮滑转,进而发生横向位移、甩尾的现象,提出基于P I控制的驱动防滑控制和基于滑模变结构的附加横摆力矩控制的直驶稳定性控制系统,使无人车辆在防止车轮出现滑转的同时保证车辆的直线行驶能力。为了验证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利用Trucks im和MATLAB/S imulink建立无人车辆联合仿真模型。在对开路面工况下进行仿真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加入控制器之后的无人车辆能够迅速减小车辆的横摆角速度并使其保持在0±0.03(°)/s,且车辆行驶路径的横向位移趋近于零。结论认为:直驶稳定性控制系统能够保证车辆的直线行驶,控制算法具有可行性和高效性。(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期刊2019年08期)
孙占瑞,程琳,张小静[10](2019)在《高空作业车辆稳定性计算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高空作业车辆稳定性的国家标准主要有适用于举高消防车的GB 7956.12—2015和适用于高空作业车的GB/T 9465—2008两种。为探讨高空作业车稳定性校核的合理方法,以某22 m云梯车为例,分别按照这两种标准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举高消防车标准,高空作业车标准对高空作业车辆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理论计算方法更加保守,安全性更高,但限制了车辆的工作范围,不能完全发挥车辆的作业能力。结论认为:在对高空作业类车辆进行设计计算时,若对车辆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非常高时,建议采用高空作业车标准的计算方法,否则建议采用举高消防车标准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期刊2019年07期)
车辆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车辆和网联人工驾驶车辆组成的混合交通流,分析不同网联车辆市场占有率对稳定性和最大服务流率的影响。基于传统车辆与网联车辆的跟驰特性,建立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分析的一般方法;基于HCM2010宏观交通流分析方法,获得不同网联车辆市场占有率下的最大服务流率。结果表明:市场占有率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与最大服务流率;当占有率大于0. 51时,混合交通流可在任意平衡态速度下稳定,在高密度、低稳态速度下的稳定性提高更加显着;相比传统交通流,网联车辆交通流的通行能力可提高63. 64%;当占有率大于0. 5时,混合交通流最大服务流率提升更快,且占有率越高,提高幅度越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辆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秋影,苗文兴.探究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半主动控制策略[J].汽车实用技术.2019
[2].常鑫,李海舰,荣建,赵晓华,赵国强.混有网联车辆的交通流稳定性和最大服务流率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王晓腾.基于Simulink的车辆极限操纵稳定性能研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3).2019
[4].聂载东,汪炳,丁勇,李志勇.事故车辆施救工况独柱墩匝道桥倾覆稳定性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9
[5].李军,唐爽,周伟.考虑车辆稳定性的模型预测路径跟踪方法[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霍艳忠,武振锋,谢子豪,丁旺才.基于非线性因素的铁道车辆运动稳定性研究进展[J].铁道机车车辆.2019
[7].陈亚伟,邵毅明,郝西祥,甘元艺.基于运动预测的车辆横向稳定性控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8].吴晖彤,刘波.事故车辆操纵稳定性的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
[9].陈欠根,叶肖杰,张志赟,汪志杰.六轮独立驱动无人车辆直驶稳定性研究[J].工程机械.2019
[10].孙占瑞,程琳,张小静.高空作业车辆稳定性计算方法探讨[J].工程机械.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