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编译器论文-刘慧,徐金龙,赵荣彩,姚金阳

模型编译器论文-刘慧,徐金龙,赵荣彩,姚金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型编译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编译优化,优化顺序,监督学习,特征抽取

模型编译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徐金龙,赵荣彩,姚金阳[1](2019)在《学习模型指导的编译器优化顺序选择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的应用程序和目标平台通常需要使用编译器进行程序优化顺序选择,以提升目标代码性能.迭代编译可使优化顺序选择过程自动进行,在允许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执行程序的不同版本,但该方法是一种机械式搜索,缺少对先前获得经验的利用,需要较大的执行开销.因此,需要能自动预测变换后目标程序性能而不必实际运行程序的优化编译方法.提出一种编译器优化顺序选择方法:Features ANN.该方法首先采用动静结合的程序特征表示技术,对程序特征进行抽取;然后基于程序特征对编译优化空间进行搜索,找到当前程序版本的最佳优化;最后,由程序特征和最佳优化形成训练样本,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形成监督学习模型,对新程序的最佳编译优化顺序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Features ANN与2种现有迭代编译方法GraphDSE和ClusterDSE比较时,在2种平台上相对于编译器标准优化级别-O3分别获得1.49x,1.25x,1.38x和1.41x,1.16x,1.22x的执行时间加速比.此外,与现有非迭代编译方法相比时,Features ANN也获得了有效的性能提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9年09期)

范帅[2](2017)在《从Murphi到Ocaml语言的编译器及其在模型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软硬件系统正不断的向越来越多的领域渗透,这使得系统功能越来越强大,复杂度也越来越高,对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传统的软件测试的方法检测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模型检测技术也因此逐渐成为许多计算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模型检测采用形式化的验证方法,主要思想是首先将给定的系统和系统属性分别用有限状态模型描述出来,然后采用高效的搜索程序(模型检测器)来判断系统模型是否满足原先的设计要求。Murphi就是一种模型检测语言,其带参特性使得建模简单易维护,用于很多场景的验证,如协议验证、硬件验证等。但Murphi工具本身有一些缺陷,例如只能暴力搜索,缺乏精细控制等。因此针对同一个系统的模型检测,常常使用多种建模工具。例如符号模型检测语言nuSMV,可以进行可满足性检查和界限模糊检测,但nuSMV没有带参特性使得其所建模型随着状态空间增长变得异常庞大,人力无法胜任。本文提出了一种思路,基于Ocaml语言定义Murphi带参系统的语义模型,实现从Murphi到Ocaml语言的编译器;然后在此基础上基于Ocaml语言实现Ocaml定义的语义模型到nuSMV程序的转换,实现nuSMV的自动化建模。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针对Murphi程序描述的带参系统,建立带参系统的Ocaml自定义语义模型,为实现模型检测多个工具的自动建模与维护奠定基础。(2)实现从Murphi到Ocaml语言的编译器,使用Lex和Yacc分别作为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工具,实现编译器前端;然后针对抽象语法树节点,建立一系列的转换子程序,打印输出目标语言,实现编译器后端。(3)使用编译器将Murphi程序翻译为Ocaml程序,翻译后的程序是使用Ocaml自定义的中间语言格式;在此基础上基于一定转换策略,使用Ocaml定义一系列转换子程序,实现Ocaml中间格式到nuSMV程序的转换。(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9-19)

许江维[3](2015)在《多核DSP的编译器及其并行编程模型的开发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语音通信技术的发展,语音信号的处理变得越来越复杂,通用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已经无法满足应用的需求。因此,需要设计专门的多核DSP来实现对语音信号的处理。在DSP开发过程中,利用传统的编译器框架来构建编译器存在种种工程实现方面的不便,而广泛采用的并行编程模型也无法充分利用多核计算资源。因此,编译器开发和编程模型设计已经成为了当前多核处理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自主设计的MAD(Multi-Core Audio DSP)多核平台,展开了关于MAD的编译器和并行编程模型的研究。我们基于LLVM(Low Level Virtual Machine)开源编译器框架,通过移植面向MAD架构的编译器后端实现了编译器的设计。文中详细介绍了MAD多核DSP架构,LLVM编译器框架的结构组成,LLVM重定向特性,以及LLVM后端的移植原理和步骤。并且给出了MAD后端移植的具体细节,实现了LLVM编译器对MAD后端的支持。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型编程模型,其结合了共享内存编程模型和消息传递编程模型的双重优点。并且给出了其任务调度,核间通信,任务同步操作,锁操作等具体实现细节。最后,对编译器功能以及并行编程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且实现了300bps语音编解码算法的实时通信。编译器测试主要是通过自动生成的测试文件进行功能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编译器可以很好地支持MAD指令集;并行编程模型测试是通过Livermore loops程序测试集进行性能方面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程序利用该编程模型可以获得较高的加速比;利用开发的编译器和并行编程模型,对300bps低码率语音编解码算法进行了多核并行优化,在MAD平台上实现了实时通信,并且与在TI C5535 DSP上的运行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编译器和编程模型能有效地对实际应用实现并行加速,以满足性能需求。(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1-01)

