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密度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密度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勇,郭毅,曾洪波[1](2019)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POAG)与正常人视盘周围血管密度(VD)的差异,并评价视盘周围VD在POAG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03/12期间在我院初诊的POAG患者60例。同时纳入6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技术检测并比较POAG患者及正常人视盘周围VD。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视盘周围VD诊断POAG的效能。结果:与正常人相比,POAG患者视盘周围平均VD降低(P<0.001)。POAG患者视盘周围上方、下方的VD分别为52.38%±5.31%以及52.58%±5.32%。而对照组分别为58.43%±4.11%以及58.36%±3.40%(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杯盘比以及POAG诊断与视盘周围平均VD呈独立相关。ROC及AUC分析结果提示视盘周围平均VD的AUC值为0.808(95%CI:0.730~0.887)。结论:POAG患者视盘周围VD明显变小,变小的视盘周围VD与POAG诊断存在显着相关性。视盘周围VD可作为其它常规诊断青光眼的补充手段。(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杨东娜,马宁[2](2019)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骨密度的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和骨密度(BMD)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PD患者90例为PD组,健康体检老年人90例为对照组。测定25(OH)D水平和BMD。结果 PD组股骨干BMD、股骨颈BMD、转子间BMD、髋部总BMD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PD组25(OH)D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PD组骨折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D患者25(OH)D水平与股骨干BMD、股骨颈BMD、转子间BMD、髋部总BMD呈正相关(P<0.05)。PD患者25(OH)D水平、股骨干BMD、股骨颈BMD、转子间BMD、髋部总BMD与Hoehn-Yahr分级、骨折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PD患者血清25(OH)D水平和BMD降低,检测25(OH)D水平和BMD在预测骨折发生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程春龙,潘晓春[3](2019)在《空气密度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对风压计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全国7座代表气象站30多年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日平均空气密度的时序变化特征,并对电力工程设计常用的多年平均空气密度和标准空气密度计算的风压与实际风压的偏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密度随季节变化较大,冬季空气密度大于夏季;受寒潮大风影响明显的地区风压计算值较实际风压偏小。建议对工程结构进行抗风设计时,采用大风季节的空气密度进行风压计算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段鹏,宗允,涂萍[4](2019)在《不同糖耐量人群骨密度变化及与血清护骨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糖耐量人群骨密度的变化及与血清护骨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收集社区绝经后女性共271人,根据不同的糖耐量水平分为3组,其中2型糖尿病组93人、糖调节受损组90人、正常糖调节组88人。所有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OPG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_2-L_4)及股骨颈骨密度。结果正常糖调节组人群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显着性(P=0.004,P=0.008)。血清OPG水平、年龄、碱性磷酸酶、血肌酐、高密度脂蛋白与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臀围、腰围、血尿酸与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体质指数、体脂含量、碱性磷酸酶、血尿酸、血肌酐等与腰椎骨密度相关(P<0.05),年龄、体质指数、碱性磷酸酶、血尿酸与股骨颈骨密度相关(P<0.05)。结论不同糖耐量人群骨密度存在差异,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清OPG水平可能与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罗强,刘卫平,龙乾发,张胡金,柴源[5](2019)在《低压低氧大鼠脱适应期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微血管密度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验性低压低氧大鼠在脱适应期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脑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低压低氧模型组和对照组,将模型组大鼠置于模拟海拔4 000 m的高原环境模拟舱内,氧浓度12. 6%,连续暴露4周后让其重返常氧环境,按照返回常氧环境不同时间点再随机分成5个亚组(n=12,重返常氧环境后第1,3,7,14,30天),分别检测BBB通透性和脑MVD,BBB检测采用伊文氏蓝(EB)示踪法结合脑组织EB含量测定,MV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CD34+细胞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压低氧模型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明显增加(P <0. 01),随着返回常氧环境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呈降低的趋势,与返回常氧环境时间呈显着负相关(r=-0. 898,P=0. 038);与BBB通透性变化一致,模型组大鼠脑组织CD34+细胞数明显增多(P <0. 01),与返回常氧环境时间呈显着负相关(r=-0. 883,P=0. 016)。结论低压低氧大鼠在脱适应期BBB通透性和脑MVD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原脱适应反应的发生可能与其改变有关。(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艳香[6](2019)在《物理概念教学变化的新趋势——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密度”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概念教学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物理概念的内涵,是反映概念中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二是概念的外延,是反映物理现象本质属性的对象,即通常所说的物理概念的运用条件及适用范围.通过具体教学提出问题,再通过精彩教学案例说明如何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出物理概念考查出现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学物理》期刊2019年22期)
刘梅,曾尚霞,龙秀英,钟晓闵[7](2019)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与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相关性。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清Hcy、CRP、LDL水平;依据观察组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与非END组,比较两组血清Hcy、CRP、LDL水平,分析其与END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Hcy、CRP、L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ND组血清Hcy、CRP、LDL水平高于非END组(P<0.05);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CRP、LDL水平与END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CRP、LDL水平均较正常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越大,患者END风险越高。(本文来源于《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屠呈威,林崇翔,郑顺友,丁熙,邵侠[8](2019)在《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微血管密度及VEGF的水平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病损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生成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4例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病例(观察组)、17例因颌骨隆突接受牙槽嵴修整手术的病例(对照组),其手术切除的颌骨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观察组的VEGF表达阳性率为25%(6/24),MVD为(2.04±0.81) mm~2,显着低于对照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64.7%)和MVD值(7.06±1.71) mm~2(P<0.05),且VEGF与MVD值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按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确立的标准进行分期,0~Ⅰ期14例,Ⅱ~Ⅲ期10例,不同分期的2组在VEGF的阳性表达率、MVD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这些指标与临床分期不相关。