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源性高血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颅内出血,高血压性,保守治疗,抑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源性高血压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飞,刘兴宇,崔建忠,田宝刚,王凯杰[1](2019)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对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对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首次以HICH住院的患者63例,男38例,女25例,出血量均≤30 ml。所有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于入院时和出血后第21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瘫痪分级。于入院后第21天,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情绪评定,将SDS评分≥53分患者纳入抑郁组,SDS评分<53分者纳入非抑郁组。对两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进行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保守治疗的HICH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HICH抑郁组患者入院后第21天SDS评分为(54. 7±1. 5)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44. 6±6. 5)分,t=7. 020,P <0. 01];抑郁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非抑郁组[(7. 0±1. 4)μg/L比(8. 6±1. 8)μg/L,t=-3. 433,P=0. 001],入院后第21天瘫痪分级抑郁组高于非抑郁组[(5. 4±1. 5)分比(3. 8±1. 1)分,t=4. 951,P <0. 01];抑郁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SDS评分(r=-0. 535,P=0. 013)、出血量(r=-0. 578,P=0. 006)、第21天的瘫痪分级(r=-0. 715,P <0. 01)均呈负相关;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BDNF水平是保守治疗的HICH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OR=0. 990,95%CI:0. 983~0. 997,P=0. 008)。结论保守治疗的HICH患者出血后血清BDNF水平越低,越易出现抑郁情绪。(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刘亚慧,高传玉[2](2019)在《肾消融去交感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约有2.7亿高血压患者,其中难治性高血压约占5%~20%。药物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但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肾消融去交感神经术通过消融分布于肾动脉血管壁中的交感神经纤维,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近年来关于肾消融去交感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肾消融去交感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王昕钰,任建功[3](2019)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相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营养素家族的一员,具有修复神经元、调节突触活跃性和神经可塑性等功能,在神经系统发育中起重要作用。高血压是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的主要发病原因,且高血压与BDNF的相关性也逐渐明确。BDNF不仅对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以及阻止2型糖尿病发展有较好的作用,还可在多种机制作用下介导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进一步明确BDNF与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关系,将对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17期)
杨小波,丁婕[4](2019)在《控制性高血压对创伤性重症颅脑损伤神经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在创伤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运用控制性高血压疗法的神经预后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创伤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资料共计102例,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均为不采取血压控制的疗法,观察组均为采取控制性高血压疗法。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48h、72h、1周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观察组死亡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创伤性重症颅脑损伤采取控制性高血压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颅脑神经损伤情况,降低死亡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6期)
谢良地,郑苏梨,龚瑾[5](2019)在《神经源性高血压:独树一帜的继发性高血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原因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理精神因素、肾实质性疾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较少被临床医生所关注。这类高血压,常因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中延长迂曲扩张的血管,压迫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左侧多见)的心血管中枢引起,常伴随叁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颅神经受损症状。实行微血管减压术后,大部分患者血压可恢复正常,这类患者的高血压被称为神经源性高血压。(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邢若,段松冷,王鹏[6](2019)在《大活络胶囊、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对氧化应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大活络胶囊、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对氧化应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将127例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及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加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活络胶囊、针灸及康复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机体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BDNF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SH、SOD、GSH-Px及BDN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活络胶囊、针灸配合康复疗法可明显减轻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氧化应激损伤,提高BDNF水平,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韩文正,曲新凯,方唯一[7](2019)在《肾动脉去神经治疗在顽固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上老年人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高血压的进展往往是冠心病、肾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等众多疾病的基础。虽然高血压的治疗随着药物研发的进展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仍然有一大部分人群在接受了大量的抗高血压药物后血压水平仍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将接受3种以上最大剂量降压药物治疗(包(本文来源于《老年医学与保健》期刊2019年02期)
温轮明,李静婷,余福玲,蔡瀚,陈鑫[8](2019)在《肾动脉去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及术式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动脉去神经术(RDN)治疗难治性高血压(RHTN)的适应证选择、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对RDN术式进行探索和改良。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RHTN患者27例(其中顽固性高血压17例),均行RDN治疗,其中13例采用肾动脉叁维重建下单极消融,近期12例使用改良新型GL-6W导管消融,1例行单侧消融治疗,1例行混合术式消融,进行为期3~24个月的随访,记录手术前后血压、肾功能、降压药物种类、计算降压药物强度指数、日均降压药费用,及手术方式、术中消融参数、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家庭自测收缩压和舒张压随访均有明显下降,其中术后3个月家庭自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26.1±15.8)和(11.0±14.8)mm Hg。术后药物数量逐渐减少,降压药物强度指数、日均降压费用较术前下降。术后3个月,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不同术式的比较:肾动脉叁维重建下单极消融组出现4例血管创伤性并发症,使用新型肾动脉消融导管GL-6W未出现任何相关并发症,两者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TN患者RDN术后血压平稳下降,降压药物减少,手术对肾功能无恶化趋势,相对安全。使用GL-6W消融导管进行RDN更加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周一前,毛丽娟[9](2019)在《有氧运动对老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有氧运动对老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110例老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模式进行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有氧运动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HR、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HR为(73.1±4.9)次/min、SBP为(138.95±8.38)mm Hg(1mm Hg=0.133 kPa)、DBP为(91.42±4.83)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80.1±5.2)次/min、(147.12±10.85)mm Hg、(96.45±5.60)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标准化高频功率(HFn)、低频功率(LF)、标准化低频功率(LFn)、低频/高频功率(LF/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TP和HF高于对照组, LF/H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氧运动训练,有助于不断改善和调整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张力,及时调整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失衡情况,提升压力反射作用,促进患者血压持续下降,提升生存质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运动干预模式,在临床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王昕钰[10](2019)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的变化及其代表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中国T2DM防治指南(2017年版)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中的诊断标准,收集2018年8月—2018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就诊的117名患者的相关数据。将纳入的患者分为2组:(1)T2DM合并高血压组:77例;(2)单纯T2DM组:40例,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纳入实验的患者的血清BDNF浓度。结果1.T2DM合并高血压组血清中BDNF浓度相较于单纯T2DM组明显升高(P<0.05);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中BDNF水平与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aemoglobin A1c,HbA1c)、空腹基础血浆胰岛素浓度、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尿酸(uric acid,UA)等因素无统计学相关(P>0.05),而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纯T2DM组和T2DM+高血压组中,BDNF、甘油叁酯(triglyceride,TG)是诊断的影响因素。结论1、T2DM合并高血压组血清中BDNF浓度相较于单纯T2DM组明显升高(P<0.05);2、血清中的BDNF浓度是诊断T2DM合并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提示BDNF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两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神经源性高血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我国约有2.7亿高血压患者,其中难治性高血压约占5%~20%。药物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但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肾消融去交感神经术通过消融分布于肾动脉血管壁中的交感神经纤维,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近年来关于肾消融去交感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肾消融去交感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源性高血压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飞,刘兴宇,崔建忠,田宝刚,王凯杰.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对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
[2].刘亚慧,高传玉.肾消融去交感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3].王昕钰,任建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相关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
[4].杨小波,丁婕.控制性高血压对创伤性重症颅脑损伤神经预后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谢良地,郑苏梨,龚瑾.神经源性高血压:独树一帜的继发性高血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
[6].邢若,段松冷,王鹏.大活络胶囊、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对氧化应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7].韩文正,曲新凯,方唯一.肾动脉去神经治疗在顽固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
[8].温轮明,李静婷,余福玲,蔡瀚,陈鑫.肾动脉去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及术式改良[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
[9].周一前,毛丽娟.有氧运动对老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
[10].王昕钰.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D].兰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