邓磊,吴健,张涛,张森[4](2014)在《一种多目标平台分布式对象模型编译器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型编译器通过词法和语法分析,解析出模型信息,并生成特定平台的模型框架代码,提高了模型框架代码生成的速度和质量。然而大多数模型编译器都是生成某一特定平台的框架代码,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较差。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MDA的分布式对象模型编译器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灵活的转换规则配置,可以生成多目标平台模型,进一步生成该平台框架代码,从而有效提高分布式对象模型编译器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潘峰,林龄[5](2014)在《编译器的云计算模型设计与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当前许多编译工具只能在单机上使用的局限,提出了一个在线共享使用的网络化编译环境的设计方案。方案采用B/S体系结构,在服务器端使用中间组件将Web服务器与编译器等软件工具无缝集成,用户与系统间交互主要采用I/O重定向技术实现。编译程序时通过设计网络中间组件调用服务器端的编译器处理用户提交的程序,并采用I/O重定向方法实现程序运行时的输入与输出。该模型实现了编译工具的网络共享,为Internet用户提供了一种随时随地的在线式编译服务,可作为Online Judge系统的支撑框架。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是有效可行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4年08期)

龚才[6](2014)在《嵌入式SRAM编译器时序功耗模型的建立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嵌入式存储器作为SoC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SoC中的作用日益增加。首先,SoC芯片数据通道的关键路径上存在一些SRAM,使芯片的速度受到SRAM的访问速度的直接制约;其次,SRAM的功耗占据SoC芯片整体功耗的比重逐渐增加,它由SRAM存储容量和读写速度的增加造成的;再次,芯片的面积和成本受到SRAM集成度的影响,而这可以通过使用高水平的设计技术和先进的物理实现技术降低影响;总体来讲就是SoC各性能的发展瓶颈是SoC中SRAM造成的,如速度(频率)、功耗和面积。所以制作位于关键路径上的SRAM对实现SoC芯片整体性能的提高,功耗以及成本的降低非常有利,这些SRAM具有高速、低功耗、高密度等特性。当今半导体行业通常利用全定制和SRAM编译器两种设计方法产生需要的存储器。本文采用SRAM编译器快速生成用户群体各自所需的SRAM IP核,采用了确保SRAM稳定性和高性能等的全定制设计方法。用户能够从产生的Datasheet文件中用户可以直接读取SRAM的性能参数,包括时序和功耗等,其中Datasheet文件中的数据来源于Lib库中参数模型解析的结果,对SRAM的性能参数我们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表明。常用建模方案有解析模型法和统计模型法。目前的编译器普遍还存在的问题是设计周期长,对具体SRAM电路结构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开发过程中的重复性投入,设计效率低下。本文基于SRAM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编译器设计中涉及到的参数模型重新整理分析,针对不同容量的SRAM分别提出了新的时序、功耗模型方案。首先,针对大容量SRAM字线负载过大的问题使用了分等级字线译码结构技术,使工作的字线上负载大幅度的降低;其次,对于那些容量大于32KB的SRAM利用分模块译码技术,使每次只有一个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更有利于提高SRAM的性能和降低功耗;再次,建立了不同容量SRAM的时序功耗模型;最后,制作了SRAM编译器的Lib、Datasheet等模板文件,并对其进行验证。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从提高SRAM编译器的通用性及灵活性,从下面几个方面能很好的进行说明:一、自主选择架构,根据用户的要求实现最优SRAM架构的选择,以平衡面积、延时、功耗的要求;二、通用性强,只要提供相应的模板文件及特定工艺的单元库,就可编译生成任何类型的存储器;叁、较好的时序及功耗计算方法,能够基于选择的SRAM结构合理的选择Lib库文件中的参数模型。(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4-04-01)

杨晓红,朱瑞艳,张户斌[7](2012)在《GCC编译器生成代码中的C++对象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GCC编译器编译C++程序时使用的对象模型进行了讨论,重点分析了GCC实现C++对象模型过程中采用的相关数据结构和算法。本文的分析可以帮助程序开发者及C++编译器的设计者理解GCC编译器中C++对象模型的实现机制,或在C++程序安全分析领域帮助开发者设计C++程序安全模型。(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2年20期)

