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置换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距骨,假体置换术,关节,踝关节融合术,足踝外科,踝关节功能,骨坏死,胫骨远端关节面,缺血性坏死,诊疗中心
表面置换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星[1](2019)在《全球首例个性化3D打印距骨表面假体置换术在西安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王国星)11月1日,从西安市红会医院获悉:该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梁晓军主任团队成功为一位距骨坏死的患者实施了个性化3D打印距骨表面假体置换术。该手术将创伤降到最小,完美保护了距骨活动度。术后患者情况良好,踝关节功能良好。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本文来源于《陕西日报》期刊2019-11-03)
刘心万[2](2019)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晚期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晚期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晚期骨关节炎患者30例,根据其所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测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HSS评分高于对照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6.68%,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于晚期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升治疗优良率,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18期)
夏磊,佑路标,代瑞,张旭辉,马珍珍[3](2019)在《间隙平衡技术在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近期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回顾并梳理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采用以间隙平衡技术为核心的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PTKA)的相关文献,明确膝关节的生物力学,运动解剖,该技术的历史发展,使用原理,优势和缺点及其与测量截骨技术的对比研究结果。在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PTKA)中采用间隙平衡技术可取得更好的内外侧间隙及屈伸间隙的平衡性,个体化的股骨外旋角度适配性及良好的术后功能。与此同时,关节线上移,对胫骨近端截骨及软组织松解要求较高,对膝关节周围韧带的完好性及屈膝过渡期不稳等缺陷也值得引起重视。总体而言,间隙平衡技术适应证广,其不依赖骨性标志物,易获得内外侧及屈伸间隙平衡,旋转稳定及准确的下肢力线,便于术中操作及评估,可根据术者经验及习惯优先选择或结合测量截骨技术使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马玲俊,李永霞,张莉[4](2019)在《手术室护理路径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效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路径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效价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6月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护理配合方案,研究组应用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对患者实施手术护理。结果研究组疼痛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膝关节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临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医生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促进患者康复。(本文来源于《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吴桂勤,苏训同,张荣凯,方航,蔡道章[5](2019)在《一体化生物型胫骨假体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近期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体化生物型胫骨假体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6例患者(29例膝关节)采用一体化生物型胫骨假体完成初次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平均年龄(67.3±12.5)岁,其中左膝12例,右膝1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并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19个月,平均(15.3±5.6)个月。随访期间,1例行双膝同期置换的患者于术后4周因跌倒致右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其余未出现假体松动、感染或翻修,假体生存率为96.6%(28/29)。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93.6±3.5)分,与术前(65.3±4.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未发现一例胫骨平台假体与胫骨骨质之间的间隙超过1 mm,也没发现骨溶解、假体移位或下沉。在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翻修术中,我们发现取出的生物型胫骨假体出现明显骨长入。结论一体化生物型胫骨假体在初次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近期临床疗效肯定,但是长期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13期)
张可[6](2019)在《同期和分期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同期和分期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以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时间所选为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其均接受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根据其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实验组行同期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分期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分析2组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的HSS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2组术前、术后HSS膝关节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同期和分期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的方式。(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0期)
