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探讨王拥军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探讨王拥军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电力安全;运行

引言

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变电站的运行是否稳定、高效,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是变电站的重要组成。一次设备包括变压器、电动机、母线、电缆及电抗器等,任务是分配与输送电能,而二次设备中均为一次设备的辅助设备,对一次设备进行监测,保证运行的稳定。可见,变电站中涉及到的设备非常多,且在变电站运行负荷不断增大、要求不断提高下,实现电气自动化并保证每个设备运行安全成为重要工作。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改进

1.1传统变电站的运行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传统的变电站运行模式中,主要是其升压和降压的程度有限,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难以保证电力的运行质量。也就是说,传统的变电站无法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同时,传统变电站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这对现代化的电网建设来说,已是一种严重的制约和阻碍。因此,传统变电站已无法适应当今现代化的电网发展需求。

1.2变电站采用综合自动化技术所具有的优势

采用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现代化变电站,不仅能够有效保证社会经济建设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增加的用电需求,同时还能保证电力的质量,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同时,变电站所需要的占地面积极也大大减少,降低了运营投资,有效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基于专业角度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发展方向的分析

2.1依托分层分布式结构,构建变电站整体框架

对于变电站,其总体框架的设计模式为分层分布式结构,主要涉及三个部分的内容,即站控层、网络层以及间隔层。具体讲,对于间隔层,其主要依托传感层,实现对变电站内一次设备运行数据的全面收集与分析,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指令的执行与传达,实现对一次设备的有力防护,达到控制管理的目的;对于网络层,以工业以太网为支撑,以传输为目的,传输速率超高,是变电站运输的基础。站控层是整体框架的中心,作用是实现对变电站所有电力设备运行的全面监控与管理,涉及报警、指令执行等。

2.2基于整体框架,全面了解变电站硬件类型,强化系统运行的监督与管控

立足变电站整体架构,其硬件设置的分析主要是对硬件配置进行全面了解。具体讲,在站控层,其主要包含的硬件设备有服务器、报警器以及监控机等;在网络层,硬件内容有交换机、光缆以及光纤接口盒等;中间层的硬件以电能采集装置、开关柜以及相关保护装置等为主。在硬件设施的支持下,能够进行数据的高效传输。基于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主要是以网络层通信光缆为依托,实现双以太网传递目的,维护电力安全运行。只有依靠科学的二次设备硬件设计,才能增强对一次设备的监督控制,为安全性奠定坚实基础。

2.3重视功能模块与接口的软件设计,加快电气自动化设计目标的实现

基于功能模块的软件设计:对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软件设计是关键,主要是以硬件设施为依托,强化自动化运行的实现。具体讲,对于软件设计,首先是以功能模块为基础,强化A/D采集以及计算机处理的实现。依托功能性模块,能够实现电力信号的分析转变,构建能够解读与识别的信号,形成系统决策,达到对于各种信号性质的辨别。其次,通过A/D采集,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进行信息存储与合理分类,便于后期查询使用,达到人机交互的目的。最后依托开关量进行输入与输出操作,达到信号转换与传输目的,同时,准确识别信号档位。功能接口的设计:对于功能接口,主要涉及三部分,即与继电保护装置的接口、与电能计量系统的接口以及与智能仪表的接口。对于保护装置的接口,以双网口方式为主,作用是实现网络检测,强化与监控系统的有效连接;电能计量接口以规约转化器为手段,达到电能计量设备电能的合理规约,满足收集的目的;仪表接口也就是通讯接口,与报警器等处于连接状态,达到数据协调处理的目的,满足数据采集与分析的目的,实现高密度监控的目的。依托软件设备的设计,强化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全面整合,提升监控自动化水平。

3提升变电站安全运行的策略

3.1将无人值守专责制度落到实处,保证责任到人

对于变电站运行管理,为了有效落实无人值守,要避免盲目性,以变电站实际管理情况为基础,将设备无人值守专责制落到实处。具体讲,在管理实践中,要善于对职责进行分解,加强巡视与维护,专人进行验收,保证责任落实到人。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要保证在短时间内找到责任人,防止责任不明确,保证故障得到及时解决与处理。

3.2重视自动化管理制度的优化与完善,维护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立足变电站自动化运行,其安全性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此,要进行科学分析,重视规划,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具体讲,从人员管理角度分析,要对人员制度进行优化,重视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切实提升整体运维管理技能水平,促使各种人员能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重视做好设备维护检查,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实现对自动化的高效管理,维护电力运行的安全性。

3.3加强对管理设备的建设和投入

管理设备的建设和投入,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所以,必须要加强对管理设备的投资,购进先进的管理设备,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此外,还要加强中对设备的维护及管理,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的机率,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3.4优化信息技术的运用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科学技术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有效的优化,利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电力运行的全程监控,有效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高电力运行效率,实现电力信息共享,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5正视行业发展挑战,加强员工技能培训

立足变电站管理,岗位处于分散状态,甚至有些变电站管理水平较低,管理资金投入不大,管理人员不足。另外,随着变电站配套设备的增加,管理面临极大压力。为此,要结合实际,构建合理的培训制度,做好考核,切实加强运行管理人员运行技能的提高。

结语

电气自动化实际上就是始终为变电站安全工作而服务的,提高电力安全运行稳定性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实现的有效途径以及实现自动化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剖析,全方位的阐述了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的关系。望广大相关工作者能够就此方面继续深入的探究,不断提升自动化的运行与稳定性,为电力安全运行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以上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分析,清楚了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掌握了自动化技术、设备的功能和原理,在以后的发展中,做好技术、设备、人员的结合,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桂烜.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4):00184-00184.

[2]吴志锋.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2):153.

[3]付明芝.关于110kV变电站电气设计方案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6(12):48.

标签:;  ;  ;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探讨王拥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