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烷基吩噻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氧剂,烷基吩噻嗪,润滑油
烷基吩噻嗪论文文献综述
王辉[1](2009)在《烷基吩噻嗪的合成及在润滑油中抗氧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排放、节能和延长换油期是现代润滑油发展的叁大驱动力,提高氧化安定性、延长寿命是所有润滑油共同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性能的高温抗氧剂已成为目前润滑油添加剂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外对烷基吩噻嗪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而国内对于此类抗氧剂的研究却很少涉及,本论文将较系统地研究烷基吩噻嗪的结构与其在烃类润滑油中的抗氧化性能的关系,为开发高效抗氧剂以进一步提高润滑油的氧化性能提供依据。本文以烷基二苯胺为原料,以碘为催化剂,通过硫化闭环合成了3-甲基-吩噻嗪、3,7-二甲基-吩噻嗪、3-叔丁基-吩噻嗪、3,7-二叔丁基-吩噻嗪、3,7-二(1,1,3,3-四甲基-丁基)-吩噻嗪、3-(α-甲基-苄基)-吩噻嗪、3,7-二(α-甲基-苄基)-吩噻嗪等7种环烷基取代的吩噻嗪。考察了反应条件和取代基对硫化闭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转化率有较大的影响,反应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长,则转化率越高、主产物的产率越低;随着环上取代基的增加,硫化闭环反应的速度减慢。利用正交设计优化了3,7-二(1,1,3,3-四甲基-丁基)-吩噻嗪的合成工艺,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目标产物的产率达到91.7%,证明了反应的主要副产物为3-(1,1,3,3-四甲基-丁基)-吩噻嗪。以吩噻嗪为原料,卤代烃或巯基醇为烷基化试剂,合成了N-乙基-吩噻嗪、N-正丁基-吩噻嗪、N-异丁基-吩噻嗪、N-正辛基-吩噻嗪、N-异辛基-吩噻嗪、N-苯乙基-吩噻嗪、N-苯-硫-乙基-吩噻嗪等7种N-烷基取代的吩噻嗪。考察了反应条件和取代基结构对吩噻嗪N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烷基化试剂的空间位阻对转化率影响很大,卤代烃的空间位阻越大,其转化率越低。采用旋转氧弹、压力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综合氧化试验方法考察了环烷基取代二苯胺、环烷基取代吩噻嗪和N-烷基取代吩噻嗪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环烷基取代吩噻嗪的氧化诱导期和抑制粘度增长的性能明显优于相应的烷基二苯胺,但其沉积物的生成明显增加。N原子上的取代基使吩噻嗪的氧化诱导期显着下降,但对其抑制氧化粘度增长的性能影响不大。芳环或N原子上的取代基对减少吩噻嗪的沉积物生成没有明显效果,随着取代基增大,沉积物的生成呈增加趋势。采用HPLC-MS对3,7-二(1,1,3,3-四甲基-丁基)-吩噻嗪的氧化历程进行了跟踪,发现其氧化中间产物具有更持久的抗氧化性能。制备了该氧化中间产物,NMR分析证明其结构为1,10'-二-(3,7-二(1,1,3,3-四甲基-丁基)-吩噻嗪)。采用综合氧化试验考察了3,7-二(1,1,3,3-四甲基-丁基)-吩噻嗪与4,4'-二(1,1,3,3-四甲基-丁基)-二苯胺的复配效应,结果表明,二者复配对减少沉积物生成具有显着增效作用。HPLC-MS分析表明,增效的关键在于复配使得4,4'-二(1,1,3,3-四甲基-丁基)-二苯胺的消耗速率降低。在此基础上,合成了四种不同硫化度的吩噻嗪/二苯胺混合物,对其在汽轮机油、空气压缩机油、汽油机油和重负荷柴油机油中的应用于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上混合抗氧剂对于不同的油品具有满意的抗氧化活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郭霞,徐慧,郭荣[2](2002)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苯甲醇/水微乳液中吩噻嗪对蒽的荧光猝灭》一文中研究指出吩噻嗪与蒽之间可以发生光诱导单电子转移反应.用荧光光谱仪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苯甲醇(BA)/水微乳液中吩噻对对蒽的荧光猝灭.结果表明,在W/O微乳液中,蒽位于苯甲醇连续相,吩噻嗪位于膜相,猝灭反应发生于膜相;而在O/W微乳液中,蒽既可位于油核中,也可位于膜相,吩噻嗪位于膜相,猝灭反应亦发生于膜相.