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物数谱分布论文-李素文,牟福生,胡丽莎,雒静,施瑞瑞

颗粒物数谱分布论文-李素文,牟福生,胡丽莎,雒静,施瑞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颗粒物数谱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光路DOAS,大气颗粒物,粒谱,反演

颗粒物数谱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李素文,牟福生,胡丽莎,雒静,施瑞瑞[1](2019)在《双光路DOAS系统获取大气颗粒物粒谱分布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大气复合污染日趋严重,造成大气氧化性增强,气体向颗粒物的转化加快。大气颗粒物粒径大小及谱分布决定其在大气中的行为,以差分吸收光谱法(DOAS)为基础,结合双光路设计技术,开展实时、在线、获取近地面大气气溶胶颗粒物的粒谱分布的光谱方法研究。首先构建低噪声性能稳定的宽带氙弧灯为光源的双光路差分吸收光谱系统,基于干净天气条件下大气的能见度数据对系统进行校准,通过两个不同光路获得的光谱信号强度之比获取近地面紫外-近红外波段的大气总宽波段消光系数。基于宽波段消光系数,在去除瑞利散射以及气体吸收对消光系数的影响后,解析出气溶胶颗粒物的消光系数。基于核函数准则,利用均匀球型粒子的电磁场Mie理论来反演气溶胶物理特性,获得气溶胶粒子在该测量谱段的体积谱分布,利用体积谱与数密度谱的关系,反演出气溶胶粒子的数密度谱分布。开展利用直方图方法来表现颗粒物的粒谱分布方法研究,首先将DOAS测量波段近似等分为若干谱段,利用谱段处平均值,获取气溶胶粒谱直方分布图。最后把该系统和方法应用于外场实验,获得了气溶胶颗粒物在300~650 nm范围内的消光系数,将测量波段等分为11个谱段,反演了颗粒物的在0.1~1.25μm粒径范围的数密度谱分布。该研究为整治我国灰霾天气,研究大气气相/粒子非均相化学反应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推动DOA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夏志勇,吕波,李海滨,付华轩,王治非[2](2019)在《济南市冬季大气颗粒物粒径谱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2月,采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和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APS)对济南市冬季大气中粒径为14. 6 nm~10μm的颗粒物粒径谱的分布进行连续监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冬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较高,平均为47472个/cm~3。各模态对颗粒物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的贡献表明,济南市冬季大气颗粒物偏细,积聚模态粒子是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主要组成部分。数浓度谱日变化特征表明,济南市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主要受道路交通源排放和新粒子生成转化的影响。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燃放会导致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和质量浓度明显升高,烟花爆竹燃放对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主要由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共同作用形成。(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郑淑睿,孔少飞,严沁,吴剑,朱戈昊[3](2019)在《夏收时段农村大气亚微米颗粒物数浓度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源区的角度研究华北平原夏收时段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粒径谱分布,采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于2017年6月对华北平原典型农村点位亚微米颗粒物数浓度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小于300nm处,平均数浓度为28371cm~(-3).不同模态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差异明显,核模态(<20nm)呈线性分布,爱根核模态(20~100nm)呈多项分布,积聚模态(>100nm)呈对数分布.48h后向轨迹聚类结果表明,观测点位气团受其东部的江苏省、山东省和安徽省生物质燃烧传输影响时,颗粒物总数浓度增加66.7%.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法,表明潜在源区为观测点位以东的区域,且以粒径小于100nm的颗粒物为主.(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杜嵩山,秦艳红,张璘[4](2018)在《南京典型站点春季大气颗粒物数谱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SI公司的APS和SMPS系统,于2017年4月在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点位连续一个月进行大气颗粒物数谱观测,结果表明,南京市春季典型月份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和体积浓度均值分别为1.64×104cm~(-3)和1.65×106μm~3/m~3;核模态、爱根核膜态、积聚模态和粗粒子模态数浓度占比分别为22.72%,53.52%,23.72%和0.05%,体积浓度占比分别为0.01%,1.76%,55.82%和42.41%;颗粒物数浓度平均日变化呈现双峰结构;PM_(2.5)体积浓度和质量浓度具有高度相关性;存在明显的新生粒子事件,3~10 nm颗粒物数浓度小时均值短时>7 500 cm~(-3)。(本文来源于《环境监控与预警》期刊2018年03期)

