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防护技术论文-路延,贾翠霞,唐晓斌,武剑

电磁防护技术论文-路延,贾翠霞,唐晓斌,武剑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防护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典型通信装备,仿真,电磁防护

电磁防护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路延,贾翠霞,唐晓斌,武剑[1](2019)在《典型通信装备复杂电磁环境电磁防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典型通信装备复杂电磁环境效应防护技术,从场-路耦合方面对其受扰机理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可操作的电磁防护措施。对典型通信装备实测受扰现象分析,对电磁防护技术进行研究。通过电磁仿真分析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对防护效果予以验证,研究了机箱上不同形状、尺寸、不同数目孔缝等方面的仿真分析,同时研究了谐振频率的转移技术,得出了谐振频率转移的方法,为武器装备的设备级防护设计提供指导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鑫[2](2019)在《基于能量选择表面的机载射频装备空间电磁防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功率微波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效果主要体现在电子元件、内部芯片等的烧毁方面,这样的效果会导致电子系统工作性能不稳定或者无法工作。能量选择表面(Energy Selective Surface,简称ESS)作为一种空间电磁场防护手段,具有“允许安全阈值内电磁波通过,自动拒绝安全阈值外电磁波通过”的特点,即具有“能量自适应开关特性”,可以在对设备的正常工作影响很小的条件下有效的阻止强电磁脉冲对设备造成损伤,是确保空间电磁安全的一种新型且有效的手段。本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对强电磁环境与电子设备的兼容条件调研。由于需要对机载电子设备进行电磁防护,所以需要先了解要保护设备的大致射频敏感度以及常见干扰电磁波的场强信息,以此作为测试过程中的一个参考指标。其次,选定二极管型号,获取其等效电路用于后续的仿真。然后,分析不同单元结构各自具有的屏蔽特点,进一步分析不同ESS单元中每个结构参数对插损,隔离度和带宽的影响,以及电磁波极化方式和入射角度对能量选择表面传输系数的影响,为设计性能优良的电磁能量选择表面提供仿真依据。随后,总结前文的设计规律,再根据机载通信天线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天线的使用频段,设计两种不同频段、不同带宽的ESS,可用于两类天线的天线罩,起到电磁防护作用。接着根据设计好的ESS结构,制作实物并且进行测试。从实物测试的角度,对ESS防护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喇叭口径防护实验以验证ESS具有的能量低通防护性能,以此证明所设计结构的实用价值。其中ESS插入损耗要求小于3dB(有用信号通过率),屏蔽效能大于30dB,入射角度不超过45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3](2019)在《专注电磁防护测评技术研究与电磁兼容试验——信息产业信息记录及防泄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产业信息记录及防泄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实验室)是依据原电子工业部文件组建,依托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叁十叁研究所。通过了CNAS、DiLAC、军用实验室等资质认可,可对外独立开展第叁方EMC试验服务。作为国内较早开展电磁兼容/电磁安全研究的实验室,一直以来致力于各类电子设备/系统的电磁兼容试验和电磁防护器件/材料的电磁参数特性及电磁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和技术服务。(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电磁兼容》期刊2019年01期)

刘吴翰[4](2018)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磁防护性能测试评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已在模块壳体、机箱机柜等装置上的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其轻质,高强度和刚度使其在飞机机身的选择中备受欢迎。而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射频场、磁场及雷电脉冲场环境下的电磁防护性能将直接影响飞机的电磁兼容性,从而对飞机飞行安全造成较大影响。本文从碳纤维复合材料射频场下的转移阻抗、磁场下的等效电导率及雷电脉冲场下的脉冲阻抗叁个方面入手,研究其电磁防护性能测试技术。针对以上叁个方面,首先为了研究在射频场环境下,碳纤维复合材料将一表面电流转移成另一表面电压能力的测试方法,本文引入射频转移阻抗的概念。设计并制作了频率上限为1GHz的射频转移阻抗同轴测试装置,然后使用HFSS对装置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仿真和优化。接着对装置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测试范围为0~1GHz,在该范围内VSWR低于1.25,S_(11)低于-20dB,趋势和大小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最后用装置测试碳纤维复合材料,从4次独立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其可重复性较好,几次结果的最大差值为3dB。接着为了研究磁场环境下,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测试方法,引入等效电导率的概念。首先从理论上根据平板型材料磁场屏蔽效能推导出其相对电导率,然后通过小环天线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1MHz以下磁场屏蔽效能进行测试,则可由测得的结果推导得出其等效电导率。最后运用HFSS建立仿真模型并设置材料参数,对简化推导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同时,根据试验和仿真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可用于获取碳纤维复合材料在1MHz以下的等效电导率。最后为了研究雷电脉冲场下,碳纤维复合材料阻抗特性的测试方法,引入脉冲阻抗的概念。介绍了雷电直接效应试验波形并选用合适的波形分量。然后以多种实验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测试碳纤维复合材料脉冲阻抗的方法。最后对测试中选取的参数包括电流幅值、电极尺寸及电极材料进行界定,为以后的研究与测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6)

