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连贯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读课,语篇,衔接,连贯
连贯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曹静,孟晴[1](2019)在《英语精读教学中连贯与衔接机制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把教学重点从词义、句子分析,转向了宏观层面的语篇。该文从语篇分析理论中的衔接、连贯入手,对课文从整体角度分析,以体现语言的基本功能和社会交际。(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20期)
郦青,吴越[2](2019)在《认知机制下典籍翻译的衔接与连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系统功能语言学衔接理论的不足,以及典籍翻译中文学性难以保留的困境,本文以《诗经》与《庄子》中部分作品英译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论证:(1)功能语言学重视语法与词汇层面上的显性衔接研究,其隐性衔接(即语篇内部衔接关系)研究之不足可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得以弥补;(2)象似性、隐喻、转喻作为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叁种重要认知机制参与了原文语篇的构建过程,同时起到衔接与连贯的作用;(3)不单以直译、意译为常用的翻译方法,译文文学性的保留与再现——形美与意美,很大程度上可通过隐性衔接得以实现。(本文来源于《翻译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马瑞洁[3](2019)在《言语行为转喻视阈下语篇连贯的认知机制研究——以《雷雨》语篇片段为例分析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连贯不仅是语篇分析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且是语篇使用者认知过程的产物。转喻是人们认知思维的反映手段之一,在语篇的生成和动态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分析言语行为转喻过程中,增/损益度、权势关系、礼貌度和选择自由度等语用参数不可或缺。将语用参数有机融入到言语行为转喻的事态场景推理模式中,分析其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有助于为语篇中的语用推理提供较为完整的认知解释方案,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力量。(本文来源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周文学,殷选择[4](2019)在《精准治理,还万峰湖一片青山绿水》一文中研究指出万峰湖,是黔滇桂叁省(区)水上的黄金运输线,也是“珠叁角”水质调剂与水源供应的重要源泉。近10年来,随着万峰湖养殖业、钓鱼业、旅游业的发展,网箱养鱼等水上浮动设施泛滥,导致湖面污染源增多,生态急剧恶化。2017年6月,万峰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卫战全面打响(本文来源于《人民公安报》期刊2019-01-17)
钟书能,肖露[5](2018)在《中华文化典籍翻译中的篇章连贯机制研究——中华文化典籍英译探微之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我国在21世纪初提出的文化建设战略,其中中华文化典籍外译是该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经研究发现,汉、英语篇在段落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体现在汉、英话题链的不同建构机制上。以《滕王阁序》这一名篇的英译本为例,揭示话题链的投射连贯机制在翻译中的具体应用。我们呼吁译者在中华文化典籍外译时,应从篇章结构与话题链入手,把握汉、英段落结构差异,确保话题链在英文译文中的投射、连贯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马海燕,曾利沙[6](2018)在《语篇翻译连贯机制的综合理论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心理空间理论用于翻译过程中的语篇连贯评价具有可描述性的方法论意义,但不足以解释语篇翻译连贯中各种语境因素相互制约的认知机制,故本文尝试融通心理空间和语境参数理论,探索一种可描述、可阐释、可印证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对语篇翻译连贯过程中的多义性、歧义性、模糊性、结构缺省、语义嬗变及选词择义的心理机制做出有理据的阐释。(本文来源于《英语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赵耀,曾利沙[7](2018)在《目的原则与语篇连贯分析再思考——兼论庭审互动话语连贯识解机制的理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连贯是语篇分析的核心课题。针对目的原则与语篇连贯分析的局限性,现提出扩展式目的统摄连贯识解机制的理论方法,旨在为庭审互动话语的连贯识解机制提供更具可分析性、可描写性、可推论性的整体分析框架。(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黄清如,李典格,王珂昕,张依[8](2018)在《汉英篇章连贯内部机制的差异对段落翻译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汉英语篇连贯内部机制的差异来说明汉英两种文字转换时应注意的衔接问题。众所周知,由于中西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的差异,导致英汉两种语言的连贯方式迥然不同。正是这种衔接上的差异给学生在汉译英上造成种种麻烦和困惑。本文旨在给翻译教与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即翻译的理解不仅仅是词与词之间简单转换或对应,更应该考虑语言之间衔接方式上的差异,从而翻译时能得心应手。(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8年01期)
