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磁颗粒论文-刘镇,史建中,李茜

纳米金磁颗粒论文-刘镇,史建中,李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金磁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环素,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固相萃取

纳米金磁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刘镇,史建中,李茜[1](2019)在《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联用法对四环素类药物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四环素类药物的检测方法。方法取石墨烯、无水硫酸亚铁等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对畜禽产品的提取液中四环素类药物进行富集、除杂质、洗脱,进入液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测定。结果将待测物匀浆于p H=4. 5的提取液中,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吸附3 min,磁铁吸附,弃去提取液,用5%甲醇水溶液除杂质,用纯甲醇洗脱,上机测定,回收率达到90%以上,检出限达到0. 2 mg/kg以下,与HLB固相萃取小柱前处理方法比较,检测结果接近。结论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畜禽产品中的4种四环素类药物,与传统HLB小柱方法相比,无需离心机、无需过柱装置、操作简便、成本更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2019年11期)

王兆礼,江慧华,赵升云,龚新怀[2](2019)在《可负载纳米金颗粒的PS-b-PEO有序多孔膜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验室合成的结点处带有叁硫酯基团的嵌段共聚物PS-b-PEO为原料,通过水滴模板法制备得到六方排列的蜂窝状有序多孔膜。比较不同溶剂,四氢呋喃(THF)、二氯甲烷(CH_2Cl_2)、氯仿(CHCl_3)、二硫化碳(CS_2),对有序多孔膜的影响。采用NaBH_4处理有序多孔膜,是使有序多孔膜孔的边缘出现可与金相互作用的巯基,之后通过原位制备纳米金的方法,将纳米金颗粒负载到多孔膜孔的边缘,实现纳米金颗粒的有序排列。(本文来源于《武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九龙[3](2019)在《极端微生物耐辐射奇球菌合成功能性纳米金颗粒的机制及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金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是金的任一维度介于 1 nm 至100 nm之间的微细颗粒,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在生物传感、纳米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微生物合成纳米金的方法具有经济、安全、环保等优势,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其合成机制和功能尚缺乏深入的研究;而且,在极端环境下大部分微生物不能很好地存活及合成纳米金。极端微生物-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简称Dr)胞内抗逆成分资源丰富,对辐射、高氧化等极端环境具有显着抗性。因此,研究耐辐射奇球菌在高效合成纳米材料中的作用机制及功能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生物化学、纳米材料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转录组学等方法,研究了耐辐射奇球菌吸附还原Au(Ⅲ)离子并生物合成功能性纳米金颗粒的能力、过程及形成的纳米材料的功能特性,揭示了耐辐射奇球菌生物合成功能性纳米金颗粒的分子机制及颗粒功能的作用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发现耐辐射奇球菌具有较强的Au(Ⅲ)离子耐受能力,胞内外均可高效还原Au(Ⅲ)并合成纳米金颗粒(Dr-AuNPs);而且,菌体细胞合成AuNPs的速率也相对高于大肠杆菌等细菌。合成的Dr-AuNPs主要呈球形,Zeta电位为-20.01+0.17 mV,其分布在菌体的胞内、胞质及胞外。研究表明,Au(Ⅲ)是通过与菌体生物分子上的羧基、羟基、胺和含磷基团的结合,先后被还原至Au(Ⅰ)及Au(0),进而在上述基团的包被作用下形成稳定的Dr-AuNPs。Dr-AuNPs能够通过损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外被而表现出抑菌活性,但对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正常大鼠肾细胞NRK均无明显毒性;Dr-AuNPs可以用作抑菌剂。2.鉴定了包被在Dr-AuNPs表面的蛋白质,发现菌体蛋白质参与形成功能性AuNPs。