冒建军[5](2018)在《新型弹药电磁防护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发火弹药是电子技术与弹药相结合的产物,在现代战争中广泛应用。由于现代战争中,战场复杂的电磁环境使得电发火弹药使用的安全性与性能的可靠性受到极大威胁。为此,本文首先就电磁环境对电发火弹药安全性的影响及危害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目前常用电磁防护加固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电磁屏蔽技术来对电发火弹药进行电磁防护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8年08期)

刘宗晟[6](2017)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机载制导武器电磁防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机载制导武器面临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同时机载制导武器自身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导致机载制导武器在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无法发挥其应有作战效能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研究机载制导武器所面临的电磁环境的特点、效用机理并有针对性对机载制导武器实施电磁防护,是机载制导武器研制中必须要重视的一项工作。本文就机载制导武器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如何进行电磁防护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包括如下叁个方面:1、总结了国内外机载制导武器在复杂电磁环境下遇到的问题及其电磁防护研究现状;分析了复杂电磁环境特点及其效应分析,结合机载制导武器的作战应用方式以及技战术特点,从有意的电磁威胁环境干扰和无意的电磁威胁环境干扰两分面归纳了机载制导武器在其全使用剖面上可能遭遇的复杂电磁环境的特点及效应机理;2、结合机载制导武器的特点,分析了复杂电磁环境的耦合方式和机载制导武器的耦合通路,并详细分析了外部电磁环境、电磁脉冲、雷电和静电的作用机理以及损伤效应;从天线耦合、线缆耦合、孔缝耦合、介质穿透以及接地等方面提出了面向机载制导武器的电磁防护策略;3、以某红外探测导引装置和激光体制引信样机的电磁防护加固工程应用为例,通过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包括故障现象分析、故障机理定位、电磁防护策略的选择及实施、测试结果验证等各环节的电磁防护加固,验证电磁防护技术在工程应用上的有效性,探索电磁防护策略在工程应用上的实施途径。(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11-15)

张冠捷,王陶钧,彭培根[7](2016)在《关于短波通信设备电磁防护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短波通信是现代移动数据传输中常见的一种数据传输形式,现代短波通信设备逐渐从传统点电力单一性传输向多元化信息传输系统转变,从而大大增加了短波通信的信息传输稳定性,本文对短波通信设备的研究,主要从短波通信设备电磁防护技术角度进行技术分析。(本文来源于《赤子(下旬)》期刊2016年12期)

张欢[8](2016)在《水厂雷电电磁防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目前天津市水厂自动控制普遍采用计算机或可编程控器组成的监控网络,然而这些微电子设备一旦受到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轻则造成系统运行失灵,重则造成永久性损坏。通过实地调研,建立了天津通用水务有限公司雷电电磁防护系统,安装了相应的浪涌防护装置,从而将雷电灾害降到了最低限度。(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6年14期)

齐呼和[9](2016)在《固定台站对移动台站短波通信的电磁防护技术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定台站对移动台站短波通信技术主要属于我国军事领域的一项主要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军事领域的通信。本文主要从两个部分出现对这一技术下的电磁防护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固定台站对移动台站短波通信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在第二部分,本文着重对电磁防护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我国军事领域通讯顺利性的保证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6年10期)

