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岳阳市旅游资源开发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徐眩[1](2021)在《“现代化大城市”战略背景下岳阳市全域旅游建设路径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和全域旅游理念的深入,全国旅游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岳阳市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从旅游规划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构建"现代化大城市"战略背景下岳阳市全域旅游建设路径图,以"全域、生态、发展"为核心,在景城共建、生态依托和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以深化全域旅游改革。
岳燕祥[2](2020)在《中国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关系的时空特征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同时,我国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更为复杂,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仍旧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搅动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内“三期叠加”仍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探索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的创新力和竞争力迫在眉睫。伴随着生产要素向旅游业的大量集聚、旅游生产力的日益加强,旅游生产关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刻,以及旅游发展中凸显出来的优化产业结构、提质增效中的积极作用,旅游化正成为我国日益重要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城市是一个国家最重要和活跃的组成单元,城市效率反应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能力,城市的旅游发展与城市效率有着历史性的关联,由此,本研究以城市为切入点,立足城市发展,对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以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具有相同的发展因素,以及城市旅游化通过对城市发展投入、产出因素的影响而对城市效率产生作用,城市效率的认知与实践惯性也作用于城市旅游化发展为支撑,提出了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存在时间上的关联关系的假设,同时在论述城市类型和城市定位多样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的协同存在空间差异的假设。其次,开展了定性分析。一方面通过文献研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并明确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另一方面由于“旅游化”、“城市旅游化”和“城市效率”本就是三个动态概念,而“城市”则是一个时空交叠的整体,故通过回溯历史,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下城市与旅游的发展进行了推演。上述研究完善了对相关概念的认知,同时得出: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有着历史性的关联,旅游化是在后工业社会应运而生的一种生产方式,表现为在生产领域中旅游业逐步上升为主导产业,在生活领域中旅游成为人们不能缺少的内容的动态过程。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驱动下的必然趋势,是当下可与工业化并行的有效生产方式,对缓解工业化发展中的伴生问题,以及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和增强人民幸福感具有积极作用。之后,本着科学严谨、逻辑合理与切实可操作的原则,在吸收借鉴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优化的城市旅游化和城市效率指标体系,并分别运用线性权重法和SBM-DEA法测算和分析了我国2007年-2016年间268个地级及以上样本城市的旅游化指数值及增长率和城市效率指数值及增长率,应用协整模型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论证了旅游化与城市效率在时间维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空间维度,利用四象限分析模型及交叉组合法将城市分类为十六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城市的旅游化发展特征、城市效率特征进行了阐述,同时给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最后,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将研究的创新归纳为优化了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的指标体系、以城市发展为立足点来研究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依城市类型的差异客观理智地给出不同的旅游化发展建议。从旅游学人的角度,提出三个观点以讨论,分别是:1、旅游化是顺应历史的必然却不是旅游业的一支独大;2、旅游化兼具逆向的表征和正向的效用;3、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适合全面推进旅游化。对相关知识和思想进行创造性探索将是一项长久的使命。同时,从认知的使命角度,总结了研究的局限并对未来研究可拓展的方向进行了阐述。
