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
摘要: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势头逐步加快,但行业发展也还面临着管理协调难度大、技术能力有待加强、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广阔,为推动产业持续健康,需要不断优化政策机制和市场环境,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确保有效消纳利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海上风电,政策机制,市场竞争,消纳利用
近年来,我国风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装机规模不断扩大。作为风电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等沿海地区的海上风电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制约,亟需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剖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促进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一、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现况
自2009年起,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国家有关部门在发展规划、支持政策、管理流程等方面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不断引导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14年,国家发布了海上风电非招标项目的标杆上网电价政策,近海风电每千瓦时0.85元,潮间带风电每千瓦时0.75元,并于2016年对相关电价进一步予以明确,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此外,先后出台《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及有关管理要求》《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简化了项目开发建设管理程序,明确了用海标准与规定,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市场环境。
在规划和政策的引领带动作用下,近年来我国相关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不断提升,海上风电开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装备及工程技术不断突破,产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前景可期。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我国海上风电年度新增并网装机57万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规模的20%,累计并网容量202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位;同时,年度新增核准容量超过400万千瓦,新开工在建项目接近400万千瓦,核准和新开工建设规模均创新高。2018年,据统计,全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达到363万千瓦,其中四季度新增58万千瓦,继续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二是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一大批企业积极投入,积累了丰富的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经验。目前,海上风电嵌岩大直径单桩施工技术、国产全球最大海上风电自升式施工平台、世界首座分体式220kV海上升压站等前沿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海上风电的开发建设,海上风电的技术研发、整机制造、开发建设、运行维护、标准和检测认证的全产业链逐步完善。部分项目开创了“当年开工、当年并网”,甚至“当年核准、当年并网”的海上风电建设新速度。
三是装备设计制造能力不断增强。数十家国内风电机组制造厂商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联合设计、自主研发等方式,推动我国风电整机和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水平逐渐成熟。目前,国产3~5MW海上风电机组已投入商业化运行,叶片、发电机、主轴承、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已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已安装国产风电机组单机最大容量已达7MW,国内制造企业已普遍启动10MW更大型风机的研发工作,海上风电装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二、海上风电发展面临的困难分析
在发展速度稳步提升的同时,我国海上风电发展也面临着众多制约问题,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管理协调难度较大。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涉及海洋、军事、环保等多个部门,存在多部门交叉管理的现象。同时,目前风电审批权已下放至省级能源主管部门,部门地区进一步下放到市级能源主管部门,但相关海洋、海事管理部门的管理单位仍为省级。此外,各部门管理的岸线规划、港口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域航路规划等涉及海域使用的相关规划不断调整,存在与已发布的海上风电规划不匹配的现象。上述原因导致各部门之间衔接和协调难度较大,海上风电项目的审批周期相对较长。
二是核心和前沿技术能力有待加强。与陆上风电项目相比,海上风电面临着高湿度、高盐雾、强腐蚀的恶劣环境,建设和运行技术难度较大,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行监控、维护检修策略,保障相关工程安全平稳运行。同时,我国海上风能资源评价、海洋水文测量、海底地质勘察工作,以及海上风电施工设备制造、海底电缆制造和敷设等关键技术仍较为薄弱,国内已建海上风电工程多位于江苏地区,其他海域建设经验相对缺乏。为适应更大规模海上风电发展和未来迈向远海发展,要加强更大型风电机组、柔性风机、远海基础与施工安装、远海输电等前沿技术储备,保障我国在新一代海上风电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三是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海上风电成本较高,各地建设条件不一,设备租赁、运维费用较高,若想进一步实现大规模发展,必须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成本下降。同时,目前的标杆上网价格保障力度仍然有限,海上风电电价中约一半以上来自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资金,补贴资金长期存在发放滞缓的问题,影响了企业资金流的正常运转。
三、海上风电发展前景与措施建议
我国海岸线悠长,具有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条件,开发利用海上风电可在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加快解决海上风电发展面临的问题,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议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引导,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政策机制和市场环境。加强宏观的政策与机制研究,进一步开展海上风能资源评估,完善海上风电信息数据库,推动全国及重点区域海上风电规划修编、评估与滚动调整工作,优化产业布局与发展。建立产业评估与反馈机制,适时对全国重点海上风电场项目开展评估,引导产业政策措施和规划调整。完善协调机制,加强海洋、海事等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深入分析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选址影响环节,联合推进海域使用、交通航道、海缆路由等标准的统筹研究,形成有效的海上风电发展协调机制。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加快推动海上风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工作,引导产业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在规划引导作用下继续激发市场活力。
二是加快技术创新,健全产业体系,提升海上风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行创新驱动战略。发挥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现阶段对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风能资源评价、海洋水文测量、海底地质勘察、施工设备制造、海底电缆敷设等关键技术的专题研究,适时组织开展超大型风电机组、柔性风电机组、浮式基础与施工安装、远海输电等未来前沿技术研究。不断健全产业体系。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推动与国外海上风电标准体系及关键性标准对标工作,提升我国海上风电标准质量;加快建设检测认证体系,形成完善的风电机组检测检验标准及方法;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海上风电场施工、运维、信息等方面的安全监管,保障海上风电场安全运行。
三是加强并网接入管理,确保有效消纳利用,推动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沿海各省区中,福建、广东等地规划的海上风电建设规模较大,并网接入面临一定的困难;同时,部分沿海地区市场消纳空间有限、系统调峰压力较大,未来存在潜在的海上风电消纳问题。对此,要积极借鉴陆上风电经验,防患未然,提前采取措施,确保海上风电的高效消纳利用。要加强并网接入规划和管理,提升临海省份的系统调峰能力,为海上风电的并网和消纳利用创造有利条件。要发挥专业信息平台的支撑作用,实现风能资源、海洋环境、风电场运行数据、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的监测与整合,分析研判海上风电的消纳现状与潜在受限因素,提出前瞻性、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为海上风电优化开发布局提供准确支撑。最后,要建立完善海上风电投资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定期评估各区域海上风电投资环境并向社会公开发布,引导企业合理投资,指导各沿海省区合理开展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工作,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与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