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复垦论文-王晓彤,胡振琪,赖小君,梁宇生

充填复垦论文-王晓彤,胡振琪,赖小君,梁宇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充填复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泥沙,入渗,复垦,黄河

充填复垦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彤,胡振琪,赖小君,梁宇生[1](2019)在《黏土夹层位置对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东部地区,土地复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将采煤沉陷地复垦为耕地,复垦后的耕地生产力水平应接近损毁前的水平。然而,采用传统的黄河泥沙一次性充填后覆盖一定厚度土壤层的复垦方式,复垦后土壤持水性差,生产力水平低。夹层式充填复垦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充填复垦土壤的水分特性,该文研究夹层位置对黄河泥沙填复垦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共设计当地普通农田土壤剖面(CK1),传统"上土下沙"土壤剖面构型(CK2)及5个夹层式土壤剖面构型处理T1~T5:在60 cm厚的黄河泥沙充填层中的不同位置夹20 cm厚心土层(黏土层),夹层距离表土距离分别为50 cm(T1),55 cm(T2),60 cm(T3),65 cm(T4)及70 cm(T5)。通过室内入渗试验,分析不同位置设置夹层后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及含水率分布情况,优选适应于该地区的夹层式土壤剖面构型。结果表明:入渗率随着夹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即夹层位置距离土表55cm为一临界深度,此时重构土壤的入渗率最低、湿润锋的运移速度最慢、阻水效果最强,但考虑到研究区强降雨天气,易形成地表径流。当心土夹层位置距离土表60cm时,更接近普通农田土壤水分入渗特性,是黄河泥沙夹层式充填复垦的理想选择。该研究对深入探讨黄河泥沙夹层式充填复垦内部作用机理和指导滨黄河地区采煤沉陷地的土地复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张世文,葛畅,赵辉,郑印,沈强[2](2019)在《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及其对覆土厚度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淮南市平圩电厂粉煤灰堆场复垦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点和区域、水平与垂直等多维角度分析了不同覆土厚度下的复垦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分布特征,旨在揭示粉煤灰充填基质下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及其与覆土厚度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均值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各覆土厚度下土壤含水量基本在20%以上,覆土厚度20~30cm的土壤含水量最大,达到31.11%。在一定的覆土厚度下,含水量在粉煤灰重构剖面中间会出现一个突变层次,在土—灰界面将产生土壤水分的聚集。不同覆土厚度下表层土壤的容重出现明显的差异,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土壤容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覆土厚度40~60 cm时,土壤表层平均土壤容重达到1.75 g·cm-3,复垦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板结现象。不同覆土厚度下砂、粉和黏粒含量差异明显,总体上与该地区非重构土壤相似,基本属于粉砂质壤土。粉煤灰充填复垦后土壤颗粒组成由粉煤灰、覆土土源和覆土方式共同决定的,泥浆泵法覆土在不同水平间土壤颗粒组成差异较为明显。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不同层次的有机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提升程度与覆土厚度呈正相关。基于经验贝叶斯克里格法的复垦土壤含水量、容重、粉砂和有机质含量的RMSE分别为1.72、1.01、1.57和0.85;MSDR值分别为2.12、1.32、2.72和0.62,RMSE较小,预测精度较高,MSDR比较接近1,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综合考虑各理化指标对覆土厚度的响应特征,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下覆土厚度40~50cm较为合理。经验贝叶斯克里格法比较适合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理化指标空间预测。(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晶,殷守强,于加春,胡振琪,杨震[3](2019)在《黄河流域矿区充填复垦泥沙供需状况及输沙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是减轻黄河淤积和提升矿区复垦率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该文以黄河主要淤积河段及沿岸150km范围内的23个国家规划矿区为研究区,分别采用沙量平衡法和开采沉陷预计法估算了黄河流域矿区充填复垦泥沙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初步分析了适宜引黄充填复垦矿区并设计了概略输沙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950—2013年,黄河主要淤积河段的总泥沙淤积量约为144.31亿t;截至2013年,各规划矿区充填复垦总需沙量约为225.12亿t;综合考虑泥沙供需状况和输沙距离2个因素,包头、义马、焦作、郑州、肥城、黄河北、淄博7个近距离矿区和乌海、平顶山、晋城、鹤壁、新汶5个中距离矿区适宜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需沙量和需调用水量分别为90.19和148.81亿t;各适宜充填复垦矿区的概略输沙路径长度处于21.98~109.02km,总长度约为643km。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推广提供前期专题性基础数据,为后续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及充填复垦等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华宝龙[4](2019)在《高潜水位煤矿区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农田生产力及障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部的高潜水位平原矿区,地下煤炭资源和地表优质耕地呈现大面积的复合区,煤炭资源的高强度井工开采造成地表大面积沉陷积水,使农田失去耕种条件,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东部地区的人地矛盾。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高潜水位平原区的采煤沉陷地是中国东部治理土地沉陷的最新技术,但复垦农田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不高是制约该技术推广发展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山东省德州市邱集煤矿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农户调查和文献资料搜集相结合的方法,采集研究区的土壤、作物和耕作管理措施等信息,系统分析复垦农田作物产量及其主要障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调控措施,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覆土厚度是影响复垦农田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随着覆土厚度的减小,小麦长势较差,产量呈现递减趋势。覆土厚度70 cm的复垦农田,小麦产量比覆土厚度30 cm的复垦农田高出28.57%。覆土厚度30 cm的复垦农田,小麦产量只有正常农田的70%。(2)复垦农田(SR2、SR3)与正常农田中层土壤的黏粒含量差异显着。复垦农田下层土壤含水量明显小于正常农田。两类农田土壤容重无显着差异,均呈现较强的碱性,EC值差异不显着,有机质含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两类农田土壤氮含量不足,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差异不显着。(3)两类农田表层(0-20 cm)土壤,总氮、总磷、有机质、有效磷、CEC值、碱解氮6个指标对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影响最大,总钾量对农作物产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pH值、EC值、含水量、容重、有效钾这5个指标对农作物产量的增加起到抑制作用。(4)研究区两类农田小麦和玉米调查产量与灌溉量均在0.01水平上显着相关,建议农户在耕作管理过程中采取少量多次的灌溉方式,同时应防止土壤盐碱化。在施肥过程中应当注意N、P、K肥料的均衡施用,减少氮肥用量,并注意施肥方式和少量多次施肥。“济麦22”是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区调查产量最高的小麦品种,“良星77”和“良星99”在复垦区分别存在11.41%和20.36%的增产空间。“登海605”和“郑单958”是研究区适宜的玉米品种,二者均存在着70%以上的增产空间。(5)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在研究区是可行的,但仍需改进技术,提高复垦土地质量。同时,农户在耕作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农作物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轻土壤盐碱化和表层板结,预防杂草和病虫害等。随着充填复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农户耕作管理水平的逐渐提升,复垦农田生产力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3-01)