周易[3](2020)在《基于游客陶瓷文化价值感知的岳州窑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树立中国形象,建立文化自信,以及“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促进沿线国家友好交流、互相理解与合作的重要途径。陶瓷文化是中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开展陶瓷文化旅游对于弘扬我国陶瓷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岳州窑是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最早的青瓷、最早的釉下彩、最早使用匣钵腹烧技术,为后世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岳州窑的旅游开发能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也对岳阳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文献梳理、相关理论概述及概念界定基础上,根据国内陶瓷文化旅游发展情况,选定景德镇、德化、醴陵、龙泉、长沙、宜兴、禹州为7个陶瓷文化旅游样本地,通过对样本地游客点评文本的收集和处理,分析游客对陶瓷文化旅游的好评率、旅游动机与价值感知和关注内容,运用IPA模型及分析方法,结合文献梳理,将游客陶瓷文化价值感知要素构成归纳为16个要素,并分析游客对各要素的重要性与满意度感知情况,分析得出游客认为陶瓷文化旅游中重要性较高的要素、游客满意度较低的要素、游客认为重要但却不满意的要素等。通过方法目的链理论,将游客陶瓷文化价值感知从属性层、结果层、价值层进行分析发现:游客在属性层关注景区整体基础设施建设,并在要素结构中对16个要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各有偏重;游客在陶瓷文化旅游过程中感到开心、值得或不开心等不同的结果情绪表达,通过结果层与属性层的因果联系可知,游客在结果层主要重视陶瓷文化体验;游客在游玩时的消费预期及其价值实现,基于属性-结果-价值的层级结构,有三条是游客最关注的价值连结要径,表明游客重点关注陶瓷文化教育。通过梳理岳州窑的历史脉络及发展现状,揭示岳州窑文化特质及岳州窑文化旅游开发价值,综合分析岳州窑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剖析岳州窑文化旅游开发呈现的问题,结合游客陶瓷文化价值感知取向特征,提出以下开发改进对策:提升岳州窑文化资源的价值认知和地位,不断挖掘和阐发岳州窑文化内涵,进行准确的开发定位和市场定位,加大景区建设资金投入,构建差异化的产品体系,强化文化性体验项目设计,促进岳州窑文化旅游开发与岳阳市旅游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岳州窑文化品牌营销及推广,树立岳州窑“湖湘第一窑”的品牌形象。
勾娜[4](2020)在《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历史文化名城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而历史街区是支撑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历史街区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取得了不同的成效。湖南现有长沙、岳阳、凤凰、永州等四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拥有的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也是颇值得注意的。本文选择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七个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即长沙市太平街、潮宗街,岳阳市洞庭南路、陆城南北正街,凤凰县古城历史街区、沙湾历史街区,永州市柳子街。本文在界定概念和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首先,分析各街区及其资源,认为其历史文化、教育、科学价值,是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其次,从理念影响、价值驱动、需求推动的角度论述街区开发利用的动因。再次,从开发主体的角度分析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认为其开发利用模式有两种:政企主导型和政企合作型。其中,政企主导型可分为政府主导型(永州柳子街)和企业主导型(凤凰古城历史街区和沙湾历史街区);政企合作型可分为政府和国有企业合作型(长沙太平街、潮宗街和岳阳洞庭南路历史街区)、政府和非国有企业合作型(岳阳陆城南北正街)。结合具体案例,本文对不同类型街区的开发利用作了分析,对其开发利用的成效进行阐述,并总结了这些街区开发利用的共性与差异。最后,本文综合考察,认为七个街区的开发利用有如下问题:管理和开发模式效益有待提升;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不协调;资源开发路径和实现成效受限制。针对问题,本文结合相关政策和行业趋势,为问题解决提出具体对策,旨在从开发利用入手,为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为中国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李博[5](2020)在《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研究》文中指出传统村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迫在眉睫,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湖南省传统村落数量众多、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但针对该省前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研究并不多见。湖南作为我国旅游大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该省也十分重视旅游业发展,并已开发出众多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成绩斐然,但仍有许多旅游资源亟待挖掘。当前,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传统村落作为乡村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其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亟需对湖南省传统村落旅游发展驱动因素及旅游开发潜力展开研究。