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论文-蔡玉伟,张宇茂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论文-蔡玉伟,张宇茂

导读:本文包含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常频机械通气,血气指标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蔡玉伟,张宇茂[1](2019)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 610例N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5)和对照组(n=805)。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通气策略,观察组患儿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治疗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p H值和PO_2低于对照组,PCO_2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动脉导管未闭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慢性肺结核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用于NRDS患儿的临床治疗,可显着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值,促进患儿及早恢复健康。(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2期)

陈宇超,徐颖[2](2019)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腹腔镜手术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应激反应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建立的人工气腹,可导致循环、呼吸等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且小儿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引起术中管理困难及术后各脏器并发症增多,尤其是广泛发生的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故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尤为重要,其主要由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肺复张策略、吸入氧浓度、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等组成。本研究将对近年来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作一综述,以期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让更多的患儿获益。(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1期)

瞿海龙,周英莲,张红强,彭广军[3](2019)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非ARDS患者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机械通气治疗的发展,有创通气在危重患者的抢救及全麻患者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亦有双面性。机械通气作为一种侵入性治疗,可直接导致肺组织损伤,即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为预防VILI的发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被提出并应用于临床。近年研究显示保护性通气对非ARDS患者也具有明显效应,从小潮气量通气中亦可获益。低水平驱动压通气正受到大家推荐,而对高水平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是否获益尚不能确定。(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与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石学银,张成密[4](2019)在《围术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实施要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机械通气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减轻VILI的核心举措,本文从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的叁大传统核心要素出发,进一步阐述新近研究发现的驱动压(driving pressure,ΔP)、跨肺压、呼吸做功和允许性肺不张在减轻VILI中的作用,旨在为减轻VILI和降低PPCs发生率方面提供新思路,以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叶,王贤书,王盛华,谷红霞,杜娟[5](2019)在《围手术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重症先天性膈疝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严重危及新生儿生命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肺发育不良、肺动脉高压及肺部感染等引起的呼吸衰竭是主要的死亡原因~([1])。现将河北省儿童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例重症先天性膈疝应用围手术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患儿,男,40~+周,生后6 h入院,体重4. 5 kg,Apgar评分不详,生后即出现缺氧、紫绀、呼吸窘迫,予当地医院气管插管后转入我院。立即行胸腹部X线平片检查,提示左侧胸腔(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梁建文,王庆周[6](2019)在《围麻醉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全麻手术总量的不断增多,更多的围麻醉期机械通气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也不断提高,尤其是术前合并肺部相关性疾病及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的肺部机械性和化学性损伤更为明显,围麻醉期肺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围麻醉期做到有效避免肺部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将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及减少住院经济费用支出,为此如何有效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给我们麻醉医生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虽然近年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临床常用到的小潮气量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肺复张策略及压力控制通气策略等,但不同的通气策略各有其优缺点,临床适应症也不尽明确,如何有效应用仍存在诸多争议,且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否对围麻醉期患者产生有利影响尚无一致意见,本文将近年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围麻醉期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14期)