曹梦竺,费波,李向东[5](2018)在《采煤塌陷区湖泥充填复垦土壤的营养元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比较了某矿区原地貌样地与塌陷样地以及湖泥充填复垦5a、12a样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以及pH值的变化过程。测量的土壤深度为60 cm,每20 cm一层,比较了4个样地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样地土壤剖面各层从上到下SOC、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呈递减趋势。0~20 cm,湖泥充填复垦12年样地土壤剖面各层SOC、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优于原地貌样地。20~40 cm、40~60 cm湖泥充填复垦12年样地土壤剖面各层SOC、土壤全N、全P、全K含量基本能够达到原地貌样地含量水平。湖泥充填复垦5年样地土壤剖面各层SOC、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低于原地貌样地,但相对矿区塌陷样地有很大改善。4个样地的土壤表层pH值差异不明显且均在中性范围内,适合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本文来源于《能源环境保护》期刊2018年06期)

程艳芳[6](2018)在《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地粉煤灰充填复垦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地充填复垦物料缺乏和重金属污染问题,为分析粉煤灰充填复垦塌陷地的可行性,以大屯发电厂粉煤灰为例,基于粉煤灰、土壤以及植物的实地综合系统采样,通过对样品进行实验室重金属测试以及对粉煤灰进行淋溶浸泡试验,分析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镍(Ni),铅(Pb),锌(Zn)和硒(Se)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本身重金属含量很低,性质稳定;在淋溶和浸泡状态下,粉煤灰中重金属的水溶性和淋溶性较差,降雨对粉煤灰的淋溶作用不会造成重金属污染;储灰场周边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土壤背景值,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处于安全水平。通过科学试验分析和可行性论证,充分证明在该地区用粉煤灰充填复垦塌陷地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煤矿开采》期刊2018年06期)

吴思聪,陈孝杨,邢雅珍,宋称心,吴光龙[7](2018)在《煤矸石充填复垦修复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有机碳(SOC)作为表征土壤质量与生态特性的关键指标,其恢复与分布状况的研究对评估重构土壤质量变化、指导重构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淮南市新庄孜矿煤矸石充填复垦修复区SOC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覆土厚度与植被类型将研究区分为10种采样区,分层采集重构土壤剖面不同深度土壤样品(0~20、20~40cm),测定其容重(BD)、含水量(WC)、p H,以及有机碳(SOC),以研究不同覆土厚度、不同植被类型对SOC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的SOC含量整体上差异显着,表层土壤(0~20cm)的SOC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地>板栗林地>黄豆地>玉米地>水杉林地; 20~40cm土层中SOC含量,草地>板栗林地>玉米地>水杉林地>黄豆地;不同覆土厚度下SOC含量在20~40cm土层中差异极显着,并随上覆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最高值为覆土81~100cm的采样区(4. 06~5. 87g/kg),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SOC含量逐渐减少,且随上覆土层厚度的加深,整体上的降低速率加快;上覆植被类型对研究区SOC含量的影响大于覆土厚度对其的影响;在研究区现有植被类型和覆土厚度的交互作用下对SOC的含量没有显着性的差异; SOC与pH值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BD呈极显着地负相关系,与WC呈正相关关系(P>0. 05)。(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杨彦生[8](2018)在《神东矿区采煤塌陷区利用煤矸石充填深埋复垦造地的相关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煤矸石占地面积、增大耕地面积、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基本原则,主动探究采煤塌陷区防治途径,神东矿区积极利用煤矸石充填埋深复垦造地有关技术,开展土地复垦工作。项目技术方案制定时严格根据地区地形地貌,融合煤层地质以及矿山开采实际状况,仔细分析土地利用与规划用地结构平衡性。土地复垦后,能够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确保生态环境平衡。(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8年20期)