本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区,以658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GIS为主要技术手段,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指数、不平衡指数、网格维数、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自相关等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学方法,分析了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探究了湖南省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驱动因素,并借助熵权法构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模型,进行湖南省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文章最后提出了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湖南省传统村落呈集聚型分布,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差异较大,区域尺度上,主要分布于湘西、湘南地区;市州尺度上,主要集中在湘西、怀化、郴州、永州、邵阳等5个市州;在区县尺度上,传统村落分布在全省75个县市区,其中11个县市区的传统村落数量不少于20个;传统村落分形特征明显,且分形结构较为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呈现出多中心集聚特征;传统村落的高密度集聚区主要分布于3个片区:武陵山区、雪峰山区和湘南山区,分布带的走向与山脉走向大体一致;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正的空间自相关性,无论是传统村落分布较多的地区,还是传统村落分布较少的地区,在空间上均趋于集聚态势。(2)湖南省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受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地形地貌、植被盖度、河流水系、年降水量、年均气温等是影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内在因素;而社会经济、人口密度、客源市场、交通区位、高级景区等是重要的外部推手,对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影响较为显着。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进行湖南省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研究,发现湖南省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高级潜力区分布面积较广,全省79个县市区内明显分布着旅游开发高级潜力区,二级潜力区位于一级潜力区的外围。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一级潜力区主要分布在45个县市区内,即湖南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都有分布,且一级潜力区主要位于湘西、湘南和湘中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沿路”、“沿河”等空间分布规律。(3)为保护和发展湖南省传统村落,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文章提出调查村落资源,做好传统村落规划;运用新技术,做好管理、宣传工作;坚持合理适度开发传统村落;积极打造湖南增长极,实现点线面多维度发展;储备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人才等建议。
李思琴[6](2020)在《旅游流与城市发展协调关系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推进,我国进入到追求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均面临着更高的挑战。然而,过度旅游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渐严重,城市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旅游研究重点也开始转向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关系研究。本研究重点考察旅游流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关系,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湖南省五大旅游板块对湖南省14个市州进行了综合发展效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分析,结论如下:第一,湖南省旅游流系统与城市发展系统综合效益水平虽偶有波动,但表现出总体上升的发展态势,长沙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城际差异明显,其他城市之间的城际差异较小。不同系统的综合效益水平差异较大。第二,湖南省各城市的旅游流系统与城市发展系统发展不同步,主要属于旅游发展滞后型,但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同步性有所增强。第三,湖南省的旅游流与城市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从时序演变来看,14个市州的耦合协调度表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根据耦合协调度的等级跨越幅度可分为“缓慢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和“徘徊停滞型”;依据时序演变动态特征可分为“高位稳定型”、“波动上升型”和“平滑上升型”。从空间结构演变上看,协调水平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长株潭旅游板块和大湘西旅游板块,并分别以张家界和长沙为重心。主要呈现出3种演变方式:第一种,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推进;第二种,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推进;第三种,分别从东部和西部往中部推进扩散。根据结论总结了湖南省旅游流与城市发展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分别提出了几点建议:对于发展优势要努力维持和充分利用,具体可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模式;从市场环境、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三方面入手促进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升级;进行重点城市建设,加强空间联动性。对于发展劣势要引起重视,尽快补齐短板,具体可以加快城市群建设,缩小城际差异;进行市州旅游产品整合,升级旅游发展格局;加强产城合作,促进协调发展。
袁鹏,曾艺桥,陈政[7](2019)在《基于TOPSIS法的城市旅游发展动力因子评价:以湖南省为例》文中指出文章构建了城市旅游发展动力因子,选取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六大动力因子,及各因子相对应的指标,采用TOPSIS法,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六大动力因子分析,长沙的旅游发展在各方面占有优势;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对岳阳、株洲、常德、湘潭、衡阳的旅游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旅游资源对湘西自治州、张家界、怀化市的旅游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其他城市的旅游发展在各方面处于中等水平。
