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英语移动学习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移动学习,英语教学
英语移动学习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何慧敏,张晖[1](2019)在《基于UTAUT模型的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语移动学习中,理解什么是影响学生接受它的关键因素对进一步改进产品,提高接受度有重要作用。根据UTAUT模型,设计出影响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行为的六个变量和叁个调节变量。根据六个变量、叁个调节变量设计了问卷。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使用手机学习英语方面具有较高的普适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类别在影响因素上有显着差异,大一与大叁学生在内容与资源方面有显着差异,感知自我效能、内容与资源、绩效期望叁个因素对行为意向影响权重占比较高。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如何提高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接受度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淑艳,李岩[2](2018)在《学习风格与英语词汇移动学习的相关性——一项基于VARK学习风格模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移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运用VARK感知学习风格模型探讨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借助手机APP习得英语词汇的关系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传媒类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研分析了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属性及其与英语词汇移动学习效果的关系,在词汇习得的层面探讨移动学习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多种结合方式,提升大学英语学习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8年27期)
刘淳[3](2016)在《基于TAM模型的西部地区高校学生英语移动学习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移动学习作为新兴的学习方式,以其不受时间、地点、内容等限制的独特优势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西部地区高校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6年06期)
刘越[4](2015)在《基于ARCS模型的大学英语词汇移动学习APP设计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移动时代的催生下,移动学习正式成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并将给未来学习模式带来不容小觑的改变,并为自主学习方式和实现终生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目前,移动学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特别是大学生,成为了核心参与群体。那么“如何让学习者保持高效的学习,并能够在移动学习过程中投入且持续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针对此问题,通过ARCS动机模型的视角探究影响移动学习的相关因素,对大学生当前的移动学习现状、移动学习APP的实际使用效果以及学习动机激发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网络调研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实验研究法对影响大学生移动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大学生英语四级词汇学习为例,通过运用ARCS动机模型的相关策略对新型大学英语词汇移动学习APP的相关教学设计、导航、交互、个性化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开发。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移动学习的发展历程、移动学习的相关概念以及移动学习的相关理论依据进行了梳理,并对国内移动教育APP的研究现状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ARCS动机模型的概述和相关策略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编制出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和影响大学生移动学习相关因素的调查问卷。其次,本文针对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影响大学生移动学习因素,以大学生英语四级词汇学习为例进行了实证调查,并对所收集问卷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进而得出了调研结果。最后,本文结合调查结果,在ARCS动机模型的相关策略下对大学英语移动学习APP进行了优化设计且在Android平台下实现了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APP,希望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并维持大学生的移动学习动机,并使其愿意长期投入到移动学习中去。(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张瑛[5](2015)在《移动学习在高职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学生已经具备实现移动学习的条件,将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结合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这一举措也将成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次全新尝试。(本文来源于《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王月瑶[6](2015)在《基于遗忘理论的英语移动学习模型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遗忘理论的概念,在对课程视频加工整合和复习时间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动态二维表实现学习进度的可视化,进而构建出支持遗忘理论的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而后详细地阐述了用户对该系统模型的应用过程。该系统为遗忘理论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利于节省学生的学习复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期刊2015年05期)
刘越,李柯影,刘爽[7](2014)在《ARCS模型视角下影响学习者移动学习动机的因素调查与分析——以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学习作为基于学习者碎片式时间与学习经验的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动机。分析影响学习者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对于有效激发与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保障移动学习绩效有重要意义。本文以ARCS动机模型为框架,通过在线调查问卷的形式,对370名高校在校生展开"英语词汇移动学习动机"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学习者在移动学习中注意、相关性、自信心、满足四个维度的动机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小学电教》期刊2014年11期)
刘永权[8](2012)在《“大学英语B”移动学习实证研究——基于FRAME模型的设计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的青睐。众多机构和院校纷纷设立项目开展研究,但这些研究要么尚局限于大学的普适技术实验室,要么在学校中被看作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即使是在电大系统中也大多当作信息交流和日常管理的平台。本研究以电大系统广泛采用的蓝卓校园网为平台,以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五所分校的100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机彩信(MMS)方式为试点学生发送教育部统考"大学英语B"微型课件。本研究以FRAME移动学习分析模型为出发点,在实验前期对学习对象、教学设计、内容呈现等方面做了充分调研。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点后,从实验效果、学习者认可度和对下一步实验的意见、建议等方面实施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与控制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考试通过率大幅度提升,绝大部分成人学习者对这种学习方式持欢迎态度,并对扩大试点范围和内容针对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由于该研究是基于教学实践的实证研究,将对以后移动学习的普及乃至泛在学习的未来发展提供案例参考。(本文来源于《开放教育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王伟[9](2011)在《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计算设备的普及、移动通信资费的下调、移动学习应用的增加以及人们终身学习意识的不断增强,移动学习正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融入到越来越多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来。