刘焕,胡友彪,郑永红,张治国,陈结平[9](2018)在《煤矸石充填复垦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淮南矿区为研究对象,研究煤矸石充填复垦区重金属污染情况。煤矸石充填复垦区中的重金属含量超出正常土壤,且出现富集现象。土壤中重金属富集形态是重金属毒理效应及区域周围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指标,煤矸石复垦区中重金属多为残渣态与结合态。重金属污染评价多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潜在危害生态法。复垦区土壤修复技术正朝着绿色与环境友好的方式转变,生物修复技术是最佳选择。(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8年19期)

王晓彤,胡振琪,梁宇生,陈洋[10](2018)在《基于水分特性的采煤沉陷地充填复垦黄河泥沙容重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黄河泥沙容重与水分运动特征参数的关系,优选黄河泥沙充填复垦的最佳容重设计,运用土壤的概念和性质进行类比研究。根据不同容重条件下饱和含水率与饱和导水率的实测值、van Genuchten模型中进气吸力相关参数?和经验参数m的模拟值,分别建立经验模型,相关系数0.992~0.995(P<0.01),决定系数0.938~0.990,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均控制在10.77%以内。研究结果:1)饱和含水率与饱和导水率均随黄河泥沙容重的增大而减小;2)黄河泥沙中非毛管孔隙度占比高,渗透初期非饱和导水率大,在低吸力段迅速失水;3)黄河泥沙容重为1.5 g/cm3毛管孔隙度最大,更有利于土壤有效水分的保持。在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的实践过程中对黄河泥沙充填层进行合理的机械压实,使容重控制为1.5 g/cm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黄河泥沙的持水性,实现黄河泥沙充填复垦耕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6期)

充填复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淮南市平圩电厂粉煤灰堆场复垦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点和区域、水平与垂直等多维角度分析了不同覆土厚度下的复垦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分布特征,旨在揭示粉煤灰充填基质下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及其与覆土厚度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均值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各覆土厚度下土壤含水量基本在20%以上,覆土厚度20~30cm的土壤含水量最大,达到31.11%。在一定的覆土厚度下,含水量在粉煤灰重构剖面中间会出现一个突变层次,在土—灰界面将产生土壤水分的聚集。不同覆土厚度下表层土壤的容重出现明显的差异,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土壤容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覆土厚度40~60 cm时,土壤表层平均土壤容重达到1.75 g·cm-3,复垦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板结现象。不同覆土厚度下砂、粉和黏粒含量差异明显,总体上与该地区非重构土壤相似,基本属于粉砂质壤土。粉煤灰充填复垦后土壤颗粒组成由粉煤灰、覆土土源和覆土方式共同决定的,泥浆泵法覆土在不同水平间土壤颗粒组成差异较为明显。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不同层次的有机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提升程度与覆土厚度呈正相关。基于经验贝叶斯克里格法的复垦土壤含水量、容重、粉砂和有机质含量的RMSE分别为1.72、1.01、1.57和0.85;MSDR值分别为2.12、1.32、2.72和0.62,RMSE较小,预测精度较高,MSDR比较接近1,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综合考虑各理化指标对覆土厚度的响应特征,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下覆土厚度40~50cm较为合理。经验贝叶斯克里格法比较适合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理化指标空间预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充填复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彤,胡振琪,赖小君,梁宇生.黏土夹层位置对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

[2].张世文,葛畅,赵辉,郑印,沈强.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及其对覆土厚度响应[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3].李晶,殷守强,于加春,胡振琪,杨震.黄河流域矿区充填复垦泥沙供需状况及输沙路径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9

[4].华宝龙.高潜水位煤矿区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农田生产力及障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

[5].曹梦竺,费波,李向东.采煤塌陷区湖泥充填复垦土壤的营养元素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18

[6].程艳芳.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地粉煤灰充填复垦可行性分析[J].煤矿开采.2018

[7].吴思聪,陈孝杨,邢雅珍,宋称心,吴光龙.煤矸石充填复垦修复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研究[J].煤炭工程.2018

[8].杨彦生.神东矿区采煤塌陷区利用煤矸石充填深埋复垦造地的相关技术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

[9].刘焕,胡友彪,郑永红,张治国,陈结平.煤矸石充填复垦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综述[J].广州化工.2018

[10].王晓彤,胡振琪,梁宇生,陈洋.基于水分特性的采煤沉陷地充填复垦黄河泥沙容重优选[J].农业工程学报.2018

标签:;  ;  ;  ;  

充填复垦论文-王晓彤,胡振琪,赖小君,梁宇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