吕磅,王得胜,郑稼[7](2019)在《肥胖与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肥胖对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116例择期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分为正常组(BMI<24.00 kg/m~2)62例、超重组(24.0≤BMI<28 kg/m~2)31例和肥胖组(BMI≥28 kg/m~2)23例。比较3组围手术期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肥胖与围手术期失血量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失血总量[(864.39±29.62)mL]、显性失血量[(354.65±40.09)mL]和隐性失血量[(509.74±25.76)mL]少于超重组[(1 094.94±30.35)、(454.84±47.39)、(640.10±32.91)mL]和肥胖组[(1 213.78±76.28)、(441.00±79.05)、(772.78±30.16)mL)](P<0.05);超重组失血总量、隐性失血量少于肥胖组(P<0.05),显性失血量与肥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与围手术期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增加均呈正相关(r=0.832,P=0.046;r=0.472,P=0.041;r=0.872,P=0.035)。结论肥胖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风险较高,应注意隐性失血量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刘幸生,刘璠[8](2019)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关注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具有可以保留大部分股骨近端解剖结构、重建髋关节正常生物力学等优势,但存在术后假体的无菌性松动、磨损碎屑不良反应等并发症,这就要求我们在术前的准备、合理的患者选择、手术技术的提高、假体材料的设计改进以及磨损碎屑的防治等方面作出努力。本文就HRA的关注点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蔡子仁,冯伦超,周新明,黄河清[9](2019)在《体外循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对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肺表面活性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肺表面活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术前30 min观察组静脉注射3 mg/kg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照组注射3 mg/kg肝素钠注射液实施全身肝素化。采用凝固法检测注射肝素前(基础)、注射肝素后1 h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 ACT),计算ACT变化率;分别于麻醉诱导即刻、术后2 h采集动脉血,检测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 SP)-A、SP-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8,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基础ACT[(141.20±25.90)s]、ACT变化率[(1.23±0.40)s/(u·kg)]与对照组[(149.32±30.07)s、(0.90±0.49)s/(u·k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即刻SP-A[(28.09±5.21)ng/L]、SP-D[(1 355.21±153.41)ng/L]、MDA[(6.65±1.09)mol/L]、SOD[(75.51±7.85)u/mL]、IL-6[(35.21±5.51)mmol/L]、IL-8[(33.26±4.96)mmol/L]与对照组[(25.55±4.32)ng/L、(1 294.31±130.81)ng/L、(6.50±0.87)mol/L、(74.32±8.91)u/mL、(32.12±6.46)mmol/L、(31.19±6.67)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2 h,观察组、对照组SP-A[(33.85±2.15)、(38.12±1.91)ng/L]、SP-D[(1 515.11±121.05)、(1 720.53±98.39)ng/L]、IL-6[(46.59±2.39)、(51.99±1.36)mmol/L]、IL-8[(41.55±2.26)、(45.26±3.52)mmol/L]均高于麻醉诱导即刻(P<0.05),MDA[(3.11±1.07)、(4.49±0.79)mol/L]、SOD[(64.27±8.01)、(53.19±6.12)u/mL]水平均低于麻醉诱导即刻(P<0.05);术后2 h,观察组SP-A、SP-D、MDA及血清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可减轻炎性反应、减少对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杨宝珍,蒋维连[10](2019)在《同期行双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同期行双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20例同期行双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配合进行回顾性总结,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器械摆放及有效管理、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组装、手术的操作步骤和配合流程、术中注意关键步骤的细节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结果]本组20例病人手术配合顺利,手术平均时间1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20 mL,输血250 mL,术后病人无感染、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同期行双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06期)
表面置换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晚期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晚期骨关节炎患者30例,根据其所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测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HSS评分高于对照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6.68%,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于晚期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升治疗优良率,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置换术论文参考文献
[1].王国星.全球首例个性化3D打印距骨表面假体置换术在西安实施[N].陕西日报.2019
[2].刘心万.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晚期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3].夏磊,佑路标,代瑞,张旭辉,马珍珍.间隙平衡技术在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近期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9
[4].马玲俊,李永霞,张莉.手术室护理路径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效价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9
[5].吴桂勤,苏训同,张荣凯,方航,蔡道章.一体化生物型胫骨假体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近期临床疗效[J].广东医学.2019
[6].张可.同期和分期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吕磅,王得胜,郑稼.肥胖与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8].刘幸生,刘璠.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关注点[J].江苏医药.2019
[9].蔡子仁,冯伦超,周新明,黄河清.体外循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对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肺表面活性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10].杨宝珍,蒋维连.同期行双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配合[J].全科护理.2019
标签:距骨; 假体置换术; 关节; 踝关节融合术; 足踝外科; 踝关节功能; 骨坏死; 胫骨远端关节面; 缺血性坏死; 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