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丘逢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丘逢甲,白云山,嘉应州
丘逢甲论文文献综述
郑少斌[1](2019)在《丘逢甲的中秋“诗话”》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着名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笔下也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中秋诗词,如"犹有山河留影在,不妨千里且同看""海外阴晴终有定,人间圆缺古难全""万峰明月一轮秋""宴坐空山看月明"。这些诗句时而波澜壮阔、时而忧心忡忡、时而敞亮明快,更为有趣的是,恰恰反映了丘逢甲跌宕起伏的不同人生阶段。1894年中秋,在台湾1894年中秋节前后,在中日甲午战争的严峻形势下,丘逢甲秘密组织义军,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动员台湾青壮年奋起抗日。翌(本文来源于《客家文博》期刊2019年03期)
廖美玉[2](2019)在《渡海之后:丘逢甲诗中的台湾印记与沧海苍生情》一文中研究指出丘逢甲生长台湾,中进士即辞官返台主讲书院,反对清廷弃台而首倡台湾民主国,抗日不成内渡而欲行民主于中国。从"书生报国:几次渡海与去住两难的苦心孤诣"探讨丘逢甲几次渡海的心事与去住两难的纷纭;以"念兹在兹:台湾印记与太平蓝图的绘制"阐述台湾印记的形塑及以台湾为蓝图的太平图景;以"挺身而出:极目沧海与胸怀苍生情"说明丘逢甲从海洋变局映现的沧海雄心与苍生情;从"渡海视域:东周遗老与跨海诗情"论述丘逢甲的东周遗老观与尊孔设学,着力以诗建立的跨海连结。丘逢甲身处清末民初的易代之际,几次渡海,一生志向,全在天下苍生与文化传承,而"诗"更成了斯文在兹且绵延不绝的明征。(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穆亮龙[3](2018)在《别让“铭传”和“逢甲”舰寒了刘铭传和丘逢甲的爱国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台当局向美国买了两艘护卫舰,分别命名为"铭传"和"逢甲",11月8日在高雄左营军港举行"成军典礼",蔡英文登舰致辞。在讲话中,蔡英文不断挑动两岸对立,鼓噪台军应对大陆"威胁",还妄称要向世界传达台湾民众的讯息。台军方也声称对这款军舰寄予厚望,不仅表示要戮力战备训练,建立可恃战力,还表示自己已经万事具备了。蔡英文和台军的言辞似乎要拉开了架势大干一场。如果真是这样,两艘护卫舰取名"铭传"和"逢甲"便寒了刘铭传和丘逢甲的爱国心。(本文来源于《台声》期刊2018年23期)
王晓晓[4](2018)在《今日树人兼树木,早兴地制起人才——论丘逢甲诗歌所纪录的新学教育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国志士丘逢甲用毕身精力投入于新学教育实践,大开岭东新学教育之风,又以满腔热情谱写新派诗,用诗歌纪录从旧式书院到新式学堂的新学教育实践心路历程,在诗歌中倡导新学教育思想,成为教育事业的文化继承者与传播者,成功带动了岭东地区新学教育的蓬勃发展。(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8年11期)
王晓晓,姚则强[5](2018)在《丘逢甲新派诗人与新学先驱的生命新境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岭东时期的丘逢甲在成为领导岭东新学先驱的同时,也以丰硕的诗歌作品被誉为"诗界革命一钜子"。从大时代背景中的生命意义出发,考察该时期的丘逢甲如何以"新派诗"的内容形式和新学教育实践其思想,并达成其"新"与"健"的人生新境界,这对探究中国新学教育思想演进和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8年10期)
杨子怡[6](2018)在《如今不作登坛梦,渔鼓声中号散仙——试论丘逢甲的惠州诗》一文中研究指出丘仓海内渡时期,诗歌激宕着一股慷慨不平之气,充满以民族危亡为己任的悲悯情怀,诗风沉郁悲怆。晚年之作以惠州诗为代表,多山水之咏,诗人在山水之中尽情地享受安适与快乐,借以调适和抚慰自己心理上的失衡,诗风潇旷闲适。早期因国仇而导致的悲愤激昂此时已荡然无存。但无论是早期之悲怆还是晚年之恬淡,都是诗人"吾之今"的真实表现。(本文来源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加洪,梁君[7](2018)在《丘逢甲廉洁思想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丘逢甲一生抗日保台、教育救国,寄家国情怀于两岸。虽然他不是官员,但是其廉洁爱民思想内涵丰富。从他的诗词中可发现,他具有坚贞自守、清白做人的人格风貌,刚直不阿、清正清廉的高尚情操,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精神气质,关注民生、体察民疾的思想情感。