利用菌体蛋白质介导合成的纳米金(Drp-AuNPs)呈球形,粒径为51.72±7.38nm,其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Au(Ⅲ)与菌体蛋白质的羟基、羧基、胺、巯基和含磷基团发生相互作用后,其被还原至Au(Ⅰ)及Au(0),Au(0)再被进一步包被形成稳定的Drp-AuNPs。研究发现,菌体细胞抗氧化体系中的蛋白质CrtI和Dps2表现出不同的合成AuNPs的能力,这可能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及其本身的还原能力相关。与常用的柠檬酸钠-纳米金(SC-AuNPs)相比,Drp-AuNPs表面有蛋白质的包被,因而颗粒稳定性较好、无明显细胞毒性,在生物传感、药物载体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3.发现耐辐射奇球菌胞内的特种四萜类化合物-耐辐射奇球菌素(Deinoxanthin,DX)能够高效合成由DX氧化产物功能化的DX-AuNPs,并阐明了其合成机制。DX是通过其环和碳链上羟基的脱氢作用提供电子,迅速还原Au(Ⅲ)至Au(Ⅰ),然后进一步还原Au(Ⅰ)至Au(0)并在DX3(去质子化的2-ketodeinoxanthin)的包被作用下形成稳定的DX-AuNPs。合成的DX-AuNPs呈球形,电动电势为-24.95±0.38mV。与SC-AuNPs相比,DX-AuNPs对乳腺癌细胞MCF-7及肾癌细胞ACHN有更为显着的抑制作用,但对正常细胞NRK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毒性。DX-AuNPs能够积累在MCF-7的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中,在细胞内诱导自噬、活性氧产生、DNA损伤等作用,进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转录组测序表明,DX-AuNPs显着影响(上调或下调)MCF-7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DX-AuNPs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功能可能主要归因于DX-AuNPs对细胞内生长代谢、氧化应激、自噬、细胞凋亡等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表明,极端微生物-耐辐射奇球菌菌体细胞、蛋白质、特种代谢产物(四萜)等都可以还原转化Au(Ⅲ)离子,形成具有不同活性基团包被的功能性纳米金。研究结果揭示了耐辐射奇球菌中参与AuNPs合成的生物活性分子及其功能基团,阐释了耐辐射奇球菌生物合成功能化AuNPs的机制及其功能特性,为生物合成功能性纳米材料提供了基础和原料,同时为深入阐述生物合成金属纳米材料的机制和功能化修饰纳米材料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此外,研究结果也将为耐辐射奇球菌合成的功能性AuNPs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思平[4](2019)在《基于纳米金颗粒的DNA计算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爆炸式增长,计算机需要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是硅芯片的技术难以支撑日益增大的计算量,导致计算机领域遇到发展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提出了生物计算机概念。随着生物计算机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DNA的并行计算能力,纳米分子结构,超高的存储能力等特点在突破计算机发展瓶颈上有很大的优势。生物分子逻辑运算(如DNA计算或DNA编程诊断)也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生物分子逻辑运算模型大多通过荧光进行检测,而荧光检测通常具有复杂的处理程序和缺乏检测便携性。在众多替代的检测方法中,采用纳米金颗粒的均匀比色检测方法,利用了纳米金颗粒的高消光技术和强距离依赖性光学性质,可以大大增加检测的便捷性。本文将DNA技术与纳米金颗粒结合,利用DNA链置换技术,生物酶促反应,DNA自组装等技术构建了基于纳米金颗粒的DNA计算模型,并对逻辑模型的结构实现展开多维度探讨,最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做了验证。一、基于双纳米金颗粒的DNA链置换分子计算模型。我们设计了一种可编程的逻辑门结构,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为输入信号,通过内切酶特异性识别DNA切割位点,改变纳米金颗粒和DNA的复合结构,构造输出信号。双纳米金颗粒的DNA链置换分子计算模型利用纳米金颗粒因颗粒聚集或分散造成的颜色改变的特性,可用肉眼观察到输出信号,极大减少了检测的复杂度及时间成本。二、基于单纳米金颗粒的DNA自组装分子计算模型。在此计算模型中,我们采用DNA折纸技术结构提供“支点”,利用“鞭子链”与被切链只有七个互补配对碱基的特性,设计了单纳米金颗粒的逻辑门结构,并做了试验验证。我们设计了是、与门和或门,在是门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更改“支点”完成了对结构的距离控制,证实了该计算模型的可编程性,为DNA计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6-01)