与之相伴,移动学习相关研究也引起越来越多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大学生是移动学习的喜闻乐见群体的鲜活力量来源之一。移动学习同时也为大学英语学习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这对于有效完成教育部所倡导的在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中,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开拓了新的视野。但是大学英语教育却缺乏行之有效的移动学习系统,也没有可以直接参考的模型。有效的移动学习系统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必须针对特定的需求群体探究具体的系统功能、媒体类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因此,只能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研究。同时,从先进的学习理论中寻找系统模型支撑理论,借鉴优秀参考模型也能够有效的提升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的有效性。本文以探求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为研究目标,首先对移动学习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从移动学习的内涵及特征界定、移动学习的理论模型、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需求分析叁方面积淀了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的基础,接着提出了微游戏性、人性化、个性化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MLMCE,并对其功能模型及体系结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此外,本研究以大学英语词汇移动学习系统为例,对所提出的MLMCE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和设计说明。本文的研究工作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1)通过对国内外移动学习相关定义及概念的对比分析,在“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前提下进行了移动学习内涵界定,并从移动学习设备、移动学习环境及移动学习活动叁方面进行了特征分析;(2)对活动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会话学习理论等移动学习主要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及对比,基于Sharples的“分析移动学习的活动理论模型”、Salomon的“个体认知与分布式认知的交互模型”和Laurillard的“技术支持学习的会话模型框架”,提出了会话-活动-分布式理论模型(CAD);(3)采用移动学习系统“大学英语精读掌中宝”,通过让受访者亲身体验移动学习、填写体验问卷及接受深度访谈叁个环节,深入了解受访者对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的功能需求,得出了一系列有益的结论;(4)基于对移动学习的内涵界定及特征分析、CAD理论模型、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功能需求,并以对大学英语新课改要求及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为增补,提出了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MLMCE,还重点论证了CAD理论模型、系统模型需求分析、大学英语新课改要求及大学生学习特点与模型功能的映射关系,并进行了功能设计;(5)论述了MLMCE的自适应体系结构,首先剖析了XAHM的自适应原理和应用在移动学习方面的不足,然后遵从MLMCE模型的设计思路与原则,从领域模型五层结构化、学习者模型非知识单属性化、自适应机制两级结构化叁个角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给出了在自适应视角下的MLMCE体系结构;(6)以大学英语词汇移动学习系统为例,对所提出的MLMCE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和设计说明。(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罗耀华[10](2006)在《移动学习模型分析及移动英语平台的设计和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进了世界信息化的进程,也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教育技术从传统技术、普通媒体技术发展到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基于个人电脑和有线网络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而基于无线通讯技术和移动计算设备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会普及,[2]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今天,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移动学习应运而生。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简称M-Learning)是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和无线技术两者相结合的产物,它带给了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3]。现在,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其他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及无线与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逐步得到实现,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学习方式。移动学习的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交互性、共享性、个性化等学习特征使得学习者不再局限在电脑前,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随身”地进行学习。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移动学习系统进行了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从移动学习的支持技术出发,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移动学习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并以这些理论为基础,以移动通信技术与Internet网络技术结合的移动Internet为承载方式,构建了一个以手机短信息服务和手机上网技术为基础的移动学习系统的网络模型体系结构。分析了移动环境下学习的特点,讨论了系统软硬件构成及关键技术;同时,通过对教学中的两大要素:教师和学习者在系统中角色的分析,研究了移动环境下的学习方式,规划了系统的模块,并对整个教学过程做了论述,提出了学习资源组织模型和传播模型。(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06-06-30)
英语移动学习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移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运用VARK感知学习风格模型探讨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借助手机APP习得英语词汇的关系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传媒类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研分析了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属性及其与英语词汇移动学习效果的关系,在词汇习得的层面探讨移动学习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多种结合方式,提升大学英语学习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语移动学习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何慧敏,张晖.基于UTAUT模型的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刘淑艳,李岩.学习风格与英语词汇移动学习的相关性——一项基于VARK学习风格模型的实验研究[J].学周刊.2018
[3].刘淳.基于TAM模型的西部地区高校学生英语移动学习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
[4].刘越.基于ARCS模型的大学英语词汇移动学习APP设计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5].张瑛.移动学习在高职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模型[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6].王月瑶.基于遗忘理论的英语移动学习模型的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
[7].刘越,李柯影,刘爽.ARCS模型视角下影响学习者移动学习动机的因素调查与分析——以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4
[8].刘永权.“大学英语B”移动学习实证研究——基于FRAME模型的设计与开发[J].开放教育研究.2012
[9].王伟.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0].罗耀华.移动学习模型分析及移动英语平台的设计和开发[D].四川师范大学.2006
标签: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 移动学习; 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