李宜臻[8](2019)在《乡村旅游视角下湘北农村住宅改造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乡村旅游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地区人口迁移活动频繁,同时现代化进程下农村居民家庭结构、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如今的湘北地区农村住宅空间闲置、空间布局混乱等问题越加凸显。本文结合乡村旅游背景思考当前湘北地区农村住宅的解决方式,利用乡村旅游市场能够有效盘活湘北农村住宅的闲置资源,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客群的旅游需求不可避免的对目前乡村农宅的改造有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在满足农村居民生活前提下,探讨在乡村旅游背景下湘北农村住宅的改造策略,为今后湘北地区乡村旅游市场中农村住宅的改造提供一些思考方向与实践的经验。第一章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解析。并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农村住宅设计的研究情况总结,确定论文研究方法及内容,制定框架。第二章对湘北区域情况分析,了解湘北地区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通过与客群生活需求衍生的旅游服务建筑类型对比后,提出乡村旅游下农宅发展以住宿接待类为主。通过与当前旅游市场中住宿接待各类型的纵横向对比介绍异同点,明确研究方向。第三章根据调研,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对湘北地区农宅现状资料分析整理,并总结当前农村住宅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第四章以问题为导向,结合乡村旅游下客群的需求,逐一提出空间活化改造策略、功能优化策略、立面改造策略、基础设施完善的建议。第五章则通过相关的实践案例,将乡村旅游的农宅改造分为住宿接待型与复合接待型,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以岳阳国富村中的几户示范性农宅的改造实践,探讨在实际项目中本文所提出的乡村旅游下农村住宅改造策略的可行性。
龙雨[9](2019)在《岳阳市旅游发展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机构转型升级是必然的趋势,旅游业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另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有利的外界条件。但是随着旅游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有限的市场资源下,竞争也在不断地加剧,旅游企业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汇总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应该制定怎样的发展战略成为企业和众多学者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岳阳市旅游发展公司为研究对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明确发展战略在岳阳市旅游发展公司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岳阳市旅游发展公司面临的市场环境,提出适合其发展的战略,并且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与对策方法,对其长期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首先阐述了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对战略管理的概念、维度以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回顾,明确了企业发展战略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意义,为岳阳市旅游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保证了本研究具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其次,根据战略管理的基本模型,对岳阳市旅游发展公司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外部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岳阳市旅游发展公司的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利用SWOT分析法对岳阳市旅游发展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更深入分析;最后,结合外界环境以及公司现有的资源条件和能力,制定了岳阳市旅游发展公司的发展战略,并且结合公司的发展提出了战略实施的障碍以及确保公司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保证性措施。通过对岳阳市旅游公司的发展战略分析,不仅对岳阳市旅游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而且为政府旅游相关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对其他同类旅游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周子英,张群,罗欢[10](2017)在《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湖南省区域旅游竞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南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差异等因素影响,湖南省区域内旅游发展水平不平衡。基于生态位理论对湖南省的区域旅游竞合发展进行研究,建立包括资源维、市场维、社会经济维和环境维4个维度的旅游生态位测度体系,选用2006、2010和2014年数据,运用生态位理论计算湖南省14个地市州旅游生态位及其各要素的时空变化,在分析旅游生态位变化的基础上,探讨各地市州旅游生态位变迁。发现随着各种类型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环保的重视,湖南省14个地市州旅游综合生态位差距不断缩小。
