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入世,转变职能,促进乳业发展

应对入世,转变职能,促进乳业发展

一、应对入世,转变职能,促奶业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单忠纪[1](2009)在《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规避的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我国奶业持续快速发展,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2006年以来,由于受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的影响,加之乳品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导致全国奶业出现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面对新的形势,重新审视市情,定位大庆奶业的发展,进而使大庆市奶业规避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刻不容缓。鉴于此,本课题从风险规避的角度对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进行系统研究。本课题首先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大庆市奶牛生产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奶牛生产系统的结构和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诊断的方法,确定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和一般因素,并对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其次,通过对影响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因素的分析,依据奶牛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建立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进行系统诊断。再次,依据评价标准确定的原则,创造性提出比较适宜的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评价标准。采用单因素评判、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和风险表征的方法对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进行系统评价,得出大庆市奶牛生产的整体风险程度和各区县奶牛生产风险状况,并根据评价结果绘制奶牛生产风险区域分布等级图。最后,提出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规避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王艳华[2](2005)在《奶源基地建设及其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奶牛养殖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无论是奶牛存栏还是原料奶总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与世界奶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原料奶占有量及奶畜单产水平和质量均处于较低的层次,已成为制约奶业发展的瓶颈。原料奶生产是奶业发展的基础,而奶源基地为原料奶生产提供保障。因此,解决中国原料奶生产这一薄弱环节,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奶源基地建设包括区域布局、奶牛品种、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机械挤奶、冷链运输等众多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奶源基地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原料奶产量和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增强民族体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转化,改善农村饲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同时,奶源基地建设也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为乳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奶源基地范畴的理解是不同的。本文主要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出发,以农村奶畜饲养专业乡(镇)或奶畜饲养专业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微观层次的奶源基地的建设问题。本研究是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从奶源基地系统界定及其分析入手,阐述奶源基地建设的理论依据,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典型奶源基地的实证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的宏观思路。然后,以此为依据,对奶牛生产经营模式选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奶业一体化经营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最后提出农村奶源基地发展方向及其经营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本研究是把奶源基地看作一个系统,本着整体优化的观点,尝试改善系统结构,探寻提高系统功能的途径,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村奶源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本文首先从宏观层次总结了中国奶业发展的历史成就,指出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预见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重点强调,目前奶源生产是奶业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未来奶源基地将越来越成为奶业投入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理论上构建了奶源基地系统,对系统的结构、环境和功能作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提高奶源基地系统功能的途径。本文还指出奶源基地建设应以区位布局理论、系统优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为指导,并以此构建了奶源基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黑龙江省典型农村奶源基地作为调查对象,对基地运行现状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提出农村奶源基地建设的宏观思路,即应选择合适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协调与乳品企业的关系等。以上面提出的农村奶源基地建设的宏观思路为依据,首先进行农村奶源基地奶牛生产经营模式的研究,对种养结合型的奶农户分散饲养、奶牛场和奶牛小区的经济效益、优势、劣势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指出三种模式为共生关系,在运行中要趋利避害,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优化技术对种养结合型奶农分散饲养模式的最优饲养规模和最佳种植结

魏鹏,生庆海[3](2004)在《奶牛养殖业正在由庭院经济向高标准方向发展》文中研究说明生活水平提高,奶类产品需求增加,奶牛养殖业成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加强服务,引导农民科学饲养向高标准方向发展,可使农民收益增加,并提高抗风险能力。

