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克特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克特罗,大萧条叁部曲,景观叙事,家园
多克特罗论文文献综述
陈婷婷[1](2019)在《“回家”—E.L.多克特罗大萧条叁部曲的景观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萧条叁部曲中,多克特罗透过孩童视角观看城市、自然和家庭的景观,叙述了孩子们在大萧条的艰难岁月里寻找和返回家园的故事。大萧条时期的景观描绘和人物寻找家园的努力是大萧条叁部曲中景观叙事的重要内容。景观帮助人物认识美国、反思自我,包含着多克特罗寻找家园的努力。城市景观植根于深厚的故乡之情,传达作者融合美国与犹太民族第二家园的理想。但两个家园之间的矛盾阻碍了融合的实现,城市的物质至上、资本运作、种族与民族歧视等现实,使犹太人在美国迷失了生活的方向;部分犹太人以传统为依托,拒绝真正融入美国。自然则为主人公们提供了沉思之地,使他们重拾珍贵的美国精神和善良的品性,获得融入美国的勇气。人们最终回归城市或自然中的美满家庭,完成回家之旅。这些美满的家庭是美国与犹太民族第二家园融合的象征。亲情和同胞之情是家的核心要素,作者真正向往的是在国家生活中人们可以成为一家人。两个家园只有打破隔阂,才能融合在一起,诠释多克特罗理想的家园精神。作者与传统犹太人不同,他认为犹太民族在美国自由思想的影响下,既要尊重犹太民族的传统,又要抛弃束缚思想的传统。美国与犹太民族有相同的精神,美国真正接受犹太民族,才成就了伟大的国度。而且在融合的家园,作者确定了自己的身份和追求,回归安宁的精神家园。作者构想的家园是乌托邦式的家园,在大萧条时期作者回家的愿望更加迫切,然而回家的道路也更加艰难。但他始终怀抱着实现理想的希望,也坚信自己在回家的路上。多克特罗启发我们寻找理想的家,并给予我们面对苦难的积极力量。(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3-01)
唐微[2](2019)在《“僭越的精神”——多克特罗历史写作中的认知与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克特罗的历史小说中,叙事者多为认知能力敏锐的作家或学者等知识分子。多克特罗赋予这些认知主体一种"僭越的精神",让他们在追溯和理解历史的过程中获得伦理启悟,做出各异的身份和道德选择。本文认为,在多克特罗的历史写作中,个人对历史的参与和认识,成为一种塑造个人身份、实现个人自由并界定个人伦理责任的一种途径。(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06期)
马莹莹[3](2018)在《多克特罗成长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叙事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犹太作家E.L.多克特罗擅长以重要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巧妙运用各种叙事技巧,来展现特定时期的美国社会全景图。在其创作实践中,多克特罗十分注重作品主题与叙事技巧之间的紧密联系。《鱼鹰湖》、《世界博览会》以及《比利·巴斯盖特》是多克特罗于上世纪80年代相继发表的叁部以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为背景的小说。这叁部小说都以成长小说的文类模式为依托,由叙述者通过回顾性叙事来讲述幼年成长经历,以达到理解过往经历和建构自我身份的写作目的。根据叙事在自我身份构建中具有的优势以及成长小说的自我追寻主题,本文作者对目标文本做了详细的文本分析,并结合叙事策略阐释了多克特罗成长小说中通过叙事构建自我身份的过程以及结果。(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4-01)
袁杰[4](2018)在《自由与公正:多克特罗小说中的政治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E.L.多克特罗一直以来都是一位关注外部社会的作家,他的小说以历史与虚构融合而闻名,生动描绘了美国20世纪以来各个时期的历史,这些多数与政治有着密切关联。随着现代文明的推移,社会各个层面都在不断变革与完善,但是多克特罗认为,美国社会的政治权威与社会不公仍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美国自由民主思想的发展。作为一位极具历史使命感的作家,多克特罗通过文学作品再现的历史,是对官方叙述话语的增补,是对边缘群体关注的呼吁,是对社会普遍公正的诉求,也是对美国现代政治的反思。(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唐微[5](2017)在《“为他们而看”:多克特罗小说《大进军》中的摄影与见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克特罗的《大进军》通过对摄影作为历史见证的反讽和颠覆,突出了个体见证对于历史理解的伦理和认识论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自愿为历史作见证的摄影师在官方话语和个人动机的驱使之下歪曲现实、再造历史、营造单一记忆神话的过程,揭示了摄影作为历史见证手段的吊诡和缺陷。本文认为,《大进军》以多线索、多视角的叙述结构囊括了众多个性化的证人和难以化约的证词,形成了一种"见证之场"。这种历史书写揭示了作为主观性的人以及作为发生之场和见证之场的历史。只有当历史在发生之场中呈现,当它的意义在见证之场中被模糊而无限延宕时,历史才是历史。在这一层面上,《大进军》成为了比摄影更为合理、真确和诚实的见证。(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毕建程[6](2017)在《后现代语境中的传统小说家——E.L.多克特罗小说文体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美国当代文坛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E.L.多克特罗一直以其将历史与虚构的文本相融合的文学创新为人们所熟悉,被冠以"后现代派作家"。然而通过对其创作理念及创作实践的深入研究,我们会从中发现一种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截然不同的精神内涵,而这种精神内涵却与传统小说的创作理念和思想原则颇为吻合。对多克特罗小说的文体特征及其与传统小说的传承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出其作品后现代主义话语范式之下所蕴含更具精神关怀的人文主题,以拓宽研究视野,修正标签式评价,为多克特罗批评研究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本文来源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江娟[7](2017)在《以“虚构文献”颠覆美国核心历史神话》一文中研究指出E.L.