二、岳阳市旅游资源开发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岳阳市旅游资源开发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化大城市”战略背景下岳阳市全域旅游建设路径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理论阐释 |
1.1 全域旅游发展论 |
1.2 全域旅游核心论 |
1.3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论 |
2 “现代化大城市”战略背景下岳阳市全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
2.1 岳阳市全域旅游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
2.1.1 地理位置优越 |
2.1.2 旅游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
2.1.3 旅游资源丰富 |
2.1.4 旅游经济贡献日益增长 |
2.2 岳阳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 |
2.2.1 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
2.2.2 旅游供给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
2.2.3 智慧旅游推进速度缓慢 |
2.3 岳阳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ies) |
2.3.1 国家政策支持 |
2.3.2 岳阳市振兴发展机遇 |
2.3.3 居民可随意支配收入日益增多,旅游需求持续上升 |
2.4 岳阳市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威胁(Threats) |
2.4.1 区域市场竞争激烈 |
2.4.2 各种不可抗力因素影响 |
3 “现代化大城市”战略背景下岳阳市全域旅游建设构想 |
3.1 全域整合,构建岳阳市全域旅游建设路径图 |
3.2 “现代化大城市”战略背景下岳阳市全域旅游发展对策 |
3.2.1 聚力发展,景城共建 |
3.2.2 借力政策,多业并举 |
3.2.3 文旅融合,创新业态 |
3.2.4 以点带面,振兴乡村旅游 |
3.2.5 打造旅游演艺品牌 |
3.2.6 培养智慧旅游人才 |
(2)中国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关系的时空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社会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立论基础:旅游成为城市的一种生产方式 |
1.2.1 生产力要素向旅游集聚 |
1.2.2 旅游生产关系影响深入 |
1.2.3 旅游业社会贡献率提高 |
1.3 基本问题: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
1.3.1 我国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基础格局 |
1.3.2 我国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演化规律 |
1.3.3 我国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的正效机制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结构 |
2 理论分析 |
2.1 概念界定 |
2.1.1 旅游化 |
2.1.2 城市旅游化 |
2.1.3 城市效率 |
2.2 文献分析 |
2.2.1 旅游化研究综述 |
2.2.2 城市效率研究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1.1 假设一: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存在时间上的协同关系 |
3.1.2 假设二: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的协同存在空间差异性 |
3.2 研究方法 |
3.2.1 定性研究 |
3.2.2 定量研究 |
3.3 样本与数据 |
3.4 本章小结 |
4 城市旅游化指标体系与测度分析 |
4.1 城市旅游化指标体系 |
4.1.1 既有的旅游化指标体系分析 |
4.1.2 旅游化指标体系的优化原则 |
4.1.3 优化的城市旅游化指标体系 |
4.2 城市旅游化测算与分析 |
4.2.1 权重分配 |
4.2.2 数据处理 |
4.2.3 测算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城市效率指标体系与测度分析 |
5.1 城市效率指标体系 |
5.1.1 既有城市效率指标体系分析 |
5.1.2 城市效率指标体系优化原则 |
5.1.3 优化后的城市效率指标体系 |
5.2 城市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
5.2.1 方法说明与数据处理 |
5.2.2 测算结果与数据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中国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的时间关系分析 |
6.1 方法说明 |
6.1.1 时间序列的稳定性及其检验 |
6.1.2 协整检验 |
6.1.3 误差修正模型 |
6.2 数据预处理 |
6.3 时间关系分析 |
6.3.1 平稳性检验 |
6.3.2 旅游化和城市效率协整检验 |
6.4 本章小结 |
7 中国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的空间关系分析 |
7.1 分析说明 |
7.1.1 分析模型构建 |
7.1.2 城市分类说明 |
7.2 空间关系分析 |
7.2.1 城市旅游化的空间特征分析 |
7.2.2 城市效率的空间特征分析 |
7.2.3 交叉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8 研究总结 |
8.1 研究内容 |
8.1.1 城市旅游化的现状及时空特征 |
8.1.2 城市效率的现状及时空特征 |
8.1.3 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的时空关系 |
8.2 研究见解 |
8.2.1 旅游化是历史发展必然而非一支独大 |
8.2.2 旅游化兼具逆向的表征和正向的效用 |
8.2.3 并非所有城市都适合全面推进旅游化 |
8.3 研究创新 |
8.3.1 概念的创新 |
8.3.2 理论的创新 |
8.3.3 策略的创新 |
8.4 研究展望 |
8.4.1 研究局限 |
8.4.2 研究拓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中国城市旅游化指数(2007-2016年) |
附录 B 中国城市旅游化指数排名(2007-2016年) |
附录 C 中国城市旅游化指数增长率(2007-2016年) |
附录 D 中国城市效率指数(2007-2016年) |
附录 E 中国城市效率增长率(2007-2016年)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基于游客陶瓷文化价值感知的岳州窑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内文化旅游突飞猛进 |