喻娟[7](2019)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潮气量递增法肺复张策略对胸椎结核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中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潮气量递增法肺复张策略对胸椎结核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择期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经胸入路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根据术中的通气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每组42例。处理组分别于单肺通气(OLV)开始前、OLV结束前、关胸前、拔管前及任何中断通气后,应用潮气量(VT)递增法进行反复肺复张。监测术前(T0)、术后第1天(T1),第3天(T3)和第5天(T5)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氧合指数(OI)变化及术后第3天计算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m CPIS)用于判断预后情况,同时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间各时间点的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处理组在T1、T3和T5时间点的O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术后处理组在T3时间点的m CPI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处理组术后低氧血症、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经胸入路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中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潮气量递增法肺复张策略,能够有效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同时能显着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及肺部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茜[8](2019)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腹腔镜肠道肿瘤术中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研究接受腹腔镜下肠道肿瘤的患者,在施行全身麻醉期间,应用常规通气模式以及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小潮气量6-8ml/kg(理想体重)、适度的呼气末正压(5cmH_2O)、间断肺泡复张)对患者的呼吸动力学、术后肺部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的影响。以期为腹腔镜下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术中提供合适的通气策略提供证据。方法:选择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限期行腹腔镜肠道肿瘤手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患者总共60例,ASAI-III级,由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常规通气组、肺保护性通气组。患者入室后,叁方核查无误后,常规监护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上肢无创血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上肢有创动脉血压,并监测患者麻醉深度(BIS)、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肌松(TOF值)。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后,给予术前药:阿托品0.5mg、托烷司琼5mg、地佐辛5mg。麻醉诱导:所有的患者常规面罩给氧,按患者校正体重进行麻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0.5ug/kg,丙泊酚1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辅助通气约5分钟后行气管内插管并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调节微量泵枸橼酸瑞芬太尼0.2~0.3ug/(kg·h),丙泊酚注射液2~6mg/(kg·h),顺阿曲库铵0.08~0.10mg/(kg·h),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使血压心率在±20%波动,术中麻醉的深度BIS维持在40-60,TOP<25%,术毕前30分钟停用肌松药,术毕前5分钟停用麻醉药物。术毕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以缓解术后疼痛,并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两组的机械通气策略为:均采取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吸呼比(I:E)为1:2,维持气腹压11-13mmHg。常规通气组:VT为10-12mL/kg(理想体重),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肺保护性通气组:VT:6-8mL/kg(理想体重),呼吸频率在16~20次/min,PEEP维持在5cmH_2O,在术中气腹后、改变体位后即刻、改变体位后1小时、2小时、恢复体位后、气腹毕需进行一次规律肺泡复张(控制性肺膨胀法)。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后10min(T1)、气腹后10min(T2)、气腹后1h(T3)、气腹后2h(T4)、气腹结束后(T5)这5个时间点的Ppeak、Pmean、肺顺应性(Cdyn)的呼吸力学指标以及血气指标PH、PaCO_2、PaO_2;观察并记录入室后(T0)、T1、T2、T3、T4、T5、气管拔管后(T6)时间点患者的SpO_2;观察并记录术后72h内新发生的肺部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一般资料、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气腹维持时间、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分。结果:1.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气指标的对比PH:两组患者T1、T2、T3的PH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4、T5进行组间比较,常规通气组较肺保护组高0.04、0.05(P<0.001)。PaO_2:两组患者在T1、T2、T3的氧分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T5肺保护组患者的氧分压明显较常规通气组高46.41mmHg、40.82mmHg(P<0.001)。PaCO_2:两组患者T1、T2、T3的PH值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保护组在T4、T5分别较常规组高1.96 mmHg、1.85 mmHg(P<0.05)。两组内各时间点相比表明随手术时间的延长,PaCO_2逐渐增高。3.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相比两组患者在T0、T1、T2、T3、T4、T5、T6时间点组间比较无差异,术中各时间点与术前及术后相比SpO_2均高(P<0.05)。4.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呼吸力学指标的比较Ppeak:两组患者在T1、T2时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T5时,肺保护组较常规通气组分别低1.76cmH_20(P=0.004)、1.82cmH_20(P<0.001)、1.17cmH_20(P=0.035)。Pmean:在T1、T5两组进行组间比较,P>0.05,两组在T2、T3、T4进行组间比较,肺保护组较常规组分别高2.59 cmH_20、2.67cmH_20、3.08 cmH_20(P<0.05)。肺顺应性:两组患者在T1、T4时肺顺应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5肺保护组的肺顺性相比常规组高2.67 L/cmH_2O、2.02 L/cmH_2O、4.55 L/cmH_2O(P<0.05)。5.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肺保护组比常规组低1.39天(P<0.05)。6.术后肺部并发症肺保护组患者新发咳嗽咳痰以及WBC计数异常例数较常规组少,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通气策略的选择正确对于避免患者发生肺部损伤是至关重要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较常规通气模式更适用于腹腔镜下肠道肿瘤术,显着的降低了气道阻力,改善患者的呼吸力学和患者的氧和功能,减少了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并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对于患者快速康复有益的。(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9-06-01)

