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减载缓释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遗传算法,PCL,减载缓释机构,结构优化
减载缓释机构论文文献综述
戴永辉,赵美英,安军,杨虎军[1](2016)在《混合遗传算法及其在减载缓释机构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遗传算法早熟与收敛性差的问题,对遗传机制提出了改进策略,并与粒子群算法相混合,建立了一种混合遗传算法。该算法进一步被应用于火箭减载缓释机构的套筒外形优化问题。采用PATRAN的二次开发语言PCL对减载缓释机构进行参数化建模,通过对套筒的外形进行离散与优化,得到了满足Keepers提出的缓释特性的套筒外形。优化结果表明,混合遗传算法收敛速度较快,可行性高,有很好的工程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安军,侯赤,王文智,赵美英[2](2014)在《减载缓释机构特性对火箭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减载缓释机构特性对火箭牵制释放过程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对不同构型减载缓释机构的缓释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在研究运载火箭牵制缓释放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利用MSC.NASTRAN计算了运载火箭牵制缓释放过程中的结构动力响应,并对减载缓释机构的效能进行分析与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进缓释特性,可以有效提高减载缓释机构的缓释效能,从而减小运载火箭全箭结构的动力响应。(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4年01期)
万军[3](2009)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减载缓释机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牵制缓释放技术是当前我国发展高可靠性运载火箭亟需攻克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牵制缓释放系统减载缓释机构研制为背景,对相关的接触问题有限元方法、接触问题形状设计灵敏度分析方法、减载缓释机构缓释特性实验测试方法、减载缓释机构形状优化设计方法、运载火箭牵制缓释放结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全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提出了二维多体有限变形弹塑性摩擦接触问题有限元分析的一种新算法。通过主动集策略和Mortar方法处理接触边线上的约束条件,在Mortar接触线元的切向和法向上采用相同的名义罚函数,采用基于名义罚函数的移动摩擦锥算法正则化接触约束条件,推导了相应的接触切线刚度矩阵和接触节点力表达式。文中算法继承了移动摩擦锥算法和Mortar方法的优点,表达式较简洁,便于编程实现。数值算例验证了算法的精度和有效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减载缓释机构设计方案,并初步设计出满足相关设计部门要求的减载缓释机构。采用本文接触算法,较系统地研究了减载缓释机构的缓释特性。分析了减载缓释机构的基本缓释过程,探讨了机械加工误差对缓释力位移曲线的影响,以及该曲线的可调节性等性质。并对减载缓释机构的基本缓释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二维多体有限变形弹塑性摩擦接触问题形状设计灵敏度分析的一种新解析算法。将本文接触算法中离散形式的控制方程对形状设计变量微分,得到了该路径相关问题一种新的解析形状设计灵敏度计算格式。其节点位移灵敏度方程在每个增量步可以直接求解。数值算例验证了算法的精度和有效性。与现有的二维多体摩擦接触问题形状设计灵敏度分析的解析算法相比,本文算法表达式较简洁,便于编程实现。提出了一种新的减载缓释机构形状优化设计方法,得到了一种优化的减载缓释机构。采用叁次B样条曲线描述减载缓释机构套筒外壁几何形状,并以样条曲线型值点坐标为设计变量,减载缓释机构的缓释力位移曲线和目标曲线中有限个点的距离平方加权求和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接触形状设计灵敏度算法计算优化目标函数对型值点坐标的灵敏度值,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减载缓释机构的形状优化设计。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对其缓释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运载火箭牵制缓释放过程结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充分发挥了有限元程序MSC.Patran/Nastran的场功能、分组分析功能和CBUSH1D单元的非线性位移载荷函数功能。实现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牵制缓释放结构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分析,开展了减载缓释机构的缓释效能评估。总之,本文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减载缓释机构设计所涉及的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相关设计部门进行减载缓释机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9-09-01)
万军,唐国金,李道奎,雷勇军[4](2007)在《运载火箭减载缓释机构缓释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发射可靠性,未来的运载火箭拟采用牵制释放系统。以一种新型强制式牵制释放系统为例,应用结构分析软件MSC/Marc建立了分析该系统中减载缓释机构缓释特性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缓释销选用应变率无关型材料时,该机构的缓释力-行程曲线受火箭起飞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小,运载火箭的缓释行程以及缓释力-行程曲线可由减载缓释机构的设计来准确的控制。该机构对机械加工精度的要求不苛刻,易于加工。在选择缓释销的材料时应注意缓释过程中销内部可能出现的中心破裂。(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07年04期)
万军,唐国金,李道奎[5](2006)在《减载缓释机构缓释特性的上限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发射可靠性,我国未来的运载火箭中拟采用牵制释放系统。文章以一种新型强制式牵制释放系统为例,建立了分析该系统中减载缓释机构缓释特性的上限模型。该模型可以考虑缓释销拉拔过程中截面缩减率的变化、拉拔模芯表面的摩擦、缓释销材料的硬化以及死区的形成等因素对缓释力曲线的影响。所得上限解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可为减载缓释机构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减载缓释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减载缓释机构特性对火箭牵制释放过程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对不同构型减载缓释机构的缓释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在研究运载火箭牵制缓释放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利用MSC.NASTRAN计算了运载火箭牵制缓释放过程中的结构动力响应,并对减载缓释机构的效能进行分析与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进缓释特性,可以有效提高减载缓释机构的缓释效能,从而减小运载火箭全箭结构的动力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载缓释机构论文参考文献
[1].戴永辉,赵美英,安军,杨虎军.混合遗传算法及其在减载缓释机构中的应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6
[2].安军,侯赤,王文智,赵美英.减载缓释机构特性对火箭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J].固体火箭技术.2014
[3].万军.新一代运载火箭减载缓释机构设计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4].万军,唐国金,李道奎,雷勇军.运载火箭减载缓释机构缓释特性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7
[5].万军,唐国金,李道奎.减载缓释机构缓释特性的上限法分析[J].塑性工程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