1.1.2 陶瓷文化价值彰显 |
1.1.3 岳阳文化旅游开发潜力亟待挖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综述 |
1.3.2 评析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径 |
1.5.1 研究思路 |
1.5.2 技术路线图 |
1.6 研究方法 |
1.7 创新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陶瓷文化 |
2.1.2 游客价值感知 |
2.1.3 文化旅游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方法目的链理论 |
2.2.2 游客价值感知理论 |
第3章 游客陶瓷文化价值感知分析 |
3.1 国内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概况 |
3.2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
3.2.1 研究样本地选择及其陶瓷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
3.2.2 数据来源与分析工具 |
3.3 游客陶瓷文化价值感知分析 |
3.3.1 样本地好评率 |
3.3.2 游客旅游动机及价值感知 |
3.3.3 游客关注内容 |
3.3.4 游客感知态度 |
3.3.5 游客陶瓷文化价值感知主要构成分析 |
3.4 游客陶瓷文化感知价值取向及其启示 |
3.4.1 游客陶瓷文化感知价值取向 |
3.4.2 基于游客陶瓷文化感知价值取向的启示 |
第4章 岳州窑文化价值及旅游开发现状 |
4.1 岳州窑概况 |
4.1.1 岳州窑 |
4.1.2 岳州窑历史变迁 |
4.1.3 岳州窑发展现状 |
4.2 岳州窑文化特质与旅游开发价值 |
4.2.1 岳州窑文化特质 |
4.2.2 岳州窑文化旅游开发价值 |
4.3 岳州窑文化旅游开发与游客价值感知状况 |
4.3.1 岳州窑文化旅游开发总体状况 |
4.3.2 湘阴岳州窑文化游客价值感知分析 |
4.3.3 岳州窑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岳州窑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
5.1 提升资源价值认知 |
5.2 加强资源保护与文化内涵挖掘 |
5.3 进行准确的开发定位 |
5.4 加大景区建设资金投入 |
5.5 构建差异化产品体系 |
5.6 强化游客文化性体验 |
5.7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
5.8 大力开展品牌营销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参与课题 |
(4)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历史文化名城 |
二、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街区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文化经济学理论 |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
三、市场营销理论 |
第二章 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及文化资源分析 |
第一节 休闲主导型历史街区及其文化资源 |
一、长沙市太平街及其文化资源 |
二、长沙市潮宗街及其文化资源 |
第二节 旅游主导型历史街区及其文化资源 |
一、岳阳市陆城南北正街及其文化资源 |
二、凤凰县古城历史街区及其文化资源 |
三、凤凰县沙湾历史街区及其文化资源 |
四、永州市柳子街历史街区及其文化资源 |
第三节 居住主导型历史街区及其文化资源 |
一、岳阳市洞庭南路历史街区 |
二、岳阳市洞庭南路历史街区文化资源 |
第三章 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的动因 |
第一节 历史街区保护与活用理念的影响 |
一、国际社会有关历史街区保护和活用的理念 |
二、国内有关历史街区保护和活用的理念 |
第二节 实现历史街区经济价值的现实驱动 |
一、直接经济价值的驱动 |
二、间接经济价值的驱动 |
第三节 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推动 |
一、社会生活需求的推动 |
二、区域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的推动 |
第四章 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 |
第一节 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模式 |
一、政企主导型开发利用模式 |
二、政企合作型开发利用模式 |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 |
一、休闲主导型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 |
二、旅游主导型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 |
三、居住主导型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 |
第三节 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的特色 |
一、保护街区文化遗产,体现遗产的公共属性 |
二、发挥街区特色优势,推动资源向资产转化 |
三、积极融入现代生活,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
四、整合开发遗产资源,追求规模经济效益 |
第五章 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
第一节 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
一、管理和开发模式效益有待提升 |
二、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不协调 |
三、资源开发路径和实现成效受限制 |
第二节 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的对策 |
一、提升遗产管理效力,彰显开发模式的生命力 |
二、协调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实现文化资源的永续利用 |
三、拓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深化文旅融合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5)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传统村落研究现状 |
1.2.2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
