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徽州茶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徽州茶商,屯溪公济局,地方善举
徽州茶商论文文献综述
张佩国[1](2019)在《徽州茶商与地方善举——清末民初屯溪公济局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徽州茶商的所谓"封建性",体现为依附的群体性格,这同时蕴含着追求商业利益的考量,那就是通过兴办地方善举,官府为其"义行"赋予某种正统性,这也为其行商提供了"护身符"。清末新政时期至民国初年,因兴办新式学堂、开办警政、加强地方防务等所谓"新办地方公益",徽州茶商们的捐税负担较前大幅增加,从而导致所谓的"国家政权内卷化"。而帝国的贡赋制传统仍得以延续,茶叶经济仍不脱传统农业经济之窠臼,无法为国家财政广开税源提供新的商业税,商人们此前的那种矛盾性格也很难发生根本的改变。(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9年08期)
朱传炜,康健[2](2019)在《新世纪以来徽州茶商研究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徽州茶商研究在涉及茶商兴衰发展、茶商与市场、茶商与社会变迁、茶商与政府关系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视角单一,区域比较研究薄弱,有深度的个案研究相对不足等。整体性的茶商考察、学术思维的调整、新材料的发掘、区域比较研究、茶商与地方社会的互动等方面,是今后徽州茶商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9年02期)
张麒[3](2019)在《徽州茶商经营和贸易的商业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方面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封闭、保守、狭隘,他们设关卡,封海路,对民间的海外贸易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商人和民间的态度却是积极的、开放的、务实的。徽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徽茶是安徽全境内加上周边地区的茶,而狭义的是指产于徽州地区的黄山(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19-03-19)
周雁[4](2019)在《从两则双语标识看民国徽州茶商的英语使用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不少在沪徽州茶商已经从事对外贸易,开始大量使用汉英双语商业标识,如上海汪裕泰和陆香森等着名茶号。标识中记载了产品注册商标、名称、产地、广告、注意事项、获奖状况、销售地址等重要信息。这些双语标识不但能够反映徽州茶商的繁荣,也充分体现出当时英语的使用特点,即在时态、语态、句式、标点符号、固定短语、非谓语形式、从句等方面依然表现出浓厚的中国式英语的特点。(本文来源于《黄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小坡[5](2018)在《近代徽州茶商的同业组织及劳资关系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徽州茶商的同业组织主要分布在茶叶的生产地徽州和销售地上海,徽州境内的茶商同业组织不断演变,并构筑起覆盖茶产地的组织网络。上海星江敦梓堂茶业公所是茶商、茶栈工头、茶工的联合体,其中心事务是维护茶工福利和调解叁方矛盾。近代徽州茶商同业组织在成立初期实行董事制,其后改为委员制,突出民主决策,集体管理,强调对权力的监督制衡。1926年发生的星江敦梓堂茶业公所章程修正案和茶工要求增加工资案是当时中国众多劳资纠纷中比较典型的案例,由于劳资双方均来自徽州,具有乡谊关系,在纠纷处理过程中,更多地依赖同业和同乡组织居中调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史》期刊2018年03期)
陈琪[6](2018)在《清末徽州茶商与征收皖赣铁路茶股的抗争》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对徽州茶业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徽州茶叶栽培、茶叶生产工艺、茶叶销售贸易以及徽州民间茶俗的探讨。实际上,徽州茶业经济一直与当时官府管理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这次新发现的宣统初期徽州茶商与征收皖赣铁路茶股的文书,从一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茶叶作为徽州大宗商品,成为当时官方筹集社会资金的主要渠道。(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8年02期)