李盛菘,郑永超,孟澍临,吴骊珠,钟近艺[5](2019)在《核壳型量子点-纳米金颗粒组装体高效检测神经性毒剂模拟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设计制备了一种由12层硫化锌包覆硒化镉的核壳型量子点(CdSe/12ZnS QDs)和纳米金颗粒(Au NPs)自组装形成的CdSe/12Zn SQDs/Au NPs复合结构,并将其应用于神经性毒剂模拟剂氰基磷酸二乙酯(Diethyl Cyanophosphonate, DCNP)的高效检测。QDs由于与Au NPs存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作用(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而发生荧光猝灭,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解氯化硫代乙酰胆碱(ATC)生成的硫胆碱能够将量子点取代而使量子点荧光恢复。当QDs与Au NPs的摩尔浓度比为20:1时, QDs荧光猝灭效果最佳, AChE浓度为1.0×10~(–3)U/L时, QDs荧光恢复效果最好。DCNP的存在会抑制AChE的活性,减少硫胆碱的生成并降低QDs的荧光恢复效率,通过对QDs荧光恢复效率测定能够检测DCNP。在最优条件下对DCNP的检测结果表明,量子点的荧光恢复效率与DCNP浓度的对数在5.0×10~(–9)~5.0×10~(–4) mol/L的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5.0×10~(–9) mol/L。(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辰,李许演,周敏,李卓权,时函[6](2019)在《Tie2基因对纳米金颗粒进入牙周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Tie2基因表达对不同粒径纳米金颗粒(gold nanoparticles,GNPs)进入牙周组织及停留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Tie2基因和蛋白在正常和转基因小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冰冻切片检测GFP在牙周组织中相对高表达的部位;小鼠尾静脉注射1 g/kg剂量20、40、60、80 nm粒径GNPs,应用ICP-AES技术检测牙周组织Au含量。结果转基因小鼠比正常小鼠Tie2基因的表达高约2. 5倍。Tie2蛋白在转基因小鼠牙周组织中显着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GFP荧光提示Tie2在转基因小鼠牙周组织血管周围表达相对较高。转基因小鼠和正常小鼠牙周组织中GNPs的累积量随粒径增大而减少,正常小鼠牙周组织中GNPs的累积量明显高于转基因小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ie2基因高表达不利于GNPs扩散。(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祁蒙,惠飞,汪纯慧,周权,马培杰[7](2019)在《二维叁氧化钨的高密度纳米金颗粒负载及形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氧化物基体上负载纳米贵金属材料相比氧化物衬底可大大提高其催化性能,提高传感效率并降低应用成本。简易高效的负载方法对于其商业推广等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纳米氧化钨作为一种优良的气敏和光催化材料,在半导体气体传感、光催化、电极材料、光能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贵金属负载的方法可以在氧化钨半导体表面形成丰富的活性中心,成为其性能提高的有效手段。然而负载方法过于复杂成本过高阻碍了负载催化剂大面积推广及商用化。本文通过一种简易,低成本的方法在欠氧型纳米片层状氧化钨颗粒上制备了高负载率Au/WO_(2.6)复合材料。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在24h后负载率达到最高,负载率在5mL之前随金胶体的剂量增多而增多,但随后剂量的增多并不会增大负载量。化学反应后的热处理将有助于提高纳米金颗粒与氧化钨之间的粘附力,并在热处理温度200℃~400℃时负载体系最为稳定,基体不发生相变。热处理温度超过550℃以上后基体氧化钨粉末将从具有单斜结构转变为立方结构并使片层状结构转变成球形结构。通过对不同反应时间及Au剂量的产物的研究结果表明,金颗粒先在片层结构的台阶上生成,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或反应剂量的增多,金颗粒逐步合并长大并布满整个衬底的表面。系列倾转的高分辨图像研究了Au/WO_(2.6)的界面微观结构,发现球状纳米Au颗粒以镶嵌方式与片层的氧化钨基体在界面处形成山丘状而与衬底结合在一起,这种牢固的界面为催化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转移提供了快速通道。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及其反应机制的研究为其大范围的推广及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前期基础。(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09期)