1.4.1 技术路线 |
1.4.2 数据来源 |
2 研究区概况 |
2.1 地理区位 |
2.2 自然地理 |
2.3 社会经济 |
2.4 交通网络 |
2.5 旅游发展 |
2.5.1 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概况 |
2.5.2 旅游业发展概况 |
3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 |
3.1 传统村落概况 |
3.2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 |
3.2.1 最邻近指数分析 |
3.2.2 变异系数分析 |
3.3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均衡特征 |
3.3.1 空间分布集中程度 |
3.3.2 空间分布均衡程度 |
3.3.3 网格维数分析 |
3.4 湖南省传统村落市县分布特征 |
3.4.1 市州分布特征 |
3.4.2 县域分布特征 |
3.5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密度特征 |
3.6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关联特征 |
3.6.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3.6.2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湖南省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
4.1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驱动因子分析 |
4.1.1 湖南省旅游传统村落概况 |
4.1.2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自然地理因素 |
4.1.3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人文地理因素 |
4.2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模型构建与结果 |
4.2.1 评价指标确定 |
4.2.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2.3 评价指标分级 |
4.2.4 模型构建与结果验证 |
4.3 湖南省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
4.3.1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高级潜力区分析 |
4.3.2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一级潜力区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建议 |
5.1 调查村落资源,做好传统村落规划 |
5.2 运用新技术,做好管理、宣传工作 |
5.3 坚持合理适度开发传统村落 |
5.4 积极打造湖南增长极,实现点线面多维度发展 |
5.5 储备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人才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创新之处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旅游流与城市发展协调关系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1.3 内容组织与技术路线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2 理论基础 |
3 研究设计 |
3.1 指标体系构建 |
3.2 耦合评价模型构建 |
3.3 评价等级标准 |
3.4 数据来源与处理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综合效益分析 |
4.2 耦合协调度分析 |
5 结论与启示 |
5.1 结论与讨论 |
5.2 管理启示 |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8)乡村旅游视角下湘北农村住宅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求 |
1.1.2 乡村旅游发展的时代趋势 |
1.1.3 地域文化传承的必然走向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乡村农村住宅更新设计综述 |
1.4.2 乡村旅游相关研究综述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2章 湘北地区村落概况与旅游资源解析 |
2.1 湘北地区自然地理条件 |
2.1.1 地理气候条件 |
2.1.2 湘北地区村落民俗文化 |
2.2 湘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
2.2.1 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 |
2.2.2 政府的战略部署 |
2.2.3 湘北乡村旅游客群特征 |
2.3 湘北农村住宅服务衍生空间分类及功能定位 |
2.3.1 旅游服务衍生空间分类 |
2.3.2 乡村旅游下湘北农村住宅空间功能定位 |
2.3.3 农村住宅改造旅游设施分类及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湘北地区农村住宅现状调研 |
3.1 湘北调研村落概况 |
3.1.1 平江县国富村 |
3.1.2 石门县西周村 |
3.1.3 华容县苍台村 |
3.1.4 村落调研人居概况数据统计 |
3.2 湘北农村住宅平面演化 |
3.2.1 平面布局及形制 |
3.2.2 空间尺度及模数 |
3.2.3 功能空间布局 |
3.3 湘北农村住宅形态 |
3.3.1 农村住宅形态现状 |
3.3.2 农村住宅形态演变 |
3.3.3 湘北地区农村住宅形态分析小结 |
3.4 湘北地区农村住宅现存问题 |
3.4.1 空间利用率低 |
3.4.2 空间尺度不合理,舒适度差 |
3.4.3 功能空间组织不合理 |
3.4.4 特色风貌缺失,建筑风格杂糅 |
3.4.5 现代化生活设施建设待完善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乡村旅游视角下湘北农村住宅改造策略 |
4.1 乡村旅游视角下湘北农村住宅改造总体原则及策略 |
4.1.1 乡村旅游视角下湘北农村住宅改造总体原则 |
4.1.2 乡村旅游视角下湘北农村住宅改造总体策略 |
4.2 有机更新,空间活化改造 |
4.2.1 改造功能定位 |
4.2.2 功能植入 |
4.2.3 功能置换 |
4.3 合理划分空间,优化功能布局 |
4.3.1 合理划分空间 |
4.3.2 优化功能布局 |
4.4 建筑外立面改造 |
4.4.1 立面要素提取 |
4.4.2 外立面改造策略 |
4.5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 |
4.5.1 完善基础设施 |