黄桂芳,胡磊,林东岱[8](2010)在《从Σ-协议到公共参考串模型下可否认零知识的高效编译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公共参考串(CRS)模型下可否认零知识的一个正面结果:从Σ-协议到CRS模型下的可否认零知识的高效转化.由Pass在CRYPTO 2003中给出的下界可知,我们的编译器取得了最优的轮效率.此外,转化所增加的通信复杂度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洪杰,施国勇[9](2007)在《模型编译器的实现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了一个自动化的模型编译器(CAMC)。CAMC能够接受使用Verilog-AMS等行为级语言描述的器件模型,并按照标准电路仿真器的接口产生C语言代码。这些代码经过C语言编译器,可以和电路仿真器协同工作。同时介绍了CAMC的具体实现、优化算法和语法扩展,并给出了在MOSFET器件和传输线建模等方面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07年11期)

洪杰[10](2007)在《模型编译器及其在互连建模和信号完整性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迅速的今天,器件模型的研究也日新月异。传统的手工实现器件模型的方法难以跟上模型的变化。作为一种快速开发模型的工具,模型编译器被应时提出。本文实现了一个自动化的模型编译器CAMC。CAMC能够接受使用Verilog-AMS等行为级语言描述的器件模型,并按照标准电路仿真器的接口产生C语言代码。这些代码经过C语言编译器,可以和电路仿真器协同工作。本文同时介绍了CAMC的具体实现、优化算法和语法扩展。在高速电路设计中,反射等互连问题严重影响了信号完整性。本文尝试使用模型编译器进行互连建模,并验证一些互连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第一章讲述了模型编译器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第二章讲解了编译器实现的基础知识。第叁章讲述了模型编译器的原理,一些电路仿真的原理和传输线模型的概念。第四章着重说明了模型编译器的前后端细节,以及一些验证信号完整性问题的实例。(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7-01-01)

模型编译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软硬件系统正不断的向越来越多的领域渗透,这使得系统功能越来越强大,复杂度也越来越高,对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传统的软件测试的方法检测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模型检测技术也因此逐渐成为许多计算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模型检测采用形式化的验证方法,主要思想是首先将给定的系统和系统属性分别用有限状态模型描述出来,然后采用高效的搜索程序(模型检测器)来判断系统模型是否满足原先的设计要求。Murphi就是一种模型检测语言,其带参特性使得建模简单易维护,用于很多场景的验证,如协议验证、硬件验证等。但Murphi工具本身有一些缺陷,例如只能暴力搜索,缺乏精细控制等。因此针对同一个系统的模型检测,常常使用多种建模工具。例如符号模型检测语言nuSMV,可以进行可满足性检查和界限模糊检测,但nuSMV没有带参特性使得其所建模型随着状态空间增长变得异常庞大,人力无法胜任。本文提出了一种思路,基于Ocaml语言定义Murphi带参系统的语义模型,实现从Murphi到Ocaml语言的编译器;然后在此基础上基于Ocaml语言实现Ocaml定义的语义模型到nuSMV程序的转换,实现nuSMV的自动化建模。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针对Murphi程序描述的带参系统,建立带参系统的Ocaml自定义语义模型,为实现模型检测多个工具的自动建模与维护奠定基础。(2)实现从Murphi到Ocaml语言的编译器,使用Lex和Yacc分别作为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工具,实现编译器前端;然后针对抽象语法树节点,建立一系列的转换子程序,打印输出目标语言,实现编译器后端。(3)使用编译器将Murphi程序翻译为Ocaml程序,翻译后的程序是使用Ocaml自定义的中间语言格式;在此基础上基于一定转换策略,使用Ocaml定义一系列转换子程序,实现Ocaml中间格式到nuSMV程序的转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型编译器论文参考文献

[1].刘慧,徐金龙,赵荣彩,姚金阳.学习模型指导的编译器优化顺序选择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9

[2].范帅.从Murphi到Ocaml语言的编译器及其在模型检测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7

[3].许江维.多核DSP的编译器及其并行编程模型的开发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4].邓磊,吴健,张涛,张森.一种多目标平台分布式对象模型编译器设计方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

[5].潘峰,林龄.编译器的云计算模型设计与应用分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

[6].龚才.嵌入式SRAM编译器时序功耗模型的建立与验证[D].安徽大学.2014

[7].杨晓红,朱瑞艳,张户斌.GCC编译器生成代码中的C++对象模型分析[J].电子世界.2012

[8].黄桂芳,胡磊,林东岱.从Σ-协议到公共参考串模型下可否认零知识的高效编译器(英文)[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

[9].洪杰,施国勇.模型编译器的实现与应用[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7

[10].洪杰.模型编译器及其在互连建模和信号完整性分析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

标签:;  ;  ;  ;  

模型编译器论文-刘慧,徐金龙,赵荣彩,姚金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