邰举[8](2019)在《纳米金颗粒芯片可识别单位点基因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首尔3月15日电 (邰举)韩国近日一项研究成果实现了十几分钟内完成基因检测:通过使用纳米尺度的金颗粒制作的生物芯片来识别癌细胞DNA特征,能够迅速完成对特定癌症标志物的检测,无需测序,可以识别单个位点基因突变。这项工作由在高丽大学任(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3-16)

[9](2019)在《识别癌症DNA的纳米金颗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活中,很多癌症患者因为在患病早期未能及时发现癌细胞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近期,发表于《自然》子刊上的一项研究,为癌症早期诊断带来了一种新方法。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多种癌症的癌细胞DNA都有一种特异性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简便诊断测试,有望为癌症早期诊断提供普适性方法。(本文来源于《科学启蒙》期刊2019年02期)

[10](2019)在《纳米金颗粒可快速识别癌症DNA》一文中研究指出据Sina AA 2018年12月4日[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9(1):4915-4915.]报道,昆士兰大学的澳大利亚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for Bio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AIBN)研究人员发现,多种癌症的癌细胞DNA都有一种特异性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种简便诊断测试,有望成为普适性的癌症早期诊断方法。癌症是一类特别复杂、极其多变的疾病,因此很难找到一种所有癌症共有、但又有别于健康细胞的简单特征。但是昆士兰大学(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19年01期)

纳米金磁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实验室合成的结点处带有叁硫酯基团的嵌段共聚物PS-b-PEO为原料,通过水滴模板法制备得到六方排列的蜂窝状有序多孔膜。比较不同溶剂,四氢呋喃(THF)、二氯甲烷(CH_2Cl_2)、氯仿(CHCl_3)、二硫化碳(CS_2),对有序多孔膜的影响。采用NaBH_4处理有序多孔膜,是使有序多孔膜孔的边缘出现可与金相互作用的巯基,之后通过原位制备纳米金的方法,将纳米金颗粒负载到多孔膜孔的边缘,实现纳米金颗粒的有序排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金磁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刘镇,史建中,李茜.石墨烯纳米磁颗粒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联用法对四环素类药物检测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19

[2].王兆礼,江慧华,赵升云,龚新怀.可负载纳米金颗粒的PS-b-PEO有序多孔膜的制备与表征[J].武夷学院学报.2019

[3].李九龙.极端微生物耐辐射奇球菌合成功能性纳米金颗粒的机制及其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9

[4].刘思平.基于纳米金颗粒的DNA计算模型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5].李盛菘,郑永超,孟澍临,吴骊珠,钟近艺.核壳型量子点-纳米金颗粒组装体高效检测神经性毒剂模拟剂[J].无机材料学报.2019

[6].李辰,李许演,周敏,李卓权,时函.Tie2基因对纳米金颗粒进入牙周组织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7].祁蒙,惠飞,汪纯慧,周权,马培杰.二维叁氧化钨的高密度纳米金颗粒负载及形成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

[8].邰举.纳米金颗粒芯片可识别单位点基因突变[N].科技日报.2019

[9]..识别癌症DNA的纳米金颗粒[J].科学启蒙.2019

[10]..纳米金颗粒可快速识别癌症DNA[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9

标签:;  ;  ;  ;  

纳米金磁颗粒论文-刘镇,史建中,李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