4.5.2 改善居住环境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乡村旅游视角下湘北农村住宅改造实践 |
5.1 所在村落情况 |
5.2 单栋住宅+住宿接待型 |
5.2.1 空间活化,优化布局 |
5.2.2 建筑立面改造 |
5.3 院落式农宅+复合接待型 |
5.3.1 空间活化,优化布局 |
5.3.2 建筑立面改造 |
5.4 单栋住宅+复合接待型 |
5.4.1 空间活化,优化布局 |
5.4.2 建筑立面改造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研究项目 |
附录 B 乡村旅游调查问卷表 |
附录 C 湘北农村住宅调研表 |
附录 D 湘北农村居民情况调研表 |
致谢 |
(9)岳阳市旅游发展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理论基础 |
1.2.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岳阳市旅游发展公司的发展环境分析 |
2.1 外部环境分析 |
2.1.1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
2.1.2 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
2.1.3 岳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
2.2 内部环境分析 |
2.2.1 公司发展概况 |
2.2.2 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2.3 公司发展的SWOT分析 |
2.3.1 优势与劣势分析 |
2.3.2 机遇与挑战分析 |
2.3.3 SWOT矩阵组合分析 |
第3章 岳阳市旅游发展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 |
3.1 战略制定的思路与原则 |
3.1.1 战略制定的思路 |
3.1.2 战略制定的原则 |
3.2 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 |
3.2.1 战略定位 |
3.2.2 战略目标 |
3.3 战略规划与战略重点 |
3.3.1 战略规划 |
3.3.2 战略重点 |
第4章 岳阳市旅游发展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
4.1 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步骤 |
4.1.1 近期战略阶段 |
4.1.2 中期战略阶段 |
4.1.3 远期战略阶段 |
4.2 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障碍与保障措施 |
4.2.1 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障碍 |
4.2.2 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湖南省区域旅游竞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态位理论 |
(一) 旅游生态位 |
(二) 旅游生态位理论 |
1. 旅游生态位态势理论。 |
2. 旅游生态位重叠理论。 |
3. 旅游生态位扩充理论。 |
二湖南省区域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三湖南省区域旅游生态位定量分析 |
(一) 研究区概况 |
(二) 湖南省区域旅游生态位测评 |
1. 旅游资源维度生态位测评。 |
2. 市场维度生态位测评。 |
3. 社会经济维度生态位测评。 |
4. 环境维度生态位测评。 |
5. 综合生态位测评。 |
(三) 湖南省区域旅游生态位聚类分析 |
1.2006年湖南省综合生态位聚类分析。 |
2.2010年湖南省综合生态位聚类分析。 |
3.2014年湖南省综合生态位聚类分析。 |
(四) 湖南省区域旅游生态位重叠度 |
(五) 湖南省区域旅游生态位发展态势 |
四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湖南省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及空间结构优化 |
(一)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湖南省区域旅游竟合模式的构建 |
1. 构建互补的旅游产品群。 |
2. 共同建设基础设施。 |
3. 联合塑造区域旅游形象。 |
4. 联合开拓旅游市场。 |
5. 保护整体旅游环境。 |
(二) 生态错位与湖南省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 |
1. 分离与共存。 |
2. 泛化与特化。 |
3. 优先与互惠。 |
4. 错位与互补。 |
五结论与讨论 |
四、岳阳市旅游资源开发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化大城市”战略背景下岳阳市全域旅游建设路径及对策[J]. 徐眩.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5)
- [2]中国城市旅游化与城市效率关系的时空特征研究[D]. 岳燕祥.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3]基于游客陶瓷文化价值感知的岳州窑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 周易. 湘潭大学, 2020(02)
- [4]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开发利用研究[D]. 勾娜.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研究[D]. 李博.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旅游流与城市发展协调关系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D]. 李思琴.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基于TOPSIS法的城市旅游发展动力因子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 袁鹏,曾艺桥,陈政. 统计与决策, 2019(22)
- [8]乡村旅游视角下湘北农村住宅改造设计研究[D]. 李宜臻. 湖南大学, 2019(01)
- [9]岳阳市旅游发展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龙雨. 湖南大学, 2019(07)
- [10]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湖南省区域旅游竞合研究[J]. 周子英,张群,罗欢.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标签:全域旅游论文;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论文; 旅游开发论文; 历史文化街区论文; 传统村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