张逢生,王雁,闫世明,李莹,王淑敏[5](2018)在《气象要素对太原颗粒物数浓度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太原尖草坪气象站2013-2014年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风向、风速、降水、混合层厚度等气象要素对不同粒径颗粒物数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叁组粒径段颗粒物在静风时数浓度较大,东北风时数浓度较小。风速与较小粒径颗粒物数浓度负相关更显着。风向风速不同对颗粒物表现出不同的输送扩散作用。颗粒物数浓度的清除量与降水量、初始浓度均呈正相关。当混合层厚度突破1500m时,铅直扩散对颗粒物的稀释作用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03期)

李芳芳,倪长健,姚佳林,朱育雷,邓佩云[6](2017)在《成都市大气颗粒物谱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3年3月—2014年2月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数浓度资料与PM2.5质量浓度数据,系统分析了成都市大气颗粒物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叁参数谱分布函数对成都市数浓度谱拟合最好;2)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呈单峰型,数浓度在0.25~0.28μm最大,粒子个数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季节粒子数浓度在不同粒径中的变化为<1.3μm:冬>春>秋>夏,1.3~1.6μm:春>冬>秋>夏,>1.6μm:春>冬>夏>秋;3)颗粒物的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单谷型,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02:00时和10:00时前后。(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7增刊2下册》期刊2017-08-30)

邵玉海,丁朔,南嘉良,沈仕亮,李金泰[7](2017)在《叁明市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与粒径分布季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颗粒物粒径谱仪对叁明市城区站点不同季节的10~10 000nm粒径段内颗粒物的数浓度与粒径分布进行测量,全年颗粒物数浓度平均为15 608个·cm~(-3),季节特征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冬季凝结核模态粒子数浓度最高,各季节积聚模态颗粒物均占比最高.颗粒物总数浓度日变化存在早、晚高峰与中午时段的3峰特征,其中爱根核模态与积聚模态粒子均有早、晚双峰特征;凝结核模态与爱根核模态粒子则均在中午时段出现峰值.各季节颗粒物数浓度中值粒径与几何平均粒径差异较小,春夏季以爱根核模态为主,为单峰模式;秋季为双峰模式(爱根核模态+积聚模态);总体上秋冬季存在较多凝结核与爱根核模态的超细粒子.(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杨征睿,宋崇林,卫将军,吕刚,宋金瓯[8](2016)在《后喷间隔角对柴油机燃烧过程中颗粒物数密度、粒径分布及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全气缸取样平台,在一台高压共轨直喷柴油机上,研究了不同后喷间隔角对柴油机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数密度、粒径分布以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次喷射工况,颗粒物数密度随曲轴转角呈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11~14°,CA ATDC,排气颗粒物数密度比缸内颗粒物的峰值数密度减少75%,以上;引入后喷,随着后喷间隔角的增大,缸内颗粒物数密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颗粒物粒径分布在单次喷射工况呈类似对数正态分布,主要分布范围在6.04~339,nm之间,其峰值粒径主要分布在69.8~93.1,nm之间;引入后喷,缸内颗粒物的峰值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并在排气阶段峰值粒径达到最大,且随着后喷间隔角的增大,缸内颗粒物峰值粒径呈增大的趋势.单次喷射工况下缸内颗粒物的质量随着曲轴转角呈单峰分布;引入后喷,缸内颗粒物质量峰值随后喷间隔角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后喷对碳烟质量的影响规律与其对颗粒物质量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马启翔,刘赵梅,杜利劳[9](2016)在《西安南郊地区夏季降雨和风对可吸入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4年5—7月西安南郊地区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30 s分辨率的连续在线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数浓度的观测资料,并结合同期移动式自动气象站的降雨量、风向和风速等气象观测数据,研究西安南郊地区夏季降雨和风对可吸入颗粒物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2014年5—7月西安南郊地区持续性中雨对各粒径段可吸入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均较好,短时持续性中雨可造成粗粒子模态颗粒物数浓度增加,持续性小雨对核模态和爱根核模态中粒径较小的组分去除效果不明显,间断性小雨对可吸入颗粒物无去除效果。西安南郊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偏东风,但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偏西方向,2014年5—7月西安南郊地区风速小于3.0 m·s-1以下的低风速出现频率较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风速小于5.4 m·s~(-1)时,核膜态颗粒物数浓度随风速增加而增大,其他模态颗粒物数浓度随风速增加而减小;5.5—7.9 m·s~(-1)风速对各模态颗粒物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本文来源于《气象与环境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岳玎利,钟流举,沈劲,张涛,周炎[10](2016)在《珠叁角地区颗粒物数谱分布与新粒子生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位于珠叁角大气超级站不同季节3nm-10μm颗粒物数谱分布在线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不同季节颗粒物数谱分布日变化和新粒子生成事件重要参数规律,揭示了珠叁角二次反应活跃地区颗粒物数谱分布与演变特征。冬季、春季和秋季珠叁角大气超级站总颗粒物数浓度分别为2.17×10~4cm~(-3)、1.97×10~4cm~(-3)、2.24×10~4cm~(-3),爱根核模和积聚模态颗粒物是主要的贡献者,在总数浓度的比例均达到40%以上。冬季、春季和秋季颗粒物数浓度平均日变化中均在7-9时与18-20时存在较高的爱根核模态颗粒物数浓度,体现了机动车排放对细颗粒物污染的显着影响。超级站新粒子生成事件的月平均发生频率为7-23%,新粒子生成速率为0.4-4.8cm~(-3)s~(-1),增长速率为3.0-12.0nmh~(-1)。新粒子生成事件发生频率与新粒子生成速率、增长速率、可凝结蒸汽浓度及其产生速率在秋季均高于其它季节。珠叁角地区秋季大气氧化性较强,光化学过程非常活跃,有利于新粒子生成与增长所需前体物的产生。高温、低湿、强辐射、高风速、低颗粒物质量浓度与高臭氧浓度等条件有利于新粒子生成事件的发生;较强的大气氧化性对珠叁角地区新粒子生成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叁卷)》期刊2016-10-14)