梁仁志[7](2018)在《近代徽州茶商的崛起与新变——兼论徽商的衰落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降,徽商经营从"首重盐业"转变为"以茶为大宗",徽州茶商在徽商中呈崛起之势。相较于传统徽州茶商,近代徽州茶商的经营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经营中心从广州转至上海,二是经营方式从重运销转向重产制,叁是与金融资本的关系更加紧密。因此,近代徽州茶商的崛起不能简单视为传统徽商的中兴,它既是传统徽商实力之延续,也是徽商在近代的蜕变与新生。近代徽州茶商的发展表明,徽商在近代并没有彻底衰落,更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在一些行业仍然保持着较强实力甚至还有所进步;但与明清徽商相比,近代徽商竞争力之削弱以及在中国商业版图中地位之降低是不争的事实。(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黄茜[8](2017)在《近代徽州茶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徽商是中国近代重要商帮之一,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茶叶有史以来就被当做徽州地区人民用以谋生的重要商品,近代时期徽州茶业快速发展成为近代徽州商人经营的支柱行业之一。通过对近代徽州茶商经营茶叶品类、经营的地域分布、有利条件进行论述;将近代徽州茶商和山西茶商进行对比,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发现徽州茶商的经营特色;最后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近代徽州茶商案例进行了分析,寻找近代徽州茶商的经营方式和特色以及经商之道,以供当代徽州茶商提炼升华,去粗取精,再创辉煌。本文具体研究成果如下:首先,近代徽州茶商的茶叶经营品类丰富,经营范围遍布国内并延伸到其他国家,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原因体现在近代徽州茶商经营的有利条件上:第一,徽州地区幅员广阔,山多地少的地理环境十分适宜种茶,茶叶加工技术也是在国内前列,徽州地区名茶辈出,例如松萝茶、屯绿、祁红、黄山毛峰等等,可见徽州拥有充足的茶叶货源;第二,近代徽州茶商遍布全国,除了进行茶叶内销之外,茶叶出口贸易也是开展得如火如荼,徽州茶叶拥有广阔的销售市场;第叁,近代徽州商人团结一致,在多地建立商会等组织,聚集了丰厚的资本。其次,通过将近代徽州茶商与山西茶商经营活动对比找到两个茶叶商帮之间的差异,发现近代徽州茶商的经营特色。相似之处在于茶商都具备了良好的商业素养以及逐步实现机械制茶。不同之处体现在经营的茶叶品类、茶叶销售区域分布、贩茶路线。最后,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近代徽州茶商研究其茶叶经营活动总结归纳找到其发展壮大体现在诚信经商、贾而好儒、勇于创新等方面。(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朱敏[9](2014)在《民国时期上海徽州茶商与社会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上海社会经济急剧变化,社会秩序复杂多变,徽州茶商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秩序,也开始从传统经营模式向近代经营模式的转变。本文分析了上海的徽州茶商在民国时期为了适应社会急剧变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4年11期)
杨梓润[10](2013)在《徽商系列之一:徽州茶商的魅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茶业贸易为徽商主营的四大行业之一,徽州种茶开始于南朝,发展到唐代时已成为全国着名的产茶区门,凭借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本文来源于《光彩》期刊2013年04期)
徽州茶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世纪以来,徽州茶商研究在涉及茶商兴衰发展、茶商与市场、茶商与社会变迁、茶商与政府关系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视角单一,区域比较研究薄弱,有深度的个案研究相对不足等。整体性的茶商考察、学术思维的调整、新材料的发掘、区域比较研究、茶商与地方社会的互动等方面,是今后徽州茶商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徽州茶商论文参考文献
[1].张佩国.徽州茶商与地方善举——清末民初屯溪公济局个案研究[J].学术界.2019
[2].朱传炜,康健.新世纪以来徽州茶商研究回顾与展望[J].农业考古.2019
[3].张麒.徽州茶商经营和贸易的商业启示[N].深圳特区报.2019
[4].周雁.从两则双语标识看民国徽州茶商的英语使用特点[J].黄山学院学报.2019
[5].张小坡.近代徽州茶商的同业组织及劳资关系处理[J].中国农史.2018
[6].陈琪.清末徽州茶商与征收皖赣铁路茶股的抗争[J].农业考古.2018
[7].梁仁志.近代徽州茶商的崛起与新变——兼论徽商的衰落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8].黄茜.近代徽州茶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
[9].朱敏.民国时期上海徽州茶商与社会变迁[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
[10].杨梓润.徽商系列之一:徽州茶商的魅力[J].光彩.2013