吴黎华[9](2017)在《A股亟待建立透明连贯分红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A股上市公司欠缺健康的股东文化,上市公司规模虽然超过了3000家,不过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形成稳定的现金分红理念和机制。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发挥股票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必须通过制度安排促进市场形成稳定规范透明的分红机制,彰显市场的投资价值,吸(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期刊2017-04-13)
汪林[10](2016)在《社交网络上具有时滞效应和连贯机制的知识传播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通过社交网络进行沟通与交流的用户规模越来越庞大,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进行沟通、交流、学习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以及“互联网+”的兴起,基于社交网络的非正式学习机制也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的关注。虽然通过社交网络传播知识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以及可行性,但社交网络的用户体量庞大,并且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都是针对信息在社交网络上传播的可控性研究,对具有时滞效应以及连贯机制的知识传播研究相对比较少。因此本论文研究了知识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机理和演化过程,探索知识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规律,这对我国在线教育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知识是一种抽象性资源,人们只能通过知识载体来辨识知识的存在。知识传播的最小单位是知识单元,其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过程是通过人们之间的接触进行的,这与病毒在人群中的扩散过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论文基于传染病的研究方法并结合知识的特殊属性以及社交网络的网络结构特征对知识传播过程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社交网络上知识传播的特点即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和社交网络的无标度特性,结合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在SIR模型基础上提出用潜伏节点、超级传播节点,分别表示接触到知识但还没有完全吸收的学习者和连接度非常大的知识掌握者,提出了适用于社交网络的知识传播SEIJR模型。(2)应用数学工具推导出社交网络上知识传播模型的动力学演化方程组。(3)使用MATLAB工具对推导出的动力学方程组进行仿真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引入潜伏-免疫者,用来表征接触知识后但还没有完全吸收便受免疫者影响放弃吸收过程的这一类个体,这一类学习者的知识体系并没有形成,会影响其后续的学习进程。在仿真过程中,设定几组不同的参数分析了知识传播率、吸收率和超级传播机制对知识传播过程中免疫者和潜伏-免疫者的影响。最后,将SEIJR模型与SEIR和SIJR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连贯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系统功能语言学衔接理论的不足,以及典籍翻译中文学性难以保留的困境,本文以《诗经》与《庄子》中部分作品英译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论证:(1)功能语言学重视语法与词汇层面上的显性衔接研究,其隐性衔接(即语篇内部衔接关系)研究之不足可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得以弥补;(2)象似性、隐喻、转喻作为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叁种重要认知机制参与了原文语篇的构建过程,同时起到衔接与连贯的作用;(3)不单以直译、意译为常用的翻译方法,译文文学性的保留与再现——形美与意美,很大程度上可通过隐性衔接得以实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贯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曹静,孟晴.英语精读教学中连贯与衔接机制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9
[2].郦青,吴越.认知机制下典籍翻译的衔接与连贯[J].翻译论坛.2019
[3].马瑞洁.言语行为转喻视阈下语篇连贯的认知机制研究——以《雷雨》语篇片段为例分析讨论[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4].周文学,殷选择.精准治理,还万峰湖一片青山绿水[N].人民公安报.2019
[5].钟书能,肖露.中华文化典籍翻译中的篇章连贯机制研究——中华文化典籍英译探微之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马海燕,曾利沙.语篇翻译连贯机制的综合理论方法研究[J].英语研究.2018
[7].赵耀,曾利沙.目的原则与语篇连贯分析再思考——兼论庭审互动话语连贯识解机制的理论方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
[8].黄清如,李典格,王珂昕,张依.汉英篇章连贯内部机制的差异对段落翻译的启示[J].英语广场.2018
[9].吴黎华.A股亟待建立透明连贯分红机制[N].经济参考报.2017
[10].汪林.社交网络上具有时滞效应和连贯机制的知识传播模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