颗粒物数谱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5年2月,采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和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APS)对济南市冬季大气中粒径为14. 6 nm~10μm的颗粒物粒径谱的分布进行连续监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冬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较高,平均为47472个/cm~3。各模态对颗粒物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的贡献表明,济南市冬季大气颗粒物偏细,积聚模态粒子是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主要组成部分。数浓度谱日变化特征表明,济南市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主要受道路交通源排放和新粒子生成转化的影响。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燃放会导致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和质量浓度明显升高,烟花爆竹燃放对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主要由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共同作用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颗粒物数谱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李素文,牟福生,胡丽莎,雒静,施瑞瑞.双光路DOAS系统获取大气颗粒物粒谱分布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2].夏志勇,吕波,李海滨,付华轩,王治非.济南市冬季大气颗粒物粒径谱分布特征[J].环境工程.2019

[3].郑淑睿,孔少飞,严沁,吴剑,朱戈昊.夏收时段农村大气亚微米颗粒物数浓度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9

[4].杜嵩山,秦艳红,张璘.南京典型站点春季大气颗粒物数谱分布特征[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8

[5].张逢生,王雁,闫世明,李莹,王淑敏.气象要素对太原颗粒物数浓度分布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

[6].李芳芳,倪长健,姚佳林,朱育雷,邓佩云.成都市大气颗粒物谱分布特征[C].环境工程2017增刊2下册.2017

[7].邵玉海,丁朔,南嘉良,沈仕亮,李金泰.叁明市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与粒径分布季节特征[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8].杨征睿,宋崇林,卫将军,吕刚,宋金瓯.后喷间隔角对柴油机燃烧过程中颗粒物数密度、粒径分布及质量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6

[9].马启翔,刘赵梅,杜利劳.西安南郊地区夏季降雨和风对可吸入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6

[10].岳玎利,钟流举,沈劲,张涛,周炎.珠叁角地区颗粒物数谱分布与新粒子生成特征[C].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叁卷).2016

标签:;  ;  ;  ;  

颗粒物数谱分布论文-李素文,牟福生,胡丽莎,雒静,施瑞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