多克特罗是当今美国文坛一流严肃小说家,以书写美国历史而着称。他的创作往往取材于那些已被描述与阐释的历史事件,以异见者的姿态进犯到“以历史作为面具的神话领域”——那些未经反复检验、质疑和思考从而变得根深蒂固、极其危险的信念体系。多克特罗通过创作“虚构文献”来颠覆美国核心历史神话,恢复历史中被忽视和遗忘的声音,挑战已经被接受的有关美国过去的观念,表达他对美国现代经验的激进批评。这是多克特罗“介入诗学”(a poetics of engagement)的重要方面,集中体现了他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多克特罗的小说《欢迎来到艰难时代》通过戏仿西部小说流行文类,颠覆了读者对于西部英雄形象的美好想象、美国西部开发作为文明传播史以及西部作为进步、希望和梦想之地的历史神话,将艺术现实中的西部与神话中的西部进行对照,通过两者之间的差距打破了美国人关于美国文明作为幸福和繁荣之源的信念。在《拉格泰姆时代》中,多克特罗将一幅看似完美的美国社会图景与少数群体被剥夺了平等与正义的现实相对,使人们心目中的历史或者说被理所当然接受的正史受到嘲弄和颠覆。作家通过一系列对比叙述使人们看到美国世纪之交的社会不是“没有黑人,没移民”,而是充斥着黑白矛盾;美国世纪之交的主题不是科技进步与工业迷狂,而是进步虚幻与生活困境。《大进军》将内战分解到众多个人视点,小说中所有人物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见证人,构成大进军这个“浮动世界”中一个细小但极重要的单元。多克特罗有意避开官方文献中关于南北战争是为了解放黑奴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面描述,及谢尔曼将军是战争胜利之神或战争魔鬼的单一化评价,在多重见证中凸显了战争中社会的骚乱和人性的丧失以及谢尔曼作为普通人的形象,强烈地挖苦和讽刺了当今许多美国人对南北战争的集体记忆。多克特罗将他的几部小说背景置于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透过这些作品对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核心神话进行审视和质疑。出于对民主和真理的追求,相对于所谓“真”的官方历史文献对历史的垄断,多克特罗以一种“假”的文献的创作形式来颠覆“真”文献的合法性。他的历史小说复原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含混性,为美国历史提供了另一种更符合事实真相的解读。(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2-16)
唐微[8](2016)在《从见证历史到修复世界:多克特罗小说《大进军》中的女性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E·L·多克特罗的《大进军》中,埃米莉·汤普森的进军经历揭示出个体见证对于历史的伦理意义。她曲折的心路历程形成了一种不断被改写和重置、不断开放和生成的个体见证。这种见证也成为一种关于个人身份的故事。埃米莉从战争受害者到历史见证者和世界修复者的身份转变,表明个人在见证历史的过程中可以意识到并承担起对世界和他人的伦理责任,把"我见证"转化为"我行动",对人类文明将产生虽微弱但意义非凡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外文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陈俊松[9](2016)在《“每本书都有它自己的声音”——访E·L·多克特罗》一文中研究指出这篇对美国当代着名作家E·L·多克特罗的访谈主要涉及其小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国身份、生态意识、小说形式实验等问题,以及对其代表作《但以理书》的解读。多克特罗归纳了美国少数族裔为获得美国身份而奋斗的模式,他希望在创作中成为隐形的作者,并将创新视为作家永恒的使命。对于《但以理书》这部小说,多克特罗强调它关注的不是罗森堡夫妇间谍案本身,而是一个更为宏大的主题,即美国在长达叁四十年的时间里的思想状况。(本文来源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期刊2016年01期)
唐微[10](2015)在《叙述与见证:多克特罗的历史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E·L·多克特罗是当今美国文坛最具声望的作家之一。他擅于书写历史,把对艺术形式和社会责任的追求融入小说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写作风格。本文阐述了多克特罗创作观中叙述与现实、神话与历史、小说与见证等多方面的关系。通过分析他的《上帝之城》、《大进军》和《纽约兄弟》,本文认为,其作品揭示了叙述与现实之暧昧关系,历史的复杂性,以及为时代作见证的紧迫性。(本文来源于《外文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多克特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多克特罗的历史小说中,叙事者多为认知能力敏锐的作家或学者等知识分子。多克特罗赋予这些认知主体一种"僭越的精神",让他们在追溯和理解历史的过程中获得伦理启悟,做出各异的身份和道德选择。本文认为,在多克特罗的历史写作中,个人对历史的参与和认识,成为一种塑造个人身份、实现个人自由并界定个人伦理责任的一种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克特罗论文参考文献
[1].陈婷婷.“回家”—E.L.多克特罗大萧条叁部曲的景观叙事[D].天津外国语大学.2019
[2].唐微.“僭越的精神”——多克特罗历史写作中的认知与伦理[J].名作欣赏.2019
[3].马莹莹.多克特罗成长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叙事建构[D].兰州大学.2018
[4].袁杰.自由与公正:多克特罗小说中的政治反思[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
[5].唐微.“为他们而看”:多克特罗小说《大进军》中的摄影与见证[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
[6].毕建程.后现代语境中的传统小说家——E.L.多克特罗小说文体特征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
[7].江娟.以“虚构文献”颠覆美国核心历史神话[D].南京师范大学.2017
[8].唐微.从见证历史到修复世界:多克特罗小说《大进军》中的女性成长[J].外文研究.2016
[9].陈俊松.“每本书都有它自己的声音”——访E·L·多克特罗[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6
[10].唐微.叙述与见证:多克特罗的历史写作[J].外文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