(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郭霞,刘燕,郭荣[3](2001)在《吩噻嗪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苯甲醇/水微乳液中的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荧光猝灭法研究了吩噻嗪(PTZ)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苯甲醇(BA)/水(H2O)微乳液中的定位.结果表明吩噻嗪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苯甲醇/水体系微乳液中位于微乳液膜相中靠近表面活性剂极性头基的一侧PTZ分子中的S原子和N原子均可朝向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基.(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1年11期)
郭霞,吴隆民,杨立,刘有成,刘中立[4](1999)在《N-烷基吩噻嗪化合物与四氯化碳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N 烷基吩噻嗪化合物 ( 1a~ 1c)与四氯化碳之间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生成3 (N′ 吩噻嗪基羰基 ) N 烷基吩噻嗪 ( 2a ,2b) ,3 (N′ 烷基吩噻嗪基 3′ 羰基 ) N 烷基吩噻嗪 ( 3b ,3c) ,及N 烷基吩噻嗪正离子自由基的四氯化碳盐 1 +·CCl-·4( 4a~ 4c) ,提出了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 .(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B辑)》期刊1999年03期)
白东鲁,嵇汝运[5](1963)在《降压药物的合成研究——Ⅰ.10-氨烷酰基和10-氨烷基吩噻嗪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2-氯-10-氯烷酰基吩噻嗪或2-氯-10-(α-甲基丙烯酰基)吩噻嗪与氮七环、氮八环地应,生成相应的2-氯-10-氨烷酰基吩噻嗪(Ⅳ)。2-氯吩噻嗪与1-(β-氯乙基)氮八环在氨基钠存在下缩合,得2-氯-10-[β-(N-氮八环)乙基]吩噻嗪(Ⅴa);β-(10-吩噻嗪基)丙酸(Ⅵa)或β[10-(2-氯吩噻嗪基)]丙酸甲酯(Ⅵc)与氢化铝锂、氮八环或氮七环行氨解-还原反应,生成10-[γ-(N-氮八环)丙基]吩噻嗪(Ⅴb)及2-氯-10-[γ-(N-氮七环)丙基]吩噻嗪(Ⅴc)。当β-[10-(2-氯吩噻嗪基)]丙酸用五氯化磷处理时,分到10-氯-2,3-二氢3-酮-1H-吡啶并[3,2,1-kl]吩噻嗪(Ⅶa);后者与聚甲醛、氮七环盐酸盐反应,生成10-氯-2-(N-氮七环甲基)-2,3-二氢-3-酮-1H-吡啶并[3,2,1-kl]吩噻嗪(Ⅶd)盐酸盐。1-(β-氯丙酰基)氮七环(Ⅹ)用氢化铝锂还原时,得到1-正丙基氮七环(Ⅺ)。(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1963年01期)
烷基吩噻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吩噻嗪与蒽之间可以发生光诱导单电子转移反应.用荧光光谱仪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苯甲醇(BA)/水微乳液中吩噻对对蒽的荧光猝灭.结果表明,在W/O微乳液中,蒽位于苯甲醇连续相,吩噻嗪位于膜相,猝灭反应发生于膜相;而在O/W微乳液中,蒽既可位于油核中,也可位于膜相,吩噻嗪位于膜相,猝灭反应亦发生于膜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烷基吩噻嗪论文参考文献
[1].王辉.烷基吩噻嗪的合成及在润滑油中抗氧化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2].郭霞,徐慧,郭荣.十二烷基硫酸钠/苯甲醇/水微乳液中吩噻嗪对蒽的荧光猝灭[J].物理化学学报.2002
[3].郭霞,刘燕,郭荣.吩噻嗪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苯甲醇/水微乳液中的定位[J].物理化学学报.2001
[4].郭霞,吴隆民,杨立,刘有成,刘中立.N-烷基吩噻嗪化合物与四氯化碳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J].中国科学(B辑).1999
[5].白东鲁,嵇汝运.降压药物的合成研究——Ⅰ.10-氨烷酰基和10-氨烷基吩噻嗪的制备[J].化学学报.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