结论: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病损区微血管生成受到抑制,且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度表达相关。(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重熙,田波,何蓉,关玮,房梅芹[9](2019)在《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骨密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使用含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方案抗病毒治疗(Antiviral treatment,ART)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至7月到昆明市第叁人民医院复诊领药的患者90例,给患者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部分进行25羟维生素D的检测,并收集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抗病毒治疗时间、使用含TDF方案的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 90例使用含TDF方案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骨量减少占40.0%,骨质疏松占31.1%。其中,13例25羟维生素D检测的患者,30.8%为25羟维生素D缺乏,61.5%为25羟维生素D不足。年龄≥50岁组患者91.8%检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显着高于年龄小于50岁组(46.3%)(P <0.001)。男性患者检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43例(79.6%),显着高于女性患者(58.3%)(P=0.029)。年龄≥50岁是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1.005,P <0.001),女性是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OR=0.172,P=0.006)。结论使用含TDF方案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骨密度降低的发生率高,25羟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发生率高,需要定期监测,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男性患者是主要筛查对象。(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9年05期)
张亮,满斯亮,李宏超,边涛,宋慧[10](2019)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受累不同阶段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与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受累现象较为普遍。既往研究分别针对AS患者在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和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目的:测量AS患者髋关节受累处于不同阶段的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和BMD值,探讨两者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因髋关节疼痛或功能受限行THA的AS患者45例90髋,依据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放射学指数(BASRI-hip)对其髋关节受累情况进行影像学分级。依据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包括髓腔张开指数(CFI)、干骺端髓腔张开指数(MCFI)、髓腔股骨矩比率(CCR)、髓腔骨质比率(CBR)以及颈干角(NSA)。同时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股骨近端的BMD值。分析BASRI-hip影像学分级的各级患者的临床基线数据、炎症指标及疾病活动程度、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和BMD值的差异及相关性;根据Noble系统的CFI结果比较不同形态分组患者的临床基线数据、炎症指标及疾病活动程度、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和BMD数值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全部患者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为1.4~7.2,平均4.3分。髋关节DEXA测量总T值为-3.3~2.0,平均-1.2;Ward叁角区T值为-3.5~3.1,平均-1.3。8髋(8.9%)T值<-2.5,42髋(46.7%)T值在-2.5~-1.0之间。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测量结果如下:CFI为2.1~5.1,平均3.3;MCFI为1.7~2.9,平均2.2;CCR为0.3~0.8,平均0.5;CBR为0.3~0.7,平均0.5;NSA为123°~155°,平均137°。根据BASRI评分系统,90例髋关节受累程度分型如下:0级19髋,1级29髋,2级18髋,3级15髋,4级9髋。分成无受累组(0级19髋)、轻度受累组(1级+2级共47髋)、中度受累组(3级15髋)以及重度受累组(4级9髋),各组间BMD值、炎症指标、疾病活动度和股骨髓腔形态学参数无显着性差异。根据Noble分型系统,CFI<3者(烟囱型)34髋(37.8%)、3.0≤CFI≤4.7者(正常型)51髋(56.7%)、CFI>4.7者(倒香槟瓶型)5髋(5.5%)。结论:AS患者髋关节出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OP)的现象较为普遍,但髋关节受累不同阶段的病例之间BMD差异并不显着。AS患者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呈现烟囱型的比例较高,但与髋关节受累程度和BMD下降趋势无明确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密度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和骨密度(BMD)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PD患者90例为PD组,健康体检老年人90例为对照组。测定25(OH)D水平和BMD。结果 PD组股骨干BMD、股骨颈BMD、转子间BMD、髋部总BMD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PD组25(OH)D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PD组骨折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D患者25(OH)D水平与股骨干BMD、股骨颈BMD、转子间BMD、髋部总BMD呈正相关(P<0.05)。PD患者25(OH)D水平、股骨干BMD、股骨颈BMD、转子间BMD、髋部总BMD与Hoehn-Yahr分级、骨折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PD患者血清25(OH)D水平和BMD降低,检测25(OH)D水平和BMD在预测骨折发生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密度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勇,郭毅,曾洪波.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变化的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9
[2].杨东娜,马宁.老年帕金森病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骨密度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3].程春龙,潘晓春.空气密度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对风压计算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19
[4].段鹏,宗允,涂萍.不同糖耐量人群骨密度变化及与血清护骨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
[5].罗强,刘卫平,龙乾发,张胡金,柴源.低压低氧大鼠脱适应期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微血管密度的变化[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6].张艳香.物理概念教学变化的新趋势——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密度”教学的启示[J].中学物理.2019
[7].刘梅,曾尚霞,龙秀英,钟晓闵.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与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
[8].屠呈威,林崇翔,郑顺友,丁熙,邵侠.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微血管密度及VEGF的水平变化[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9].李重熙,田波,何蓉,关玮,房梅芹.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骨密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皮肤病与性病.2019
[10].张亮,满斯亮,李宏超,边涛,宋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受累不同阶段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与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
标签: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