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模量论文-吴连会

粘性模量论文-吴连会

导读:本文包含了粘性模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近沉积粘性土,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压缩模量

粘性模量论文文献综述

吴连会[1](2012)在《新近沉积粘性土的压缩模量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略论述了新近沉积土的一般特征,通过分析研究大量的试验数据,确定出了新近沉积粘性土的压缩模量Es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2年12期)

徐艳玲,唐伯明,谢国栋,朱洪洲[2](2011)在《不同含水率下应力级位对粘性土动回弹模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了一种土类,经过一系列的基础物性试验,判定为低液限粘土,将此类土作为试验土组,进行了动叁轴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压实度一定,土样的含水率小于最佳含水率时,动态回弹模量对应力的敏感性较强,粘性土的动态回弹模量随着偏应力σd以及体应力θ的增加而增大;当含水率小于最佳含水率时,路基回弹模量值对体应力不敏感;当含水率大于最佳含水率时,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值随着偏应力σd以及体应力θ的增加而急剧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1年06期)

邱欣,钱劲松,张世洲[3](2011)在《基于基质吸力的粘性路基土动回弹模量预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非饱和粘性路基土动回弹模量参数取值问题,采用滤纸法测定土样基质吸力,获取其土水特征曲线,并利用室内重复动叁轴测试方法,进行了动态回弹模量测试,并探讨了动回弹模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进而在考虑含水量与基质吸力之间对应关系的基础上,集成创建了综合反映湿度状况(基质吸力)与应力状况(围压和循环偏应力)影响的粘性路基土新型动态回弹模量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土水特征曲线Fredlund&Xing模型能够较好地关联非饱和粘性路基土基质吸力与湿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回弹模量测试值随围压、基质吸力和压实度的提高而增大,随循环偏应力和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1年03期)

兰伟,凌建明,官盛飞[4](2008)在《非饱和粘性路基土回弹模量预估模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双应力状态变量理论及Bishop提出的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公式,对Uzan模型及NCHRP1-28A推荐的叁参数复合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室内重复加载叁轴试验及土-水特性曲线标定,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中引入了控制路基土力学性状的应力状态变量,不仅符合路基土的实际工作状态,还同时考虑了应力状况和含水率对路基土回弹模量的影响,弥补了原有模型未考虑湿度或将其与应力状况分开考虑之不足。(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08年05期)

杨树荣,拱祥生,黄伟庆,林宏达[5](2006)在《非饱和粘性路基土回弹模量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TS动力叁轴试验系统,进行一系列路基土回弹模量试验,并于试验后以滤纸法量测土样之基质吸力,以探讨非饱和粘性路基土之回弹模量特性及基质吸力对回弹模量之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重复荷载下之偏应力愈大则回弹模量愈小,且回弹模量随基质吸力的增加而增加。本文并建立以重复荷载之偏应力及基质吸力预测非饱和粘性路基土回弹模量之模式,改善传统模式未能考虑含水率对路基之影响。(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程少彬,丁少润,江毅[6](2005)在《可塑~坚硬状粘性土压缩模量在实际受荷压力段的取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粘性土室内侧限压缩试验曲线,理论上推导出地基土在实际受荷压力段的压缩模量当量值,并考虑原土结构性和有效应力损失等因素对该值进一步修正,得到可塑~坚硬状粘性土压缩模量比较合理的数值。(本文来源于《广州建筑》期刊2005年05期)

舒武堂,李国胜,蒋涛[7](2004)在《武汉地区淤泥质软土、粘性土的压缩模量与变形模量的相关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武汉地区104组载荷试验与室内对比试验资料统计回归分析结果,得出该地区淤泥质软土、一般粘性土和老粘性土的变形模量E0与压缩模量Es之间的经验公式,该经验公式可供武汉地区岩土工程实践参考使用。(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界》期刊2004年07期)

尹永川[8](2002)在《新近沉积粘性土的压缩模量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略论述了新近沉积土的一般特征 ,通过分析研究大量的试验数据 ,确定出了新近沉积粘性土的压缩模量ES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值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02年01期)

钱学德,郭志平[9](2000)在《非饱和无粘性土动剪切模量的实用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可以考虑平均有效应力、孔隙比和颗粒特征对非饱和无粘性土最大剪切模量比及最优饱和度的综合影响的方法 ,仅需四个参数 :土的级配、孔隙比、平均有效应力和颗粒形状 ,因此可避免一系列复杂的动力试验 .提出的方法和Hardin公式、吴世明公式一起 ,共同提供了一个计算无粘性土 (干的、饱和的或非饱和的 )低幅剪切模量的合理途径 .而且此模量对土质及场地条件变化的敏感程度也可用本文方法加以确定 .(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3期)

邵军义,朱珊[10](1997)在《粘性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归一化弹性模量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饱和粘性土等向团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应力应变关系的归一化性状、弹性模量及其应用等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归一化变数,导出了弹性模量与地基土深度之间的关系,经工程实例验证,该关系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鞍山钢铁学院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粘性模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了一种土类,经过一系列的基础物性试验,判定为低液限粘土,将此类土作为试验土组,进行了动叁轴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压实度一定,土样的含水率小于最佳含水率时,动态回弹模量对应力的敏感性较强,粘性土的动态回弹模量随着偏应力σd以及体应力θ的增加而增大;当含水率小于最佳含水率时,路基回弹模量值对体应力不敏感;当含水率大于最佳含水率时,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值随着偏应力σd以及体应力θ的增加而急剧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性模量论文参考文献

[1].吴连会.新近沉积粘性土的压缩模量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的关系[J].科技视界.2012

[2].徐艳玲,唐伯明,谢国栋,朱洪洲.不同含水率下应力级位对粘性土动回弹模量的影响[J].中外公路.2011

[3].邱欣,钱劲松,张世洲.基于基质吸力的粘性路基土动回弹模量预估模型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

[4].兰伟,凌建明,官盛飞.非饱和粘性路基土回弹模量预估模型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2008

[5].杨树荣,拱祥生,黄伟庆,林宏达.非饱和粘性路基土回弹模量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

[6].程少彬,丁少润,江毅.可塑~坚硬状粘性土压缩模量在实际受荷压力段的取值探讨[J].广州建筑.2005

[7].舒武堂,李国胜,蒋涛.武汉地区淤泥质软土、粘性土的压缩模量与变形模量的相关关系[J].岩土工程界.2004

[8].尹永川.新近沉积粘性土的压缩模量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的关系[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

[9].钱学德,郭志平.非饱和无粘性土动剪切模量的实用计算方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10].邵军义,朱珊.粘性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归一化弹性模量及其应用[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7

标签:;  ;  ;  

粘性模量论文-吴连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