朱灵娇,应燕芬[9](2019)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及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方法选择2013至2018年在浙江省台州医院进行手术的60例先天性膈疝患儿,按照不同的通气策略分为A、B两组;A组使用常频呼吸机和高频震荡呼吸机,B组联合使用体外膜肺氧合呼吸机和常频呼吸机,同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又将患儿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比较各组患儿术前的通气时间、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包括脱机困难、复张性水肿、气胸和肺部感染)及预后情况。结果 A、B两组轻症患儿的术前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重症患儿的术前通气时间显着低于A组(t=3.112,P<0.05)。B组轻症患儿的复张性水肿和气胸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A组(P值分别为0.035、0.023),肺部感染率显着高于A组(P=0.023);B组重症患儿的死亡率、复张性水肿和气胸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A组(P值分别为0.007、0.003、0.001),脱机困难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显着高于A组(P值分别为0.000、0.004)。A、B两组轻症患儿手术后1年的肺功能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重症患儿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达峰时间比(TPIEF/TE)均显着低于A组(P值分别为0.009、0.008、0.043),B组重症患儿的分钟通气量(MV)、达峰容积比(VPEF/VE)均显着高于A组(P值分别为0.003、0.047)。结论使用体外膜肺氧合呼吸机进行肺保护性通气相比高频震荡呼吸机能够提高重症新生先天性膈疝患儿的生存机会,并且有利于肺部功能的恢复,但是仍然存在脱机困扰和肺部感染率高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曲宗阳,包杰,左明章[10](2019)在《全麻中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上腹部大型手术患者术后肺脏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全麻手术过程中应用保护性通气策略与传统通气对老年上腹部大型手术术后肺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入选42例患者(年龄≥65岁,手术时间≥2 h):分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21例,术中采用保护性通气方法,潮气量:5~6 ml/kg(采用理想体重计算),呼气末正压(PEEP)5 cm H_2O和周期性肺复张方法;传统通气组21例,术中采用传统通气方法,潮气量:10~12 ml/kg(采用理想体重计算)。观察术后患者第1d、3d(d1、d3)氧合;术后d1、d3、d5、d7肺功能;术后d1或d2胸片改变;术后肺部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死亡情况。结果保护性通气策略组较传统通气组术后胸片渗出改变减少(P<0.05);术后严重肺部并发症发生降低(P<0.05);其他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减轻老年上腹部大型手术患者术后肺脏损伤可能有益。(本文来源于《国际老年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腹腔镜手术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应激反应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建立的人工气腹,可导致循环、呼吸等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且小儿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引起术中管理困难及术后各脏器并发症增多,尤其是广泛发生的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故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尤为重要,其主要由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肺复张策略、吸入氧浓度、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等组成。本研究将对近年来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作一综述,以期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让更多的患儿获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蔡玉伟,张宇茂.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价值[J].中国处方药.2019

[2].陈宇超,徐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3].瞿海龙,周英莲,张红强,彭广军.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非ARDS患者的临床应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9

[4].石学银,张成密.围术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实施要则[J].上海医学.2019

[5].刘叶,王贤书,王盛华,谷红霞,杜娟.围手术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重症先天性膈疝一例[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

[6].梁建文,王庆周.围麻醉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9

[7].喻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潮气量递增法肺复张策略对胸椎结核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9

[8].王茜.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腹腔镜肠道肿瘤术中的临床观察[D].延安大学.2019

[9].朱灵娇,应燕芬.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及肺保护性通气策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

[10].曲宗阳,包杰,左明章.全麻中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上腹部大型手术患者术后肺脏功能的影响[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9

标签:;  ;  ;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论文-蔡玉伟,张宇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