马淑洁[4](2003)在《应对入世,转变职能,促奶业发展》文中提出

二、应对入世,转变职能,促奶业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对入世,转变职能,促奶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规避的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5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庆市奶牛生产的环境辨识与系统诊断
    2.1 大庆市奶牛生产的现状
    2.2 大庆市奶牛生产系统结构分析
    2.3 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的环境分析
    2.4 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的系统诊断
    2.5 奶牛生产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奶牛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3.2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
    3.3 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
    3.4 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评价指标的系统诊断
第四章 奶牛生产风险评价标准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4.1 评价标准的确定
    4.2 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五章 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的系统评价
    5.1 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程度的模糊综合评判
    5.2 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程度的风险表征评价
    5.3 大庆市各区县奶牛生产风险的区划分析
第六章 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规避措施的研究
    6.1 突出抓好疫病防治工作,优化奶牛生产布局,减少疫病风险影响
    6.2 大力加强内外市场结合力度,提高政策扶持水平, 合理规避市场风险
    6.3 建立健全科学的奶牛生产体系,完善奶牛生产合作化组织
    6.4 拓宽饲料来源,采用科学的饲料加工调制技术
    6.5 创造奶牛生产良好内外部环境,加强配套建设
    6.6 积极发展生态奶业,快速推进奶牛适度规模化养殖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2)奶源基地建设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乳品消费需求呼唤奶源基地建设
        1.1.2 乳品加工业发展需要奶源基地建设
        1.1.3 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奶源基地建设
        1.1.4 黑龙江省区位优势适合奶源基地建设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1 论文研究的实践意义
        1.2.2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主要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2 中国奶业发展的历史总结与展望
    2.1 中国奶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2.2 中国奶业发展的历史成就
        2.2.1 奶牛存栏量和原料奶总产量大幅度提高
        2.2.2 奶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进一步明朗
        2.2.3 乳品工业不断壮大
        2.2.4 乳品消费水平有很大提高
    2.3 面临的发展新机遇
        2.3.1 中国加入WTO 后有利的宏观竞争环境
        2.3.2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2.3.3 中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产业政策
    2.4 中国奶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4.1 如何进一步开拓乳品消费市场问题
        2.4.2 如何加强奶源生产问题
        2.4.3 乳业集团的壮大和发展问题
    2.5 中国奶业发展展望
        2.5.1 中国发展奶业的依据
        2.5.2 中国奶业发展展望
3 奶源基地建设的基本理论
    3.1 奶源基地的概念
    3.2 奶源基地系统
        3.2.1 奶源基地系统构建及其运行
        3.2.2 奶源基地系统分析
    3.3 提高奶源基地系统功能的途径
    3.4 奶源基地建设的理论依据
        3.4.1 区位布局理论
        3.4.2 系统优化理论
        3.4.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
        3.4.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4.5 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
    3.5 奶源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5.1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3.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4 黑龙江省奶源基地建设的实证分析
    4.1 黑龙江省奶牛业发展水平总体描述
        4.1.1 奶牛存栏
        4.1.2 奶牛品种
        4.1.3 牛奶总产量及单产水平
        4.1.4 牛奶人均占有量
        4.1.5 奶牛饲养区域
    4.2 黑龙江省发展奶牛业的优势分析
        4.2.1 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
        4.2.2 价格优势和成本优势
        4.2.3 乳品加工业优势和技术信息优势
        4.2.4 技术服务体系优势
        4.2.5 政策优势
    4.3 黑龙江省奶牛存栏预测
        4.3.1 组合预测模型建立及计算
        4.3.2 预测结果分析和讨论
    4.4 农村奶源基地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4.1 典型调查点的选择
        4.4.2 奶源基地运行现状
        4.4.3 奶源基地评价
        4.4.4 存在的问题
    4.5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的宏观思路
        4.5.1 选择适合的奶牛生产经营模式和规模
        4.5.2 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4.5.3 提高奶农素质
        4.5.4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4.5.5 促进与乳品加工企业的协调发展
        4.5.6 实现奶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5 奶牛生产经营模式分析与规模优化研究
    5.1 国外奶牛生产经营模式的启示
        5.1.1 印度的个体奶农小规模经营模式
        5.1.2 美国的家庭牧场大规模经营模式
    5.2 奶牛生产经营模式分类与评析
        5.2.1 奶牛生产经营模式分类
        5.2.2 奶农户和奶牛场生产经营模式的投入产出分析
        5.2.3 各种生产经营模式评析
        5.2.4 各种模式的综合比较与结论
    5.3 种养结合型奶农生产经营模式的规模优化
        5.3.1 优化的基本思想
        5.3.2 模型建立及计算
        5.3.3 结果分析
6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6.1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6.2 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特点与启示
    6.3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构成及其功能分析
        6.3.1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构成
        6.3.2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功能
    6.4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6.4.1 竞争机制
        6.4.2 利益分配机制
        6.4.3 激励机制
        6.4.4 约束机制
    6.5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贡献率的测度
        6.5.1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贡献率的涵义
        6.5.2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贡献率的测度原理
        6.5.3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贡献率的测算
        6.5.4 结论
    6.6 奶农学习行为分析及对技术培训的启示
        6.6.1 奶农学习行为分析
        6.6.2 对奶农技术培训的建议
    6.7 政府在奶源基地建设中的作用
        6.7.1 在农业生产领域中政府行为的构成及其行为准则
        6.7.2 目前奶源基地建设中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6.7.3 政府在奶源基地建设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6.7.4 对奶源基地政府行为的建议
7 奶业“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研究
    7.1 奶源基地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7.2 “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的一般内涵及其联结方式
        7.2.1 “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一般内涵
        7.2.2 “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的联结方式
    7.3 理论模型——一体化经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
    7.4 奶业“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组织模式分类与评析
        7.4.1 组织模式分类
        7.4.2 各种组织模式评析
    7.5 奶农股份合作社——奶业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创新
        7.5.1 奶业合作组织——奶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生产形式
        7.5.2 奶农股份合作社的组建和运行构想
        7.5.3 对奶农股份合作社的评析
        7.5.4 奶农股份合作社的培育
    7.6 奶业“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的运行机制
        7.6.1 利益机制
        7.6.2 运转约束和保障机制
8 奶源基地发展方向及其经营管理的基本架构
    8.1 奶源基地的发展方向
        8.1.1 建设绿色奶源基地的基本依据
        8.1.2 建设绿色奶源基地的意义
        8.1.3 绿色奶源基地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8.2 奶源基地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
        8.2.1 构建规范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基本思想
        8.2.2 奶源基地的组织管理
        8.2.3 技术体系
    8.3 对策与建议
        8.3.1 制定绿色奶源基地发展战略
        8.3.2 加强绿色原料奶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8.3.3 建立和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8.3.4 建立、发展和壮大奶农合作经济组织
        8.3.5 研究开发奶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8.3.6 强化奶业从业者的技术培训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四、应对入世,转变职能,促奶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规避的系统研究[D]. 单忠纪.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9(S2)
  • [2]奶源基地建设及其实证研究[D]. 王艳华. 东北农业大学, 2005(01)
  • [3]奶牛养殖业正在由庭院经济向高标准方向发展[J]. 魏鹏,生庆海. 中国供销商情(乳业导刊), 2004(05)
  • [4]应对入世,转变职能,促奶业发展[J]. 马淑洁.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3(01)

标签:;  ;  ;  

应对入世,转变职能,促进乳业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