这些廉洁爱民思想,仍然能够激励今人奋发向上,净化我们的心灵和社会环境。(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加洪[8](2018)在《宁向枝头死抱香,用藏出处尽随心——丘逢甲的诗化人生与高尚品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丘逢甲一生除了护台御敌、教育救国、倾向革命、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外,他一生还严于律己、清白做人,对腐败痛心疾首、鞭挞谴责,对名利淡泊超脱、不追不逐,对民生同情体察、关怀备至。着作等身、满腹经纶的丘逢甲,事事入诗、信手拈来,他的一生就是诗化人生,无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还是咏史哀叹、用典感怀,都充满着高尚品质和道德人格,表达了理想追求和精神情操。(本文来源于《黄河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孔令彬[9](2018)在《《岭东日报》中所见丘逢甲佚文佚诗辑存》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时期的《岭东日报》刊登了数十首(篇)着名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的诗文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不曾收录在《丘逢甲集》中,亦未被人们所发现。整理这部分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是研究岭东同文学堂时期丘逢甲思想不可或缺的文献史料。(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孔令彬[10](2017)在《新加坡《天南新报》所见丘逢甲佚诗文辑存》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加坡近代着名报纸《天南新报》发表了丘逢甲大量诗文等作品,虽经王慷鼎等人梳理收集,但仍有20余篇诗文对联等未被2001版《丘逢甲集》收录,其中大部分为笔者首次发现,是丘逢甲佚诗佚文的新收获。本文附录则收录部分与丘逢甲密切相关的诗文,还有两篇《丘逢甲集》所收书信缺失的部分。(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7年11期)
丘逢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丘逢甲生长台湾,中进士即辞官返台主讲书院,反对清廷弃台而首倡台湾民主国,抗日不成内渡而欲行民主于中国。从"书生报国:几次渡海与去住两难的苦心孤诣"探讨丘逢甲几次渡海的心事与去住两难的纷纭;以"念兹在兹:台湾印记与太平蓝图的绘制"阐述台湾印记的形塑及以台湾为蓝图的太平图景;以"挺身而出:极目沧海与胸怀苍生情"说明丘逢甲从海洋变局映现的沧海雄心与苍生情;从"渡海视域:东周遗老与跨海诗情"论述丘逢甲的东周遗老观与尊孔设学,着力以诗建立的跨海连结。丘逢甲身处清末民初的易代之际,几次渡海,一生志向,全在天下苍生与文化传承,而"诗"更成了斯文在兹且绵延不绝的明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丘逢甲论文参考文献
[1].郑少斌.丘逢甲的中秋“诗话”[J].客家文博.2019
[2].廖美玉.渡海之后:丘逢甲诗中的台湾印记与沧海苍生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穆亮龙.别让“铭传”和“逢甲”舰寒了刘铭传和丘逢甲的爱国心[J].台声.2018
[4].王晓晓.今日树人兼树木,早兴地制起人才——论丘逢甲诗歌所纪录的新学教育历程[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5].王晓晓,姚则强.丘逢甲新派诗人与新学先驱的生命新境界[J].文学教育(下).2018
[6].杨子怡.如今不作登坛梦,渔鼓声中号散仙——试论丘逢甲的惠州诗[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
[7].刘加洪,梁君.丘逢甲廉洁思想探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8
[8].刘加洪.宁向枝头死抱香,用藏出处尽随心——丘逢甲的诗化人生与高尚品格[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
[9].孔令彬.《岭东日报》中所见丘逢甲佚文佚诗辑存[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10].孔令彬.新加坡《天南新报》所见丘逢甲佚诗文辑存[J].学术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