励炳炳[10](2016)在《屏蔽多芯对绞电缆电磁防护性能测试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字通信和电子设备的日益发展,用于网络布线的屏蔽多芯对绞电缆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其电磁防护性能也愈加重要。评价屏蔽多芯对绞电缆电磁防护性能的参数主要有四个,分别是转移阻抗、屏蔽衰减、不平衡衰减和耦合衰减。目前国际电工委员会出台的IEC62153-4-3、 IEC62153-4-5和IEC61156-1等标准对表征参数和各参数的测试方法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规定,但是标准中方法的测试上限频率只能到1GHz。本文通过混合模S参数理论与标准中方法相结合进行测试,将测试频率提高到了3GHz。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阻抗匹配网络和端接夹具的设计与制作。本文采用标准IEC62153-4-3中推荐的直接计算法进行阻抗匹配网络的设计与制作。为了更好的实现端接,本文设计制作了电路板用于受试电缆每根导线的连接,并且所有零件通过螺纹连接实现,易于拆装和调试。2)巴伦的性能评估。巴伦是测试系统中重要的元器件,其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直接测试巴伦性能需要一个性能更好的带中心抽头的线圈,而该线圈较难获得。本文将所要测试的参数转换为混合模S参数进行测试,同时简化了测试过程。3)将混合模S参数理论与标准测试方法相结合进行测试。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和基于混合模S参数的方法对不平衡衰减参数进行测试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混合模S参数测试方法可行同时将不平衡衰减的测试频率提高到3GHz。将混合模S参数理论与功率吸收钳法相结合在30MHz-1GHz频段内对耦合衰减进行测试并与标准方法作对比,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基于混合模S参数测试可行,并且利用该方法进行测试时不需要巴伦,提高了测试效率简化了测试过程。将混合模S参数理论与混波室法相结合对耦合衰减进行测试并与功率吸收钳法测试结果在500MHz-1GHz频段进行对比,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并将耦合衰减的测试频率提高到3GHz。(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4-01)

电磁防护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功率微波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效果主要体现在电子元件、内部芯片等的烧毁方面,这样的效果会导致电子系统工作性能不稳定或者无法工作。能量选择表面(Energy Selective Surface,简称ESS)作为一种空间电磁场防护手段,具有“允许安全阈值内电磁波通过,自动拒绝安全阈值外电磁波通过”的特点,即具有“能量自适应开关特性”,可以在对设备的正常工作影响很小的条件下有效的阻止强电磁脉冲对设备造成损伤,是确保空间电磁安全的一种新型且有效的手段。本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对强电磁环境与电子设备的兼容条件调研。由于需要对机载电子设备进行电磁防护,所以需要先了解要保护设备的大致射频敏感度以及常见干扰电磁波的场强信息,以此作为测试过程中的一个参考指标。其次,选定二极管型号,获取其等效电路用于后续的仿真。然后,分析不同单元结构各自具有的屏蔽特点,进一步分析不同ESS单元中每个结构参数对插损,隔离度和带宽的影响,以及电磁波极化方式和入射角度对能量选择表面传输系数的影响,为设计性能优良的电磁能量选择表面提供仿真依据。随后,总结前文的设计规律,再根据机载通信天线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天线的使用频段,设计两种不同频段、不同带宽的ESS,可用于两类天线的天线罩,起到电磁防护作用。接着根据设计好的ESS结构,制作实物并且进行测试。从实物测试的角度,对ESS防护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喇叭口径防护实验以验证ESS具有的能量低通防护性能,以此证明所设计结构的实用价值。其中ESS插入损耗要求小于3dB(有用信号通过率),屏蔽效能大于30dB,入射角度不超过45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防护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路延,贾翠霞,唐晓斌,武剑.典型通信装备复杂电磁环境电磁防护技术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9

[2].杨鑫.基于能量选择表面的机载射频装备空间电磁防护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专注电磁防护测评技术研究与电磁兼容试验——信息产业信息记录及防泄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9

[4].刘吴翰.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磁防护性能测试评估技术[D].东南大学.2018

[5].冒建军.新型弹药电磁防护技术分析[J].科技视界.2018

[6].刘宗晟.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机载制导武器电磁防护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7].张冠捷,王陶钧,彭培根.关于短波通信设备电磁防护技术的研究[J].赤子(下旬).2016

[8].张欢.水厂雷电电磁防护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6

[9].齐呼和.固定台站对移动台站短波通信的电磁防护技术探究[J].通讯世界.2016

[10].励炳炳.屏蔽多芯对绞电缆电磁防护性能测试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

标签:;  ;  ;  

电磁防护技术论文-路延,贾翠霞,唐晓斌,武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